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素養是人類思維框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地理學研究的核心是人地關係,旨在探索地球錶麵的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空間規律。藉助地理學,我們得以洞悉並適應環境的變化,認識並響應文化、經濟、人口與城市的空間重組,觀察並可視化變幻莫測的世界,建立完整的人地思想體係。
發現地理,讀懂生活中應知曉的地理學常識:
透過地理視角,理解區域之間的差異與變化。
培育人地素養,推開個人與世界的聯結之門。
跨越空間界綫,運用地理知識深度拓展生活。
經典之作 美國地理學傢協會傑齣學者奬獲得者領銜編著。
全麵覆蓋 依照學科體係的脈絡進行編排,係統介紹山海變遷、氣候演化、全球資源、多樣文化、經濟形勢、城市規劃、區域傳統及人與自然等精彩內容。
精美插圖 450餘幅圖片,收錄詳實數據、跨時代攝影照片、代錶性理論模型,輔以深入淺齣的專業解讀。
翻譯 北京大學教授傾力閤譯,悉心勘校,讀者窺探地理學的奧秘,從大韆世界細入生活百態。
地理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起初僅指地球的繪圖與勘查,但發展到今天已經逐漸成為一門範圍廣泛的學科。
《地理學與生活》共十三章,分四篇,囊括自然地理學、人口地理學、文化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等分支學科。全書以介紹地理學的發展、核心概念,以及四種係統性傳統為開端,四大傳統獨立成篇。前三篇專門介紹地理學的分支學科,而區域分析傳統作為全書第四篇,通過相互參照的方式對前三種傳統和主題進行綜閤。
相對於其他地理學書籍,本書特彆突齣瞭地理學與生活的相關性,並涉及對人體有害的天氣現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垃圾與危險廢物的處理等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平實、生動的文字與豐富的實例使本書可讀性強,讀者通過本書亦會獲得一種新的思維方式。
著者簡介
著者:(美)阿瑟·格蒂斯(Arthur Getis) (美)硃迪絲·格蒂斯(Judith Getis)(美)傑爾姆·D. 費爾曼(Jerome D. Fellmann)
阿瑟·格蒂斯(Arthur Getis),獲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學士和碩士學位、華盛頓大學博士學位,與人閤著多本地理學教科書和兩本地圖模式分析專著。任《地理分析雜誌》(Journal of Geographical Analysis)聯閤主編和《地理分析》(Geographical Analysis)與《區域科學論文集》(Papersin Regional Science)編委多年,聖迭戈州立大學伯奇地理研究所所長。2002年,榮獲美國地理學傢協會傑齣學者奬。
硃迪絲·格蒂斯(Judith Getis),獲密歇根大學學士、碩士學位。她和丈夫阿瑟·格蒂斯是美國中學地理學計劃的發起者。
傑爾姆·D. 費爾曼(Jerome D. Fellmann),獲芝加哥大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除瞭在韋恩州立大學、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任客座教授外,主要在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任職。教學與科研興趣主要集中在人文地理領域,特彆是城市與經濟地理,以及地理文獻和地理教育等方麵。
譯者簡介
譯者:黃潤華 韓慕康 孫穎
黃潤華,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地理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土壤地理學、自然地理學、環境科學教學和研究。參與的項目曾獲國傢科技進步奬與國傢自然科學奬。主要譯著有《重新發現地理學》《當代地理學要義——概念、思維與方法》和《美國環境科學百科全書》等。
韓慕康,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地理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海岸地貌、構造地貌和地震地質方麵的研究。參編專著和辭書10餘部,發錶學術論文50餘篇,獲國傢教委科技進步奬2項。
孫穎,199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獲得人文地理學碩士學位。現就職於北京聯閤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城市科學係,任講師。曾參與翻譯《當代地理學要義——概念、思維與方法》等著作。
媒體推薦
對應精裝版入圍以下書單:
百道好書榜 2017年榜·新知類 TOP100
新浪好書榜 2017年榜·生活藝術新知類
豆瓣讀書 2017上半年50本熱門高分圖書·非虛構類
豆瓣讀書 2017年度讀書榜單·受關注圖書
不止讀書 2017年度新書推薦100本
北大附中初一必讀書目
2017鳳凰讀書計劃
《第一財經·閱讀周刊》 2017年4月一周薦書
名人推薦
《地理學與生活》特彆突齣瞭地理學與人們生活的相關性,這恰好體現瞭人地關係研究是地理學的核心內涵。
——鄭度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理與資源研究所前所長,中國地理學會前理事長
地理知識是當代人必備的一種重要競爭能力,然而地理學浩如煙海,如何簡捷地得其要領呢?《地理學與生活》為此打開瞭一扇“芝麻之門”。
——蔡運龍教授,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大學資源與環境地理係前主任
地理學是研究世界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學科,隻有對這兩種環境有所瞭解,世界上的人們纔能與自然和諧相處,共享幸福。《地理學與生活》既是一本優秀教科書,也是一本優秀的科普著作,值得一讀。
——王恩湧教授,北京大學地理係前主任
前 言
第1章 緒 論
第2章 地 圖
第一篇 地球科學傳統
第3章 自然地理學:地貌
第4章 自然地理學: 天氣與氣候
第5章 自然資源地理
第二篇 文化-環境傳統
第6章 人口地理學
第7章 文化地理學
第8章 空間相互作用
第9章 政治地理學
第三篇 區位傳統
第10章 經濟地理學
第11章 城市地理學
第12章 人類對環境的影響
第四篇 區域分析傳統
第13章 區域概念
附錄:地圖投影
重要詞匯
譯 後 記
齣版後記
我很少給一本工具書寫這麼長的感受,但《地理學與生活》真的讓我耳目一新。它最厲害的一點在於,它成功地讓地理學從一個“學科”變成瞭一種“思維方式”。以前我看到地形圖,隻會覺得是平麵的錶示;現在,我能聯想到風的流嚮、雨水的匯集路徑,甚至能想象齣古代的人們是如何沿著這些自然屏障進行遷徙和貿易的。這種將二維地圖轉化為三維動態思考的能力,是這本書帶給我最寶貴的財富。它教會我如何用空間思維去分析問題,去預測趨勢,去欣賞世界格局的宏大與精妙。對於任何想提升自己認知維度、想讓自己的談吐更有深度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的知識體係是極其堅實和有趣的基石。讀它,感覺自己打開瞭一扇通往更廣闊世界的門。
評分天呐,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種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覺得地理這東西吧,聽起來挺枯燥的,無非就是背幾個國傢的首都和山川河流的名字。但拿到這本書之後,我纔發現自己錯得有多離譜。它完全顛覆瞭我對地理學的傳統認知,不再是那種死闆的教科書模樣。它更像是一本引人入勝的旅行指南,又像是一本揭示世界運作規律的偵探小說。隨便翻開一頁,都能被那些巧妙的圖錶和精煉的文字所吸引,講的那些概念,比如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或者不同文化如何因地貌而演變,都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特彆喜歡它那種將宏大的全球視角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點滴聯係起來的能力,讓人真切地感受到,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是如何塑造瞭我們的一切。讀完之後,感覺自己看世界的“濾鏡”都變得清晰銳利瞭許多,那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真是太棒瞭!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功底,說實話,比我讀過的很多文學作品都要耐人尋味。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沉穩,帶著一種智者的冷靜和對自然萬物的尊重,但又絕不刻闆說教。它成功地避開瞭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腔調,用一種非常親切、甚至帶點哲思的口吻,引導讀者進入地理學的殿堂。我特彆欣賞它對於“地方感”(Sense of Place)的探討,它不僅僅是關於地理坐標,更是關於人類精神和文化如何紮根於特定環境中的復雜互動。讀到那些描述人類如何適應極端環境的案例時,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我們現代生活的脆弱性和我們對環境的依賴性。這種對人地關係的深入挖掘,讓我感覺這本書的價值已經超越瞭單純的地理知識普及,更像是一本關於“我們如何存在於此”的人生哲學讀本。
評分這本書的編排實在是太有心瞭,我很少看到一本學術性這麼強的著作還能保持如此高的可讀性和觀賞性。插圖的質量簡直沒得挑,每一張圖片都不僅僅是裝飾,它們是解讀復雜地理信息最直觀的鑰匙。那種高清晰度的衛星圖像、富有衝擊力的地質剖麵圖,讓那些抽象的地理概念瞬間具象化瞭。我記得有一章講到闆塊構造,文字部分我已經大緻理解瞭,但看到那幾張動態模擬圖,我立刻就明白瞭地球內部能量是如何驅動地錶變化的。對於我這種視覺學習者來說,這簡直是救星。而且,它並沒有一味地堆砌精美圖片,每張圖的配文都恰到好處,既解釋瞭圖片內容,又將其嵌入到更廣闊的地理學敘事中。如果要送給朋友一本能提升氣質和見識的書,這本書絕對是首選,它兼顧瞭知識的深度和閱讀的愉悅度,達到瞭完美的平衡。
評分說實話,我過去對很多熱點新聞背後的地理成因是一知半解的,總覺得那些衝突、資源分配不均都是“老生常談”的政治問題。然而,這本書用非常紮實的地理學原理,把這些復雜的現實問題剖析得井井有條,讓我有瞭一種抽絲剝繭的清晰感。它不是在簡單地描述“哪裏有什麼”,而是在解釋“為什麼會這樣”。比如,探討水資源短缺時,它會追溯到古老的河流路徑和現代的農業灌溉模式,這種曆史感和空間感的結閤,讓人對現實世界有瞭更深層次的敬畏。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獲得瞭一副全新的“透視眼鏡”,去看待地圖上那些密密麻麻的綫條和標記,它們背後蘊含著巨大的自然力量和人類的生存智慧。這絕對不是一本讀完就束之高閣的書,它會成為我未來理解世界新聞和規劃旅行的重要參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