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1921-2011)
:1580元
作者:李景田
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4-01
ISBN:9787503544910
字数:6630000
页码:全3册
版次:1
装帧:盒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7.305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辞典》以2001年版为基础,根据近十年来党的历史发展进程及党史历史资料的不断披露、广大党史工作者的探索研究,党史领域有许多新材料、新内容、新说法、新结论,该《辞典》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景田同志组织中央党校、中央党史研究室、国防大学等部门的专家精心编写而成,并根据中央有关精神和党史研究性结论特对该《辞典》进行补充、完善和订正,保持其在党史工具书中的领先地位,并作为向建党90周年的献礼书。
《辞典》分为三卷,包括总论和人物;党的创立、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前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发时期,比较全面反映党的发展历史。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套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也值得一提,毕竟是全三册,翻阅起来非常频繁,纸张和装订的耐用性直接影响阅读体验。幸运的是,这方面做得相当到位,即便是需要反复查阅的细节部分,翻动起来也比较顺手。从内容上看,我个人比较关注的是建国初期国家工业化布局的决策过程。书中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过程,以及在当时国际环境下,如何权衡苏联模式和自主探索的艰难取舍,有着深入的剖析。它不仅仅是在记录“发生了什么”,更是在探究“为什么会这么发生”。这种对深层动因的挖掘,使得历史的脉络不再是僵硬的年表,而是一个有机的、充满内在驱动力的演化过程。对于渴望理解中国现代国家能力是如何在资源匮乏和外部压力下逐步构建起来的读者,这本书提供的理论框架和案例支撑是非常有力的。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手时,三册的厚度确实让人有点望而生畏,感觉像是在面对一座知识的“山峰”。但我强迫自己,从最感兴趣的某一特定时期开始切入,比如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其“辞典”的属性,使得知识点的检索和定位非常方便,即使是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读者,也能很快找到自己想要深入了解的某个具体事件或人物。它不像是连贯的小说,而是像一个精密的档案库,每个条目都相互关联,但又各自独立成章。我发现它在处理一些敏感或争议性较大的历史事件时,处理得相当审慎,尽量提供了多方论述的基础框架,让读者可以基于这些扎实的基础去做自己的判断和延伸阅读。这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历史叙事方式,体现了编纂者力求全面和平衡的努力,读起来让人感到踏实,没有被灌输的压力。
评分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态,就必须追溯其执政党的成长轨迹。这套书的体量和深度,确实达到了辞典应有的水准。我特意查找了关于改革开放初期,尤其是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的那些关键性理论创新和政策博弈。书中对“摸着石头过河”这一充满中国特色的改革路径的分析,细致入微,展现了决策层在理论成熟度尚不完全的情况下,如何平衡社会稳定与经济活力的艺术。与市面上许多侧重宏大叙事而忽略细节的著作不同,它似乎更注重每一个关键节点的具体文件、主要参与者的不同声音,以及最终决策形成的复杂过程。我个人尤其欣赏它在梳理不同历史时期意识形态争论时的那种克制和客观,它没有采取过度煽情的笔调,而是用事实和文献来构建历史的图景,这使得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都大大提升。对于历史爱好者和政策研究者而言,这是一座蕴含丰富信息和多维度视角的“矿藏”。
评分我一直认为,要理解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就必须对它的“根系”有清晰的认识,而这套“大辞典”无疑是追踪这条“根系”的极佳工具。它对不同历史阶段的党内生活、干部培养机制、以及对内政外交方针的理论基础都有详尽的记录。我花费了大量时间研究其中关于知识分子政策的历史演变部分,发现其中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提法、侧重点的细微差异,恰恰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复杂权衡。这种细节的呈现,极大地丰富了我对历史复杂性的认知,不再将历史简单地视为一系列线性事件的堆叠。对于需要撰写研究报告或进行学术探讨的读者而言,它提供了坚实的、经过时间检验的基础论据。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次与历史的深度对话,让人对未来走向的判断也更具历史纵深感。
评分这本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大部头,真让人肃然起敬。我最近沉下心来翻阅了其中的一些章节,首先被其宏大的时间跨度所震撼,从建党之初一直梳理到2011年,这期间的波澜壮阔,几乎囊括了近现代中国最核心的变迁。它不是那种轻飘飘的通俗读物,而是充满了扎实的史料和严谨的考证。我特别留意了关于早期苏维埃运动和土地革命时期的论述,那种在极端困境中寻求生存与发展的挣扎与智慧,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文字虽然厚重,但逻辑性极强,对于理解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战略调整和思想演变,提供了极为清晰的脉络。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停下来思考,许多教科书上只是寥寥几笔带过的重要会议和关键人物的决策背景,在这里得到了极为详尽的铺陈。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新中国政治肌理和发展逻辑的读者来说,它无疑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书,那种沉甸甸的、充满历史责任感的文字分量,让人在合卷时,对那个时代的先驱们油然而生一种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