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现代植物生长调节剂技术手册
定价: 198.00元
出版社名称: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0601
作者: 李玲、肖浪涛、谭伟明
开本: 16开
ISBN编号: 9787122312327
本书详细介绍了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与应用概况,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登记、检测与安*的方法与策略,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加工技术与使用方法;重点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大田作物、蔬菜、果树、观赏植物、林业以及特种植物上的应用技术要点、技术评价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同时,还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组织培养上应用的技术要点,并分析和展望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发展趋势。
本书可为从事农作物种植管理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开发、应用的农林科技人员进行实际操作提供指导和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一章 绪论 / 001
一节植物激素 / 001
一、植物激素的类型 / 001
二、其他植物生长物质 / 003
二节植物生长调节剂 / 003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类 / 003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特点 / 005
三节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发展历程 / 005
一、跟踪应用阶段 / 005
二、开发推广阶段 / 005
三、研究发展阶段 / 006
参考文献 / 007
二章 植物生长调节剂品种与应用 / 008
一节植物生长调节剂品种 / 008
诱抗素 / 008
尿囊素 / 009
氨酰丙酸 / 010
环丙嘧啶醇 / 010
蜡质芽孢杆菌 / 011
苄氨基嘌呤 / 012
芸薹素内酯 / 013
仲丁灵 / 014
甲萘威 / 015
几丁聚糖 / 016
氯化胆碱 / 018
矮壮素 / 018
硅丰环 / 019
氯苯胺灵 / 020
对氯苯氧乙酸 / 021
单氰胺 / 021
2,4-滴 / 022
丁酰肼 / 023
2,4-滴丙酸 / 024
胺鲜酯 / 025
噻节因 / 027
二苯基脲磺酸钙 / 027
敌草快 / 028
敌草隆 / 029
调节安 / 029
异戊烯腺嘌呤 / 030
乙烯利 / 031
吲熟酯 / 033
氟节胺 / 034
乙二醇缩糠醛 / 035
氯吡脲 / 035
调节膦 / 036
呋苯硫脲 / 037
赤霉酸 / 037
增甘膦 / 040
氯化血红素 / 041
敏蛋白 / 041
腐植酸 / 042
吲哚乙酸 / 042
吲哚丁酸 / 043
增产灵 / 044
糠氨基嘌呤 / 045
抑芽丹 / 045
氟磺酰草胺 / 046
甲哌 / 047
甲基环丙烯 / 048
萘乙酸 / 049
萘乙酰胺 / 050
核苷酸 / 050
多效唑 / 051
苯肽胺酸 / 052
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 / 053
调环酸钙 / 054
丰啶醇 / 054
水杨酸 / 055
复硝酚钠 / 056
噻苯隆 / 057
硫脲 / 058
三十烷醇 / 058
三碘苯甲酸 / 059
抗倒酯 / 060
烯效唑 / 061
这本书的内容对我这个正在尝试进行家庭园艺种植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份宝藏。我一直对如何让我的蔬菜长得更好、产量更高感到好奇,但又害怕弄巧成拙,反而伤害了植物。书中的“蔬菜生长调节剂综合应用指南”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着重学习了关于番茄、黄瓜、辣椒等常见蔬菜的生长调节剂应用技术。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生长调节剂来促进番茄的单性结实,从而解决授粉不良的问题,让我不再担心雨季影响番茄的坐果。我还学习了如何使用调节剂来促进黄瓜的雌花分化,增加产量,以及如何使用调节剂来改善辣椒的果实形态和颜色,让它们看起来更具商品价值。书中还特别强调了“安全用药”的原则,详细列举了不同调节剂的毒性级别,以及在采收期前多久停止用药等关键信息,这让我能够安心地在家庭种植中使用这些技术,而不用担心食品安全问题。此外,书中对不同调节剂之间的复配和协同作用的介绍,也让我能够更科学地组合使用这些产品,以达到更佳的效果。这本书让我觉得,科学的园艺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轻松掌握的技能。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植物栽培研究的科研人员,我一直深切关注着植物生长调节剂领域的最新进展。这本书的出版,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全面了解现代植物生长调节剂技术的新平台。书中对各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介绍,如海藻酸、腐殖酸衍生物等,以及它们在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抗逆性、改善土壤环境等方面的应用潜力,都让我感到非常振奋。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这些新型调节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结合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研究成果,这为我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书中还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开发、生产和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模式。此外,书中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物安全性评价”和“环境友好型应用技术”的讨论,也与当前绿色农业的发展趋势高度契合,为未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发和应用指明了方向。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份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领域前沿研究的“百科全书”,对我而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就像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植物医生”世界的大门。我一直对如何解决植物生长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感到困惑,比如根系不发达、叶片发黄、植株矮小等等。书中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诊断与调控技术”的章节,为我提供了系统的解决方案。它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来判断植物可能缺乏或过量的植物激素,并针对性地提出调节剂的使用建议。我学习到,例如,当植物出现顶端优势不明显,侧枝生长旺盛时,可能意味着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失衡,可以通过补充生长素或调整细胞分裂素的用量来纠正。书中还给出了大量的实例分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不同植物病理状况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精准应用案例,让我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些技术的实际效果。这让我觉得,与其被动地等待植物出现问题,不如主动地通过科学的生长调节,来预防和改善这些问题。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份“植物健康管理指南”,让我能够更好地呵护我的植物,让它们健康成长。
评分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以前总觉得植物生长调节剂听起来神乎其神,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看完之后才明白,原来这背后有如此精密的科学和严谨的技术。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乙烯利的应用部分,书里详细阐述了乙烯利在促进果实成熟、疏花疏果、催熟采后果实等方面的作用机理,并且列举了多种作物(比如番茄、葡萄、棉花等)的实际应用案例,数据详实,操作步骤清晰。我还学习到了不同浓度、不同施用时期对作物生长和产量品质的影响,让我对乙烯利的精准使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还提到了对乙烯利副作用的规避措施,比如如何避免药害,如何处理残留问题,这些都是在实际种植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细节。另外,关于脱落酸的介绍也让我印象深刻,它在抗逆性诱导,比如提高作物对干旱、盐碱、低温等胁迫的抵抗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调节植物休眠和衰老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书中对不同类型植物的脱落酸使用建议,以及与其他激素的协同作用,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为我今后应对极端天气和改善土壤环境提供了新的思路。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多的是将复杂的科学原理转化为易于理解和操作的实践指南,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窥探到现代农业科技的魅力。
评分作为一名刚入门的农技爱好者,我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认知一直停留在“听说过”的阶段,对它们的具体作用机制和应用方法知之甚少。这本书的出现,就像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现代农业科学殿堂的大门。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植物生长素(IAA)的深入剖析,它不仅仅是促进细胞伸长那么简单,书中详细介绍了生长素在顶端优势、侧根形成、维管束分化、花芽分化等多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我学习到了如何利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来促进插条生根,如何通过控制生长素浓度来调节枝条的生长方向,甚至是如何利用其诱导单性结实来解决授粉难题。书中还提到了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和代谢过程,以及外界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对生长素活性的影响,这些知识让我对植物的生长调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书中关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的介绍,虽然稍微有些偏理论,但也为我提供了理解这些激素如何发挥作用的底层逻辑,让我不再仅仅停留在“用了XX激素,XX就XX了”的表面认知。此外,书中对生长素与其他激素之间相互作用的阐述,也让我认识到,单一激素的应用往往效果有限,更重要的是如何调控激素间的平衡来实现最佳的生长调控效果,这一点对于复杂多变的农业生产环境来说尤为重要,让我对“因地制宜、因材施策”有了更具体的理解。
评分我之前在实际的园艺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让人头疼的问题,比如花卉开花不整齐,果实着色不均匀,或者作物生长过于徒长等等。一直想找到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总感觉缺乏系统性的知识。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及时雨。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常见花卉促花、控花技术”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针对月季、梅花、兰花等常见观赏植物,如何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调节花期,促进花芽分化,提高花朵品质,甚至延长观赏期。书中给出的具体配方和操作指南,让我能够直接应用到实际的花卉种植中,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我尝试了书中推荐的针对月季的促花方案,使用了一款特定的调节剂组合,结果花量明显增加,花朵也更加饱满艳丽,这让我对这本书的信心倍增。此外,书中关于“果树增产、提质技术”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对苹果、柑橘等主要经济果树的果实膨大、着色、防裂等方面的调节技术,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书中对不同调节剂的作用机理、应用时机和注意事项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让我能够根据不同的果树品种和生长状况,灵活地选择和使用调节剂,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评分我一直对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充满好奇,尤其对那些能够“调控”植物生长的神奇物质深感着迷。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解开了我心中许多疑惑。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细胞分裂素的部分,它在促进细胞分裂、延缓衰老、促进愈伤组织分化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细胞分裂素(如6-BA、KT等)的化学结构、作用特点以及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策略,比如在组织培养中用于启动愈伤组织形成,在移栽苗木时用于促进根系发育,甚至在观赏植物中用于促进侧枝萌发,增加观赏价值。书里还强调了细胞分裂素与其他生长调节剂(如生长素)的配比对于实现特定生长效应的重要性,这让我意识到,这些植物激素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构成了一个精巧的调控网络。此外,书中关于赤霉素的阐述也让我受益匪浅,赤霉素在促进茎秆伸长、打破休眠、诱导单性结实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功效,比如在葡萄中用于增大果实、延长果梗,在水稻中用于促进抽穗等。书中对不同作物赤霉素的最佳施用时期、浓度以及与其他激素的配合使用给出了详细的指导,让我对如何利用赤霉素来优化作物产量和品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关于其在促进种子萌发和打破休眠方面的应用,为我解决某些植物种子的催芽难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对我来说,远不止于学习具体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方法,更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植物生长调控的科学体系。我深感震撼的是,书中关于“植物激素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的章节,它清晰地阐述了不同植物激素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共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比如,生长素和赤霉素的协同作用可以促进茎秆伸长,而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则决定了根和芽的分化方向。理解了这些协同与拮抗关系,我才能真正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更有效地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不是盲目地进行尝试。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不同调节剂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效果,并给出了大量的试验数据和分析,这让我更加信服其科学性和实用性。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抗逆性调节剂”的介绍,比如如何利用脱落酸等来提高作物对干旱、盐碱、低温等环境胁迫的抵抗力,这对于我所在地区经常面临的自然灾害,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从更宏观、更科学的角度去理解和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从而提升我的农业实践水平。
评分我一直对农业生产中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感到着迷,尤其是在植物生长管理方面,总觉得存在着很多可以优化的地方。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这种精细化管理的探索欲。我非常喜欢书中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精准施用技术”的章节,它不仅仅是列举了各种调节剂,更重要的是探讨了如何根据作物的不同生育阶段、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的品种特性来选择最合适的调节剂,以及最恰当的施用时机、浓度和方法。书中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了针对不同作物的具体应用方案,比如如何利用调节剂来调控小麦的拔节期和灌浆期,如何使用调节剂来促进玉米的单株产量和抗倒伏能力,甚至是如何利用调节剂来改善蔬菜的商品率和延长货架期。这些案例的丰富性和具体性,让我看到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方面的巨大潜力。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智能施药系统”的介绍,虽然目前可能还在发展阶段,但它所描绘的利用传感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指导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精准施用,让我对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充满了期待。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份关于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的“行动指南”。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植物的生长过程充满好奇,总想知道有哪些“秘密武器”能够让它们长得更健康、更茁壮。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这份好奇心。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介绍,比如从海藻中提取的细胞分裂素、从植物组织中提取的赤霉素等。书中详细介绍了这些天然调节剂的提取方法、化学成分以及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效果。我学习到,原来大自然本身就蕴藏着如此丰富的植物生长调控物质,而现代科技则帮助我们将这些宝藏转化为可以实际应用的农用产品。书中对这些天然调节剂的生物降解性和环境友好性的强调,也让我看到了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更加注重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我尝试了书中介绍的一种从海藻中提取的生长促进剂,用在我种植的一些观赏植物上,效果非常显著,叶片更加翠绿,生长也更加旺盛。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利用自然的力量来调控植物生长,不仅有效,而且更加环保,这为我今后的园艺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让我对“绿色农业”有了更切身的体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