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探讨现代权利理论的研究起点,下编侧重研究现代权利理论的具体建构,提出了作为新权利理论形态的“程序性权利理论”,从现实社会缘何依然需要权利理论研究着手,提出如何具体创设权利的程序性设计,后得出权利是什么以及权利的具体保护途径,从而形成富有规范体系、论证逻辑且兼具理论与实践操作价值的权利理论。
目录
引论
上编权利的程序理论的提出
第一章权利研究缘何始于意志理论和利益理论
第一节系统权利理论的提出
第二节两大理论的生命力体现
第二章意志理论的起始与发展脉络
第一节萨维尼的意志理论
第二节哈特的选择理论
第三节卡尔?韦尔曼的意志理论
第四节斯坦纳的意志理论
第三章利益理论的起始与发展脉络
第一节边沁的利益理论
第二节耶林的利益理论
第三节麦考密克的利益理论
第四节大卫?里昂斯的有限利益理论
第五节拉兹的利益理论
第六节克雷默的利益理论
第四章两种传统理论的优点与缺陷
第一节意志理论的优点与缺陷
第二节利益理论的优点与缺陷
第五章两种传统理论的异同
第一节两种传统理论的相同点
第二节两种传统理论的不同点
第三节两种理论克服自身局限的共同途径
第六章试图两种传统理论的努力
第一节两种传统理论的开始
第二节斯尼瓦森的混合理论
第三节威纳的多功能理论
第四节斯佩克特的“权利的低含义”理论
第七章两种传统理论的主要症结
第一节权利核心概念的理解模糊
第二节认定权利程序的缺失
第三节混淆具体法律关系分析权利
第四节两种权利理论本质的界限模糊
第五节哲学依据或哲学目标存有局限
第八章现代权利理论的研究起点
第一节权利的程序理论的提出
第二节构建权利的程序理论的基本设想
下编权利的程序理论的建构
第一章权利的主体性条件
第一节主体承认的历史脉络
第二节人格与主体资格的法律承认
第三节主体资格与私法理念
第四节主体制度的价值
第二章权利的内核
第一节利益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个人利益的基本形态
第三节利益与权利制度
第三章从利益到权利的程序
第一节确立正当性标准(正义原则)的基点
第二节正当性标准(正义原则)的确立方法和局限
第三节正当性标准(正义原则)的具体要求和体现
第四章权利的抽象内容
第一节个人正当利益
第二节社会公共利益——普遍正当利益的制度化
第三节利益走向权利的桥梁——正义
第五章权利的生成过程
第一节权利的本质
第二节权利的特性
第三节权利的法律效力
第四节权利的价值与发展
第六章权利的层次与体系
第一节基础性权利
第二节辅助性权利
第三节救济性权利
第七章权利的对应范畴——义务
第一节义务的内涵与本质
第二节自觉、自愿作为义务本质性特点的具体理由
第三节义务自愿性定性的法律意义
第八章权利的实体法终点
第一节私法责任的内涵
第二节私法归责原则的历史演进及简要评价
第三节传统过错原则的主要价值与缺陷
第四节现代意义私法责任归责理念的确立
第五节私权的救济方式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我一直认为,对权利的理解,是理解整个法律体系的基石。这本书《现代权利理论研究》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权利世界更深层次理解的大门。在阅读之前,我脑海中对于权利的认知,更多是碎片化的,是基于具体的法律条文和判例的感悟。而这部著作,则试图构建一个更加系统、更加宏观的理论框架,帮助我理解权利概念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变,又是如何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下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我特别关注作者会如何阐释权利的本体论基础,即权利究竟是一种先天的、自在的存在,还是后天的、社会建构的产物?这种基础性的追问,对于我们理解权利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具有根本意义。同时,书中对于权利的功能性分析,例如权利在维护个体自由、促进社会公正、平衡社会利益等方面的作用,也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求知欲。我相信,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我能够更好地把握权利在现代法治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并对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有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这部《现代权利理论研究》的出版,对我来说,如同在迷雾中找到了一座灯塔。我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理解现代社会中权利概念的演变和发展,而这部著作从其标题就表明了其核心的研究方向。我非常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看到作者对于权利的“主体”和“客体”的深入辨析。权利究竟是由谁享有的?又是指向何种利益或事物?这些基本的问题,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和法律传统下,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答案。我更希望能从中理解,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公民社会日益成熟的背景下,权利的主体是否更加多元化,权利的客体是否更加广泛和复杂。此外,我也对权利的“发生”和“消灭”机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法律如何创设新的权利?又在何种情况下,某些权利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其法律效力?这些动态的理论,对于我们把握法律的生命力和适应性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法律学界,特别是权利理论研究领域,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作为一名常年关注法律理论发展的读者,我一直期待着能有一部著作能够系统地梳理并深入探讨现代权利理论的演进脉络,尤其是在多元化社会背景下,权利概念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变化。彭诚信教授的这部作品,从书名上看,就预示着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作者会如何处理不同法学流派对权利的理解和界定,例如,从自然权利到实证权利,再到社会建构的权利观,这些理论如何在现代社会焕发生机,并面临新的挑战。书中是否会对一些核心的权利范畴,如自由权、平等权、财产权、政治权利等,进行细致的辨析,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潜在冲突?我也期待看到作者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例如数字权利、环境权利、数据隐私权等新兴权利的理论回应,这对于我们理解当下社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至关重要。此外,作为一部学术专著,其论证的严谨性、逻辑的清晰性以及资料的丰富程度,也都是我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标准。我对作者在这方面的功力充满信心,也期待着这本书能为我带来全新的学术视野和深刻的理论启发。
评分我是一名长期关注法学前沿动态的读者,对于《现代权利理论研究》这本书,我抱有极大的期待。在当下社会,法律的实践与理论之间的互动愈发频繁且深刻,而权利理论作为法律的核心概念之一,其发展更是牵动着整个法学界的神经。我特别好奇作者如何处理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的结合。例如,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纠纷时,我们应该如何运用现代权利理论来指导法律实践?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经典的案例分析,来论证其理论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我非常希望能够看到作者对权利的“边界”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因为在许多现实场景中,权利的行使并非无限度的,如何划定和界定这些边界,是实现权利平衡和公共利益的关键。此外,我也关注书中是否会对权利的“义务”面向有所论述,因为权利的实现往往伴随着相应的义务,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是理解权利体系完整性的重要维度。
评分在翻阅这本书之前,我对于“权利”这个词的理解,更多停留在日常生活中对“权益”的感受,或者是法律文书中对具体权利的列举。然而,作为一名对法律理论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深知“权利”的内涵远比这要丰富和复杂得多。这部《现代权利理论研究》的问世,正是我期盼已久的一份学术馈赠。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领略到权利理论在不同学派、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思想碰撞。比如,我会着重关注作者如何处理个人权利与集体权利之间的张力,尤其是在当今社会,集体利益的考量日益受到重视,而个体权利的边界又似乎在不断受到挑战的情况下,理论上的精妙平衡显得尤为重要。此外,我也期待书中能够对权利的分类、权利的冲突与救济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这些都是权利理论研究中既基础又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我希望能从书中获得一种更具穿透力的视角,去审视那些看似显而易见的权利,挖掘其背后深层的理论逻辑和价值取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