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火車》 周雲蓬, 中國華僑齣版社

《綠皮火車》 周雲蓬, 中國華僑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周雲蓬 著
圖書標籤:
  • 火車旅行
  • 自述式散文
  • 個人迴憶
  • 成長
  • 中國鐵路
  • 時代變遷
  • 底層生活
  • 遊記
  • 文學散文
  • 懷舊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北京知畫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華僑齣版社
ISBN:9787511323149
商品編碼:27746781832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2-05-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綠皮火車

定價:32.80元

作者:周雲蓬

齣版社:中國華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51132314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241kg

編輯推薦


  新書首發式:6月13日 13:30
  6月12日前購買讀者,隨即抽取50名,參加北京中關村舉辦的新書發布會,獲奬讀者憑購物小票,獲贈周雲蓬。
  發布會嘉賓:羅永浩
  本書是民謠詩人周雲蓬2011年至2102年年初遊記閤集。無論是他的歌還是文字,都會給人一種“清淡去火、迴味無窮”的感受。喜歡民謠的話應該聽聽周雲蓬,既喜歡民謠又喜歡遊記的話,應該看看《綠皮火車》。
  新書發布會獲奬名單如下,請讀者帶著圖書、購物小票或獲奬確認短信,現場獲贈周雲蓬。

內容提要


  《綠皮火車》是當下中國*人文精神的民謠詩人周雲蓬2011年至2012年年初的雜文閤集。他把自己“遊唱、知人、遇事”的經曆寫成文字。他關心很多事情,關心很多人,這位盲人歌者內心廣闊的世界,會令“正常人”倍感羞愧。

href=#'t../20120827_3h2l'>★超值推薦:底價瘋搶民國百位名傢經典作品

目錄


綠皮火車 
盲人影院 
北京三次 
北極光 
一、路
 北京之勝利逃亡 
 文藝常州 
 請到天涯海角來 
 太平山上聽香港 
 夢憶三峽 
 似曾相識的什麼州 
 耳聞阿維尼翁藝術節之一 
 耳聞阿維尼翁藝術節之二 
 這裏黎明靜悄悄 
 阿維尼翁的一天 
 日復一日的法國悶生活 
 為什麼一個小城要那麼多的教堂 
 途窮幕落阿維尼翁 
 死之靜美 
 新疆西遊記 
 颱灣牛 
 跟寒流賽跑 
 刹車計劃 
 時間的標記 
 2011喧嘩與騷動 
 歲末一日 
 命運中的上海 
 那些租來的房子 
 跑得那麼快去哪兒 
 跟著古人去旅行 
 青春療養院 
 世界盡頭是北京 
 魚相忘於江湖 
 幻覺支撐我們活下去 
 山鬼 
 空水杯 
二、歌
 吉他的故事 
 賣唱者言 
 次齣國看演齣 
 馬不停蹄的音樂節 
 永遠年輕,永遠不聽話 
 絕妙好詞之一:關於梵高的兩首經典民謠 
 絕妙好詞之二:白銀米店 
 絕妙好詞之三:林生祥的《大地書房》 
 絕妙好詞之四:左小祖咒的《恩惠》 
 微博,危博 
 矜持的狂歡 
 曾經很藍調 
 江南梅雨愁煞人 
 上海灘唱上海歌 
 民謠救護車 
 香港“暗中作樂” 
 牛羊下山,亡羊補牢 
 我們就要唱方言 
 風吹雷劈音樂節 
 音樂路上的廢棄驛站 
 孩子:尋找再度失蹤的黑窯工 
 小王子 
 失業者 
三、人
 老羅的奮鬥 
 隻身打馬過草原 
 首如飛蓬 
 大海在對我們說什麼 
 火柴的柴,安靜的靜 
 鮑勃迪倫們 
 大時空中的小人性 
 詩人的節日 
 星星與命運 
 平凡的奇跡 
 “周雲蓬2011年度好書格萊美”頒奬典禮 
 行走的山楂樹 
 想念一條倒淌河 
 特立獨行的汽笛 
 阿炳的一天 
 癡心不改,民營書店 
 那一場風花雪月的周治平 
 錯中動人的柏邦妮 
 暫彆“南都” 
 《春天責備》颱灣版自序 
 三個不普通的颱灣聲音 
 海水巨鍾鬍德夫 
 空榖有佳人 
 明明如月 
 新民謠急先鋒小河 
 “野孩子”大河之上 
 評頭論足樂評人 
 一個人過春節 
 我的爸爸 
 失蹤的人 
 吹不散的煙 
 散場麯

作者介紹


  周雲蓬,新世紀的候鳥歌手,鼕天去南方演,夏天在北方唱,春鞦去海邊。9歲失明,學會瞭彈琴、寫詩,雲遊四方,靠手藝吃飯,為普通人獻藝。齣版有詩文集《春天責備》(2010),發行唱片有《沉默入迷的呼吸》(2003)、《中國孩子》(2007)、《牛羊下山》(2010),2009年策劃民謠閤輯《紅色推土機》,銷售所得用於幫助貧睏盲童。2011年,獲得人民文學奬“詩歌奬”;同年,憑藉專輯《牛羊下山》,獲得華語傳媒音樂大奬“*民謠藝人”奬項。

文摘


序言



《綠皮火車》:一場關於鄉愁、記憶與時光的深度巡禮 在中國的廣袤土地上,有一種交通工具,它承載著無數人的離鄉與歸途,它的身影穿梭於城市的鋼筋水泥與鄉村的田野阡陌之間,它就是綠皮火車。周雲蓬的《綠皮火車》,便是以此為綫索,串聯起一段段關於鄉愁、記憶與時光的深度巡禮。這不是一本簡單的旅行筆記,也不是一本純粹的鐵路史,而是作者以其獨特的觀察視角和深刻的哲學思考,為讀者展現的一幅幅鮮活生動的時代畫捲。 一、 時代的印記:綠皮火車的“前世今生” 綠皮火車,在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似高鐵的疾馳與冷峻,也不似動車的舒適與便捷。它的速度相對緩慢,它的車廂相對簡陋,它的氛圍卻充滿瞭人間煙火氣。在周雲蓬的筆下,綠皮火車不僅僅是一個交通工具,更是中國社會變遷的見證者。 從最初的簡陋到後來的改進,從曾經的“慢”到如今的“快”,綠皮火車的發展軌跡,摺射齣中國經濟騰飛、社會進步的時代脈搏。作者細緻地描繪瞭不同時期綠皮火車的樣貌:綠色的車身,樸實的內飾,那股特有的柴油味,以及車廂裏此起彼伏的叫賣聲、低語聲、爭論聲……這些細節,共同構成瞭綠皮火車獨有的時代印記,也勾起瞭無數讀者關於過往歲月的集體迴憶。 周雲蓬並沒有止步於對錶象的描繪,他深入探討瞭綠皮火車在中國人心中的象徵意義。在那個物質相對匱乏的年代,綠皮火車是連接城鄉、溝通親情的橋梁。它承載著遊子的思鄉之情,也寄托著親人的殷切期盼。車廂裏的陌生人,因為共同的目的地,因為相似的旅途,而産生短暫的羈絆,這種人與人之間樸素的情感聯係,在現代社會中顯得尤為珍貴。 二、 鄉愁的溫度:在旅途中尋覓失落的故土 鄉愁,是《綠皮火車》中最為動人的情感底色。在綠皮火車緩慢而平穩的節奏中,作者引領讀者穿越瞭中國大地,拜訪瞭不同地域的故鄉。故鄉,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內心深處最柔軟的角落。在周雲蓬的筆下,故鄉不再是一個模糊的概念,而是由具體的場景、人物、味道、聲音構成的鮮活畫麵。 他描繪瞭故鄉的炊煙,故鄉的老屋,故鄉的河流,故鄉的親人。這些描繪,充滿瞭感官的細節,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能夠聞到泥土的芬芳,聽到鳥兒的啁啾,感受到傢人的溫暖。然而,鄉愁並非全然是溫馨的懷舊,它也伴隨著失落與變遷的惆悵。 隨著時代的進步,許多曾經熟悉的故鄉景象已然改變。高樓取代瞭低矮的平房,現代化的工廠侵入瞭田野。故鄉的麵貌在變化,故鄉的人們也在變化。這份變遷,讓鄉愁多瞭一層復雜的情緒——既有對過去美好時光的留戀,也有對當下現實的無奈。作者並沒有迴避這種復雜性,而是以一種悲憫而又平靜的心態,記錄下這份鄉愁的溫度。 在旅途中,作者也遇見瞭形形色色的人。他們有著各自的故事,有著各自的奔波。這些故事,或平凡,或傳奇,都與鄉愁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有的是為瞭生計而背井離鄉,有的是為瞭團聚而踏上歸途,還有的,隻是帶著一絲淡淡的鄉愁,在旅途中尋找慰藉。周雲蓬捕捉到瞭這些個體生命中的情感碎片,將它們串聯起來,形成瞭一幅宏大而又細膩的眾生相。 三、 記憶的碎片:拼湊齣時代的迴響 《綠皮火車》不僅僅是一次物質空間的穿越,更是一次精神層麵的迴溯。在緩慢的旅途中,作者的思緒如潮水般湧來,將零散的記憶碎片重新拾起,並加以拼湊。這些記憶,有屬於他個人的童年片段,也有屬於那個時代的集體記憶。 他迴憶起童年時在綠皮火車上的經曆,那些懵懂的觀察,那些純真的感受。他想起那些在火車上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他們的話語,他們的眼神,都留在瞭他的記憶深處。這些記憶,或許曾經被遺忘,或許曾經被掩埋,但在綠皮火車的旅途中,它們被重新喚醒,並被賦予瞭新的生命。 更重要的是,周雲蓬將個人的記憶與時代的變遷巧妙地結閤在一起。他筆下的記憶,不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摺射齣更廣闊的社會背景。他記述的往事,都帶著那個時代的烙印,無論是人們的生活方式,還是社會觀念的變遷,都在他的筆下得以展現。 通過這些記憶的碎片,我們得以窺見一個時代的變遷軌跡。那些曾經的艱難歲月,那些曾經的奮鬥曆程,那些曾經的希望與失落,都隨著綠皮火車的緩緩駛過,在讀者心中激起陣陣迴響。這本書,仿佛是一個時間的容器,將過往的時光凝固,並以一種詩意的方式呈現給讀者。 四、 哲學的沉思:在慢節奏中體悟人生 在周雲蓬的文字中,總有一種淡淡的哲思貫穿其中。綠皮火車緩慢而穩定的速度,為他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思考空間。在旅途的顛簸與靜謐中,他對生命、對時間、對存在的意義進行瞭深刻的體悟。 他觀察車窗外飛馳而過的風景,思考著人生的短暫與永恒。他傾聽車廂裏不同的人生故事,感悟著生命的悲歡離閤。他將這些觀察與感悟,以一種不著痕跡的方式融入到文字中,不時引發讀者對自身生命狀態的審視。 他認為,現代社會節奏過快,人們常常被各種信息和瑣事所裹挾,失去瞭與自我對話的時間。而綠皮火車,恰恰提供瞭一個放慢腳步,迴歸內心的契機。在漫長的旅途中,人們有機會審視自己的過往,思考自己的未來,體悟當下的存在。 “綠皮火車”不僅僅是一本書名,更是一種象徵。它象徵著一種返璞歸真的生活態度,一種對慢節奏的嚮往,一種對內心寜靜的追尋。周雲蓬用他的文字,為我們提供瞭一扇窗,讓我們得以透過這扇窗,看到中國大地上的風景,聽到中國人民的心聲,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得以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 《綠皮火車》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旅行,一次深入人心的對話。它用樸實而深刻的文字,為讀者勾勒齣一幅幅動人的畫麵,喚醒沉睡的記憶,引發深刻的思考。這本書,值得每一個對故鄉、對過往、對人生有著獨特情懷的人去閱讀,去感受。它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而是一份珍貴的禮物,一份關於鄉愁、記憶與時光的沉甸甸的饋贈。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處理,簡直像是一件精心編織的掛毯,雖然主題是流動不息的旅程,但內在的邏輯綫索卻異常清晰,且富於層次感。它並非采用傳統意義上的綫性敘事,而是巧妙地運用瞭大量的片段、迴憶和意象的穿插,如同綠皮火車在不同的站點進行短暫停靠,每一次的停頓,都帶來瞭一扇通往不同故事側麵的門。你以為你隻是跟隨主人公走完瞭這段路程,但當你閤上書本,迴味時,會發現那些看似不經意的閃迴和插敘,其實都是為瞭最終指嚮某個核心的情感或哲思,它們如同散落的珍珠,最後被一條看不見的絲綫完美串聯起來。這種非綫性的敘事,反而更貼閤人類記憶和思考的真實模式——我們並非總是按部就班地迴憶,很多重要的體悟,往往是過去某一個微小的瞬間被現在的某個場景重新觸發的結果。這種高超的組織能力,極大地增強瞭文本的密度和迴味價值,讓人忍不住一讀再讀,每一次都能從不同的“連接點”中發現新的意義。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初看之下,便有一種沉甸甸的,像是被歲月打磨過的物件的質感。那種略微泛黃的紙張紋理,配閤著深沉的墨綠色調,立刻將讀者的思緒拽入瞭一個略顯久遠,卻又充滿生命力的時空背景之中。我常常在想,一本好的書,它的“外衣”其實就是它與世界的第一聲招呼,而《綠皮火車》顯然是做到瞭這一點,它沒有選擇時下流行的那些光鮮亮麗、色彩斑斕的裝幀方式,反而選擇瞭這種樸素、近乎於“老派”的視覺語言,這本身就透露齣一種不張揚的自信,仿佛作者和齣版社深知,真正值得品味的,不在於浮誇的外錶,而在於內裏蘊藏的真誠與重量。光是捧著它,就能感受到一種慢下來的力量,那種屬於長途跋涉、屬於窗外風景不斷後退的獨特韻律感,似乎已經滲透到瞭紙張的縴維之中。這種對視覺體驗的重視,遠超齣瞭單純的商業考量,更像是一種藝術傢的堅持,讓人在翻開扉頁之前,就已經對即將進入的精神旅程充滿瞭敬意與期待。它不急於迎閤任何人,它隻是安靜地在那裏,等待著那些懂得欣賞它這份沉靜氣質的靈魂。

評分

從文學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成功地建立起瞭一種獨特的“場域感”,這種感覺極其稀有。它不僅僅是關於一趟旅行的記錄,更是關於“等待”和“抵達”之間那種漫長狀態的描摹。作者對人物肖像的刻畫達到瞭令人叫絕的程度,即便是僅僅在車廂裏擦肩而過,隻進行瞭一次簡短對話的陌生人,也仿佛被施瞭魔法,被賦予瞭完整的生命和復雜的背景故事。這些人物,或是疲憊的返鄉者,或是滿懷憧憬的異鄉人,或是沉默寡言的局外人,他們共同構成瞭那個特定時空背景下的微觀社會切片。他們的語言、他們的肢體動作,都充滿瞭真實可信的質感,沒有絲毫的矯飾或符號化。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坐在一間由無數個陌生人構成的移動茶館裏,傾聽著人世間的百態,那種既疏離又親密的體驗,讓人在情感上受到瞭強烈的衝擊,也讓人重新認識到,我們每個人,無論看起來多麼孤立,其實都承載著屬於我們自己那一段段復雜且動人的旅程。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最深刻感受,是那種由內而外散發齣的“在路上”的哲學思考。我們生活在一個追求速度、效率至上的時代,似乎任何停頓都被視為浪費。然而,這趟“綠皮火車”卻提供瞭一個難得的緩衝區,一個允許人與世界保持安全距離,又可以同時深入觀察的獨特視角。我感覺自己如同一個被時間的洪流暫時抽離齣來的觀察者,透過那扇濛著灰塵的車窗,審視著窗外那些飛速掠過的村莊、田野、以及那些匆匆趕路的人群。這種觀察,並非冷漠的旁觀,而是一種帶著同理心的審視。作者巧妙地將個體的命運、時代的變遷,熔鑄在瞭這鋼鐵與鐵軌構成的移動空間之中。它不提供標準答案,也不進行宏大的批判,而是將所有元素並置在你麵前,讓你自己去感受其中的張力、矛盾與難以言喻的宿命感。讀完之後,世界在你眼中似乎並沒有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你內心的那個“衡量刻度”卻被悄悄地調整瞭,變得更加寬容和深邃。

評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閱讀”,不如說更像是一場漫長而富有韻味的“聆聽”。作者在文字的遣詞造句上,展現齣一種令人驚嘆的剋製與精準。他的筆觸,不像某些作傢那樣熱衷於堆砌華麗的辭藻,試圖用繁復的句式來彰顯深度,而是選擇瞭最質樸、最接近口語,卻又飽含力量的錶達方式。每一個段落的節奏感都拿捏得恰到好處,時而如火車輪子碾過鐵軌的規律聲響,穩定而前行;時而又像車廂內人們低聲的私語,帶著一股子說不清道不明的煙火氣。這種敘事的聲音,非常具有辨識度,它讓讀者在閱讀時,仿佛真的坐在瞭那趟列車之上,空氣中彌漫著特有的氣味,窗外的光影在臉上快速閃過。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總能在看似平淡的敘述中,精準地捕捉到人性的那些微妙的褶皺和不易察覺的掙紮,不需要大聲疾呼,僅憑寥寥數語,便能激起心中久久無法散去的迴響,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敘事功力,實在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