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条码:9787511873422
图书名称:民族法学评论(第十卷)
定价:45
作者:杨正根
版别:法律
出版日期:2015-01-01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国民族法学研究会2013年年会论文选编,主要是国内民族法学界在2013年度的新研究成果,收录的主要是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少数民族权利保障、少数民族习惯法、民族法制基本理论方面的文章,从不同视角阐释了民族法治的现状、特点、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对于推动民族工作法治化和民族法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将会产生积极影响。
目录
民族法制的理论与实践
完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马玉祥马志鹏
对中国民族法制的几点基本认识李鸣
被害人量刑建议权之法理依据与制度建构
——兼评民族地区刑事习惯法中的损害赔偿规则韩轶
试论我国民族地区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
——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的调研为例郑天锋王喜
重温彭真民族法制思想破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难题
张俊杰
关于民族干部选拔与培养的思考王永才田艳
湖北省民族地区构建法治社会的法律与政策保障研究
郑洲蓉黄元姗
浅析民族法学对民族高校法学专业发展的意义宋丽弘
民族地区经济协作的利益协调机制研究
——武陵山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引发的思考冉艳辉
民族法制体系基本理论初探郑毅
对口支援民族地区法治化探究文晓静王永才
民族区域自治法研究
民族区域自治构成是三要素还是五要素
——与乌力更同志商榷敖俊德
保障民族乡合法权益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何晓芳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行使的阻却因素与调适对策
——基于系统理论的分析潘弘祥
“本民族内部事务”提法之反思沈寿文
现代化进程中自治区自治条例立法之理论障碍与解构闫永安
民族事务管理与少数民族权利保障
辽宁省散杂居少数民族权益法律保护问题探讨马剑
民族事务法治化:民族自治地方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可行路径
王允武
上海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居住状况研究高向东李伟民
我国的民族成分政策与少数民族的族籍权益保障陆平辉
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权益的法制保障
——以福建省为例刘培芝
民族事务地方行政立法实证研究
——以新疆与西藏为例张步峰
语言权利的理据及其所针对的问题郭友旭
和谐社会构建中蒙古族权利保障的思考阿茹罕
民族地区非法移民治理问题研究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地区为例王令兴
少数民族习惯法与法律文化研究
论民族自治立法中的权利变迁
——以自治州自治条例修改为视角刘玲
民族习惯法的双重困境及其程序破解
——基于博弈论的分析涂少彬
民国初年苗疆之“寨款”理讼
——以清水江文书为中心程泽时
尊重“主体”的创造性:彝族地区法制变革的关键李剑
文化多元视野中的民族性
——读《论民族性》李思川
唐律“化外人”条对少数民族刑事政策的启示傅智文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
北京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产业化发展的思考张泽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性经验
——以恩施自治州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为例司马俊莲
文化权利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蔡世鄂
来凤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调研报告崔洁
国外民族法研究
论《联合国原住民权利宣言》第31条的保护对象及其制度设想
严永和
曼德拉:以法反种族隔离的践行者廖敏文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少数人权利保护机制的特点
张颖军许可
后记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触及社会根本性问题,并提供深刻洞见的学术著作情有独钟。杨正根老师的《民族法学评论(第十卷)》恰恰就是这样的书。虽然我暂时还无法评述其具体内容,但我对这位学者和其所处的专业领域有着高度的认同感。民族法学不仅仅是象牙塔里的理论研究,它更关乎着现实社会中亿万人民的生活福祉,关乎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在处理涉及民族事务的法律问题时,我们不能简单套用普适性的法律原则,而需要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习俗以及他们的特殊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真正符合实际、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法律。
评分这次入手了杨正根老师的《民族法学评论(第十卷)》,虽然这本书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仅从它的出版和作者的声誉来看,就已经充满了期待。杨正根老师在民族法学领域深耕多年,其学术成果一直备受关注,每一卷《民族法学评论》的问世,都像是学界的一场盛会。我一直关注着这一系列,因为民族法学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意义的学科,它关乎着不同民族群体的权利保障、文化传承以及社会和谐。在当今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深入研究民族法学,理解和处理好民族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对这一卷的内容充满了好奇,特别想知道在当前新的社会背景下,杨老师和他的团队又带来了哪些新的思考和研究成果。这本书的出版,意味着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也为实践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评分我非常期待能从《民族法学评论(第十卷)》中汲取智慧。民族法学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探索一种关于“共存”和“包容”的智慧。一个国家如何能够容纳不同的民族群体,并且让他们都能在法律框架下享有尊严、实现发展,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杨正根老师作为民族法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他的研究成果总是能够引领我们思考这些深层次的问题。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多民族国家的治理逻辑,以及法律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评分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我深知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再好的法律理论,如果不能落地生根,不能指导实践,那么它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杨正根老师的《民族法学评论》系列,一直以来都被视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桥梁。我期望这一卷也能在理论创新之余,为我们在处理具体民族法律问题时,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法。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同时,如何最大程度地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这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而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视角和思想资源。
评分作为法律出版社的读者,我对他们出版的学术著作一向有着很高的评价,而这次《民族法学评论(第十卷)》的包装和装帧也一如既往地体现了其专业性和严谨性。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书页纸质优良,印刷清晰,这些细节都让人在阅读前就感受到一种学术的厚重感。虽然我还没开始正文的阅读,但我相信,基于杨正根老师的学术积淀和法律出版社的专业把关,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无疑是毋庸置疑的。民族法学,顾名思义,是研究民族与法律之间关系的学科,它涉及到民族识别、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权利保障等方方面面。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和民族主义思潮的此起彼伏,如何构建一个既能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又能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法律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