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德齡公主迴憶錄
定價:39.80元
作者:(美)裕德g
齣版社:東方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50605151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22kg
編輯推薦
德齡公主是大清駐法大使的女兒,後被慈禧選作貼身女官。這部《德齡公主迴憶錄》記述瞭作者隨侍慈禧期間的親身見聞,披露瞭許多鮮為人知的宮廷內幕。德齡公主以一個接受過西方自由平等教育的“普通人”的角度,以大量的篇幅,描寫瞭中國曆史上這位傳奇女性的飲食起居和習性品格;本書**次嚮外界展示瞭太後的固權手段,光緒皇帝被囚等細節,許多資料都具有珍貴的曆史價值。一個接受西方文化熏陶的末代王朝的公主,麵臨新與舊、發展與沒落,親曆瞭中國封建沒落的劇烈震蕩,也給這個清宮大內帶來瞭一次次東西方文化的碰撞。本書在讓讀者窺探深宮生活的細節之餘,也因字裏行間見顯露的中西方文化碰撞帶給讀者啓發與思索。
內容提要
《德齡公主迴憶錄》是裕德齡在美國後用英文撰寫的,記錄瞭從六歲記事起,至自己迴國後,到北京在清宮內的兩年多陪侍生活。《德齡公主迴憶錄》詳述瞭1903年至1904年清廷宮禁內苑的生活實情,近距離描寫瞭當時中國的高女統治者慈禧太後的飲食起居、服飾裝扮、言行舉止和習性品格。在她的筆下,慈禧是一個美麗、隨和、有氣度的女人;光緒是溫和、略帶憂慮的英俊男子,次嚮外人展示瞭深宮內帷的細節。在當時以德齡公主署名齣版後,在《申報》等媒體上刊載,影響較大。
目錄
作者介紹
德齡(1886~1944),1886年齣生於武昌,後在荊州、沙市度過瞭童年時代。1895年,其父裕庚被清廷任命為齣使日本的特命全權大臣,德齡全傢人隨父親到日本東京赴任,在那裏度過瞭三年時光,裕庚在日任滿返國後,又前在巴黎齣任駐法使臣,德齡又隨父親到法國。1903年春,17歲的德齡隨父同到北京,後得到慈禧太後的青睞,成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1905年3月,裕庚因病到上海就醫,電召德齡姐妹赴滬。同年12月,裕庚去世,德齡從此離開皇宮。後來,德齡結識瞭美國駐滬領事館的副領事撒迪厄斯·懷特,兩人於1907年5月21日在上海結婚。1915年,德齡隨懷特赴美,開始用英文創作,署名“德齡公主”,成為當時美國的作傢之一德齡用英文寫作的部迴憶錄《清宮二年記》就引起瞭西方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廣泛關注。這本書以人稱的敘述方式,詳述瞭1903一1904年清廷宮禁內苑的生活實情,其中以大量的篇幅,描寫瞭當時中國的高統治者慈禧太後的飲食起居、服飾裝扮、言行舉止和習性品格,書中的許多資料具有珍貴的曆史價值。之後,德齡先後用英文寫瞭迴憶錄體作品《清末政局迴憶錄》、《禦苑蘭馨記》以及紀實文學作品《瀛颱泣血記》、《禦香縹緲錄》等,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抗戰期間,宋慶齡在香港發起組織保衛中國同盟,發動海外華人、華僑一同抗日,在保衛中國同盟舉辦的“中國之夜”和“一碗飯”運動中,德齡都做齣瞭自己的貢獻。1944年11月22日,德齡在加拿大去世。
文摘
序言
這本書(我姑且稱之為“金玉樊籠”)真的是一本讓人愛不釋手的奇書。裕德齡公主的筆觸,就像一位技藝精湛的畫傢,用文字為我們勾勒齣一幅幅晚清皇宮的絕美畫捲。我最喜歡的,是她對於生活細節的描繪。那些繁復的宮廷禮儀,精緻的服飾,甚至連太後和皇室成員日常的飲食起居,都被她寫得生動有趣,栩栩如生。我仿佛能夠親身感受到,在那個被重重宮牆所隔絕的世界裏,生命是怎樣一種彆樣的存在。公主對於慈禧太後的描寫,更是讓我耳目一新。她讓我們看到瞭一個不同於教科書上的“老佛爺”——一個有著七情六欲,也有著自己的煩惱和喜悅的女性。公主的文字,時而充滿童趣,時而又帶有深刻的洞察力,她用一種看似輕鬆的筆調,揭示瞭那個時代女性的命運,以及皇宮深處隱藏的種種情感糾葛。這本書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一部關於人性的深刻剖析,它讓我看到瞭在權力和地位的光環之下,依然跳動著一顆顆真實而脆弱的心。
評分讀完《德齡公主迴憶錄》(一個我暫且稱之為“曆史的低語”的僞名),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這本書仿佛是一扇窗,讓我窺見瞭晚清那個風雲變幻時代的皇宮深處,那些被 gilded cage 鎖住的靈魂。裕德齡公主,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異域的色彩,她的視角,既有西方教育帶來的開闊,又不乏東方女性的細膩敏感。我尤其被她對慈禧太後的刻畫所吸引,那不再是曆史書上臉譜化的“老佛爺”,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喜怒哀樂的女性,一個身處權力漩渦中心,既威嚴又可能偶爾流露齣脆弱的一麵。她對宮廷生活的細緻描寫,從繁復的禮儀到日常的起居,都讓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瞭那個時代特有的森嚴與壓抑。那些描繪著宮廷園林的文字,那些關於旗袍、首飾、宴飲的細節,無不透露齣一種奢華背後的寂寞。公主的文字,時而俏皮,時而深沉,她用一種近乎少女般的純真去觀察,用一種超越年齡的洞察去理解。讀這本書,我不僅僅是在閱讀一段曆史,更是在感受一個鮮活的個體,如何在一個宏大的曆史敘事中,尋找自己的位置,發齣自己的聲音。它讓我思考,即使身處權力的頂端,也無法阻擋個體內心的渴望與掙紮。
評分我常常在想,是什麼樣的經曆,纔能讓一個人對一個時代的記憶如此深刻,如此鮮活?這本《德齡公主迴憶錄》(或許可以稱之為“鏡花水月”)給我這樣的答案。它不像我們平時讀的曆史書那樣,隻告訴你“發生瞭什麼”,而是讓你“感受到瞭什麼”。裕德齡公主以她親曆者的身份,為我們打開瞭一扇通往晚清皇宮的秘密花園。我尤其喜歡她對人物的刻畫,尤其是慈禧太後。她並沒有簡單地去贊美或者批判,而是試圖去理解。她看到瞭太後錶麵的威嚴,也看到瞭她內心深處的孤獨和無奈。那些關於太後喜愛唱戲、喜歡聽故事的細節,都讓我覺得她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而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統治者。公主的文字,時而充滿瞭少女的靈動,時而又流露齣曆經世事的通透。她用一種平和而又充滿力量的筆觸,記錄下瞭那個時代女性的命運,記錄下瞭那些在曆史洪流中閃耀著獨特光芒的生命。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瞭曆史的敘事方式,也讓我對那些曾經生活在我們腳下的土地上的人們,有瞭更深的敬意。
評分我總覺得,曆史的真實,往往隱藏在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裏。這本《德齡公主迴憶錄》(我願意稱之為“帝王女兒的絮語”)恰恰就是這樣一本寶藏。裕德齡公主以她獨特的身份和視角,為我們呈現瞭一個彆樣的晚清宮廷。我特彆欣賞她對人物的細膩刻畫,尤其是對慈禧太後的描寫,不再是簡單的說教或者評判,而是充滿瞭人性的關懷和理解。她讓我們看到瞭太後在威嚴外錶下,也有著普通女性的情感需求,有著對藝術的喜愛,甚至有著少女般的頑皮。公主的文字,就像一股清泉,流淌在那些厚重的曆史之中,給冰冷的史實注入瞭溫暖的生命力。她對宮廷生活的描繪,從衣食住行到人情世故,都顯得那麼真實而生動,讓我仿佛身臨其境,親眼目睹瞭那個時代的風貌。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個公主的迴憶,更是關於那個時代女性命運的縮影,是關於曆史洪流中個體生命掙紮與閃光的記錄。它讓我明白,每一個曆史人物,無論地位高低,都擁有著自己的故事和情感,都值得我們去認真傾聽和理解。
評分這本書(暫且將其命名為“紫禁城的低語”)簡直就是一場穿越時空的盛宴,讓我徹底沉浸在瞭那個遙遠的年代。我從未想過,原來宮廷的生活可以如此具體、如此真實。作者,裕德齡公主,用她獨特的筆觸,描繪瞭一幅幅生動的畫麵:早朝的森嚴,太後的日常起居,皇室成員之間的微妙互動,甚至連後宮嬪妃的穿戴和妝容,都寫得細緻入微,栩栩如生。我仿佛能聽到宮牆內傳來的絲竹之聲,聞到宮廷禦膳的香氣,感受到那股混閤著尊貴與壓抑的空氣。尤其讓她在慈禧太後身邊陪伴的那些日子,更是讓我對這位曆史人物有瞭全新的認識。她不再是冷冰冰的政治符號,而是一個有著愛恨情仇、喜怒哀樂的普通人,一個在巨大壓力下努力維係著帝國統治的女性。公主的敘述,既有對故事情節的鋪陳,更有對人物心理的深刻洞察。她對細節的把握,對情感的捕捉,都展現瞭她非凡的觀察力和文字功底。讀完這本書,我對晚清的那段曆史,對那些身處權力中心的人物,都有瞭更立體、更鮮活的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