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4版) 沈悌,赵永强 科学出版社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4版) 沈悌,赵永强 科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沈悌,赵永强 著
图书标签:
  • 血液病学
  • 诊断
  • 疗效评估
  • 临床指南
  • 医学教材
  • 内科学
  • 血液系统疾病
  • 沈悌
  • 赵永强
  • 科学出版社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南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69257
商品编码:2737685566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8-04-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4版) 作者 沈悌,赵永强
定价 98.00元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030569257 出版日期 2018-04-01
字数 页码 356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书在第3版的基础上做了全面修订,汇集了116种常见血液病的国内外诊断及疗效标准,并由近70位血液病学知名专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和体会,对诊断和疗效标准做了评论与诠释,以帮助读者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各项标准。

   作者简介

   目录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临床血液学图谱》 第一章 血液的基本组成与功能 血液是生命之源,其组成错综复杂,功能至关重要。本章将深入剖析血液的各个组成部分,并阐述它们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关键作用。 1.1 血液的组成 血液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血浆和血细胞。 1.1.1 血浆 血浆是血液中占比例最大的部分,呈淡黄色透明液体。它主要由水(约占90%)和多种溶解在其中的物质组成。 水: 作为溶剂,维持血液的流动性,并参与体内各种生化反应。 血浆蛋白: 这是血浆中最重要的非水成分,种类繁多,功能各异。 白蛋白: 含量最高,主要负责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确保血液在血管内循环,防止液体外渗。同时,它也是重要的载体,结合并运输许多物质,如胆红素、脂肪酸、药物等。 球蛋白: 包括α、β、γ球蛋白。γ球蛋白尤为重要,是免疫球蛋白(抗体)的主要成分,参与体液免疫,抵御病原体。α和β球蛋白则参与运输脂质、金属离子、激素等,并具有某些酶活性。 纤维蛋白原: 是凝血过程中的关键蛋白,在血管损伤时被激活,形成纤维蛋白网,促使血液凝固,止血。 无机盐(电解质): 如钠、钾、钙、氯、磷、镁等离子,它们在维持血液酸碱平衡、渗透压平衡、神经肌肉兴奋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机物: 除了血浆蛋白,还包括一些小分子有机物。 营养物质: 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等,它们是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物质基础。 代谢产物: 如尿素、肌酐、尿酸等,是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需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激素: 由内分泌腺分泌,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靶器官,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 酶: 参与体内各种生化反应的催化。 气体: 氧气和二氧化碳,虽然大部分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运输,但血浆中也溶解少量氧气。二氧化碳在血浆中的溶解度相对较高,是血液运输的重要气体。 1.1.2 血细胞 血细胞是悬浮在血浆中的固体成分,主要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 1.1.2.1 红细胞(Erythrocytes) 红细胞是血液中最常见的细胞,主要负责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全身组织,并将二氧化碳从组织运回肺部。 形态与结构: 成熟的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和大多数细胞器(如线粒体),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容纳血红蛋白,并增加表面积以利于气体交换。细胞膜具有高度的弹性和变形能力,使其能够通过狭窄的毛细血管。 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 红细胞内的主要功能蛋白,由四个亚单位(通常是两个α链和两个β链)组成,每个亚单位都包含一个血红素基团。血红蛋白能够可逆地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从而实现氧气的运输。它还能与二氧化碳结合,参与二氧化碳的运输。 数量与生理指标: 红细胞的数量(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是评价红细胞功能和形态的重要指标。 生成与衰老: 红细胞在骨髓中生成,成熟后进入血液循环。其寿命约为120天,衰老的红细胞主要在脾脏和肝脏被巨噬细胞清除。 1.1.2.2 白细胞(Leukocytes) 白细胞又称免疫细胞,是机体防御体系的组成部分,负责抵御感染,清除异物。白细胞的种类繁多,功能各异。 分类: 粒细胞(Granulocytes): 细胞质内含有颗粒。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 数量最多,是吞噬和杀灭细菌的主要细胞,在急性炎症和感染中数量显著升高。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 参与抵抗寄生虫感染,并可能在过敏反应中起作用。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s): 释放组胺和肝素,在过敏反应和炎症中起作用。 淋巴细胞(Lymphocytes): 参与特异性免疫。 B淋巴细胞(B cells): 产生抗体,负责体液免疫。 T淋巴细胞(T cells): 包括辅助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调节T细胞等,参与细胞免疫和免疫调节。 NK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 识别并杀伤某些肿瘤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属于固有免疫。 单核细胞(Monocytes): 在血液中循环,进入组织后分化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能力,能清除病原体、细胞碎片和异物,并参与抗原呈递。 功能: 白细胞通过吞噬作用、产生抗体、释放细胞因子等多种机制,共同构筑机体的免疫屏障。 数量与生理指标: 白细胞总数(WBC)、以及各种白细胞的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等)是评估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1.1.2.3 血小板(Platelets) 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碎片,主要在止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形态与结构: 血小板是无核的细胞碎片,呈不规则的小圆形或卵圆形,表面有粘附性,内部含有多种颗粒,如α颗粒(富含血小板因子4、血小板生长因子等)和致密颗粒(富含ADP、血清素、钙等)。 功能: 止血: 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到损伤部位,形成血小板血栓,堵塞血管缺损,达到止血的目的。 凝血: 血小板激活后会释放多种促凝物质,参与凝血瀑布反应,促进纤维蛋白的形成。 伤口愈合: 血小板释放的生长因子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参与伤口愈合。 数量与生理指标: 血小板计数(PLT)是评估血小板数量的重要指标。 1.2 血液的功能 血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贯穿于维持生命活动的全过程。 1.2.1 运输功能 这是血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 通过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将氧气从肺部运送到全身细胞,并将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运回肺部排出。 营养物质的运输: 将消化道吸收的葡萄糖、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运送到全身组织细胞,供其利用。 代谢产物的运输: 将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如尿素、肌酐、乳酸等,运送到排泄器官(如肾脏、肝脏),以便排出体外。 激素的运输: 将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运送到靶器官,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 抗体的运输: 将免疫球蛋白(抗体)运送到机体各处,抵抗病原体。 1.2.2 调节功能 体温调节: 血液的流动能够将身体产热部位的热量带到全身,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当体温过高时,血液流向皮肤表面的血管增多,通过散热来降温;当体温过低时,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体液平衡调节: 血浆中的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产生的胶体渗透压,以及无机盐维持的渗透压,对维持细胞内外的体液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酸碱平衡调节: 血液中含有多种缓冲物质(如碳酸氢盐、磷酸盐、血浆蛋白等),能够有效地缓冲体内产生的酸和碱,将血液的pH值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弱碱性范围(pH 7.35-7.45),这对维持细胞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1.2.3 防御功能(免疫功能) 这是血液承担的另一项关键功能,主要由白细胞及其产生的物质完成。 抵抗感染: 白细胞能够识别、吞噬和消灭入侵的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等)。 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 巨噬细胞能够吞噬细胞碎片、异物和坏死的组织。 产生特异性免疫: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T淋巴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共同对抗特定的病原体。 1.2.4 止血与凝血功能 当血管受损时,血液能够迅速启动止血和凝血机制,防止出血过多,维持循环系统的完整性。 血小板聚集: 迅速形成血小板血栓。 凝血因子激活: 激活一系列凝血因子,最终形成纤维蛋白网,加固血小板血栓。 1.3 血液的临床意义 对血液组成和功能的深入了解,是理解和诊断各种血液系统疾病以及其他系统疾病的基础。 血液检查: 通过对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分类、血小板计数、血浆生化指标等进行检测,可以评估血液系统的健康状况,早期发现贫血、感染、出血倾向、炎症、肿瘤等疾病。 疾病诊断: 许多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凝血功能障碍等,直接影响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其诊断和治疗离不开对血液的深入研究。 治疗监测: 血液检查也是监测某些疾病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例如化疗药物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以及药物治疗对炎症指标的改善等。 本章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关于血液基本组成和功能的完整图景,为后续章节对血液疾病的深入探讨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对血液系统疾病的疗效评估特别关注的患者家属。在我的亲人罹患血液疾病后,我开始主动去了解相关的医学知识,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医生的治疗方案,并对治疗效果有一个大致的判断。《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这本书,虽然内容相对专业,但其中关于疗效评价的部分,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它清晰地列出了针对不同疾病的缓解标准、完全缓解标准以及部分缓解标准,让我明白了“缓解”并非“痊愈”,以及不同程度的缓解意味着什么。这让我能够更理性地看待病情的发展,与医生进行更有效的沟通,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我也开始理解,疾病的疗效评估是一个多维度、动态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影像学结果。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科学的疗效标准是衡量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后续治疗决策的关键。

评分

作为一名刚刚进入血液科领域的研究生,我迫切需要一本能够系统梳理疾病脉络、掌握核心诊疗技术的教材。《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这本书正是我的首选。我惊叹于它内容的全面性,几乎涵盖了血液系统所有主要的疾病类别,从最常见的贫血,到复杂的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再到罕见的出血性疾病和凝血功能障碍,都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接地气,虽然是专业书籍,但读起来并不枯燥,而是充满了逻辑性和条理性。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每一种疾病时,都会详细阐述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以及最新的治疗进展,并且附带了很多经典的病例分析,这对于我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非常有帮助。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建立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还学会了如何将书本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为我未来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作为一名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血液科医生,我一直对《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这本书抱有深厚的感情。每一次更新,都意味着我们掌握了最新的知识和最前沿的理念。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良师益友,在我遇到疑难杂症时,总能给予我最及时的指导和启发。我尤其欣赏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详实的数据支持,每一次翻阅,都能感受到作者们为了精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所付出的不懈努力。书中的诊断流程清晰明了,疗效评价标准客观公正,这对于规范临床实践、提高诊疗水平至关重要。我还会时不时地对照书中的案例,反思自己的诊断思路和治疗方案,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这本书的存在,让我觉得我在面对复杂的血液疾病时,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强大的后盾支撑。我还会推荐给我的年轻同事们,希望他们也能从中获益,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评分

我是一名对血液学充满好奇心的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这本书是理解这个复杂而迷人领域的绝佳入门读物。它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各种血液疾病的概念和原理清晰地呈现在我的面前。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诊断逻辑的强调,它不仅仅罗列了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如何进行鉴别诊断,如何根据不同的检查结果一步步地锁定病因。书中的插图和图表也生动形象,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抽象的血液细胞形态和病理过程。虽然我目前还没有机会将这些知识直接应用于临床,但我相信,这本书为我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让我对未来从事血液科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它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在血液学的广阔海洋中航行。

评分

我是一名临床病理科的医生,经常需要与血液科医生合作,对血液标本进行诊断。在工作中,我发现《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这本书对于我们病理科医生来说,同样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书中详细描述了各种血液疾病的病理形态学特点,这对于我们准确识别异常细胞、判断病变性质至关重要。例如,在诊断急性白血病时,我们需要依靠书中提供的详细细胞形态学描述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来区分不同的白血病亚型。此外,书中关于分子生物学检测和细胞遗传学分析的介绍,也为我们理解疾病的分子机制和预后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这本书的更新及时性也让我印象深刻,每次都能及时反映最新的诊断技术和分类标准。能够与临床血液科医生拥有同一本权威的参考书,使得我们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协作更加高效,最终能够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断和更合适的治疗建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