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大學生社交口纔實踐教程
定價:24.00元
作者:金常德
齣版社:北京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30115657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281kg
編輯推薦
《大學生社交口纔實踐教程》有針對性和選擇性地介紹瞭17個社交活動情境下運用口纔溝通的基本技巧,主要包括稱呼、寒暄、介紹、交談、緻謝、道歉、贊美、批評、說服、拒絕、提問、應答、拜訪、接待等,改變瞭以往演講與口纔類教材內容過於寬泛、介紹過於專業的情形。同時,以附錄的形式適當拓展介紹瞭主持會議、商務談判等活動中的口纔運用常識。對於目前絕大數教材普遍介紹的普通話基礎、演講、辯論等理論知識和能力訓練則予以省略。本教材由金常德擔任主編。
內容提要
本書適閤作為職業院校各專業公共基礎課或素質教育通識課教材,也可作為本科院校各專業相關課程教材,還可作為社會讀者學習和工作的參考用書。
目錄
實踐情境1 稱呼
實踐情境2 寒暄
實踐情境3 介紹
實踐情境4 交談
實踐情境5 緻謝
實踐情境6 道歉
實踐情境7 贊美
實踐情境8 批評
實踐情境9 說服
實踐情境10 拒絕
實踐情境11 提問
實踐情境12 應答
實踐情境13 拜訪
實踐情境14 接待
實踐情境15 電話交流
實踐情境16 即興演講
實踐情境17 求職麵試
附錄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倒是挺有意思,封麵用瞭一種比較沉穩的藍色調,讓人感覺這本書是認真研究過的,不是那種嘩眾取寵的快餐讀物。我記得我是在一個不太起眼的角落裏翻到的,當時對這類“實用技能”的書籍其實挺抱有懷疑態度的,畢竟市麵上這類書籍汗牛充棟,真正能落到實處的沒幾本。不過,這本書的目錄結構設計得相當清晰,從最基礎的傾聽技巧到復雜的辯論策略,循序漸進,不像有些書上來就給你一堆高深的理論,讓人望而卻步。初翻時,我注意到它似乎更側重於“實踐”二字,裏麵的案例分析和模擬對話場景非常多,這一點我很欣賞。它沒有過多地陷入心理學名詞的泥潭,而是直接告訴你“遇到這種情況,你應該這麼說,這樣做”。這對於我這種急需提升實戰能力的大學生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我尤其喜歡它對不同社交場閤的細分,比如社團招新、小組討論、甚至是和老師的非正式交流,都給齣瞭具體的語言模闆,這極大地降低瞭開口的心理門檻。整體看來,這本書的定位非常精準,就是一本放在書包裏,隨時可以拿齣來翻閱的“工具箱”,而不是需要端坐在書桌前啃讀的“理論寶典”。
評分說實話,我對很多大學教材式的讀物都有點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通常都充滿瞭陳詞濫調和過時的理論。但這本書在語言風格上做齣瞭一個非常成功的嘗試——它非常“接地氣”。作者的語氣更像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前輩在和你促膝長談,而不是一個刻闆的教授在授課。大量使用的短句和清晰的邏輯過渡,讓那些原本可能很枯燥的溝通原則變得鮮活起來。我特彆關注瞭關於“傾聽的藝術”那一部分,很多書都強調“要傾聽”,但這本書則深入剖析瞭如何通過“確認性迴應”(比如重復對方的關鍵信息)和“共情式提問”來真正讓對方感受到被理解。這種層次感讓我的理解不再停留在錶麵。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社交睏難不是因為我們不會“說”,而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如何有效地“接收”和“反饋”信息。這本書提供的工具箱裏,恰恰缺少不瞭這些“迴聲”的技巧。而且,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時間管理和壓力應對的內容,這讓我意識到,良好的口纔也需要健康的心理狀態作為支撐,這是一個綜閤性的考量。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的第一感受是它比我想象的要厚實一些,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閱讀起來眼睛不太容易疲勞,這在長時間學習時非常重要。內容上,我感覺作者在構建知識體係方麵下瞭很大功夫,它不像那種隻講“自信”或“大方”這種空泛概念的書,而是把社交這個大課題拆解成瞭非常細小的模塊進行講解。比如,書中有一章專門講瞭如何有效地使用肢體語言來輔助口頭錶達,這部分內容我之前接觸的很多書都隻是帶過。但這本書裏,它細緻到手勢的幅度、眼神的接觸頻率,甚至是你身體朝嚮的角度,都做瞭詳細的圖文說明,感覺作者對日常交往中的非語言信號捕捉得非常敏銳。更讓我驚喜的是,它並沒有把所有人都塑造成完美無缺的演說傢,而是承認瞭人在交流中可能會有的緊張和失誤,並且提供瞭“補救措施”。這種“人味兒”的講解方式,讓我感覺作者是真正站在學習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而不是居高臨下地指導。讀完前幾章,我明顯感覺到自己對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交流細節開始有瞭更強的敏感度。
評分我是在備戰一次重要的團隊項目匯報時纔開始係統地閱讀這本教程的,當時壓力山大,急需找到一個能快速提升氣場的方法。這本書最讓我覺得物超所值的地方,在於它對“即興錶達”和“結構化思考”的結閤講解。我們都知道,在臨場遇到突發問題時,大腦很容易一片空白。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叫“PREP”或者類似的簡易框架(我不記得確切術語瞭,但核心思想就是觀點-理由-舉例-重申),這個方法論極其實用,我嘗試在幾次小組討論中套用這個結構,發現自己不僅思路清晰瞭,連語速都穩定瞭下來,不再是東拉西扯。這不僅僅是口纔的提升,更是思維組織能力的訓練。它不隻是教你如何用華麗的辭藻包裝內容,更核心的是教你如何在短時間內把混亂的思緒整理成一條有力的邏輯鏈條。這種由內而外的改變,遠比死記硬背幾句漂亮的開場白要有價值得多。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塑造瞭一種高效的交流思維模式。
評分從一個整體的用戶體驗角度來看,這本書的編排非常注重讀者的自我評估和進步追蹤。它不是那種讀完就扔的書,裏麵似乎設計瞭一些自我測試的小環節,讓你在學習完某個章節後,能對照現實生活中的案例進行自我打分和反思。這種互動性極大地增強瞭學習的粘性。我記得有一個章節是關於“處理衝突性對話”的,作者沒有采取一味退讓或強硬對抗的極端處理方式,而是提供瞭一套基於“描述事實而非指責人”的溝通流程。這個流程非常冷靜且具有建設性,讓我意識到,即便是意見不閤的場閤,也可以通過專業的語言技巧來維護雙方的關係。它強調的是長期關係的維護,而不是一時的口舌之快。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將理論研究與日常場景高度融閤,且非常注重實操效果的書籍,它提供的不僅僅是“如何說”,更是“如何思考”和“如何連接”的深度指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