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號:7511872128
條碼:9787511872128
圖書名稱:金融服務市場一體化的法律方法:歐盟的理論和實踐
定價:45
作者:劉軼
版彆:法律
齣版日期:2015-01-01
內容:
本書圍繞歐盟金融服務市場一體化法律方法的形成、功能、作用及其內在聯係進行瞭係統梳理和深入分析,提齣瞭不少獨到的見解。
歸納起來,本書在理論觀點上的創新主要有以下五點:其一,指齣瞭歐盟金融服務市場一體化法律方法的多層次性。其二,挖掘瞭歐盟金融服務市場一體化法律方法的精髓。其三,分析瞭低限度協調、相互承認和母國控製等原則之間的關係。其四,強調歐盟金融服務法既是一種金融服務貿易自由化體製,也是種跨境金融監管權力協調體製,這一點是其區彆於世界貿易組織、北美自由貿易區等多邊貿易自由化體製的本質特點,歐盟金融服務法由此構建瞭頗具特色的一體化法律方法體係。其五,提齣多邊金融服務貿易體製應當藉鑒歐盟金融服務市場一體化的法律方法,在推動金融服務貿易自由化方麵發揮更為有效的作用。
目錄:
第一章歐盟金融服務法概述
第一節歐盟金融服務市場一體化的理論基礎
一、金融服務貿易壁壘的概念和特徵
二、金融服務貿易壁壘的錶現形式
三、歐盟金融服務市場一體化的經濟和社會價值
第二節歐盟金融服務法的淵源和體係
一、歐盟金融服務法的淵源
二、歐盟金融服務法的體係
第三節歐盟金融服務法的曆史沿革
一、歐盟金融服務市場一體化的早期成果
二、《內部市場白皮書》與歐盟金融服務法的形成
三、《歐洲聯盟條約》與歐盟金融服務法的發展
四、《金融服務行動計劃》與歐盟金融服務法的完善
五、國際金融危機與歐盟金融服務法的變革
第四節歐盟金融服務法的特徵
一、歐盟金融服務法的性
二、歐盟金融服務法的價值取嚮
三、歐盟金融服務市場一體化的法律模式
第二章設立自由和服務自由原則
第一節設立自由和服務自由原則的基本內容
一、設立自由原則的基本內容
二、服務自由原則的基本內容
三、設立自由與服務自由原則的關係
第二節設立自由、服務自由原則的直接效力和適用範圍
一、設立自由和服務自由原則的直接效力
二、設立自由和服務自由原則的適用範圍
第三節適用設立自由和服務自由原則的推理規則
一、關於審理對象性質的認定
二、關於審理對象閤法性的認定
三、關於審理對象閤理性的認定
第四節設立自由和服務自由原則的實施狀況
一、設立自由原則的實施狀況
二、服務自由原則的實施狀況
第三章低限度協調原則
第一節協調的含義、方法、依據和程序
一、協調的含義
二、協調的方法
三、協調的依據
四、協調的程序
第二節低限度協調原則的適用範圍
一、低限度協調原則與設立自由、服務自由原則的界限
二、低限度協調原則與成員國國內立法的界限
第三節低限度協調原則的確立和推行
一、對法律協調的初態度
二、新的法律協調觀念
三、低限度協調原則的製度化
第四節歐盟金融服務立法協調原則的發展趨勢
一、歐盟金融立法程序的改革
二、近期金融服務立法協調原則的實踐
三、金融服務立法協調原則的發展趨勢
第四章相互承認原則
第一節相互承認原則的含義和適用條件
一、相互承認原則的含義
二、相互承認原則的適用條件
第二節相互承認原則的理論基礎
一、促進監管競爭
二、限製“競相降低標準”的監管競爭
三、鼓勵“競相提高標準”的監管競爭
第三節相互承認原則的確立和推行
一、早期的一體化原則
二、Cassis de Dijon案:一個裏程碑
三、相互承認原則的全麵推行
第四節相互承認原則的實施狀況
一、相互承認原則的不完整性
二、相互承認原則的負外部性效應
三、相互承認原則的實施效果
第五章母國控製原則
第一節母國控製原則的含義和價值
一、母國控製原則的含義
二、母國控製原則與其他基本原則的關係
三、母國控製原則的價值
第二節母國控製原則的效力和適用範圍
一、母國控製原則的效力
二、劃定母國控製原則適用範圍的三種模式
三、共同利益例外規則及其對母國控製原則適用範圍的影響
第三節母國控製原則的確立和推行
一、早期銀行指令的規定
二、母國控製原則的確立和推行
第四節母國控製原則的實施狀況
一、對母國控製原則適用範圍的批評
二、母國控製原則的發展趨勢
第六章歐盟金融服務市場一體化的法律方法與多邊金融服務貿易體製的發展
第一節多邊金融服務貿易體製的框架和基本原則
一、WTO金融服務法的框架和基本原則
二、NAFTA金融服務法的框架和基本原則
第二節歐盟、WTO和NAFTA金融服務法基本原則的比較
一、體係結構和基本精神
二、組織基礎
三、一體化模式和發展階段
四、價值取嚮
第三節相互承認原則對多邊金融服務貿易體製的藉鑒意義
一、相互承認安排的曆史和淵源
二、WTO金融服務法中的承認製度及其實踐
三、相互承認原則在WTO金融服務法中的推廣
附錄一歐盟金融服務市場一體化法律文件
附錄二歐盟金融服務市場一體化政策文件
附錄三歐盟法院相關判例
附錄四歐盟金融服務法基本原則體係簡錶
參考文獻
偶然間看到一本關於國際爭端解決機製的學術論文集,雖然與金融服務市場一體化並非同一領域,但其對不同國際法律體係如何處理復雜爭端進行瞭深入的比較研究,給我帶來瞭很多思考。論文集匯集瞭多位學者的研究成果,從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爭端解決機製,到國際投資仲裁,再到國際法院的判例,都進行瞭細緻的分析。我特彆關注其中一篇關於“法律的移植與適應”的文章,它探討瞭不同法係在國際商事仲裁中的衝突與融閤,以及各國如何在其國內立法中吸收和轉化國際通行規則。書中對國際投資條約中“最惠國待遇”和“公平公正待遇”條款的解釋和應用進行瞭詳盡的分析,並通過大量案例,展現瞭這些條款在不同案件中的具體含義和演變。此外,論文集還討論瞭國際爭端解決機製的效率、公正性以及麵臨的挑戰,比如程序冗長、成本高昂以及政治乾預的風險。作者們通過嚴謹的學術研究,揭示瞭國際法律秩序並非靜態不變,而是在不斷地發展和調整中,以適應日益復雜的全球化進程。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即使在不同的法律領域,其背後都存在著共通的邏輯和挑戰,而對這些挑戰的深入理解,對於構建一個穩定而公正的國際秩序至關重要。
評分最近拜讀瞭一本關於知識産權法的著作,雖然與金融服務市場一體化沒有直接關聯,但書中關於創新激勵與公共利益平衡的深入論述,給我帶來瞭極大的啓發。作者從曆史演進的角度,追溯瞭專利製度、版權製度以及商標製度的起源和發展,並著重分析瞭這些製度在不同發展階段如何適應社會經濟的變化,以及在技術創新和文化傳播中扮演的角色。書中對“知識的邊界”這一概念進行瞭富有洞察力的探討,分析瞭在科學研究、技術轉化和知識傳播過程中,如何通過法律手段來界定和保護創作者的權利,同時也要確保知識的普惠和公共利益的實現。我尤其對書中關於“閤理使用”和“強製許可”等製度的分析印象深刻,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研究,展現瞭這些製度如何在鼓勵創新與促進社會進步之間取得平衡。此外,書中還探討瞭在數字時代,知識産權保護所麵臨的新挑戰,例如盜版、盜用以及新興技術對現有法律框架的衝擊,並提齣瞭一些前瞻性的解決方案。這本書不僅梳理瞭知識産權法的基本理論,更重要的是,它引導我思考,在法律體係中,如何更好地激發社會創造力,同時又能讓創新成果惠及更廣泛的人群。
評分偶然間翻到一本關於環境法的專著,這本書完全聚焦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法律框架,雖然與金融服務市場一體化毫不相乾,但其深刻的研究方法和細緻的案例分析,讓我大開眼界。作者從國際公約到國內立法的多層次視角,係統梳理瞭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法律演進曆程,從《生物多樣性公約》的誕生,到其後一係列相關協議和議定書的簽署,再到各國如何將這些國際義務轉化為國內法律製度。書中特彆關注瞭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ABS)機製的法律挑戰,以及不同國傢在實施該機製時麵臨的睏境和創新實踐。作者通過比較分析,揭示瞭在國際層麵,如何平衡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需求,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對資源利用和分配的不同認知。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深入到具體的立法實踐和司法判例,比如書中詳細解讀瞭幾個重要的國際法院和國內法院關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判決,分析瞭判決背後的法律邏輯和對未來立法的影響。讀完之後,我纔意識到,即使是看似純粹的生態問題,背後也蘊含著復雜而精密的法律博弈,以及不同國傢利益和價值觀的碰撞。它讓我從一個新的角度去理解全球性問題的解決之道,以及法律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評分近期藉閱瞭一本關於網絡安全與數據隱私的法律理論書籍,雖然主題與金融服務市場一體化全然不同,但其嚴謹的學術風格和前沿的探討內容,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作者深入剖析瞭在數字時代,傳統主權國傢在網絡空間治理上麵臨的挑戰,以及如何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框架來應對日益增長的網絡威脅和個人數據泄露風險。書中詳細探討瞭不同國傢在數據跨境流動、網絡管轄權、以及打擊網絡犯罪等方麵的法律差異和協調機製,並對一些新興的法律問題,例如人工智能的法律責任、物聯網安全等,提齣瞭獨到的見解。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數字主權”概念的探討,作者分析瞭各國如何通過立法和技術手段來保護本國網絡空間的安全和公民的數據隱私,以及這種趨勢對全球互聯網互聯互通可能帶來的影響。此外,書中對個人數據保護原則的闡述,從告知同意到最小化收集,再到目的限製和存儲限製,都進行瞭一一梳理和細緻的解讀,並結閤瞭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等標誌性法規的實踐經驗。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揭示瞭網絡空間法律治理的復雜性,也為我們理解未來數字社會的發展提供瞭重要的法律視角,讓我對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的保護有瞭更全麵的認識。
評分最近剛讀完一本讓我眼前一亮的法律學著作,雖然不是關於金融服務市場一體化,但它在另一個領域——國際公法領域——給我帶來瞭許多新的思考。作者深入淺齣地剖析瞭主權平等原則在現代國際關係中的演變,從其誕生時的絕對性,到如今如何與人權保障、環境保護等跨國性議題相互博弈,以及在處理國際爭端時所麵臨的挑戰。書中引用瞭大量的案例,從早期國傢間的邊界劃分爭端,到近期氣候變化協議的談判,都細緻地展現瞭主權平等原則在不同曆史時期和不同問題背景下的具體應用和解釋。尤其是作者對“不乾涉內政”原則的解構,分析瞭在人道主義危機和大規模暴行齣現時,國際社會乾預的閤法性邊界及其演變趨勢,這部分內容極具啓發性,讓我對國傢主權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書中還探討瞭國際法如何通過逐漸蠶食或重塑國傢主權來實現其全球性目標,比如國際刑事法院的設立,以及跨國犯罪的管轄權問題。整本書的論證邏輯嚴謹,史料翔實,雖然主題並非我最初期望的金融領域,但它在宏觀的法律理論層麵,為我理解國傢間互動和國際秩序的構建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讓我能從更廣闊的視角審視各種國際現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