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绿皮火车
定价:32.80元
作者:周云蓬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51132314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41kg
编辑推荐
新书首发式:6月13日 13:30
6月12日前购买读者,随即抽取50名,参加北京中关村举办的新书发布会,获奖读者凭购物小票,获赠周云蓬。
发布会嘉宾:罗永浩
本书是民谣诗人周云蓬2011年至2102年年初游记合集。无论是他的歌还是文字,都会给人一种“清淡去火、回味无穷”的感受。喜欢民谣的话应该听听周云蓬,既喜欢民谣又喜欢游记的话,应该看看《绿皮火车》。
新书发布会获奖名单如下,请读者带着图书、购物小票或获奖确认短信,现场获赠周云蓬。
内容提要
《绿皮火车》是当下中国*人文精神的民谣诗人周云蓬2011年至2012年年初的杂文合集。他把自己“游唱、知人、遇事”的经历写成文字。他关心很多事情,关心很多人,这位盲人歌者内心广阔的世界,会令“正常人”倍感羞愧。
href=#'t../20120827_3h2l'>★超值推荐:底价疯抢民国百位名家经典作品
目录
绿皮火车
盲人影院
北京三次
北极光
一、路
北京之胜利逃亡
文艺常州
请到天涯海角来
太平山上听香港
梦忆三峡
似曾相识的什么州
耳闻阿维尼翁艺术节之一
耳闻阿维尼翁艺术节之二
这里黎明静悄悄
阿维尼翁的一天
日复一日的法国闷生活
为什么一个小城要那么多的教堂
途穷幕落阿维尼翁
死之静美
新疆西游记
台湾牛
跟寒流赛跑
刹车计划
时间的标记
2011喧哗与骚动
岁末一日
命运中的上海
那些租来的房子
跑得那么快去哪儿
跟着古人去旅行
青春疗养院
世界尽头是北京
鱼相忘于江湖
幻觉支撑我们活下去
山鬼
空水杯
二、歌
吉他的故事
卖唱者言
次出国看演出
马不停蹄的音乐节
永远年轻,永远不听话
绝妙好词之一:关于梵高的两首经典民谣
绝妙好词之二:白银米店
绝妙好词之三:林生祥的《大地书房》
绝妙好词之四:左小祖咒的《恩惠》
微博,危博
矜持的狂欢
曾经很蓝调
江南梅雨愁煞人
上海滩唱上海歌
民谣救护车
香港“暗中作乐”
牛羊下山,亡羊补牢
我们就要唱方言
风吹雷劈音乐节
音乐路上的废弃驿站
孩子:寻找再度失踪的黑窑工
小王子
失业者
三、人
老罗的奋斗
只身打马过草原
首如飞蓬
大海在对我们说什么
火柴的柴,安静的静
鲍勃迪伦们
大时空中的小人性
诗人的节日
星星与命运
平凡的奇迹
“周云蓬2011年度好书格莱美”颁奖典礼
行走的山楂树
想念一条倒淌河
特立独行的汽笛
阿炳的一天
痴心不改,民营书店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周治平
错中动人的柏邦妮
暂别“南都”
《春天责备》台湾版自序
三个不普通的台湾声音
海水巨钟胡德夫
空谷有佳人
明明如月
新民谣急先锋小河
“野孩子”大河之上
评头论足乐评人
一个人过春节
我的爸爸
失踪的人
吹不散的烟
散场曲
作者介绍
周云蓬,新世纪的候鸟歌手,冬天去南方演,夏天在北方唱,春秋去海边。9岁失明,学会了弹琴、写诗,云游四方,靠手艺吃饭,为普通人献艺。出版有诗文集《春天责备》(2010),发行唱片有《沉默入迷的呼吸》(2003)、《中国孩子》(2007)、《牛羊下山》(2010),2009年策划民谣合辑《红色推土机》,销售所得用于帮助贫困盲童。2011年,获得人民文学奖“诗歌奖”;同年,凭借专辑《牛羊下山》,获得华语传媒音乐大奖“*民谣艺人”奖项。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初看之下,便有一种沉甸甸的,像是被岁月打磨过的物件的质感。那种略微泛黄的纸张纹理,配合着深沉的墨绿色调,立刻将读者的思绪拽入了一个略显久远,却又充满生命力的时空背景之中。我常常在想,一本好的书,它的“外衣”其实就是它与世界的第一声招呼,而《绿皮火车》显然是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选择时下流行的那些光鲜亮丽、色彩斑斓的装帧方式,反而选择了这种朴素、近乎于“老派”的视觉语言,这本身就透露出一种不张扬的自信,仿佛作者和出版社深知,真正值得品味的,不在于浮夸的外表,而在于内里蕴藏的真诚与重量。光是捧着它,就能感受到一种慢下来的力量,那种属于长途跋涉、属于窗外风景不断后退的独特韵律感,似乎已经渗透到了纸张的纤维之中。这种对视觉体验的重视,远超出了单纯的商业考量,更像是一种艺术家的坚持,让人在翻开扉页之前,就已经对即将进入的精神旅程充满了敬意与期待。它不急于迎合任何人,它只是安静地在那里,等待着那些懂得欣赏它这份沉静气质的灵魂。
评分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成功地建立起了一种独特的“场域感”,这种感觉极其稀有。它不仅仅是关于一趟旅行的记录,更是关于“等待”和“抵达”之间那种漫长状态的描摹。作者对人物肖像的刻画达到了令人叫绝的程度,即便是仅仅在车厢里擦肩而过,只进行了一次简短对话的陌生人,也仿佛被施了魔法,被赋予了完整的生命和复杂的背景故事。这些人物,或是疲惫的返乡者,或是满怀憧憬的异乡人,或是沉默寡言的局外人,他们共同构成了那个特定时空背景下的微观社会切片。他们的语言、他们的肢体动作,都充满了真实可信的质感,没有丝毫的矫饰或符号化。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坐在一间由无数个陌生人构成的移动茶馆里,倾听着人世间的百态,那种既疏离又亲密的体验,让人在情感上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也让人重新认识到,我们每个人,无论看起来多么孤立,其实都承载着属于我们自己那一段段复杂且动人的旅程。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更像是一场漫长而富有韵味的“聆听”。作者在文字的遣词造句上,展现出一种令人惊叹的克制与精准。他的笔触,不像某些作家那样热衷于堆砌华丽的辞藻,试图用繁复的句式来彰显深度,而是选择了最质朴、最接近口语,却又饱含力量的表达方式。每一个段落的节奏感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时而如火车轮子碾过铁轨的规律声响,稳定而前行;时而又像车厢内人们低声的私语,带着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烟火气。这种叙事的声音,非常具有辨识度,它让读者在阅读时,仿佛真的坐在了那趟列车之上,空气中弥漫着特有的气味,窗外的光影在脸上快速闪过。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总能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精准地捕捉到人性的那些微妙的褶皱和不易察觉的挣扎,不需要大声疾呼,仅凭寥寥数语,便能激起心中久久无法散去的回响,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叙事功力,实在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深刻感受,是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在路上”的哲学思考。我们生活在一个追求速度、效率至上的时代,似乎任何停顿都被视为浪费。然而,这趟“绿皮火车”却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缓冲区,一个允许人与世界保持安全距离,又可以同时深入观察的独特视角。我感觉自己如同一个被时间的洪流暂时抽离出来的观察者,透过那扇蒙着灰尘的车窗,审视着窗外那些飞速掠过的村庄、田野、以及那些匆匆赶路的人群。这种观察,并非冷漠的旁观,而是一种带着同理心的审视。作者巧妙地将个体的命运、时代的变迁,熔铸在了这钢铁与铁轨构成的移动空间之中。它不提供标准答案,也不进行宏大的批判,而是将所有元素并置在你面前,让你自己去感受其中的张力、矛盾与难以言喻的宿命感。读完之后,世界在你眼中似乎并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你内心的那个“衡量刻度”却被悄悄地调整了,变得更加宽容和深邃。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处理,简直像是一件精心编织的挂毯,虽然主题是流动不息的旅程,但内在的逻辑线索却异常清晰,且富于层次感。它并非采用传统意义上的线性叙事,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片段、回忆和意象的穿插,如同绿皮火车在不同的站点进行短暂停靠,每一次的停顿,都带来了一扇通往不同故事侧面的门。你以为你只是跟随主人公走完了这段路程,但当你合上书本,回味时,会发现那些看似不经意的闪回和插叙,其实都是为了最终指向某个核心的情感或哲思,它们如同散落的珍珠,最后被一条看不见的丝线完美串联起来。这种非线性的叙事,反而更贴合人类记忆和思考的真实模式——我们并非总是按部就班地回忆,很多重要的体悟,往往是过去某一个微小的瞬间被现在的某个场景重新触发的结果。这种高超的组织能力,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密度和回味价值,让人忍不住一读再读,每一次都能从不同的“连接点”中发现新的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