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茶器之美 | 作者 | 李启彰 |
| 定价 | 48.00元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 ISBN | 9787510847622 | 出版日期 | 2016-10-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本书作者以自己推广茶文化多年经验,将“茶器”的品赏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实用性与美感”,“个性与自我追求”与“精神性与修为”;并从阶段的“实用性”自眼、耳、鼻、舌、身的科学视角切入;第二阶段的“个性”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探讨陶艺家与消费者在人生不同阶段相互的共鸣与互补;第三阶段的“精神性”藉由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观分析陶艺家自身的修为,与创作之间的连结。 作者以简明易懂的文字道出自己对茶器精辟的观察,不管是入门或是高阶程度喜爱茶器的人,都可循序渐进体验微妙的茶器品赏,并藉此探索人生的奥妙。 |
| 作者简介 | |
| 李启彰,中国茶文化,茶具连锁店,“岩陶”总经理。 上海复旦大学EMBA,美国圣母大学MBA,淡江大学物理系毕业。 理科背景出身,因缘际会踏入茶道世界,自2009年在中国大陆推广茶文化以来,已举办超过百余场的茶会与讲座。近来更以“无毒饮茶”为职志,从科学角度解密品茶,以实际行动宣传及追求一个有机的生态环境。 2014年出版著作《茶日子》,从科学角度解密品茶,引发了两岸三地一股“安全饮茶”的讨论风潮。这次则深度剖析了茶器创作与“心”的关系,期待能在茶界再次引起热烈的回响。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带你自在地进入茶器的鉴赏世界,读懂创作职人的心念修为如何影响茶器!?运用科学与图解,分析茶器黄金比例、壶身肩线所在之美。?你不知道的!听茶器配茶叶,音频高低韵味各异。?茶器的聚香力,怎么选?如何挑!?从《黄帝内经》、老庄思想、《孔子家语》、《金刚经》,以及金、木、水、火、土等五行角度,深入剖析茶器鉴赏中*重要的形与神。?将中、日茶器创作与职人精神分析比较,并点出茶器创作的困境与机会。“心”,是茶器创作的依归本书作者以自己推广茶文化多年经验,将“茶器”的品赏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实用性与美感”,“个性与自我追求”与“精神性与修为”。*阶段的“实用性”以科学方法解构了茶器的眼、耳、鼻、舌、身五感,试图给大家一个可以理性参考的判断原则,并从五感延伸到美的赏析。第二阶段的“个性”探讨陶艺家与消费者在人生不同阶段相互的共鸣与互补。第三阶段的“精神性”则从外往内的过程,作者则发现传统文化儒、释、道的精髓,是中华文化留存下来*绚丽的瑰宝。于是整理了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内在精神,与自身修为对应的实践方法,而以此内向的探索不仅提供给创作中的陶艺家一个何去何从的可能解答,更有机会给予现代压力山大、在工作中彷徨无助的广泛群众,一个新的契机与方向。作者以简明易懂的文字道出自己对茶器精辟的观察,不管是入门或是高阶程度喜爱茶器的人,都可循序渐进体验微妙的茶器品赏,并藉此探索人生的奥妙。 |
| 文摘 | |
| |
| 序言 | |
收到《茶器之美》这本书,我感到非常惊喜。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本能够静下心来品读的书,显得尤为珍贵。李启彰先生用一种非常诗意化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关于茶器的美妙世界。他不仅仅是在介绍茶具的实用功能,更是在展现茶器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我被书中对“器魂”的解读所深深打动,它让我明白,一件好的茶器,不仅仅是工艺的结晶,更是匠人精神和历史传承的体现。书中对不同时代、不同风格茶器的梳理,既有宏观的视角,又不乏对微观细节的关注,让我对中国茶器文化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茶器时,融入的那些关于品茶的感悟和心得,它让茶器不再是冰冷的物件,而是与品茶者产生共鸣的存在。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品一杯醇厚的普洱,越品越有味。它不仅仅满足了我对茶器知识的好奇,更重要的是,它提升了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让我开始关注身边的每一个细微之处的美好。九州出版社在这本书的制作上,确实花费了不少心思,从封面设计到内容呈现,都展现了其专业的水准和对书籍品质的极致追求。
评分作为一名茶艺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触及茶器灵魂的书籍。《茶器之美》这本书,无疑达到了我的期待,甚至超越了我的想象。李启彰先生以一种非常个人化、却又充满学术深度的视角,带领我们走进茶器的世界。他所描绘的,不仅仅是外在的形态,更是茶器内在的气韵和精神。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茶器与人”关系的探讨,他强调了茶器不仅仅是客观存在的物品,更是与品茶者产生互动、影响品茶体验的重要媒介。书中对不同品类茶器的分类和介绍,既有条理又不失趣味,让我对紫砂、瓷器、银器、玻璃等材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他善于运用比喻和意象,将抽象的艺术概念具象化,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我常常会在阅读时,一边品味作者的文字,一边想象着自己拥有书中描述的那些精美茶器,仿佛真的能够感受到它们带来的愉悦和放松。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茶器的知识普及,更是一种生活美学的启蒙。它让我学会用更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去品味细节的魅力。九州出版社的专业性,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每一个章节的编排、每一个图片的呈现,都恰到好处。
评分初次接触《茶器之美》,是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单纯介绍茶具的书,但读完之后,我发现它远不止于此。李启彰先生的视角非常独特,他没有局限于器物的表面,而是深入挖掘了茶器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之间的深层联系。从宋代点茶的雅致,到明清工夫茶的精细,再到当下新式茶饮的创意,书中对不同时代茶器风格的演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尤其被书中对“器用之道”的探讨所吸引,它不仅仅是关于实用性,更关乎一种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作者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艺术品鉴,为我们展现了茶器作为一种生活艺术的魅力。书中的图片清晰而富有艺术感,能够直观地展现茶器的美。每一件器物,在作者笔下都仿佛拥有了生命,诉说着它们的故事。我常常会在阅读时停下来,仔细揣摩书中描述的细节,想象着这些器物在历史长河中的身影。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茶器不仅仅是用来盛放茶的容器,更是承载着文化、历史和情感的载体。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身边的每一个器物,发现生活中的诗意。九州出版社的出版质量一如既往地令人放心,精美的装帧和印刷,让这本书成为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
评分坦白说,在读《茶器之美》之前,我对茶器的了解仅限于“能泡茶就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李启彰先生的笔触,与其说是在介绍茶器,不如说是在引导读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他不仅仅列举了各种材质的茶壶、茶杯、茶盘,更重要的是,他阐述了不同材质、不同工艺背后所代表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比如,书中对紫砂壶的详细解读,让我了解到一把好的紫砂壶是如何凝聚了匠人的心血和岁月的沉淀,它不仅仅是器物,更是一种生命力的象征。同时,作者对陶瓷茶具的描述,也让我惊叹于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书中对细节的描绘非常到位,比如釉色的变化、器型的线条、装饰的图案,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述某件器物时,会巧妙地融入相关的诗词、典故,让原本可能枯燥的器物介绍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这本书让我明白,对茶器的欣赏,是一种对美、对历史、对文化的深度体验。它不仅仅是关于“吃茶”,更是关于“品味生活”。九州出版社的用心,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从内容的选择到装帧的设计,都体现了其对品质的追求。
评分《茶器之美》这本书,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发现的,当时只是被书名所吸引。我一直对茶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茶器作为茶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然也引起了我的好奇。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里面的插图精美绝伦,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雅致与禅意的茶室。李启彰先生的文字,细腻而深邃,他不仅仅是在介绍各种茶器的材质、形制、工艺,更是在讲述每一件茶器背后所蕴含的故事和哲学。读着读着,我仿佛能感受到古人煮茶、品茶时的那份宁静与从容,体会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这本书的叙述方式也很独特,没有生硬的理论堆砌,而是以一种非常温和、亲切的方式,将读者带入一个关于茶器、关于生活的美学世界。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茶器演变的阐述,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传承感,让人心生敬畏。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十分考究,纸张的质感、字体的选择,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书的主题,让人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全方位的愉悦体验。总而言之,《茶器之美》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它不仅能满足我对茶器知识的渴求,更能滋养我的心灵,提升我对生活品质的感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