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511811660 要件审判九步法
这是一位学者型法官的审判经验和思想精华这是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融审判实践与理论思考为一体,将法律适用过程创造性地分解为九步形成的《要件审判九步法》,层层递进,步步为营,是审判活动成为一门裁判艺术。
通过它,您将了解法官的思维模式和办案思路;通过它,您会发现法官的智慧和法律的魅力。
本书对于法律从业人员培养法律思维方法和提高法律适用能力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对于律师办案、法官审案具有实际的操作指引作用。
本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详细介绍了“要件审判九步法”的具体内容(第一步固定权利请求;第二步确定权利请求基础规范;第三步确定抗辩权基础规范;第四步基础规范构成要件分析;第五步诉讼主张的检索;第六步争点整理;第七步要件事实证明;
第八步事实认定;第九步要件归入作出裁判)。着眼于提高法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法律适用能力,对法官审理案件和制作裁判文书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9787511861788 法庭上的心理学
本书由已经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法官撰写。他们结合审判实务和心理学知识,对办案中遇到的因案件引发的个人心理问题进行剖析,进而化解一个又一个棘手的矛盾,字里行间浸透着法官作为咨访关系的一方对另一方的关注。精选19个近年来比较有代表性的庭审案例,涵盖了心理学知识许多方面,如抑郁症、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异常现象以及人本主义疗法、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现实疗法等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主要流派和方法。
9787519702694 法院的可视化管理
当前全国先进地区法院都在积极探索、尝试和推进司法改革的各项举措,其中法院管理全程可视化建设可以说是法院工作方式的一项重大革新。可视化管理制度可以在落实司法责任制,解决长期以来责任难落实、责任难追究的问题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书即是邹碧华院长可视化管理思想的集中展现,对可视化管理的界定和引入原因以及法院各项工作如何实现可视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邹碧华(1967- 2014),汉族,江西奉新人。法学博士,高级法官。1988年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后至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参加工作。历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院长、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等职。2000年赴美国联邦司法中心担任研究员。兼任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第九届青联委员、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并兼任华东政法大学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硕士生导师。2006年被评为“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2009年被评为首届“全国审判业务专家”。2015年1月被追授为“全国模范法官”“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9787511811660 要件审判九步法
导论
第一章为什么要写这本讲义?
一、法官离得开法律适用方法吗?
二、中国法官缺乏法律适用方法的训练
第二章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律适用方法?
一、我们能否找到一种方法?
二、我们需要一种怎样的方法?
第三章为什么提出要件审判九步法?
一、类比法、历史法和要件分析方法
二、什么是要件审判九步法?
三、为什么是“九步法”,而非“三步法”或“五步法”?
四、要件审判九步法的基本逻辑结构
第四章要件式审判方法的价值分析
一、要件审判九步法的审判管理价值
二、要件审判九步法的诉讼公正价值
9787511861788 法庭上的心理学
序
导论:法庭上的心理学/邹碧华
做一个聪明的沟通者/宓秀范
为失明者重塑心灵的窗户/金喆勋
我只是拿回属于我自己的东西/章晓琴
希望能被公平对待/刘亚玲
我娘如有个好歹,法官得给个说法/唐杰英
上法院去告吧/张枫
你的房子谁“做主”/谢寿山
孩子啊,孩子/沈莉萍
你们就是我的父母/滕道荣
从美化自我到正视自我/孙海峰
离婚了还是朋友/胡桂霞
谁来安置我/沈莉萍
遭遇抑郁性神经症患者/顾薛磊
我要在上海有房/胡桂霞顾鸣香
从闭门不见到握手言和的转变/顾鸣香
帮助他们寻找未来/顾杨
熟悉的陌生人/许艳婷
我的天塌了/章晓琴许艳婷
我要认定工伤/沈莉萍
后记
9787519702694 法院的可视化管理
愿景与目标管理的可视化
管理中问题的可视化
工作要求的可视化
工作绩效的可视化
群众工作的可视化
价值导向的可视化
管理能力的可视化
9787519702694 法院的可视化管理
作为一名优秀的专家型法官和法院管理者,他在信息化、可视化管理等方面深入研究、大胆创新,在法院系统率先探索可视化管理机制,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为上海法院信息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推进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
在碧华同志离去的两年多时间里,他所魂牵梦绕的司法改革事业不断向前,上海法院的司法责任制改革、人员分类员额制改革、“数据法院”“智慧法院”建设等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相信他书中的未竟心愿,会在不断前进的司法事业中得到回应。法院管理也将在不断发展的司法实践中趋于完善。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崔亚东
《法庭上的心理学》这本书,简直是给所有对法律和社会互动感兴趣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法庭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较量,更是人性的博弈。这本书就深刻地揭示了这一点。它将心理学的原理巧妙地运用到对庭审过程的分析中,让我们看到,原来言语表达、肢体语言、甚至是情绪的控制,都可能在法庭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作者通过对不同角色,比如证人、律师、法官的心理分析,揭示了他们行为背后的驱动力,以及这些心理活动如何影响案件的走向。读这本书,我仿佛拥有了一双“读心术”的眼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庭审中的每一个细节。它不是教人如何操纵,而是帮助我们理解人在极端压力下的反应,以及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沟通和说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我们看到法律的“人情味”,理解了法律背后的人性,这对于提升我们的沟通能力,甚至是在日常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都有着意想不到的帮助。
评分最近偶然翻到一本关于审判的书,具体名字记不太清了,但它给我的感觉是,颠覆了我之前对案件审理的认知。书中好像在强调一种系统的、逻辑严谨的分析方法,不同于以往那种零散的、只关注证据的堆砌,它似乎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让你可以一步一步地去拆解案件,找到最关键的那个点。读的时候,我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些我曾经看到过的,感觉很复杂的案件,然后尝试用书里那种方法去套用,惊奇地发现,很多之前觉得难以理解的地方,一下子就变得豁然开朗了。这本书不是那种看完就忘的书,它更像是一种思维的“工具箱”,让你在未来的生活中,面对任何复杂的问题,都能找到一个清晰的分析路径。尤其是它那种强调“结构性”和“层次性”的论证方式,让我觉得,原来解决问题,真的可以这么有条理,这么有章法。
评分《法院的可视化管理》这本书,让我对法院这个我们通常只在新闻里看到的机构,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前总觉得法院就是庄严神圣的地方,里面的一切都应该是按照既定的程序在运转,但这本书揭示了其背后运作的复杂性和管理的艺术。它不再是单纯的法条解读,而是将管理学的理念融入其中,探讨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提高审判效率,优化服务体验。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生动,比如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预测案件的审理周期,如何优化窗口服务来减少群众的等待时间,甚至是如何通过空间设计来提升法院的整体形象。这让我意识到,即使是法律这样严肃的领域,也需要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提升其效能。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更高效、更人性化的法院形象,也理解了为什么有些法院能够赢得更多民众的信任和好评。它不仅对法院内部的管理人员有指导意义,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也能帮助我们理解司法运作的逻辑,以及如何更好地去维护自己的权益。
评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法院的运转模式往往是神秘而遥远的。然而,《法院的可视化管理》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将法院内部运作的“幕后故事”呈现在我们眼前。它让我意识到,原来看似冰冷的法律机器,背后也蕴含着精细化的管理智慧。书中并没有过多地讨论那些高深的法律理论,而是聚焦于如何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提升司法效率,改善服务质量,最终让公众感受到公平与正义。通过书中大量的实践案例,我看到了如何通过优化流程、引入技术、乃至改进硬件设施,来让法院这个公共服务机构运转得更加顺畅和高效。这不仅仅是对法院工作人员的启示,对于任何一个从事服务行业,或者希望了解公共部门如何运作的人来说,这本书都能提供宝贵的视角。它打破了我们对法院的刻板印象,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现代化、更加人性化的司法体系的可能。
评分最近读了《要件审判九步法》,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以前看案子,总感觉杂乱无章,抓不住重点,看完一堆材料,反而理不清头绪。这本书就像一个精准的手术刀,把复杂的法律问题一层层剥开,清晰地展示了审判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作者将“要件审判”这个看似高深的理论,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你真正理解什么是“必要条件”,什么又是“充分条件”。它不是枯燥的法律条文堆砌,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让你亲身体验如何一步步构建、论证和反驳,最终找到案件的核心。特别是书中提到的“九步法”,虽然具体步骤我记不太清了,但那种系统化的思维方式,让我明白,原来好的审判不是凭感觉,而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读完之后,再看一些法庭新闻或者案例,那种“原来如此”的感觉就油然而生。感觉自己对法律的理解,一下子上升了好几个层次,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能够主动去分析和判断。对于正在学习法律,或者从事相关职业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书。它不只是一本书,更是一种思维训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