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布魯斯·費恩是一位享譽美國和世界的憲事律師、學者、政論傢。1972年從哈佛法學院榮譽畢業後, 1973~1975年間在美國司法部法律顧問辦公室擔任助理檢察官的特彆顧問,工作的大部分內容包括為白宮和行政機關提供憲法建議以及起草國會宣言。1975~1976年,費恩先生擔任美國司法部法律政策辦公室的主任助理,主要緻力於提高聯邦司法執行力度的立法倡議。1981~1982年,他擔任司法部副檢察長助理,監督該部門的法律訴訟和審查聯邦司法人員候選者。1983~1984年,他任聯邦通訊委員會的總顧問,倡導廢除違反廣播公司言論自由權的“公平原則”,在格林大法官分割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終判決後重建美國通訊業。1986~1987年,他作為眾議院共和黨人的研究主任參與國會對伊朗秘密軍售的調查。
費恩先生還曾是遺産基金會的憲法學訪問學者、布魯金斯學會講師、美國企業研究所的客座學者、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客座教授。1985~2009年,費恩先生每周都為《華盛頓時報》撰寫評論專欄,點評法律和國際事務。另外,他還常為《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金融時報》、《今日美國》、《美國律師協會雜誌》、《哈佛法律評論》和《波士頓環球報》撰寫特邀文章。他經常齣現在美國國傢電視節目和廣播節目上,包括微軟全國廣播公司節目、福剋斯新聞、美國有綫電視頻道、英國廣播公司、路透社和國傢公共廣播電颱。
牟艤,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研究生。參與翻譯《外交的未來》刊於2012年第4期《國際政治研究》;論文《淺析拉美環境非政府組織》收入北京大學齣版社2015年版《國際公共産品》。研究方嚮為外交學、美國外交。
名人推薦
費恩先生是裏根總統時期司法部的高級官員,作為一名在國會各委員會作證過200多次的憲法學者和律師,他對美國法律史有著深刻的見解。
——“公民活動傢”、“現代消費者權益之父”拉爾夫·納德(Ralph Nader )
布魯斯·費恩是我們這個時代重要的法律思想傢之一。美國的自由愛好者都應該看看他的著作。
——前國會議員羅恩·保羅(Ron Paul)(他曾經三次競選總統,在網民中支持度很高,在年輕人中比較流行)
布魯斯·費恩以令人信服的著述提醒我們政府中製衡的重要性。
——眾議員約翰·科尼爾斯(John Conyers, Jr.)(國會曆史上任職時間長的非裔美國人,超半個世紀,2017年從眾議院司法委員會辭職)
費恩運用他豐富的憲法專業知識,以清晰易懂的術語描述復雜的法律問題,詳細說明在我們政府的憲法保障的關鍵是如何被摧毀的。
——格倫·格林沃爾德(Glenn Greenwald)(前英國《衛報》記者,因幫助斯諾登曝光美國國傢安全局(NSA)的大量文件而聞名全球)
本書目錄
第一章無緣無故的帝國
第二章共和國凋敝幾何?
——從列剋星敦和康科德到卡林哥山榖
第三章國傢憲章文件
第四章美國墮入帝國之淵
——從墨美戰爭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五章美利堅帝國的雙重迷思
第六章國傢安全十字架之上的法治之殤
第七章美利堅帝國的三巨頭
——小布什—切尼—奧巴馬
第八章對基辛格的繼續教育
第九章重建美利堅共和國
編輯推薦
本書全麵梳理瞭美利堅閤眾國從共和國性質一步步走嚮帝國性質的過程,書中不乏參與二戰、發動朝鮮戰爭、發動越南戰爭等經典案例,作者係律師兼記者的視角,筆法流暢,觀點犀利,不僅對美國的國內政治和外交政策做瞭迴顧與反思,意在錶達如欲長盛,美國必須放棄全球野心之見解。而且對美國如何從帝國迴歸共和,也給齣瞭可行性方案。這是來自美國的、不可忽視的一種重要學術觀點,會幫助中國人更全麵認識美國。
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也給我的閱讀體驗增色不少,紙張的質感很好,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勞。更重要的是,它在呈現復雜信息時所采用的結構安排,非常清晰有條理。每一章的過渡都銜接得自然流暢,仿佛是在攀登一座精心設計的知識階梯,每登高一級,視野都開闊一分。我喜歡作者在關鍵時刻穿插的一些側麵描寫,這些“小插麯”雖然不是主綫,卻極大地豐富瞭曆史的肌理感,讓那些抽象的概念變得鮮活起來。它像一幅徐徐展開的巨幅曆史畫捲,細節之豐富,色彩之斑斕,都令人贊嘆。讀完閤上書本的那一刻,腦海中久久不能平靜的,是對那個時代復雜性的深刻迴味。
評分這本書的深刻之處,還在於它對“衰敗”這一主題的探討,展現齣瞭一種超越一般曆史敘事的哲學意味。它不是簡單的指責或頌揚,而是一種帶著悲憫情懷的審視。作者似乎在問:一個強大的文明,其內在的裂痕是如何悄無聲息地積纍起來的?這種探索,觸及瞭文明存續的根本命題。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作者提齣的那些富有洞察力的判斷,並將其與我們所處的時代進行對照。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感,是這本書最寶貴的饋贈。它不僅僅是一部曆史研究,更像是一麵映照現實的鏡子,提醒著我們對當下保持警醒和敬畏。總而言之,這是一部兼具學術深度和人文關懷的傑齣作品,值得所有對社會變遷感興趣的讀者細細品味。
評分這本關於美國曆史的著作,讀起來真是讓人深思。作者的筆觸細膩而深刻,仿佛帶領我們穿越迴瞭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尤其是在描繪社會結構的演變時,那種抽絲剝繭般的分析,讓人不得不佩服其深厚的學術功底。我特彆欣賞他對不同社會階層之間互動關係的探討,那種微妙的張力,對理解一個時代的興衰至關重要。書中的一些案例分析,雖然篇幅不長,但切中肯瘣,讓人對當時人們的真實生活狀態有瞭更直觀的認識。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現代社會的一些現象也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仿佛曆史的脈絡在眼前豁然開朗。這種能夠引發深度思考的書籍,無疑是值得反復品讀的佳作。整體來說,這是一次非常充實的閱讀體驗,不僅知識量大,而且思維的啓發性也很強。
評分不得不提的是,這本書的論證邏輯非常嚴密,每一個論點都有紮實的史料支撐,讀起來讓人感到非常信服。作者在處理那些敏感或有爭議的曆史節點時,錶現齣瞭極高的客觀性和審慎態度,避免瞭簡單化的標簽化處理。這使得全書的論述既有力量,又不失學者的風範。對我個人而言,它打破瞭我之前對某些曆史階段的刻闆印象,提供瞭更具多維度的理解框架。例如,書中對經濟政策影響社會心理的分析,細緻入微,讓我對宏觀決策如何滲透到日常生活的肌理有瞭全新的認識。這本書的文字功底也十分瞭得,雖然主題嚴肅,但行文流暢,很少有晦澀難懂之處,使得即便是非專業讀者也能津津有味地讀下去。
評分全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相當到位,時而激昂澎湃,時而沉靜內省,跟隨作者的思路起伏,感覺自己就像是那個曆史舞颱上的一個旁觀者。那種宏大敘事與微觀細節的完美結閤,是很多曆史著作難以企及的高度。比如,作者對幾次關鍵性社會運動的描述,不僅僅是羅列事件,而是深入剖析瞭其背後的文化動因和人性掙紮,讀來令人動容。我尤其對其中關於文化思潮變遷的描述印象深刻,那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往往比轟轟烈烈的政治變革更具決定性。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記錄瞭過去,更在於它提供瞭一種看待事物復雜性的全新視角。讓人在贊嘆曆史的磅礴之餘,也能體會到個體命運的無常與堅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