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汉英纺织服装词典/秦世福,盛宁明

英汉汉英纺织服装词典/秦世福,盛宁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秦世福盛宁明 编
图书标签:
  • 纺织
  • 服装
  • 词典
  • 英汉
  • 汉英
  • 专业词汇
  • 秦世福
  • 盛宁明
  • 工具书
  • 翻译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翩若惊鸿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东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6908834
商品编码:28495094573
丛书名: 英汉汉英纺织服装词典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英汉汉英纺织服装词典/秦世福,盛宁明详细目录

基本信息

书名:英汉汉英纺织服装词典

定价:58.00元

作者:秦世福,盛宁明主编

出版社:东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

ISBN:978756690883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标识:9787566908834

编辑推荐


纺织服装方面的词典,即有英汉,又有汉英,一册两用。

内容提要


暂无

目录


英汉部分词典正文
汉英部分首序表
汉英部分词典正文
附录 常用外贸缩略词

作者介绍


作者为大学外语老师,编有多种英语类读物。

文摘


暂无

媒体推荐


暂无


《现代纺织印染技术手册》 作者: 张伟,李芳,王强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图书定价: 188.00 元 --- 内容简介 《现代纺织印染技术手册》是一部面向纺织、服装及相关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工程师、科研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师生的综合性、实用性技术参考书。本书紧密围绕当前全球纺织工业面临的数字化转型、绿色可持续发展和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等核心议题,系统、深入地介绍了现代纺织制造流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与前沿进展。全书结构严谨,内容翔实,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极具操作性的技术知识体系。 本书共分十六章,约150万字,详细阐述了从纤维原料到成品整理的全过程中的最新工艺、设备应用、质量控制标准及环保法规要求。 第一部分:纺织基础与原料革新 本部分着重于现代纺织材料的科学基础和创新发展。 第一章:先进纤维材料学:深入探讨了传统天然纤维(棉、麻、丝、毛)的改性技术,以及化学纤维(聚酯、聚酰胺、腈纶等)的高性能化发展方向,特别是功能性纤维(如导电纤维、阻燃纤维、抗菌纤维)的分子结构设计原理和产业化应用。详细分析了生物基纤维和可降解纤维的合成路径、性能特点及面临的挑战。 第二章:新型纺纱技术:系统介绍了环锭纺、络筒、倍捻等传统工序的数字化升级,重点阐述了气流纺、涤氨纺、变形纺等高效率、低能耗的当代纺纱技术。探讨了自动络筒机的智能张力控制系统、纱线结构对后续织造性能的影响分析。 第三章:织造工艺与智能装备:涵盖了剑杆、喷气、多相织机等主流织机的工作原理与优化参数。重点介绍了高速织造过程中的经纬纱线受力分析、断头预警机制、以及三维(3D)结构织物和功能性织带的织造技术。讨论了虚拟样机(Digital Twin)在织造工艺模拟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纺织后整理的深度解析 本部分是全书的核心,聚焦于决定纺织品最终性能和附加值的印染和整理工艺。 第四章:前处理关键技术:详细阐述了煮炼、精炼、漂白等前处理工序中的节能减排技术。对比了常压、高压、超声波辅助等不同精炼方法对织物毛效、白度的影响,并介绍了酶整理技术在温和、高效去除杂质方面的最新应用。 第五章:数字化与智能化染色技术:这是本书的重点章节。系统介绍了传统分散染料、活性染料、还原染料的分子结构特性及与纤维的结合机理。重点剖析了数码喷墨印花技术的原理、墨水配方、印前处理及固色工艺,并对全流程自动化染色控制系统(DCS)的硬件配置、软件算法和过程优化进行了详尽论述,包括色谱分析与配色预测的AI辅助系统。 第六章:环保型印花工艺:专注于无水印花、活性印花环保助剂的应用,以及印花过程中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详细介绍了数码印花中颜料墨水的固色效率提升方案和印花废水的高级氧化处理工艺。 第七章:功能性后整理技术:全面覆盖了当前市场需求旺盛的各类功能整理。包括防水防油(PFCs替代品研究)、抗紫外线整理、抗菌防臭整理(基于银离子、甲壳素等技术)的化学机理和工艺参数。特别增加了关于相变储能材料(PCM)在纺织品热管理方面的应用细节。 第八章:特种织物与复杂材料加工:针对产业用纺织品,如土工布、医用无纺布、防护服面料,详细介绍了其特有的浸轧、涂层、层压和定型工艺,包括硅酮整理、氟素整理的最新替代技术。 第三部分:质量控制、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本部分着眼于行业标准、质量保证体系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九章:纺织品物理与化学性能测试:详细介绍了色牢度(日晒、水洗、摩擦)、耐磨性、拉伸断裂强力等经典测试方法。引入了无损检测技术(如红外光谱分析)在纤维损伤评估中的应用,并对国际主流标准(如ISO、AATCC)的变化进行了跟踪解析。 第十章:纺织品安全与法规:系统梳理了全球主要的纺织品化学品管理法规,如欧盟REACH法规、中国GB标准体系中对偶氮染料、邻苯二甲酸酯、甲醛等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和检测方法。强调了供应链中化学品风险的追溯管理。 第十一章:工业4.0与智能制造:探讨了物联网(IoT)、大数据分析在纺织工厂中的集成应用。内容包括设备状态监测(Condition Monitoring)、生产调度优化算法、以及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透明化管理实践。 第十二章:绿色制造与循环经济:深度分析了纺织品生命周期评估(LCA)的方法论,重点研究了牛仔布的节水染色技术(如泡沫染色、激光打磨替代方案),以及废旧纺织品的物理和化学回收再生技术,旨在推动纺织产业向零排放目标迈进。 附录: 提供了常用染料索引、助剂化学特性速查表、以及重要的行业术语中英对照参考(技术层面)。 本书的特点在于:理论深度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内容更新及时,涵盖了从基础到前沿、从设备到工艺、从质量到环保的全链条技术知识。通过大量的图表、流程图和实际案例分析,确保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和应用书中的知识,是提升纺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必备工具书。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它是一本“字典”,更像是一本浓缩的行业知识手册。我通常习惯于在阅读国际行业报告或者研究论文时,将其放在手边,很多时候,我不是为了查一个具体的词怎么翻译,而是想看看这个词汇在不同语境下可能有哪些引申含义或者关联术语。这种查阅过程,往往会引导我发现一些先前忽略的知识点。例如,关于环保和可持续性方面的术语,现在在服装行业越来越重要,这本书对这些新兴词汇的收录和解释,非常到位,让我能更准确地与国际伙伴讨论绿色供应链和循环经济的概念。我特别喜欢它在某些复合词汇上的处理方式,它没有简单地并列翻译,而是会用更符合目标语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呈现,这体现了译者在语言驾驭上的深厚功底。说实话,很多翻译工作者容易陷入“逐字翻译”的陷阱,而这本书明显是做到了“意译”和“信达雅”的平衡,读起来顺畅自然,完全没有生硬的翻译腔调,这对于提高沟通效率和准确性有直接帮助。

评分

这本厚厚的工具书,光是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分量,就足以让人感受到编纂者倾注的心血。我记得自己当初在准备一个国际贸易相关的考试时,对那些专业术语的理解总是差那么一层,尤其是在涉及到面料成分、染色工艺和机械设备这些技术性强的词汇时,即便是手头有几本综合性的词典,也常常因为解释过于笼统而感到力不从心。我尝试过在网上搜索,但信息碎片化且准确性难以保证,那种焦虑感在临近考试的日子里几乎要将人压垮。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是沙漠中的一口清泉。我尤其欣赏它在专业性上的深度挖掘,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翻译,更是在语境和应用场景上提供了清晰的指引。比如,对于一些在不同国家标准中表述略有差异的术语,它似乎都有所兼顾,这种细致入微的处理方式,对于我们这些需要进行跨文化、跨规范交流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它让我明白了,一本真正有价值的工具书,绝不是简单的词汇堆砌,而是对一个行业知识体系的系统梳理和精准呈现。它的设计和排版也十分人性化,虽然内容海量,但检索起来却出奇地顺畅,这无疑是解放了大量用于查找资料的时间,让我能更专注于核心的学习内容。

评分

老实说,我购买和使用过不少语言学习资料,很多工具书在出版一段时间后,就会因为行业发展而显得陈旧。这本词典的持续价值,我认为在于其对基础知识的扎实梳理,同时又兼顾了对新材料、新工艺的更新速度。每次我接触到一些关于功能性面料(比如高分子聚合物纤维或智能纺织品)的新闻时,我都会下意识地去查阅它,看看是否有相关的专业词条。令人欣慰的是,它总能提供一个准确且专业的对应英文,这让我感到非常踏实,不必担心自己接收到的信息是过时的或者不准确的。它不仅仅是一本横向的词汇集合,更是一部纵向发展的行业发展记录。那些结构复杂、层层嵌套的专业名词,它能将其拆解得井井有条,让初学者也能循着逻辑链条理解其全貌。这种结构化的知识呈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曲线,让专业壁垒看起来不再那么难以逾越。它真正做到了将“晦涩难懂”的专业语言,转化成“清晰易懂”的沟通桥梁。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与海外供应商打交道的采购经理,我深知沟通的壁垒往往就存在于那几个关键的技术名词上。我们曾经因为一个关于“门幅”的理解偏差,导致一批货物的生产出现了偏差,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材料。从那以后,我对于任何与标准和术语相关的工具都抱着极为审慎的态度。然而,这本词典在严谨性上的表现,彻底打消了我的疑虑。它的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它似乎还考虑到了不同地区的用词习惯差异,虽然这在目录上不易察觉,但在实际使用中,那种“贴心”的感觉非常明显。它更像是一个资深的行业前辈在旁边指导,你知道每一个词汇的背后都有一个被反复验证过的行业标准在支撑。此外,对于那些涉及到具体机械操作流程的术语,它的解释清晰到甚至可以辅助我们进行初步的故障排查,这已经超出了传统词典的范畴,简直是集词典、速查手册于一身的利器。对于任何想要深入这个行业,或者正在努力提升专业沟通能力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参考点。

评分

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时,那种扑面而来的专业气息让我对纺织服装行业有了更立体、更深层次的认知。在此之前,我主要从事的是市场营销方面的工作,对技术细节的把握常常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比如,客户提到“提花”或者“色织布”时,我能大致理解其含义,但一旦涉及到具体到“缎面组织”还是“斜纹组织”的区别,或者某种特定工艺的英文对应词汇,我的大脑就会一片空白。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这种“跨界”人士量身定做的“扫盲手册”。它的结构安排,似乎是遵循了从原料到成品,再到贸易和管理的逻辑链条。我发现,很多我在工作场合感到困惑的英文缩写,在这里都能找到完整的解释,并且附带了相应的中文表述,这极大地弥补了我在专业词汇积累上的短板。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似乎收录了一些非常前沿或细分领域的词汇,这些词汇在一般的商业词典中是绝对找不到的,这说明编者团队对整个行业的动态把握是非常紧密的,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这对于保持行业信息的前沿性至关重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