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繁殖母牛饲养管理技术 |
| 定价 | 68.00 |
| ISBN | 9787565502149 |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 作者 | 莫放 |
| 编号 | 1200077687 |
| 出版日期 | 2011-03-01 |
| 印刷日期 | 2011-03-01 |
| 版次 | 1 |
| 字数 | 无 |
| 页数 | 283 |
| D11章我国肉牛养殖的机遇与挑战 1.1繁殖母牛饲养在肉牛产业中的地位 1.2肉牛产业化经营是实现我国肉牛生产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3面对挑战 促进我国区域性肉牛产业发展 1.4我国肉牛生产体系――带犊繁育体系 1.5母牛养殖户牛群规模与母牛养殖效益分析 D12章肉用母牛营养需要与常用饲料及其加工管理 2.1肉用母牛的营养需要 2.2母牛营养物质的消化与营养物质的作用 2.3常用饲料的营养价值及其加工调制 2.4母牛繁育场的饲料管理 D13章繁殖母牛的杂交改良与繁殖管理 3.1肉用牛品种 3.2引进肉用牛品种的利用 3.3繁殖母牛的xuan配与配种管理 3.4母牛的繁殖管理 D14章肉用牛牛舍的设计与建造 4.1繁殖母牛对牛舍环境的要求 4.2牛舍的类型 4.3牛场建设与牛舍布局 4.4牛舍建筑要求与牛舍建筑 4.5牛舍的管理与环境保护 D15章肉用成年母牛的饲养管理 5.1繁殖母牛的营养和饲养特点 5.2繁殖母牛的饲养方式 5.3繁殖母牛的日粮组成 5.4繁殖母牛的饲养管理 5.5哺乳期母牛的饲养管理 D16章幼牛的饲养管理 6.1幼牛生长发育特点 6.2初生犊牛的护理 6.3哺乳期犊牛的饲养管理 6.4育成母牛的饲养管理 6.5青年母牛的饲养管理 6.6犊牛的育肥 6.7吊架子期幼牛的饲养管理 D17章繁殖母牛疾病防治与管理 7.1健全防疫检疫制度 7.2牛传染性疾病的防制 7.3牛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 7.4母牛内科病防治技术 7.5中毒性疾病的防治 7.6繁殖母牛产科疾病防治 7.7初生犊牛及犊牛的疾病防治 7.8母牛的外科病治疗与预防 参考文献 |
| '繁殖母牛饲养管理技术'是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丛书之一。 |
| 莫放 男 汉族 1963年1月出生于广东省阳江 1984年7月毕业于华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畜牧专业 1984年9月进入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攻读动物营养学专业-反刍动物营养方向研究生 1990年3月获博士学位 现为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 从事养牛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本科生“养牛学”课程 主编'养牛生产学-D1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参加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西部品质肉牛产业化配套技术及产业化机制研究 nyhyzx07-035和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饲料营养价值与畜禽饲养标准研究与应用 200903006等工作。 |
| '繁殖母牛饲养管理技术'内容简介:饲养繁殖母牛的收益不高且风险较大 这是我国肉牛生产发展的软肋 带犊母牛养殖经济效益低 是制约肉牛业发展的关键。'繁殖母牛饲养管理技术'突出全舍饲养能繁母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包括能繁母牛养殖规模与效益分析、我国的饲料资源-青绿饲料的利用、母牛的营养需要及其日粮加工配合原则、肉牛产业良种繁殖-品种改良 杂交优势应用、繁殖技术与繁殖管理、牛舍的建设、能繁母牛-空怀、妊娠、哺乳母牛的饲养管理、犊牛饲养管理、后备母牛的培育、吊架子期幼牛的饲养管理、犊牛直线育肥技术、母牛和犊牛常见病的综合防控和治疗技术。'繁殖母牛饲养管理技术'内容丰富 图文并茂 文字通俗易懂 科学 可操作性强 适合肉牛养殖专业户、养牛场各类人员和畜牧兽医工作者参考阅读 同时亦可作为相关农业院校师生的参考用书。 |
| 4小麦。与玉米相比 能量较低 但蛋白质及维生素含量较高 缺乏赖氨酸 所含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E较多。小麦的过瘤胃淀粉较玉米、高粱低 牛饲料中的用量以不超过50%为宜 并以粗碎和压片效果较佳 不能整粒饲喂或粉碎得过细。在牛饲料中较少直接使用小麦 一般使用面粉作为颗粒饲料的成分 起到黏合的作用。 -5燕麦。因带壳燕麦的外壳占20%以上-一般占26%左右 高的可达50% 所以带壳燕麦含粗纤维10%~13%。而不带壳的燕麦-即莜麦含蛋白质高达17.249/6 脂肪含量在4.5%以上 其无氮浸出物含量在主要的几种谷物饲料中*低。燕麦籽实的壳坚实 不易透水 若牛咀嚼不接近进入胃肠时 则会整粒排出影响养分的消化率。所以在饲喂前 需要进行压片或粉碎等加工调制。但不可磨碎过细 否则粉状饲料的适口性变差 容易糊口 在胃肠里容易形成面团状物难以消化。 2.3.7.2谷实类饲料的加工调制 谷物籽实富含淀粉 经过适当加工调制后 可以改善饲料适口性 增强食欲 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 有利于降低饲养成本 提高养牛效益。 -1粉碎。粉碎是*简单、*实用的一种加工调制方法。整粒籽实被粉碎后 饲料表面积加大 有利于和消化液接触 也容易被逆呕到口腔重新咀嚼 可提高饲料的消化率。谷物粉碎的程度可根据日粮中精料的比例确定。粉碎过细时 适口性下降 采食量减少 精料不能与唾液充分混合 会妨碍消化。尤其当精料比例过大时 过细的精料会在瘤胃内迅速发酵 使饱食的瘤胃内气体急剧增加 酸度增加 反刍减少 造成慢性瘤胃臌胀与酸中毒。通常当日粮含精料309/6以下时 玉米籽实的消化率与细度呈正相关 细磨玉米较整粒玉米消化率提高10%左右 但以蒸汽压扁*好。日粮中精料比例超过60%时 不可粉碎太细 以2~4mm为宜。谷物粉碎过细与空气接触面增大 易吸潮、氧化和霉变等 不易保存 应在配料前才粉碎或破碎。 -2浸泡。对一些坚硬籽实 经浸泡可软化或溶去饲料中的一些有害物质 减轻饲料异味 提高饲料适口性 也有利于咀嚼。浸泡用水量依浸泡目的而异 用于软化时 料水比-容积比为1:-1~1.5 即以手握指缝渗水为准;用于减轻异味时如高粱 可用热水浸泡 料水比为1:2浸泡24h 中间搅拌几次。 -3熟化。谷物熟化均能有效降低原料中所含淀粉和蛋白质的降解率 生淀粉转化为糊精 使其在瘤胃后段消化道的消化有改善 谷物熟化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压扁。将谷物饲料在特制的蒸汽加热室中加热到120℃ 保持10~30min 使含水量达到18%~22% 再用机器压成1mm厚的薄片 将薄片迅速干燥 使水分降到15%以下保存。土办法可将谷物饲料在近100℃水中煮12~26min 使水分达20%左右 捞出后通过辊轴或石碾压扁 随后干燥保存。大量试验和生产实践表明 蒸汽压片高粱的效果明显优于蒸汽压片玉米。 |
最近家里决定扩大养牛规模,我的任务就是负责母牛的饲养管理。虽然我之前在养牛场打过工,但更多的是体力劳动,对于科学的管理方法了解不多。朋友推荐了我这本《繁殖母牛饲养管理技术》,他说这本书非常实用,能学到很多东西。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 首先,这本书的语言非常贴近基层,没有太多枯燥的专业术语,很多地方都配有插图和表格,一看就懂。我最头疼的就是怎么才能让母牛多产、产好的牛犊。这本书里就专门讲了如何给不同时期的母牛制定营养方案,比如怀孕期的母牛需要补充哪些营养,产后需要怎么调理,这些细节都写得很清楚。我之前一直以为喂得多就好,现在才知道,营养的均衡和科学性才更重要。
评分我是一位在城市里拥有小型家庭农场的爱好者,一直梦想着能够饲养一些优质的繁殖母牛,并从中获得乐趣和收益。在购买这本《繁殖母牛饲养管理技术》之前,我做了一些功课,了解到这本书的出版单位和作者信息,觉得应该是一本值得信赖的书籍。 拿到书后,我最先被吸引的是其内容编排。它从最基础的牛体结构、品种介绍开始,逐步深入到繁殖、营养、疾病防控等各个方面。我发现书中对于如何识别母牛的良好繁殖性能,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饲养来优化这一性能,有着非常细致的指导。例如,书中提到了一些关于母牛体况评分的标准,让我明白,原来并不是越胖的母牛就越好,而是要保持适中的体况才能有利于繁殖。
评分作为一名在畜牧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技术员,我深知每一本真正有价值的技术书籍,都凝结着作者的心血和实践经验。《繁殖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这本书,我从它的信息来源和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就能判断出其内容的严谨性和专业性。我非常看重书籍在实际应用中的可操作性,以及其是否能为我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阅读这本书,我发现它在细节处理上做得非常到位。例如,关于母牛的日常健康监测,书中不仅列举了常见的临床症状,还提供了详细的体温、呼吸、心率等指标的正常范围,以及如何通过观察粪便、采食量等非临床指标来早期发现问题。这对于我们日常工作中及时预警和干预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关于环境卫生和消毒措施的强调,也再次提醒我们,良好的饲养环境是预防疾病、保障母牛健康的基础,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容易被忽视。
评分作为一名研究畜牧业发展的学者,我一直关注着国内养殖业的技术进步。《繁殖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这本书,我从其出版之初便有所耳闻,最近才有机会将其购入并仔细研读。这本书的作者在中国农业大学的背景,本身就代表了其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从内容结构来看,它涵盖了繁殖母牛饲养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并且逻辑清晰,层层递进,非常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繁殖生理学原理的深入剖析,以及如何将其转化为实际的饲养管理措施。比如,关于母牛的繁殖周期、排卵机制、受精过程等基础知识的讲解,为读者理解为何要采取特定的饲养策略奠定了基础。同时,书中对各种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对于减少养殖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涉及到一些前沿的育种技术和繁殖技术,这使得本书不仅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也具有一定的学术前瞻性。
评分初次翻开《繁殖母牛饲养管理技术》,我怀揣着对现代化养牛的无限憧憬。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方,书名直观地阐明了其核心内容,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作为一名长期在基层从事畜牧业工作的技术人员,我深知规范化、科学化的母牛饲养管理对于提高繁殖率、降低死亡率、进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性。过去,我们更多依赖于经验积累和传统的饲养模式,虽然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需求和环保压力时,总感觉力不从心。 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它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更像是对实际操作的一次深度梳理和系统化呈现。从母牛的品种选择、生长发育规律,到科学配方、精准饲喂,再到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产后护理,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尤其对其中关于不同生长阶段母牛的营养需求分析部分印象深刻,以往我们常常是“一刀切”的喂养方式,现在才意识到,原来精细化的营养管理能带来如此显著的效果。书中提供的具体饲喂方案和营养指标,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可操作的指导。
评分我是一名养殖合作社的技术负责人,日常工作就是指导社员进行科学养殖。这次我购买了《繁殖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这本书,主要是想从中获取一些更新、更实用的技术信息,以帮助社员们提高养殖效益。坦白说,这本书的内容确实没有让我失望,它为我提供了不少新的知识点和操作方法。 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母牛不同生理阶段的管理策略。例如,在母牛妊娠后期,其营养需求会显著增加,书中就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调整精饲料和粗饲料的比例,以及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来满足这一需求,同时还强调了要避免饲喂霉变饲料,以防止流产。这对于我们社员在实际生产中,如何精确地为母牛提供营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评分我一直认为,养殖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而技术书籍就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繁殖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这本书,我之前有所了解,但近期才得以购入细读。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系统地阐述了繁殖母牛饲养管理的各个方面,并且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得普通养殖户也能理解并应用。 我个人对书中关于母牛的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部分尤为重视。书中不仅列举了繁殖母牛常见的疾病,如产后感染、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还详细介绍了这些疾病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案。更重要的是,书中强调了预防为主的理念,提出了通过改善饲养环境、加强消毒、合理免疫接种等措施来降低发病率。
评分我是一名初涉养殖业的年轻人,家中几代人都是传统的农民,对于科学养殖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在亲戚的推荐下,我购买了这本《繁殖母牛饲养管理技术》。坦白说,一开始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觉得一本关于牛的书籍,可能内容都差不多。但当我真正深入阅读后,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这本书的内容远超我的想象,它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许多我从未接触过的专业知识。 比如,书中关于母牛发情周期的生理变化以及如何准确判断发情期,就让我茅塞顿开。过去,我们只是凭感觉去观察,常常错过最佳的配种时机。而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外部表现,甚至还提到了利用一些辅助工具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这对于提高受胎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还有关于不同年龄阶段母牛的饲养管理,包括精料和粗料的比例,以及微量元素的补充等等,这些细节的处理,让我意识到科学养殖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掌握的。
评分我是一名在校的兽医专业学生,正在为毕业论文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在寻找相关资料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了这本《繁殖母牛饲养管理技术》。出于对繁殖母牛这一领域的兴趣,我立刻购入并开始阅读。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内容全面且深入。 在阅读关于母牛繁殖生理的文章时,我感到非常惊喜。书中对激素水平变化、卵泡发育、黄体功能等关键生理过程的讲解,配合图示,让我对母牛的生殖生物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对于我将来在繁殖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另外,书中对于不同配种方式的优缺点分析,以及如何选择最适合的配种方法,都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评分作为一名对动物福利和可持续发展比较关注的养殖从业者,我希望了解更多关于如何科学、人道地饲养繁殖母牛的知识。《繁殖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这本书,我发现它在强调生产效益的同时,也关注到了母牛的健康和舒适度。 书中关于母牛的饲养环境和日常管理的章节,让我受益匪浅。例如,书中提到了要为母牛提供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的圈舍,以及充足的饮水和活动空间。这些看似简单的要求,实则对母牛的生理健康和繁殖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如何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来减少母牛的应激反应,这对于提高母牛的繁殖效率和牛犊的健康度都至关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