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 商品名称: | 马克思中观经济学 |
| 作者: | 郎咸平 |
| 市场价: | 49.8 |
| ISBN号: | 9787010191096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是郎咸平教授关于马克思经济学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作者通过对《资本论》和西方主流经济的研究,发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特点——以“中观均衡”为切入点,从而实现社会均衡,并以数学的方式进行了论证。这一发现不仅能够论证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也能论证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 目录 | |
| 前 言 第A一章 亚当.斯密和马克思的相似之处 1.1 重新审视亚当.斯密 1.1.1 亚当.斯密: 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奠基人吗? 1.1.2 亚当.斯密的学术背景 1.1.3 亚当.斯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1.1.4 亚当.斯密对大英帝国主义的批判 1.1.5 亚当.斯密利用“看不见的手” 对抗资本主义的腐败 第二章 新古典主义“边际学派” 横空出世 2.1 新古典经济学派推翻马克思的革命 2.1.1 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 2.1.2 奥地利“边际学派” 打出革命第A一枪 2.1.3 庞巴维克的资本家创造价值理论:迂回生产理论 2.2 马克思学派的反击 2.2.1 萨缪尔森对于迂回生产再转换的公开表态 2.2.2 新古典学派的生产者均衡 2.3 现代生产函数的起源 2.3.1 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学说 2.3.2 罗宾逊对生产函数的批判 2.4 “看不见的手” 被拉入了资本主义阵营 2.4.1 哈耶克的价格理论 2.4.2 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 2.4.3 一般均衡的“帕累托改进” 2.5 新古典学派创建了现代“微观经济学” 第三章 瓦尔拉斯均衡简介和马克思中观均衡理论 3.1 各层面的经济均衡 3.2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图解 3.2.1 简单消费均衡 3.2.2 简单生产均衡 3.2.3 简单供需一般均衡 3.3 消费均衡过程的数量分析 3.3.1 两种商品的效用Z大化 |
这本书的内容对我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过程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作者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危机的分析,揭示了政策制定者在面对复杂局面时所面临的困境和权衡。我从中看到了政策工具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工具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和潜在的副作用。尤其是在讨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问题时,作者提出的观点让我对“适度干预”和“市场失灵”的界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的一些案例研究,例如某个国家在应对通货膨胀时的不同策略选择,以及其最终的成效与代价,都让我觉得非常具有启发性。我开始思考,经济政策的制定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历史、社会、政治等多重因素,并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调整和完善。这种动态的、多维度的分析方法,让我对经济现象的理解不再是孤立和片面的。
评分作为一个对经济学理论一直怀有浓厚兴趣但又常常被晦涩难懂的学术语言所困扰的普通读者,我发现这本书的论述方式着实是一种惊喜。作者在深入探讨一些相当复杂的经济概念时,并没有选择直接抛出抽象的公式或者艰深的术语,而是通过大量贴近现实生活的案例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来层层剖析。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市场机制如何运作的章节,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细致地描绘了从个体决策到群体行为的转变过程,以及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因素如何影响效率。那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让原本遥不可及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我甚至可以想象出那些经济活动在脑海中“上演”的画面。这种“化繁为简”但又不失严谨的写作风格,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使得我这样一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较为顺畅地理解那些原本可能让我望而却步的经济学原理,从中获得了很大的启发和满足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尤其是封面,着实令人眼前一亮。一种沉静而厚重的质感扑面而来,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思想的深度。书脊的字体选择也恰到好处,既有辨识度又不失典雅,摆在书架上,它绝对是视觉焦点之一。打开书本,纸张的触感也非常舒适,厚实而略带哑光,阅读起来不会有廉价感,也减少了反光对眼睛的刺激,这点对于长时间沉浸在书本中的读者来说,是相当重要的考量。印刷的清晰度更是无可挑剔,每一个字符都工整锐利,即使在较弱的光线下阅读,也不会感到模糊不清。装订的牢固程度也让人放心,翻页流畅,书页不会轻易脱落,能够承受反复的阅读和翻阅。整体而言,这本书在物理层面的制作就已经传递出一种对内容的尊重和对读者的诚意,让人在阅读之前就对其内容充满了期待,仿佛这本身就是一种仪式感的开端,预示着即将展开一段有分量的思想之旅。
评分坦白说,我在阅读过程中,书中一些关于经济周期波动和金融风险防范的章节,让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紧密联系。作者对过去几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梳理,不仅仅是对事件的回顾,更是一种对风险成因的深度剖析。我看到了那些看似微小的经济变量,如何在“蝴蝶效应”的作用下,最终引发大规模的金融动荡。书中对于不同金融衍生品的功能和风险的解释,也让我对金融市场的复杂性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这种基于历史事实的严谨分析,让我意识到,理解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对于规避风险、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甚至是对国家经济安全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感觉自己仿佛获得了一张更加清晰的经济图景,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警惕。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理解当代社会经济结构性问题的书籍,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并没有简单地停留在理论模型的介绍,而是深入挖掘了经济活动背后更深层次的动力机制。书中对资本的积累、产业结构的变迁以及由此产生的贫富差距等问题的探讨,都触及了当下许多社会讨论的核心。作者在分析这些问题时,展现了一种宏大的历史视野,将个体经济行为置于更广阔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之下进行审视。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技术进步如何重塑劳动力市场,以及全球化对国内经济带来的双重影响的论述印象深刻。这些分析不仅仅是学术性的探讨,更是对我们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方向的深刻反思,引导我从更根本的层面去审视我们所处的经济环境,并思考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