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明]周嘉胄著 / 尚莲霞编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12-2
页数: 184
定价: 24.00元
丛书: 中华生活经典
ISBN: 9787101084375
版 次:1
页 数:184
字 数:90000
印刷时间:2012-2-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中华生活经典:装潢志》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总结装裱经验的专著,在装潢史上具有首屈一指的地位。作者在对于书画收藏、鉴定以及装裱的方法都有了深刻的认识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江南地区装裱工艺,著成《中华生活经典:装潢志》,“论述精到,非多年寝馈此道者,难以擘肌分理,言之成理,洵为佳构”,为装裱工艺的普及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目录
前言
古迹重装如病延医
妙技
优礼良工
宾主相参
审视气色
洗
揭
补
衬边
小托
全
式
镶攒
覆
上壁
下壁
安轴
上杆
上贴
贴签
囊
染古绢托纸
治画粉变黑
忌
手卷
册叶
碑帖
墨纸
硬壳
又方
治糊
用糊
纸料
绫绢料
《装潢志》这本书,是我近期阅读体验中非常独特和令人惊喜的一本。我购买它的初衷,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偶然,但正是这种“偶然”,让我邂逅了一本能够触动我内心深处的美学之书。它所描绘的,不仅仅是书籍的外在形态,更是隐藏在其背后的文化积淀和艺术哲学。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装帧技艺的细腻描绘,例如在处理封面材质、印章钤盖、插页设计等方面,都展现了极其高超的工艺水准。书中对材料的考究,如宣纸的种类、丝绸的质感、甚至金属书签的锻造,都让我惊叹于古人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在阐述这些技艺的同时,也巧妙地将历史的脉络、文人的情趣以及时代的审美融入其中,使得这本书读起来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韵味。我常常会在阅读中停下来,仔细端详书中的插图,试图去感受那跨越千年的匠心之作。这本书让我对“书”这个概念有了更宏大的理解,它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中华文化与审美意识的结晶。
评分我一直认为,阅读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态度,而“中华生活经典”系列的书籍,恰恰满足了我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追求。《装潢志》这本书,就是这个系列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一种非常独特而深刻的方式,展现了中华民族在书籍制作上的卓越成就。我本身是做设计工作的,虽然与书籍装帧并非直接相关,但对美的感知和对细节的追求,是贯穿我工作的核心。因此,这本书对我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艺术启迪。书中对各个时期装帧风格的演变,以及背后所反映的社会变迁和文化演进,都让我大开眼界。从汉代的简牍,到唐代的册页,再到宋代的活字印刷,每一个阶段的进步都离不开对书籍形态的不断探索和创新。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审美的情感共鸣。当我看到那些历经沧桑却依然光彩照人的古籍装帧时,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也为能够生活在这个拥有如此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度而感到自豪。
评分初拿到这本《装潢志》,着实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内敛雅致的封面所吸引。虽然我对装帧设计本身并非专业人士,但长久以来,对于书籍的美学形态总有一种莫名的情愫。这次是因为听闻此书汇集了中华书局百余年来的装帧精华,抱着一探究竟的心态购入。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精美绝伦的插图,每一幅都像是穿越了时光的艺术品,诉说着那个时代匠人的巧思与匠心。无论是古朴典雅的线装,还是民国时期别具一格的石印装帧,亦或是现代设计中汲取的传统元素,都让我惊叹于中华装帧艺术的博大精深。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装帧手法进行了细致的介绍,从材质的选择,到工艺的运用,再到整体的构图与色彩搭配,都讲解得鞭辟入里。读着读着,我仿佛能触摸到纸张的纹理,嗅到墨香的醇厚,更能感受到设计师们在方寸之间倾注的心血与智慧。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书籍装帧的书,更是一部浓缩了中华文化审美意识的画卷,让人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深刻理解传统文化是如何通过书籍这一载体得以传承和发展的。
评分这次的购书体验,完全是源于我对“中华生活经典”这个系列的偏爱。之前已经收了几本,每本都让我爱不释手,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书籍本身的品质,都堪称一流。所以当《装潢志》出现时,我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将其收入囊中。我一直觉得,一本好书,不仅要有充实的内容,更要有与之匹配的灵魂。而书籍的装帧,恰恰是赋予书籍灵魂的关键所在。《装潢志》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一点。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各种装帧样式,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不同时期社会审美、文化思潮以及工艺水平对书籍装帧所产生的影响。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一些经典版本的追溯,那些承载着历史印记的书籍,如今通过精美的图文呈现,让我们得以近距离感受它们曾经的风采。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远比枯燥的文字讲解来得更为直观和震撼。可以说,这本书让我对“书籍”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值得珍藏和品味的艺术品。
评分坦白说,在购买《装潢志》之前,我对书籍装帧的了解仅限于“好看”和“不好看”的粗浅层面。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像一位博学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向我展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领域。从古老的卷轴装,到精致的蝴蝶装、龙鳞装,再到现代更为多元的装帧设计,每一个章节都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书中对材料的运用,例如不同种类的纸张、丝绸、皮革,以及金属、木材等装饰元素,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让我对装帧工艺的复杂性和精细度有了全新的认识。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巧妙地融入了历史背景、文化习俗以及时代审美,使得每一款装帧风格都变得有血有肉,仿佛能听到那个时代的呼吸。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细节的捕捉,那些繁复的纹样、精巧的函套、别致的封面设计,都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读完这本书,我再拿起一本精装书,都会不由自主地去审视它的装帧,去体会其中蕴含的设计理念和文化韵味,这种改变,对我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