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塑造工业时代
定价:39.00元
作者:(美)钱德勒 ,罗仲伟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1-01
ISBN:978750803896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5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这位企业史学家的教父继续着他独辟蹊径的、由《创造电子世纪》所开始的20世纪公司革命的编年史。
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认为,只有一直注重研究与开发,重视长期的公司战略,企业才能持续地成功。他详尽地分析了几乎每一家主要化学品企业和制药企业的演进历程,论证为什么一些公司会成功,而另一些公司却会失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化学工业和制药工业被新学识的商品化以及石油化学革命和抗生素革命所转变。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时,尽管此时制药工业中新的突破方向不断涌现,化学科学却不再能提供比商品化更多的产品所必须的新学识。20世纪80年代,包括礼来、默克和先灵一葆雅在内的主要制药公司推动着物技术产品的商品化。进入21世纪,这一生物技术革命的基础结构已经可以与次世界大战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础结构和 20世纪60年代信息革命的基础结构相媲美。《塑造工业时代》为我们理解当前这个时代具活力的产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书是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利奥·梅内姆奖得主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的作品,曾获得1990年美国出版协会商业和管理类佳图书奖。为我们理解过去这个世纪化学工业和制药工业演变的结构,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做出了的贡献。他对这两个现代工业发展的管理和技术的分析,为我们描绘了迄今为止为完整的图景。这是一个重要的历程,讲述了历史学家对除技术复杂性之外人的因素的渗透性辨识。对技术、管理和市场之间相互作用感兴趣的读者,将会喜欢这部充满真知灼见的著作。
目录
译者序
序言
致谢
部分 概 论
章 差异、概念、主题和方法
第2章 认知的演进路径
第二部分 化学工业
第3章 主要的美国公司
第4章 集中的美国公司
第5章 欧洲竞争者
第6章 美国竞争者
第三部分 制药工业
第7章 美国公司:处方药路径
第8章 美国公司:非处方药路径
第9章 美国和欧洲竞争者
0章 商品化进程中的生物技术
第四部分 认知的路径
1章 三次革命:工业、信息和生物技术
专业术语英汉对照表
作者介绍
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是哈佛商学院企业历史Isidor Strauss讲座荣誉退休教授,因其作品《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而荣聘美国历史著作的高奖——班克洛夫特奖和普利策奖。
文摘
序言
《塑造工业时代》这本书,给我一种“穿越”的感觉。我仿佛能看到那个时代的蒸汽机轰鸣,火车在铁轨上飞驰,巨大的工厂拔地而起。作者不仅仅是在罗列史实,而是将那些冰冷的数字和事件,赋予了生命力。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那些工业巨头们经营理念和战略思想的深入剖析。他们是如何在那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凭借远见卓识和强大的执行力,将一家家企业打造成庞大的商业帝国。书中对企业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的演进,以及技术创新如何驱动产业变革的描述,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常常会把书中的案例与我所经历的现实联系起来,思考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借鉴历史的经验,去迎接挑战,抓住机遇。那些关于市场竞争的策略、关于资本运作的手法,即使是放在今天,也依然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时代的崛起,离不开那些敢于创新、善于整合、勇于担当的先行者。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对“力量”的全新理解。它不是那种关于英雄主义的颂歌,也不是简单的技术史堆砌,而是深入地剖析了在那个工业化浪潮席卷的时代,是谁、如何、通过什么方式,塑造了整个社会的肌体。我被那些关于企业战略、组织创新以及市场竞争的细致描绘所吸引。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个时代残酷的一面,而是直面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源的垄断以及无情的商业竞争。然而,正是这种真实的描绘,让我更能理解那些巨头们的决策是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以及这些决策又如何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技术创新如何与组织管理相结合,最终催生出全新产业模式的论述。这让我看到,伟大的变革往往是多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读这本书,就像是坐在一个高高的瞭望塔上,俯瞰着整个工业时代的发展脉络,那些错综复杂的联系和动态变化,在作者的笔下变得清晰可见。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一场思维的“炼狱”。它并非轻松的闲暇读物,而是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思考的深度探索。我一直对工业革命这个时期充满好奇,但很少有哪本书能像《塑造工业时代》这样,将那个时代的宏观图景描绘得如此波澜壮阔,又将微观的个体命运刻画得如此栩栩如生。它不仅仅是在讲述历史事件,更是在剖析那个时代的核心驱动力——创新、竞争与组织。我尤其被作者对那些关键人物的解读所吸引,他们是如何在技术、市场、金融等多个维度上进行博弈,并最终塑造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工业格局。书中的一些分析角度非常独到,让我从过去从未想过的角度去理解那些历史现象。例如,对于某个企业如何通过技术垄断来巩固其市场地位,或者某个金融家如何通过资本运作来重塑产业格局,都写得鞭辟入里。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视野被极大地拓宽了,对那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刚翻完《塑造工业时代》,感觉脑子里像是有一场巨大的工业革命在轰鸣。这本书不是那种让人轻松阅读的消遣读物,它更像是一堂密集又深刻的历史课,让你直面那个充满变革、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我特别喜欢作者描绘那些巨头们如何凭借远见卓识和钢铁般的意志,一步步建立起庞大的工业帝国。不仅仅是冰冷的机器和生产线,更重要的是那些战略决策、组织架构的创新,以及如何将零散的资源整合成一股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读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象自己置身于那个尘土飞扬、蒸汽弥漫的工厂里,感受着那种日新月异的脉搏。那些关于管理、技术、市场竞争的论述,即便放在今天来看,也依然有着极强的启示意义。它让我开始反思,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个体和组织如何才能把握住时代的浪潮,不被淘汰,反而成为引领者。那些细节的描述,比如铁路的修建、炼钢技术的进步,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仿佛能听到齿轮转动的声音,闻到煤炭燃烧的气息。这本书让我对“进步”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它并非简单的技术迭代,而是一个复杂系统不断演进、重塑的过程。
评分《塑造工业时代》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冲击在于它揭示了那些在工业时代叱咤风云的人物,并非仅仅是依靠运气或原始的资本积累。而是他们拥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洞察力,能够预见未来的趋势,并为此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对那些企业巨头们在管理上的创新,他们如何打破传统的家庭式作坊模式,建立起层级分明、效率极高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这不仅仅是组织架构的调整,更是思维方式的革命。作者对这些创新是如何萌芽、发展并最终固化的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梳理,让我看到了一个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再到成为行业翘楚的完整轨迹。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扎实,引用的史料也相当丰富,读起来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乏故事的吸引力。我常常会和自己经历过的工作场景进行对比,从中找到一些相似的逻辑和规律。那些关于如何整合资源、如何应对市场竞争、如何平衡各方利益的论述,都给我带来了许多启发。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伟大的成就背后,往往是系统性的思考和精密的执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