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史研究领域翘楚、德国知名学者塞巴斯蒂安•康拉德代表作,深刻阐述全球史作为一门学科的独值;全球史研究经典入门读物;杜赞奇、于尔根•奥斯特哈默、夏德明等多位历史学家联袂推荐。
书名:全球史是什么
定价:48.00元
作者:塞巴斯蒂安康拉德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8-05
页码:23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ISBN:9787508685212
"★全球史研究领域翘楚、德国知名学者塞巴斯蒂安•康拉德代表作,文笔优雅,内容简洁,考察了过去二三十年间全球史在美洲、欧洲和亚洲的迅速兴起,细致阐释全球史的兴起、特质、方法论、前景及局限,深刻阐述全球史作为一门学科的独值,是一本重要的全球史研究入门读物;
★以世界整体的连贯性为出发点,挑战我们之前的史学方法;阐明了全球史与世界史、全球化以及大历史之间的区别,还厘清了与之相关但又有所不同几种路径,诸如后殖民主义和世界体系论,将有助于系统且条理地探究地域与全球之间复杂的历史关系;
★全球史研究在国内已蔚然成风,是目前历史学科里发展迅猛讨论激烈的热门领域,在历史研究领域也已成为一个富有和创新性的学科。本书阐释了全球史的前景、潜能和局限。全书纲举目张,简明扼要,表述清晰,很适合用于课堂教学,为广大学生和教师所用;
★杜赞奇、于尔根•奥斯特哈默、夏德明、塞缪尔•莫恩、斯文•贝克特、刘新成等多位历史学家联袂推荐。
"
"现今,我们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它彻底改变了我们的认知方式,我们已无法孤立地研究民族国家,也不再可能认同世界历史源自西方这种说法。
全球史是目前历史学科里发展迅猛讨论激烈的热门领域,在历史研究领域也已成为一个富有和创新性的学科,它以世界整体的连贯性为出发点,有力地挑战了我们之前的史学方法。
《全球史是什么》概述了历史学中这一令人振奋的新取径,探究了全球史学科在21世纪将要面临的某些重大问题:全球史与其他世界史诠释有何差别?我们如何摆脱欧洲论,却又不陷入新的论,进而书写一部全球史?历史学家如何比较诸多社群,并找到不同地域之间的兼容性?全球史有什么政治意涵?此书还深入浅出地探讨了这种新范式的局限乃至风险,以及全球史的受众等诸多问题。
《全球史是什么》细致剖析了全球史的兴起、特质、方法论、前景及局限。作者塞巴斯蒂安•康拉德为当下全球史研究的领军人物,他认为:全球史既是一个研究对象,又是一种审视历史的独特方式;既是过程,又是视角;既是研究主题,又是方法论;全球史的核心关怀是流动、交换、各种跨越边界的事件以及大规模结构性转型和整合进程。
历史学家如何经由整体地理解世界历史,为我们当今全球化的世界重绘历史学图景?本书将给出答案。
全球史译丛(见识城邦出品):
01:全球史是什么[德]塞巴斯蒂安•康拉德(Sebastian Conrad)著
02:堕落之海:地中海史研究[英]佩里格林•霍登(Peregrine Horden)[英]尼古拉斯•普塞尔(Nicholas Purcell)著
03:19世纪大转型[德]安德烈•贡德•弗兰克(Andre Gunder Frank)著
04:万国一邦:美国在世界史中的地位[美]托马斯•本德(Thomas Bender) 著
05:公司与将军:荷兰人与幕府时代日本的相遇[英]亚当•克卢洛(Adam Clulow)著
06:近代早期世界的全球互动(1400—1800年)[美]查理斯•帕克(Charles Parker)著
07:蚊子帝国:1620—1914年间加勒比地区的战争[美]J. R. 麦克尼尔(J. R. McNeill)著
08:中间地带:大湖区的印第安人、帝国和共和国(1650—1815年)[美]理查德•怀特(Richard White)著
09:美国宪法的全球史(1776—1989年)[美]乔治•A.比利亚斯(George Athan Billias)著
10:现代世界的诞生(1780—1914年)[英]C. A. 贝利(C. A. Bayly)著
11:交换之物:荷兰黄金时代的商业、医学与科学[美]柯浩德(Harold J. Cook)著
12:鸟粪与太平洋世界的开启:全球史[美]格里高利•库什曼(Gregory T. Cushman)著
13:气候变化与全球史[美]约翰•L. 布鲁克(John L. Brooke)著
14:大转型:中世纪晚期世界的气候、与社会[英]布鲁斯•M. S. 坎贝尔(Bruce M. S. Campbell)著
……后续新品,敬请关注……
"
"“全球史译丛”总序
中文版序
章 导 语
第二章 全球性思考简史
第三章 百家争鸣
第四章 全球史的独特之处
第五章 全球史与整合形态
第六章 全球史中的空间
第七章 全球史中的时间
第八章 位置性与论取径
第九章 世界的建构与全球史的概念
第十章 为谁而作?全球史的政治意涵
谢 词
索 引
译后记
"
"塞巴斯蒂安•康拉德(Sebastian Conrad,1966—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历史与文化研究系,研究涉及全球史、殖民史、帝国史、思想史及史学史等多个领域。
主要作品有《全球化与德意志帝国时期的国家》(Globalisation and the Nation in Imperial Germany,2005)、《德国殖民主义简史》(German Colonialism: A Short History,2008)、《全球史是什么》(2016)等,并与夏德明(Dominic Sachsenmaier)合编《多元视野下的世界秩序》(Competing Visions of World Order,2007),与于尔根•奥斯特哈默(Jürgen Osterhammel)合著《现代世界的形成(1750—1870年)》(An Emerging Modern World: 1750—1870,2018)。
译者简介:
杜宪兵,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讲师。研究兴趣为英帝国史、文化史、全球史。译有《欧洲霸权之前:1250—1350年的世界体系》。
"
"《全球史是什么》是一部杰作。该书文笔优雅,内容简洁,考察了过去二三十年间全球史在美洲、欧洲和亚洲的迅速兴起。塞巴斯蒂安•康拉德是有条不紊的思想者,也是名副其实的理论家。他察觉到全球史的方法论问题,并给出了周全的应对之策。论及对全球史的描绘及其未来图景的规划,无书能出其右。
——德国康茨坦茨大学近现代史于尔根•奥斯特哈默(Jürgen Osterhammel)
塞巴斯蒂安•康拉德冷静且敏锐地阐明了一个道理,即面对令人兴奋的景致,我们的首要任务并非不假思索地一头扎入其中。这一道理完全适用于当下蔚然成风的全球史研究。我们这位老练的向导草绘了这一领域的地图,倡导以某种整合方法穿越其间,并在结尾部分不偏不倚地探讨了全球史是否如同它的信众所认定的那般放之四海而皆准。《全球史是什么》对这场众说纷纭的革命做出了切实可靠且通俗易懂的思考。
——哈佛大学历史学、法学塞缪尔•莫恩(Samuel Moyn)
康拉德所著关于全球史这一新兴领域的这本《全球史是什么》简洁有力,阐明了全球史与世界史、全球化以及大历史之间的区别,还厘清了与之相关但又有所不同几种路径,诸如后殖民主义和世界体系论。该书将有助于系统且条理地探究地域与全球之间复杂的历史关系。
——芝加哥大学历史学系及东亚语言文明系杜赞奇(Prasenjit Duara)
《全球史是什么》对近几十年里一个深刻的历史学动向做出了重要评定,及时地为初学者提供了引导,并向活跃于这一领域里的学者呈现出新颖且迷人的视角。
——德国哥廷根大学讲席夏德明(Dominic Sachsenmaier)
《全球史是什么》发人深思,卓尔不群,对历史学中令人兴奋的一个新领域贡献不菲。
——斯文•贝克特(Sven Beckert),《棉花帝国:一部全球史》(Empire of Cotton: A Global History)作者
塞巴斯蒂安•康拉德是同辈史家之翘楚,他以广博的学识写就《全球史是什么》一书,、晓畅地论述了全球史的议题、要点和关怀。他的加入,实乃日渐壮大的全球史团队之幸事。康拉德的学问无可挑剔。
——伦敦经济学院帕特里克•奥布雷恩(Patrick O'Brien)
全球史蓬勃发展,但学界尚未就其内涵达成共识。《全球史是什么》灼见迭出,引人入胜,文笔优美,阐释了全球史的前景、潜能和局限。全书纲举目张,简明扼要,表述清晰,很适合用于课堂教学。
——安德鲁•萨托利(Andrew Sartori),《帝国之中的自由主义:另一种历史》(Liberalism in Empire: An Alternative History)作者
"
"导 语
“如今,所有历史学家都是世界史学家,”C.A.贝利不无激越地如是说,不过,他又补充道,“只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尚未意识到这一点。” 诚如斯言,目前全球史/世界史的确正在蓬勃发展。在美国以及英语世界的其他国家,全球史一连数十年都是历史学科里发展快的领域。欧洲和东亚的某些国家也呈现出类似趋势,全球史蒸蒸日上,日渐为更年轻一代的历史学者所青睐。相关期刊和学术会议如雨后春笋,在很多情况下,“全球维度”几乎成为成功的项目提案的必备特色。但是,这种飙升的人气真的就意味着每个历史学家都是全球史学家吗?全球史的哪些特质使其备受推崇呢?这种现象为何出现在当下?
众多原因使然。其中要者, 在于人们在冷战结束和2001 年“9•11 事件”后对全球进程的密切关注。鉴于人们普遍视“全球化”为理解当下的关键,那么,回眸往昔以探究这一进程的历史起源,似乎就很有必要了。在很多地区,尤其是那些移民社会中,全球史既是对某些社会挑战的回应,也是对某种更包容、更宽泛的民族国家史观的吁求。美国的课程设置将西方文明史调整为全球史,就是此类社会压力下的典型结果。而在学界内部,这种趋向反映了历史学从业者在社会构成、文化构成和种族构成等方面的变化。另外,知识社会学的变革,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如下这种长盛不衰且无处不在的趋向的不满:将国别史看作众多彼此离散、自给自足的空间的历史。
始于20 世纪90 年代的通信革命,也深刻地影响了我们对过去的阐释。历史学家——以及他们的读者——地在更为广阔的世界中遨游,这种日渐增强的流动性进而了互联网的提升,促成了网络体系的诞生,使得历史学家参与全球论坛成为可能——尽管不容否认的是,先前被殖民国家的声音往往鲜为人知。因此,今天的历史学家面对着百花齐放的叙事,而他们恰恰在这些多元叙事中看到了获得新知的潜能。后,计算机技术激发的网络逻辑也影响了历史学家的思维,他们逐渐用网络和节点这类术语取代旧式的领域逻辑。21 世纪的历史书写已今非昔比。
全球史如何脱颖而出?内在主义和欧洲主义
全球史萌生自这样一种信念,即历史学家用于分析过去的既有工具已经显得捉襟见肘。全球化从根本上冲击了社会科学以及关于社会变化的主流叙事。现今时代以“缠结”(entanglement)和“网络”(network)为标志,而这个时代自身就是互动体系和交流体系的产物。《全球史》这本书,如同一位睿智的长者,娓娓道来人类文明的过往。塞巴斯蒂安·康拉德的叙事,没有冗余的枝蔓,却充满了智慧的光芒。他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复杂的历史进程,并从中提炼出普适性的规律。我尤其喜欢他对于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与冲突的分析,他能够指出这些互动是如何塑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的。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作者提出的问题,比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是什么?人类又是如何克服这些挑战的?这些思考,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智慧宝典。中信出版社的出版,让这本书能够被更多的读者所接触,我深信,任何一位认真阅读了这本书的人,都会从中受益匪浅。
评分坦白说,在阅读《全球史》之前,我对“全球史”这个概念并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总觉得它过于宏大,难以把握。然而,塞巴斯蒂安·康拉德的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他用一种极其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全球历史的碎片拼凑起来,形成了一幅生动而完整的画卷。我惊叹于作者如何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找到那些关键的节点和线索,并将它们有机地串联起来。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人类文明的共通之处,也让我明白了不同文明的独特性。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将历史描绘成一个冰冷的事件列表,而是充满了对人性的洞察和对社会变迁的深刻理解。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对人类的过去有了更深的敬畏,也对人类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思考。中信出版社带来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阅读体验,更是一次知识的拓展和视野的飞跃。
评分塞巴斯蒂安·康拉德的《全球史》,是一本真正意义上能够拓展读者视野的书。它让我明白了,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与遥远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者以一种非传统的叙事方式,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历史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宏大而coherent的整体。我欣赏他对于历史细节的把握,以及他能够从细微之处洞察出宏观趋势的能力。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理解世界,需要一种全球性的视角,需要将自己置身于更大的历史框架之中去审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蝴蝶效应”般的历史事件的分析,它们往往能够揭示出历史发展的偶然性与必然性。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愉悦,文字流畅,思想深刻,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当我第一次翻开《全球史》这本书时,内心的期待就已经被点燃。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视人类文明跌宕起伏的宏大画卷。作者塞巴斯蒂安·康拉德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宏阔的视野,将数千年的历史浓缩于纸页之间,既有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又不乏触及人心的细腻笔触。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不同文明间的互动与融合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超然的视角,他没有简单地将历史描绘成单线性的进步,而是强调了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之间复杂的相互影响、碰撞与借鉴。读这本书的过程,仿佛在与历史对话,与那些曾经塑造了我们今日世界的伟大与渺小的人物进行心灵的交流。每一次翻页,都是一次新的启程,让我对人类的过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我们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中信出版社的精心编排,更是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倍增,文字清晰,排版舒适,使得沉浸在历史长河中的过程变得格外享受,也让我更加愿意将这份阅读的喜悦分享给更多同样热爱历史的朋友。
评分我一直认为,要理解当下的世界,就必须回溯历史。《全球史》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工具。康拉德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将全球历史的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他不仅仅讲述了那些被载入史册的大事件,更关注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默默发生,却深刻影响了世界走向的微小变化。我被作者的严谨态度和深厚功底所折服,他能够驾驭如此庞大的历史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清晰易懂的文字,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成就。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人类的历史并非是一部孤立的悲喜剧,而是所有文明共同书写的宏大叙事。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与过去的对话,让我更加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评分《全球史》带给我的,是一种全新的历史观。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所处的时代,并非历史发展的终点,而是无数次选择、无数次碰撞、无数次融合的产物。康拉德先生以一种近乎哲学的高度,审视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他不仅仅是在讲述“发生了什么”,更是在探讨“为什么会发生”以及“这意味着什么”。书中的许多观点,都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开始反思我们与过去的关系,以及过去如何塑造着我们的现在。他对于全球化进程的梳理,让我看到了人类社会从孤立走向连接的必然性,同时也警示我们,在连接的过程中,并非总是和谐共赢。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冒险,每一次的阅读,都是一次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我尤其喜欢作者在阐述复杂概念时所展现出的清晰逻辑和严谨论证,这使得即使是对于历史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地理解并从中受益。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打破了我原有的历史认知壁垒。我之前阅读的大多是关于中国历史的书籍,总觉得中国在世界历史中扮演着一个相对独立的角色。但《全球史》让我看到了中国历史是如何与世界其他地区发生深刻联系的,也让我明白了中国在整个全球发展中所处的具体位置。《全球史》的叙事逻辑非常清晰,作者并没有按照简单的时间顺序来推进,而是根据主题和脉络来展开,这使得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能够在一个更具逻辑性的框架下被理解。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时所采取的多元视角,他会从经济、政治、文化、技术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这让我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事件的成因和影响。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棒,文字流畅,观点鲜明,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也激发了我继续深入探索历史的动力。
评分我一直对历史充满了好奇,但很多时候,传统的历史著作往往过于聚焦于某个特定的国家或时期,让我感觉像是隔着一层纱看世界。而《全球史》恰恰打破了这种局限。康拉德先生的笔触,如同展开了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让我能够在一个全局的视角下,审视不同文明的起源、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他并没有回避历史中的黑暗面,但更重要的是,他展现了人类在逆境中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和创造力。书中对于一些被忽略或边缘化的历史进程的挖掘,让我耳目一新,也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每次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停下来,细细回味作者是如何将那些看似孤立的历史片段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中信出版社对于这本书的引进和推广,无疑是对中国读者提升历史视野的一大贡献。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标准答案”,而在于它激发了我们去思考更多的问题,去探索更广阔的历史空间。
评分这本书所带来的震撼,并非来自那些惊心动魄的战争或帝国的兴衰,而是源于一种更为根本的洞察——关于人类共同的命运与选择。康拉德先生在《全球史》中,巧妙地将地域性的历史叙事织就成一张紧密相连的全球网络,让我深刻认识到,任何一个角落的事件,都可能牵动全球的神经。他那种抽丝剥茧般的分析,能够洞察到看似分散的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深层联系,比如某个地区的技术革新如何影响了另一个遥远国度的经济发展,又或是某种思想的传播如何引发了跨越海洋的社会变革。这让我不再局限于狭隘的民族史观,而是能够以一种更广阔的胸襟去理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作者的洞察力所折服,他总能在纷繁复杂的史料中提炼出最核心的驱动力,并将其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宏大叙事与微观分析的结合,使得《全球史》成为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史学著作,它拓展了我的认知边界,也让我对人类整体的未来充满了思考。
评分《全球史》带给我的,是一种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共情。塞巴斯蒂安·康拉德在书中,没有将历史人物简单地脸谱化,而是展现了他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做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我被书中那些关于普通人如何在历史洪流中挣扎、奋斗、创造的故事所打动。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人类的脆弱,也看到了人类的坚韧。它提醒我们,历史并非是虚无缥缈的,而是由无数个鲜活的个体共同谱写的。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想象自己置身于那个历史场景之中,去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中信出版社精心呈现的这本书,无疑是中国读者了解世界历史的一扇重要窗口,它激发了我对历史的更深层思考,也让我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