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会谈技术是系统式治疗重要的元素之一。生活经历彼此交织的人们,在行为模式上也往往相互制约。“循环提问”作为一项重要的会谈技术,它的目的,就是将人们在行为上的相互制约性清晰地展现出来。
本书以具体的案例和会谈作为例证,将各种不同的提问技术勾画出来并进行分析讲解。从内容编排的顺序上来看,本书首先对治疗的北京进行澄清,其次确定治疗的目标,然后说明问题出现的机制以及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后是所谓的“结尾干预”。“结尾干预”由评论、制定干预程序等内容组成。
通过对治疗会谈的再现,本书为读者们清晰地呈现了会谈中的每一个独立的环节;借助附带的评论,本书还展现了治疗师针对不同会谈环节所做的理论上的思考。除了治疗技术以外,家庭动力的视角也是本书的一部分内容,例如,父母的角色经常会违背情理地制造出悲剧,善良美好的意愿有时竟会是灾难滋生的温床。对于那些对系统式治疗感兴趣的人而言,特别是对于那些热衷于将系统式治疗在实践层面上运用的人而言,这是一本非常引人入胜的书。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第1版 (2013年8月1日)
外文书名: Systemische Therapie in Fallbeispielen:Ein Lernbuch
丛书名: 心理治疗译丛
平装: 331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7100097568, 9787100097567
条形码: 9787100097567
商品尺寸: 22.8 x 14.8 x 2.2 cm
商品重量: 399 g
品牌: 商务印书馆
编辑推荐
弗里茨·B.西蒙、克里斯特尔·莱西-西蒙编著的《循环提问——系统式治疗案例教程》以具体的案例和会谈作为例证,将系统式心理治疗中一项重要的访谈技术——循环提问——的各种不同的提问技术勾画出来并进行分析讲解。通过对治疗会谈的再现,本书为读者们清晰地呈现了会谈中的每一个独立的环节;借助附带的评论,本书还展现了治疗师针对不同会谈环节所做的理论上的思考。
作者简介
作者Fritz B. Simon(弗里茨·B.西蒙),教授,医学博士,系统式治疗师及咨询师。德国海德堡系统式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目前任该所所长。著有关于系统理论及系统式治疗的重要基础理论著作,如《我的精神病、我的自行车和我》、《不学习的艺术》、《健康的另一面》等。
作者Christel Rech-Simon(克里斯特尔·莱西-西蒙),儿童及青少年精神分析治疗师。多年来从事精神病学临床工作,继而开办了自己的心理治疗诊所。与人合著有《给义父母的生存建议》。
译者于雪梅,德国柏林技术大学教育学博士及博士后,洪堡学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目前为同济大学教授。
目录
1.前言
Ⅰ、访谈
2.治疗的意义/澄清背景/治疗师的中立(施耐德一家)
3.治疗的目标(巴斯蒂安一家,第一部分)
4.解释/解构和建构/“负面思考的积极力量”(巴斯蒂安一家,第二部分)
5.互相制约/“黑色的想象”/作为权力工具的症状(格拉赫一家,第一部分)
6.问题的外部化和拟人化/对改变保持中立(卢卡斯一家,第一部分)
7.过错的分解/具体化/“奇特的结”(迪茨一家)
8.精神病院的角色/机构的帮助导致的慢性化(弗洛林先生)
9.个别治疗的问题/治疗师的帮助导致的慢性化(比格女士)
10.医生会诊/陷入僵局的个别治疗(福克斯女士)
11.夫妻治疗/症状行为对二人关系的影响(舍恩贝格先生和舍恩贝格太太,第一部分)
Ⅱ、暂停
12.中期评语:干预或交谈?
Ⅲ、结尾干预
13.改释/针对问题模式的治疗处方(格拉赫一家,第二部分)
14.“关心的围攻”(卢卡斯一家,第二部分)
15.仪式(巴斯蒂安一家,第三部分)
16.“我的酸奶,你的酸奶”(舍恩贝格先生和舍恩贝格太太,第二部分)
Ⅳ、指导帮助——工具
17.治疗会谈的理想流程
18.提问原则和提问类型
19.干预的原则和形式
20.后续说明(施耐德一家,第二部分/迪茨一家,第二部分/弗洛林先生,第二部分/比格女士,第二部分)
译后记
文摘
12.中期评语:干预或交谈?
近几年以来,在系统式治疗领域内存在着一场理论上的争论:治疗师是否应该、被允许或者能够“干预”到某个当事人系统中去?这场争论与认识论基本观点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系统式治疗的思想正是与这种观点息息相关的。认识论的观点导致了客观主义的世界观被避而远之,按照这种世界观,主客观之间可以被分割得泾渭分明,所以在观察者(例如治疗师)和被观察的系统(例如家庭)之间是能够有所区分的。但是随着二阶控制论的发展,即着眼于高一级的、由观察者和被观察的系统共同组成的系统,这种观点就不再能站得住脚了。观察者始终要冒着这样的危险:他自己通过观察的方法把被观察到的现象给制造出来了;换句话说:他找到了由他自己藏起来的复活节彩蛋。
另一个理论模式也影响到了有关治疗师干预的争论,这就是自主系统、自组织系统的理论在社会系统上的应用。这一理论模式导出的结论是:在系统的结构和系统的交际模式之间,就如同是在家庭和它周围的人际环境(例如治疗师)的行为之间,不存在“指令性的互动”;这就是说,在治疗师的所做或所言与家庭的所做或所言之间,不存在直线型的因果关系。
这一类思考带来的结果是,那些“反干预主义者”宣扬一种“交谈”的模式:治疗师与当事人或当事人系统处于一个“互相就谈话内容从多种角度进行权衡”的过程之中,期间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够进行自我改变。按照这种理解,治疗师不是那个知道应该做什么,并且能够给予相应的引导崔“干预’’的专家;治疗系统是在朝着一个不可预见的方向“漂流”。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吸引力,那种沉静的蓝色和简洁的字体,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传递出的专业和深度。拿到手的时候,它的纸张质感也很好,拿在手里很舒服,翻阅起来也很顺滑。我一直对心理治疗的领域很感兴趣,特别是那些能够提供具体操作方法的书籍。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从它的结构和目录来看,感觉它会是一本非常扎实的工具书。特别是“系统式治疗”这个关键词,我之前对它有所了解,但总觉得不够系统,不够深入。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终于有了一个可以系统学习和实践的平台。我特别期待它在案例分析的部分,因为理论固然重要,但如何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治疗情境中,才是最考验功力的。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对系统式治疗的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够学习到一些实用的技巧,为我将来的学习或工作提供指导。从包装到初步的翻阅感受,这本书都给了我非常好的第一印象,我对此充满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都非常用心,看得出来出版社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字号适中,行间距也恰到好处,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我喜欢它那种专业而又不过于枯燥的风格,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可读性。我尤其欣赏它对“循环提问”的强调,这是一种我一直觉得非常有意思且实用的沟通技巧。在很多情境下,传统的单向提问方式往往无法触及问题的本质,而循环提问则能够引导来访者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从而发现新的可能性。这本书作为一个“系统式治疗案例教程”,我期待它能够详细地阐述循环提问在系统式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并且通过大量的案例来展示如何运用这一技巧来促进关系的改变和问题的解决。我个人在日常沟通中也经常会尝试运用一些提问技巧,我相信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更系统、更深入的指导,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种疗法。
评分我一直认为,心理治疗的精髓在于“实践”,而“案例”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桥梁。这本书的书名精准地抓住了我的需求,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介绍,更是一本指导实践的“教程”。“系统式治疗”本身就强调着个体的行为和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这是一种非常宏观且有力的视角。然而,要将这种宏观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治疗步骤,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精妙的技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手把手地教我如何进行系统式的评估、如何设计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及如何评估治疗的效果。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疑难杂症”的案例,以及治疗师是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保持灵活和创造力,最终找到突破口。对我而言,能够看到真实世界的心理治疗是如何运作的,远比单纯地学习理论更加重要,这本书似乎就是为满足我的这种需求而生的。
评分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在一个心理学相关的论坛上看到了对这本书的推荐。当时很多人都在讨论系统式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如何将这种疗法应用到不同的情境中。这本书的书名和作者的背景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弗里茨·B.西蒙和克里斯特尔·莱西-西,这两个名字在心理治疗界可是响当当的。我读过一些他们之前的著作,对他们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创新的治疗理念印象深刻。所以,当看到这本书是他们的最新力作,并且聚焦于“系统式治疗案例教程”时,我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就下单了。我非常看重这本书的“案例教程”这个定位,因为理论性的著作虽然有其价值,但终究需要实践来检验和巩固。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中的案例,能够看到系统式治疗是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发挥作用的,能够学习到治疗师是如何观察、分析和干预的,以及在面对不同类型的来访者和问题时,会有哪些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我尤其对书中可能包含的各种具体案例感到好奇,它们将是理解理论的最佳载体。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组合非常有意思,弗里茨·B.西蒙和克里斯特尔·莱西-西,他们都是在系统式治疗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专家。我之前读过一些关于家庭治疗和系统理论的书籍,但总觉得有些理论化的东西难以落地。我一直期待能有一本既有理论深度,又能提供具体操作指南的书籍,能够让我真正理解系统式治疗的精髓,并掌握将其应用于实践的方法。这本书的“系统式治疗案例教程”的定位,正是我所需要的。我尤其期待书中对“循环提问”这一概念的深入探讨,以及它在系统式治疗中的具体应用。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学习到如何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来访者发现新的视角,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从而促进问题的解决。我非常看重书籍的“译丛”属性,这通常意味着这本书经过了精挑细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普及意义,让我对其内容充满了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