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JG9787111592075 图说西瓜甜瓜病虫害诊断与防治 机械工业出版社 李金堂

正版 JG9787111592075 图说西瓜甜瓜病虫害诊断与防治 机械工业出版社 李金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金堂 著
图书标签:
  • 西瓜病虫害
  • 甜瓜病虫害
  • 病虫害防治
  • 农业技术
  • 园艺
  • 植物保护
  • 诊断
  • 防治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李金堂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京文联发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92075
商品编码:27517155688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4-20

具体描述

本书通过100多幅西瓜、甜瓜病虫害田间彩色生态图片及病原菌显微图片,介绍了为害西瓜、甜瓜的共55种病害和8种害虫。书中介绍的每种病虫害一般配有多幅图片,从不同发病部位、不同发病时期的症状特点及害虫的不同虫态多个角度进行描述,可以帮助读者根据图片准确诊断病虫害,获得对病虫害的形象识别。内容力求简练、实用,含有新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并附有“提示”“注意”等小栏目,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病虫害防治的要点。本书可供广大瓜农、植保工作者、农资经销商使用,也可供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前言
1 一、侵染性病害
1. 西瓜白粉病 2
2. 西瓜病毒病 3
3. 西瓜瓜链格孢叶枯病 5
4. 西瓜褐点病 7
5. 西瓜黑星病 8
6. 西瓜花腐病 10
7. 西瓜灰霉病 12
8. 西瓜镰刀菌果腐病 15
9. 西瓜蔓枯病 16
10. 西瓜黏菌病 19
11. 西瓜炭疽病 21
12.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 23
13. 西瓜细菌性褐斑病 25
14. 西瓜细菌性角斑病 27
15. 西瓜细菌性软腐病 29
16. 西瓜疫病 30
17. 甜瓜白粉病 31
18. 甜瓜斑点病 33
19. 甜瓜瓜链格孢叶枯病 35
20. 甜瓜褐脉病 36
21. 甜瓜黑星病 38
22. 甜瓜红粉病 39
23. 甜瓜花腐病 40
24. 甜瓜枯萎病 41
25. 甜瓜镰刀菌果腐病 43
26. 甜瓜蔓枯病 44
27. 甜瓜煤污病 47
28. 甜瓜霜霉病 48
29. 甜瓜丝核菌果腐病 51
30. 甜瓜炭疽病 53
31. 甜瓜细菌性果斑病 54
32. 甜瓜细菌性角斑病 56
33. 甜瓜细菌性枯萎病 57
34. 甜瓜细菌性软腐病 59
35. 甜瓜细菌性叶斑病 61
36. 甜瓜细菌性叶枯病 62
37. 甜瓜细菌性缘枯病 65
38. 甜瓜枝孢褐斑病 66
68 二、生理性病害
1. 西瓜除草剂药害 69
2. 西瓜花斑症 70
3. 西瓜畸形瓜 71
4. 西瓜裂果 72
5. 西瓜盐害 73
6. 甜瓜保瓜激素药害 74
7. 甜瓜发酵瓜 75
8. 甜瓜高温障碍 77
9. 甜瓜褐色小斑症 79
10. 甜瓜激素中毒 80
11. 甜瓜急性失水 81
12. 甜瓜焦边叶 82
13. 甜瓜裂果 83
14. 甜瓜缺镁 85
15. 甜瓜日灼病 86
16. 甜瓜细碎纹裂果 87
17. 甜瓜药害 88
91 三、害虫
1. 瓜绢螟 92
2. 瓜蚜 95
3. 美洲斑潜蝇 97
4. 二斑叶螨 100
5. 茶黄螨 102
6. 西花蓟马 105
7. 棉铃虫 109
8. 温室白粉虱 111
116 附录 常见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对照表
117 参考文献  


《蔬果病虫害图鉴与综合治理》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本面向广大蔬菜、水果种植者、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实用性图文工具书。聚焦于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最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详实的内容、清晰的图示和易于理解的语言,系统阐述各类病虫害的识别、诊断、发生规律、危害症状以及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全书力求做到内容全面、图文并茂、技术实用,旨在帮助读者提高病虫害的防治能力,减少农药使用,实现作物稳产高产,提升农产品品质。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与诊断方法 第一章:农作物病虫害概论 病虫害的重要性与影响: 详细阐述病虫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环境污染以及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潜在风险。介绍病虫害发生的一般规律,包括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湿度等)、生物因素(病原体、害虫自身特性、天敌等)以及栽培管理因素(品种选择、播种密度、肥水管理、修剪整形等)的相互作用。 常见病虫害的分类: 简要介绍病害和虫害的两大类基本概念。病害进一步细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等。虫害则按其取食部位和危害方式分为刺吸式口器害虫、咀嚼式口器害虫、蛀食性害虫、潜叶性害虫等。 病虫害发生的有利条件: 深入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特定病原体或害虫得以大量繁殖和传播的因素。例如,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真菌和细菌性病害的发生,而干旱和高温则可能促进某些害虫的爆发。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 介绍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的重要性,包括定点监测、区域普查、仪器监测(如诱虫灯、孢子捕捉器)等方法。讲解如何通过监测数据分析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并为预警系统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章:病虫害的症状识别与诊断 病害的外部症状识别: 叶部病害: 详述各种叶斑病(如轮纹斑、褐斑、锈斑)、叶枯病、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煤污病、黄化、卷叶、畸形等症状的表现形式、颜色、大小、边缘特征及其在叶片不同部位(叶尖、叶缘、叶面、叶背)的发生情况。 茎秆病害: 介绍茎基腐病、立枯病、猝倒病、溃疡病、癌肿病、黑星病、纹枯病、黑胫病等症状,包括病斑形状、颜色、质地、是否易折断,以及病斑是否会影响植株生长。 根部病害: 重点描述根腐病、根结线虫病、肿瘤病等症状,强调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如萎蔫、矮化、黄叶、甚至植株死亡。 果实病害: 详细讲解各种果实病害的症状,如霉变(绿霉、灰霉、青霉)、软腐病、炭疽病、疮痂病、黑星病、蒂腐病、裂果、畸形果等,以及这些病害对果实商品价值的影响。 花器病害: 介绍花腐病、黑穗病等症状,以及对作物繁殖能力的影响。 虫害的为害特征与识别: 刺吸式口器害虫: 介绍蚜虫、介壳虫、粉虱、螨虫等对植物汁液的吸食造成的危害,如叶片卷曲、失绿、变黄、萎蔫,以及这些害虫分泌蜜露引起的煤污病。 咀嚼式口器害虫: 描述菜青虫、螟虫、蜗牛、蛞蝓等对叶片、茎秆、果实的啃食,包括食叶、钻心、咬伤果实等不同形式的危害。 钻蛀性害虫: 介绍天牛、蛀果蛾、根颈金针虫等对茎、枝、果实、根部的钻蛀造成的危害,以及其引起的通道、排泄物等迹象。 潜叶性害虫: 描述潜叶蝇等在叶片内部形成的弯曲或螺旋状的隧道。 其他害虫: 介绍地下害虫(如蛴螬、金针虫)对根部和茎基部的危害,以及蝗虫、蚱蜢等大面积啃食的危害。 病虫害的综合诊断: 强调结合症状、发生时期、环境条件、作物生长阶段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判断。提供简单的田间诊断步骤和注意事项,例如如何区分病害和虫害,如何区分不同病害或虫害的相似症状。 第二部分:常见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第三章:真菌性病害 白粉病: 症状表现(叶面、叶背、茎、果实上形成白色粉状霉层),发生条件(高湿、通风不良、氮肥偏施),危害(影响光合作用,导致植株衰弱,产量降低),防治措施(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改善通风;药剂防治:波尔多液、三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霜霉病: 症状表现(叶片正面出现淡黄色斑点,背面出现灰黑色霉层),发生条件(高湿、低温、连阴雨),危害(迅速蔓延,导致叶片枯死,果实腐烂),防治措施(农业防治:轮作,清除病残体;药剂防治:代森锰锌、百菌清、烯酰吗啉、乙霉威)。 炭疽病: 症状表现(果实、叶片、茎秆上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病斑,后期病斑中心常有小黑点),发生条件(高温高湿),危害(果实腐烂、脱落,叶片枯萎),防治措施(农业防治:修剪病枝,摘除病果;药剂防治:多菌灵、苯醚甲环唑、嘧菌酯)。 灰霉病: 症状表现(主要危害嫩梢、花、果实,出现灰褐色霉状物,导致腐烂),发生条件(低温高湿、通风不良),危害(导致作物歉收,果实腐烂),防治措施(农业防治:加强通风,控制温湿度;药剂防治:甲基异丙威、腐霉利、异菌脲)。 褐斑病/黑星病/轮纹病等(根据具体作物进行分类详细介绍): 逐一介绍不同病害的典型症状、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和防治方法,强调不同病害的药剂选择和使用时机。 第四章:细菌性病害 软腐病: 症状表现(主要危害根茎、果实,组织变软、腐烂,有臭味),发生条件(高温高湿、机械损伤),危害(迅速蔓延,造成大量腐烂),防治措施(农业防治:避免损伤,及时清除病株;药剂防治:农用链霉素、春雷霉素、喹啉铜)。 青枯病: 症状表现(植株迅速萎蔫,切开茎秆可见菌脓溢出),发生条件(高温、高湿),危害(毁灭性病害),防治措施(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拔除病株;药剂防治:可湿性铜制剂)。 角斑病/叶枯病(细菌性)等: 介绍其在叶片上的典型症状(如油浸状斑点,后变褐色,有角形边缘),发生条件,危害及防治方法。 第五章:病毒性病害 病毒性病害的特点: 介绍病毒性病害的传播途径(蚜虫、粉虱、飞虱等传毒媒介,种子、嫁接、土壤传播),症状特点(花叶、畸形、黄化、卷叶、矮化、生长停滞),以及其难以根治的特性。 常见病毒病症状与防治: 花叶病毒病: 症状描述(叶片出现深浅不一的黄绿相间的斑驳),传播途径,防治(控制传毒媒介,选用抗病品种,清除病株)。 卷叶病毒病: 症状描述(叶片向上或向下卷曲),传播途径,防治。 畸形病毒病: 症状描述(植株、叶片、花、果实发生畸形),传播途径,防治。 病毒病防治策略: 强调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主要通过抗病品种选育、加强对传毒媒介的防治、健康种苗繁育、田间卫生管理等措施来降低发病率。 第六章:非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 营养缺乏症: 缺氮: 症状(植株矮小,叶片普遍黄化,老叶先黄),防治(增施氮肥)。 缺磷: 症状(叶片呈暗绿色或紫红色,生长缓慢),防治(增施磷肥)。 缺钾: 症状(叶缘、叶尖干枯,易落叶),防治(增施钾肥)。 微量元素缺乏: 介绍缺铁(新叶黄化,叶脉绿色)、缺镁(老叶叶脉间黄化)、缺锌(小叶、簇生叶)、缺锰(幼叶黄白化)等症状及防治(叶面喷施相应的微量元素肥料)。 环境胁迫引起的生理障碍: 日灼: 症状(果实、叶片被阳光暴晒后出现白色或褐色干枯斑),防治(遮阳,合理修剪)。 冻害/冷害: 症状(低温导致的组织损伤,如叶片变黑、萎蔫),防治(保温,选择抗寒品种)。 肥害/药害: 症状(肥料或农药浓度过高引起的叶片灼伤、卷曲、枯死),防治(合理施肥,准确配比农药)。 水分失调: 介绍长期干旱或过度灌溉对植株生长的影响,如萎蔫、落花、落果等。 第三部分:常见虫害的诊断与防治 第七章:刺吸式口器害虫 蚜虫: 识别特征(体小,多为绿色、黑色、黄色,有蜡粉,聚集在嫩梢、叶背),危害(吸取汁液,传播病毒,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发生规律(繁殖快,易形成危害高峰),防治措施(农业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药剂防治: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联苯菊酯)。 介壳虫: 识别特征(体表有蜡质介壳,固定或缓慢移动),危害(吸取汁液,导致植株衰弱,果实被污染),防治措施(农业防治:刮除或刮擦;药剂防治:机油乳剂、蚧必治、毒死蜱)。 粉虱(白粉虱、温室白粉虱): 识别特征(体小,白色,受惊扰后呈粉状飞舞),危害(吸取汁液,排泄蜜露,传播病毒),防治措施(药剂防治:吡虫啉、啶虫脒、阿维菌素;物理防治:黄板诱杀)。 螨虫(红蜘蛛、茶黄螨): 识别特征(个体微小,不易用肉眼辨认,叶片上出现细小白点,后期叶片失绿、变黄、甚至干枯,可见细密网丝),危害(吸取汁液,影响生长),防治措施(药剂防治:阿维菌素、哒螨灵、炔螨特、克螨特)。 第八章:咀嚼式口器害虫 菜青虫/小菜蛾幼虫/棉铃虫等鳞翅目幼虫: 识别特征(体节明显,啃食叶片、花蕾、果实,留下孔洞或缺刻),危害(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蛀食果实,导致减产),防治措施(生物防治:苏云金杆菌;药剂防治: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毒死蜱)。 蜗牛/蛞蝓: 识别特征(软体动物,夜间活动,啃食叶片、果实,留下银白色粘液痕迹),防治措施(人工捕捉,设置屏障,使用生物农药)。 蝗虫/蚱蜢: 识别特征(体型较大,跳跃能力强,成群发生时危害严重),危害(啃食植株地上部分,导致迅速枯死),防治措施(诱杀,药剂防治)。 第九章:钻蛀性害虫 天牛: 识别特征(成虫体型较大,有坚硬的外壳,幼虫在茎秆、枝条内钻蛀),危害(导致枝条干枯、断裂,甚至整株死亡),防治措施(成虫捕捉,幼虫毒杀,树干注药)。 蛀果蛾/蛀茎蛾类幼虫: 识别特征(幼虫钻入果实、茎秆内部取食),危害(导致果实腐烂、落果,茎秆枯死),防治措施(药剂防治,选择性喷洒)。 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蝼蛄): 识别特征(生活在土壤中,危害幼苗根部、茎基部),危害(导致幼苗萎蔫、死亡),防治措施(土壤处理,使用毒饵)。 第十章:其他害虫 蝼蛄: 识别特征(善于打洞,活动于土壤表层,取食植物根部),危害(啃食根系,导致幼苗死亡),防治措施(毒饵诱杀,人工挖掘)。 地老虎(夜蛾科): 识别特征(幼虫多在夜间活动,白天潜伏于土中,咬断幼苗茎基部),危害(导致幼苗被咬断,折断),防治措施(毒饵诱杀,人工挖捕)。 线虫(根结线虫): 识别特征(微小,肉眼难见,危害根部,导致根部形成瘤状物,植株矮小,生长缓慢),防治措施(轮作,选用抗线虫品种,土壤消毒)。 第四部分:综合防治技术与策略 第十一章:病虫害综合防治(IPM)理念 IPM概述: 介绍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定义、基本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多种措施协调运用),以及其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性。 农业防治: 强调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来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包括: 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抗虫品种。 轮作倒茬: 打破病虫害的周年循环。 田间卫生: 清除病残体、杂草,减少病虫源。 肥水管理: 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确保作物健壮生长。 栽培密度与通风: 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修剪与整形: 及时去除病枝、病叶、病果。 覆盖与诱集: 利用覆盖物或诱集技术。 物理防治: 利用物理方法来控制病虫害,包括: 诱捕器: 使用黄板、蓝板、杀虫灯等诱杀害虫。 防虫网/防虫膜: 阻止害虫进入作物区域。 人工捕捉: 对大型害虫进行捕捉。 高温/低温处理: 对种子、土壤或病残体进行处理。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 保护和利用天敌: 介绍瓢虫、草蛉、寄生蜂、捕食螨等天敌的种类和作用。 微生物农药: 如苏云金杆菌(Bt)防治鳞翅目害虫,白僵菌、绿僵菌防治某些昆虫,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真菌病害。 植物源农药: 如印楝素、除虫菊酯等。 化学防治: 在综合防治中的作用和使用原则: 合理选药: 根据病虫害种类、发生程度、作物种类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适时用药: 抓住关键防治时期,避免无效用药。 正确配药和施药: 按照说明书配比,均匀喷施,避免产生药害。 轮换用药: 避免产生抗药性。 农药减量增效: 推广使用高效复配剂、缓释剂等。 抗性管理: 讲解如何通过合理用药和轮换用药来延缓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第十二章: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 绿色防控的意义与目标: 强调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环境,保障农产品安全,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常见绿色防控技术应用: 生物农药的应用: 详细介绍 Bt、白僵菌、绿僵菌、病毒杀虫剂等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诱捕器的优化使用: 结合不同害虫的习性,合理设置诱捕器。 天敌保护与释放: 介绍人工繁殖和释放天敌的技术。 植物源农药的开发与应用: 介绍一些常见的植物源杀虫剂及其提取和使用方法。 环境友好型化学农药的使用: 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高效的化学农药。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 探讨如何将多种绿色防控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一套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防控方案。 附录: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常用农药列表: 简要介绍各类常用农药的类别、作用机制、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病虫害防治专用术语解释: 解释书中出现的专业术语。 本书通过大量真实、清晰的病虫害图片,辅以直观的文字描述,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便捷、实用的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参考。希望本书能帮助广大农业生产者有效应对病虫害挑战,实现作物增产、提质、增效,为现代农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农技界的“百科全书”!作为一个常年耕种瓜果蔬菜的农户,我真的太需要这样一本详细、实用、而且信息量爆炸的书籍了。翻开它,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农业世界。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于病虫害的诊断部分,不是简单地列出几个症状,而是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细致入微地展示了各种病症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部位的具体表现。比如,对于某种真菌性病害,书中不仅有叶片上的斑点图片,还会展示其在茎秆、果实上形成的病变,甚至还会提及在显微镜下的病原体形态,这简直是给我的“诊断工具箱”增添了最尖端的设备。而且,这些图片都非常清晰,色彩还原度高,完全不像一些老旧的农业图册那样模糊不清。除了诊断,书中在防治方法上的讲解更是让我醍醐灌顶。它不像有些书籍那样只提倡使用化学农药,而是提供了多元化的解决方案,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针对不同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方案,并且非常详细地讲解了各种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骤、使用剂量、注意事项,甚至连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最佳防治时机都给出了建议。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土壤病害的防治,书中不仅介绍了轮作、深耕等传统方法,还提到了利用有益微生物来抑制病原菌的先进技术,这让我看到了未来农业发展的新方向。这本书的专业性毋庸置疑,但更重要的是它的可操作性极强,每一个建议都仿佛是专家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去做,让我这个普通的农户也能轻松上手,有效地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评分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农学专业研究生,我深知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是多么重要。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我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尤其是关于瓜类作物病虫害的诊断和防治。这本《图说西瓜甜瓜病虫害诊断与防治》简直是我查阅资料过程中的“宝藏”。书中的内容详实,结构清晰,将复杂的病虫害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各种病害的分类和描述,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病害名称,而是根据病害发生的部位、症状表现、病原类型等进行了详细的区分,并配以高清的病理图片,让我能够直观地看到病害的发生过程和发展规律。例如,书中对白粉病、霜霉病等常见病害的描述,就非常细致,从最初的叶片上的小白点,到后期叶片发黄、枯萎,再到果实受损,每一步都通过图片清晰地展现出来。在虫害方面,书中对不同害虫的成虫、若虫、幼虫形态的描绘也极其到位,甚至还包括了它们的卵和排泄物,这对于准确识别害虫种类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在防治技术上的讲解,也紧密结合了当前的农业发展趋势。它不仅介绍了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还重点突出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综合防治策略,这些都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书中对各种防治措施的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提供了具体的应用案例,这对于我今后开展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非常有帮助。这本书让我对西瓜甜瓜的病虫害防治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也为我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在农村长大,虽然现在已经离开了土地,但心里始终挂念着家乡的农业发展。每次回老家,看到乡亲们还在为病虫害发愁,我就想着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他们。偶然间看到了这本《图说西瓜甜瓜病虫害诊断与防治》,我心里就觉得这可能是一本能真正帮助到我乡亲们的好书。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朴实易懂,没有那些艰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这一点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来说非常重要。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告诉你地里的庄稼出了什么问题,该怎么解决。书中的图片更是贴心,那些病虫害的图片,就像是直接把田地里的情况搬进了书里,我拿给村里的老农民看,他们一眼就能认出自己家里的瓜苗是不是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在防治方法上,书中提供的很多建议都非常实用,而且成本不高,比如如何利用稻草、麸皮等材料来诱杀害虫,如何自制一些简单的杀虫剂,这些都是农民朋友们能够轻松做到并且负担得起的。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农事操作与病虫害预防”的结合,它强调了科学的耕作方式对减少病虫害的重要性,比如如何合理灌溉、如何清除田间杂草、如何进行土壤消毒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环节,却能有效地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我打算把这本书带回老家,给村里的农技站或者村干部,让他们组织大家一起学习,相信这本生动、实用的书,一定能帮助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更好地种植西瓜和甜瓜,提高产量和收入。

评分

我是一名业余的家庭园艺爱好者,平时喜欢在自家的小院子里种些瓜果蔬菜。虽然不是专业的,但我也希望能种出健康美味的蔬果。之前,我经常为自家种的西瓜和甜瓜出现的各种问题而烦恼,有时候叶片发黄,有时候果实长不大,有时候还会出现一些奇怪的斑点,我总是找不到原因,也解决不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样的“新手”量身定做的!书中的图片太直观了,我只要对照着书上的图片,就能大概猜到是哪种病或者哪种虫在“捣乱”。比如,有一次我的西瓜叶片上出现了一些黄色的斑点,我拿着书对照,很快就找到了可能是早疫病。书里还详细介绍了它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我按照书里的建议,及时采取了措施,叶片的情况果然得到了改善。更让我觉得贴心的是,书中很多防治方法都比较温和,适合家庭使用,比如用一些植物提取液或者自制的小苏打溶液来防治病害,还有利用粘虫板来诱捕害虫,这些方法既安全又环保,让我不用担心农药残留的问题。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它教会我如何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比如如何合理施肥、如何通风透光、如何选择抗病品种等等。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不仅能够解决眼前的问题,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管理我的瓜果,让它们健康成长。现在,我的小院子里种的西瓜和甜瓜,不仅产量上去了,而且味道也比以前好了很多。

评分

我是一名水果店的老板,平时接触各种水果,也经常听顾客抱怨买到的水果有虫子或者有病。我一直想深入了解一下水果在种植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这样也能更好地跟顾客沟通,也能在进货的时候有更专业的判断。这本《图说西瓜甜瓜病虫害诊断与防治》简直是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也让我对水果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的图片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我们平时吃的西瓜和甜瓜,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这么多“敌人”。那些病害的图片,有的看起来很吓人,但书里都给出了详细的解释,让我知道这些并不是什么“怪病”,而是有科学依据的。在虫害方面,书里展示的各种虫子的形态,让我对水果的“潜在威胁”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不同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和传播途径都有介绍,这让我明白了很多问题并非偶然。更重要的是,书中在防治方法上,不仅提到了化学防治,还侧重于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这让我看到了更健康、更环保的种植方式。比如,书中提到利用黄板诱杀蚜虫,利用黑光灯诱杀夜蛾,这些方法既能有效控制虫害,又不会对水果本身造成污染,这对于我这样注重产品品质的商家来说,非常有吸引力。通过这本书,我对水果的种植过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更加理解了农民的辛苦。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书籍,让消费者也能更了解我们吃的水果是如何来的,从而更加珍惜每一份来之不易的美味。

评分

我最近在尝试种植新品种的西瓜,结果发现了一些之前从未见过的虫害,愁得我晚上都睡不好觉。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入手了这本《图说西瓜甜瓜病虫害诊断与防治》,简直是我的救星!这本书在病虫害的识别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不是那种枯燥的文字描述,而是用大量的、高清的图片来展示病虫害的真实形态和危害。我拿着书对照我田里的西瓜叶片,几乎很快就找到了对应的病症,书中不仅有成虫、若虫的形态图,甚至还有虫卵的图片,以及它们啃食果实、叶片的痕迹,让我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是哪种害虫在作祟。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一些难缠的病害,比如病毒病,也提供了非常详细的诊断方法,包括症状的表现、传播途径,甚至还有一些初期的、容易被忽视的迹象。这本书的专业性和严谨性让我非常信服,因为它不仅展示了病虫害的“面孔”,还深入剖析了它们的“习性”和“弱点”。而且,在防治措施方面,这本书也是非常全面和科学的。它不会简单地告诉你用什么药,而是会分析不同防治方法的作用机理,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最有效。比如,对于某种特定的病害,书中会推荐几种不同的杀菌剂,并详细说明它们的适用范围、作用特点、以及对作物的影响,让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案。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绿色防控的章节,它提倡使用生物农药、天敌昆虫等,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这与我一直追求的生态种植理念不谋而合。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农业医生”,它让我对西瓜甜瓜的病虫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给了我战胜这些病虫害的信心和方法。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园林工程师,我对植物的健康成长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尤其是在负责大型瓜果种植基地的技术指导工作时,病虫害的防治是重中之重。我一直希望能有一本既专业又实用的参考书籍,能够帮助我快速、准确地诊断问题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案。这本《图说西瓜甜瓜病虫害诊断与防治》的出现,无疑是为我这样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份宝贵的“行动指南”。书中的诊断部分,其精准度和详尽度令人赞叹。它不仅仅是展示了病虫害的典型症状,更深入地分析了病原体的侵染途径、发病规律以及不同生态条件下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例如,对于一些隐蔽性较强的病害,书中提供的鉴别方法,例如通过观察维管束的颜色变化、病菌的分生孢子形态等,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在防治策略上,本书的亮点在于其“综合性”和“前瞻性”。它在传统化学防治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抗性育种以及生态调控等多元化手段的集成应用。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绿色植保”理念的阐述,它鼓励采用环境友好型的防治措施,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这与当前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高度契合。书中提供的具体方案,例如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如何利用生物制剂进行预防性防治,如何在病害流行期,如何科学合理地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以及如何利用生物防治因子来建立健康的生态系统,都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这本书不仅能帮助我解决眼前的技术难题,更能启发我思考未来瓜果种植的绿色发展方向。

评分

作为一名对美食充满好奇心的普通消费者,我最近迷上了自己在家制作各种创意料理,其中就包括了用新鲜西瓜和甜瓜来做甜点。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这本《图说西瓜甜瓜病虫害诊断与防治》,虽然我不是种植者,但出于对食物的尊重和好奇,我还是翻阅了一下。没想到,这本书的内容让我大开眼界,也对我们平时吃到的水果有了更深的认识。书中那些病虫害的图片,虽然有时候看起来有点“吓人”,但反而让我觉得更加真实。我了解到,原来我们能够吃到如此美味的西瓜和甜瓜,背后是种植者付出的辛勤努力,以及与各种病虫害的“斗争”。书中的一些关于病虫害的介绍,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它们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对水果有什么样的影响。虽然我不会去实际操作防治,但了解这些过程,让我觉得更有意义。我尤其喜欢书中在防治方法上强调的“绿色”、“健康”的理念。它提到了很多利用自然方法来解决问题,比如利用一些植物的天然成分来驱虫,或者通过改善种植环境来预防病害。这让我觉得,即使在追求高产量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选择更健康、更环保的方式,最终生产出更安全、更美味的水果。这本书让我从一个消费者变成了对食物来源有更多了解的人,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口水果的美味。

评分

我在一家农业科技公司担任技术推广员,日常工作就是将最新的农业技术和产品推广给种植户。接触过不少农技书籍,但真正能做到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同时还兼具高度可读性的,并不多见。这本《图说西瓜甜瓜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可以说是其中难得的优秀范例。首先,这本书的“图说”形式,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无论是诊断的直观性,还是防治方法的演示性,都比纯文字书籍要强得多。在我向农户介绍病虫害时,可以直接引用书中的图片,省去了我大量的口头描述,也避免了因语言理解差异造成的误会。其次,本书的内容覆盖面非常广。它不仅涵盖了西瓜和甜瓜两大类作物,而且对于这两种作物上常见的、乃至一些少见的病虫害,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到各种形态的害虫,几乎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本书在防治技术上的介绍,非常接地气,并且紧密结合了实际应用。它在提供科学的防治方案的同时,也考虑到了农户的实际生产条件和经济承受能力。比如,书中介绍的许多自制农药或者利用自然资源进行防治的方法,成本低廉,操作简单,非常适合基层农户推广。在我看来,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诊断手册”,更是一本“实践指南”,它能够帮助我更好地开展技术推广工作,切实提高农户的病虫害防治能力和作物产量。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农业科技发展的科技媒体从业者,我经常需要接触各种农业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图说西瓜甜瓜病虫害诊断与防治》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图说”二字,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而且图片质量极高,无论是病害的症状图,还是虫害的形态图,都清晰、真实、具有极强的辨识度。这对于农技推广工作者、基层农技人员,乃至普通的种植户来说,都是极大的福音。很多时候,文字描述再详细,也不如一张清晰的图片来得直观。我尤其欣赏书中在病害诊断方面所体现出的细致性,它不仅仅展示了病害在叶片上的表现,还涉及到茎秆、瓜蔓、果实等不同部位的病变,并且根据病害的不同发展阶段,提供了不同时期的图片,这使得诊断的准确性大大提高。在虫害识别方面,书中也做到了“全覆盖”,从成虫、若虫、到幼虫,再到虫卵,几乎涵盖了害虫的整个生命周期,并且对其危害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有助于人们更全面地了解害虫的习性。更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在防治方法上的介绍,紧跟时代步伐。它在提供传统化学防治方案的同时,也大力推广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绿色防控技术,并对其原理、适用范围、操作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例如,书中对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的介绍,就非常具体,包括了天敌的种类、释放方法、适宜的释放条件等等,这些信息对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专业性、实用性、前沿性于一体的优秀农技书籍,值得大力推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