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号:7511872128
条码:9787511872128
图书名称:金融服务市场一体化的法律方法:欧盟的理论和实践
定价:45
作者:刘轶
版别:法律
出版日期:2015-01-01
内容:
本书围绕欧盟金融服务市场一体化法律方法的形成、功能、作用及其内在联系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
归纳起来,本书在理论观点上的创新主要有以下五点:其一,指出了欧盟金融服务市场一体化法律方法的多层次性。其二,挖掘了欧盟金融服务市场一体化法律方法的精髓。其三,分析了低限度协调、相互承认和母国控制等原则之间的关系。其四,强调欧盟金融服务法既是一种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体制,也是种跨境金融监管权力协调体制,这一点是其区别于世界贸易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多边贸易自由化体制的本质特点,欧盟金融服务法由此构建了颇具特色的一体化法律方法体系。其五,提出多边金融服务贸易体制应当借鉴欧盟金融服务市场一体化的法律方法,在推动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方面发挥更为有效的作用。
目录:
第一章欧盟金融服务法概述
第一节欧盟金融服务市场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一、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概念和特征
二、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三、欧盟金融服务市场一体化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第二节欧盟金融服务法的渊源和体系
一、欧盟金融服务法的渊源
二、欧盟金融服务法的体系
第三节欧盟金融服务法的历史沿革
一、欧盟金融服务市场一体化的早期成果
二、《内部市场白皮书》与欧盟金融服务法的形成
三、《欧洲联盟条约》与欧盟金融服务法的发展
四、《金融服务行动计划》与欧盟金融服务法的完善
五、国际金融危机与欧盟金融服务法的变革
第四节欧盟金融服务法的特征
一、欧盟金融服务法的性
二、欧盟金融服务法的价值取向
三、欧盟金融服务市场一体化的法律模式
第二章设立自由和服务自由原则
第一节设立自由和服务自由原则的基本内容
一、设立自由原则的基本内容
二、服务自由原则的基本内容
三、设立自由与服务自由原则的关系
第二节设立自由、服务自由原则的直接效力和适用范围
一、设立自由和服务自由原则的直接效力
二、设立自由和服务自由原则的适用范围
第三节适用设立自由和服务自由原则的推理规则
一、关于审理对象性质的认定
二、关于审理对象合法性的认定
三、关于审理对象合理性的认定
第四节设立自由和服务自由原则的实施状况
一、设立自由原则的实施状况
二、服务自由原则的实施状况
第三章低限度协调原则
第一节协调的含义、方法、依据和程序
一、协调的含义
二、协调的方法
三、协调的依据
四、协调的程序
第二节低限度协调原则的适用范围
一、低限度协调原则与设立自由、服务自由原则的界限
二、低限度协调原则与成员国国内立法的界限
第三节低限度协调原则的确立和推行
一、对法律协调的初态度
二、新的法律协调观念
三、低限度协调原则的制度化
第四节欧盟金融服务立法协调原则的发展趋势
一、欧盟金融立法程序的改革
二、近期金融服务立法协调原则的实践
三、金融服务立法协调原则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相互承认原则
第一节相互承认原则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一、相互承认原则的含义
二、相互承认原则的适用条件
第二节相互承认原则的理论基础
一、促进监管竞争
二、限制“竞相降低标准”的监管竞争
三、鼓励“竞相提高标准”的监管竞争
第三节相互承认原则的确立和推行
一、早期的一体化原则
二、Cassis de Dijon案:一个里程碑
三、相互承认原则的全面推行
第四节相互承认原则的实施状况
一、相互承认原则的不完整性
二、相互承认原则的负外部性效应
三、相互承认原则的实施效果
第五章母国控制原则
第一节母国控制原则的含义和价值
一、母国控制原则的含义
二、母国控制原则与其他基本原则的关系
三、母国控制原则的价值
第二节母国控制原则的效力和适用范围
一、母国控制原则的效力
二、划定母国控制原则适用范围的三种模式
三、共同利益例外规则及其对母国控制原则适用范围的影响
第三节母国控制原则的确立和推行
一、早期银行指令的规定
二、母国控制原则的确立和推行
第四节母国控制原则的实施状况
一、对母国控制原则适用范围的批评
二、母国控制原则的发展趋势
第六章欧盟金融服务市场一体化的法律方法与多边金融服务贸易体制的发展
第一节多边金融服务贸易体制的框架和基本原则
一、WTO金融服务法的框架和基本原则
二、NAFTA金融服务法的框架和基本原则
第二节欧盟、WTO和NAFTA金融服务法基本原则的比较
一、体系结构和基本精神
二、组织基础
三、一体化模式和发展阶段
四、价值取向
第三节相互承认原则对多边金融服务贸易体制的借鉴意义
一、相互承认安排的历史和渊源
二、WTO金融服务法中的承认制度及其实践
三、相互承认原则在WTO金融服务法中的推广
附录一欧盟金融服务市场一体化法律文件
附录二欧盟金融服务市场一体化政策文件
附录三欧盟法院相关判例
附录四欧盟金融服务法基本原则体系简表
参考文献
最近拜读了一本关于知识产权法的著作,虽然与金融服务市场一体化没有直接关联,但书中关于创新激励与公共利益平衡的深入论述,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作者从历史演进的角度,追溯了专利制度、版权制度以及商标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并着重分析了这些制度在不同发展阶段如何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以及在技术创新和文化传播中扮演的角色。书中对“知识的边界”这一概念进行了富有洞察力的探讨,分析了在科学研究、技术转化和知识传播过程中,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来界定和保护创作者的权利,同时也要确保知识的普惠和公共利益的实现。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合理使用”和“强制许可”等制度的分析印象深刻,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展现了这些制度如何在鼓励创新与促进社会进步之间取得平衡。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在数字时代,知识产权保护所面临的新挑战,例如盗版、盗用以及新兴技术对现有法律框架的冲击,并提出了一些前瞻性的解决方案。这本书不仅梳理了知识产权法的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它引导我思考,在法律体系中,如何更好地激发社会创造力,同时又能让创新成果惠及更广泛的人群。
评分偶然间翻到一本关于环境法的专著,这本书完全聚焦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框架,虽然与金融服务市场一体化毫不相干,但其深刻的研究方法和细致的案例分析,让我大开眼界。作者从国际公约到国内立法的多层次视角,系统梳理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演进历程,从《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诞生,到其后一系列相关协议和议定书的签署,再到各国如何将这些国际义务转化为国内法律制度。书中特别关注了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ABS)机制的法律挑战,以及不同国家在实施该机制时面临的困境和创新实践。作者通过比较分析,揭示了在国际层面,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需求,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对资源利用和分配的不同认知。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到具体的立法实践和司法判例,比如书中详细解读了几个重要的国际法院和国内法院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判决,分析了判决背后的法律逻辑和对未来立法的影响。读完之后,我才意识到,即使是看似纯粹的生态问题,背后也蕴含着复杂而精密的法律博弈,以及不同国家利益和价值观的碰撞。它让我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之道,以及法律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评分偶然间看到一本关于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的学术论文集,虽然与金融服务市场一体化并非同一领域,但其对不同国际法律体系如何处理复杂争端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论文集汇集了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从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到国际投资仲裁,再到国际法院的判例,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我特别关注其中一篇关于“法律的移植与适应”的文章,它探讨了不同法系在国际商事仲裁中的冲突与融合,以及各国如何在其国内立法中吸收和转化国际通行规则。书中对国际投资条约中“最惠国待遇”和“公平公正待遇”条款的解释和应用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通过大量案例,展现了这些条款在不同案件中的具体含义和演变。此外,论文集还讨论了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的效率、公正性以及面临的挑战,比如程序冗长、成本高昂以及政治干预的风险。作者们通过严谨的学术研究,揭示了国际法律秩序并非静态不变,而是在不断地发展和调整中,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全球化进程。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即使在不同的法律领域,其背后都存在着共通的逻辑和挑战,而对这些挑战的深入理解,对于构建一个稳定而公正的国际秩序至关重要。
评分近期借阅了一本关于网络安全与数据隐私的法律理论书籍,虽然主题与金融服务市场一体化全然不同,但其严谨的学术风格和前沿的探讨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深入剖析了在数字时代,传统主权国家在网络空间治理上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框架来应对日益增长的网络威胁和个人数据泄露风险。书中详细探讨了不同国家在数据跨境流动、网络管辖权、以及打击网络犯罪等方面的法律差异和协调机制,并对一些新兴的法律问题,例如人工智能的法律责任、物联网安全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数字主权”概念的探讨,作者分析了各国如何通过立法和技术手段来保护本国网络空间的安全和公民的数据隐私,以及这种趋势对全球互联网互联互通可能带来的影响。此外,书中对个人数据保护原则的阐述,从告知同意到最小化收集,再到目的限制和存储限制,都进行了一一梳理和细致的解读,并结合了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等标志性法规的实践经验。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网络空间法律治理的复杂性,也为我们理解未来数字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视角,让我对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的保护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最近刚读完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法律学著作,虽然不是关于金融服务市场一体化,但它在另一个领域——国际公法领域——给我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考。作者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主权平等原则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演变,从其诞生时的绝对性,到如今如何与人权保障、环境保护等跨国性议题相互博弈,以及在处理国际争端时所面临的挑战。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案例,从早期国家间的边界划分争端,到近期气候变化协议的谈判,都细致地展现了主权平等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问题背景下的具体应用和解释。尤其是作者对“不干涉内政”原则的解构,分析了在人道主义危机和大规模暴行出现时,国际社会干预的合法性边界及其演变趋势,这部分内容极具启发性,让我对国家主权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书中还探讨了国际法如何通过逐渐蚕食或重塑国家主权来实现其全球性目标,比如国际刑事法院的设立,以及跨国犯罪的管辖权问题。整本书的论证逻辑严谨,史料翔实,虽然主题并非我最初期望的金融领域,但它在宏观的法律理论层面,为我理解国家间互动和国际秩序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让我能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各种国际现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