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展示 |
| 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欧美人学中文:中级课本 |
| 作 者: | |
| 定价: | 55.00 |
| ISBN号: | 9787309055023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 图书籍 |
| 开本: | 16 |
| 装帧: | 平装 |
| 出版日期: | 2007-5-1 |
| 印刷日期: | 2007-5-1 |
| 编辑推荐 |
| 内容介绍 |
| 本教材分初、中、高三级,每级两册,一册是课本,一册是练习本(初级另附汉字本)。每级22课,可供欧美国家一般大学每周4-6课时的中文课学习一年,即一年级用初级课本,二年级用中级课本,三年级用高级课本。初级课本的汉字练习是每天练5-7个字,每周练25-35个字(星期一至星期五)。 本教材用简繁字体对照,这样做是为了便于学生选择。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非常赞同袁晓园先生提出的“识繁写简”的主张。不“识繁”,就无法阅读国外的中文报纸、中国的古籍;不“写简”,学生就难以用汉字记笔记。 “识繁写简”就可做到读写兼顾。此意见妥否,仅供参考。 |
| 作者介绍 |
| 郑国雄,教授。1937年生,男,浙江温州人。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职于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长期从事高等院校的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工作,是国家专门培养的出国师资、国家《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第一批持证者,曾三次由国家教委派往法国任教,前后长达六年之久。曾在国内外多家刊物发表论文多篇。有其独到见解。编著对外汉语教材多部,其中具代表性的有《半年学会中国话》(汉英本中国版)、《半年学会中国话》(汉日本日本版)、《汉语入门四十课》(汉英本中国版)、《汉语入门》上下卷(汉日本日本版)、《山本夫妇游中国》《汉日本日本版)、《序列短文阅读》(汉英本中国版、汉法本中国版)、《汉语口语教程》高级本(汉英本中国版)、《基础口语》(汉英本中国版)、 《日常口语》(汉英本中国版)、《旅游口语》(汉英本中国版)、《话题口语》(汉英本中国版)、《议论口语》(汉英本中国版)、《新概念汉语》初级、中级、高级(汉英本中国版)等。其中《汉语入门四十课》曾在1988,1992年全国对外汉语教学优秀奖评选中荣获优秀教材三等奖。 |
| 目录 |
| 第一课 环境 第二课 安全 第三课 恋爱 第四课 妇女 第五课 教育 第六课 宠物 第七课 足球 第八课 友谊 第九课 说“鲁迅” 第十课 孔子的故乡 第十一课 父母的爱 第十二课 拐杖 第十三课 上海现代建筑 第十四课 北京的古树 第十五课 介绍信 第十六课 掌声 第十七课 懦夫变英雄 第十八课 振兴东北 第十九课 中国的经济 第二十课 阴差阳错 第二十一课 眼镜的故事 第二十二课 长江和黄河 词汇总表 |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带着一丝活力的色彩搭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记得当时是在书店里随便翻阅,看到“中级”两个字,心里咯噔一下,心想,终于找到一本可能不会太初级、也不会难到让人望而却步的教材了。它的装帧质量也挺不错,纸张摸起来手感厚实,不像有些廉价教材那样一翻就散架。更让我欣赏的是,内页的排版布局非常清晰,重点词汇和例句的标注都用不同的字体或颜色区分开来,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反复对照学习的外国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过去用的几本教材,要不是字体小得像蚂蚁,就是排版乱得像迷宫,常常为了找一个生词解释,要翻半天目录,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这本书在用户体验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看起来编辑团队非常了解学习者的痛点。光是看目录和章节的划分,就能感受到编排者逻辑的严谨性,似乎每一步的难度递进都经过了深思熟虑,而不是简单地堆砌知识点。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对它后续的学习内容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个耐心的向导。
评分从“外国人学汉语”这个大背景来看,这本书的出版方——复旦大学的背景也为它的专业性提供了强有力的背书。这不仅仅是一本由语言爱好者编写的材料,而是根植于顶尖学府的学术成果,自然在内容的准确性和教学法的科学性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我感受到的是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渗透在每一个细节里。比如,它对汉字的简化和繁体字的对照介绍,虽然在中级教材中不是必须的,但却体现了对学习者全面发展的关怀。再者,它的配套资源,比如录音的语速、发音的清晰度,都达到了专业水准,听起来非常舒服,让人愿意反复模仿。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深刻理解了学习第二语言的艰辛,并且提供了一条经过科学验证、充满人文关怀的高效路径,它确实配得上“中级教材”的称号,值得每一位认真对待汉语学习的人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研读。
评分我特别喜欢这套教材在情景设置上的用心良苦。很多汉语教材总喜欢用一些非常模式化、脱离实际生活的对话,比如“你好,我叫李明,我是学生”,这种老掉牙的场景,学了也派不上用场。但这本书里,它涉及到的场景明显更贴近当代中国社会的生活实际。我记得有一课是关于“办理手机卡和网络套餐”的,里面涉及的术语和交流方式,完全就是我来中国后真真切切遇到的难题。它没有回避那些复杂的、略带口语化的表达,反而将其作为重点讲解,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用”。而且,课文的长度适中,不会长到让人一看就心生畏惧,但又足够丰富,能让你在短时间内体会到不同语境下的语用差异。另外,它在文化背景的融入上也做得非常自然。不是生硬地插入一些历史知识点,而是通过对话、注释或者附录的小故事,巧妙地将一些社会习惯、礼仪等融入其中,让你在学语言的同时,不自觉地了解了使用这种语言的人的生活方式,这对于建立语感和跨文化理解至关重要。
评分作为一本“中级”教材,它对语法难点的处理方式,简直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我们都知道,到了中级阶段,学习的难点往往不再是简单的词汇记忆,而是那些细微的、容易混淆的语法结构,比如“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灵活运用,或者各种表示程度副词的微妙差别。这本书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纯理论的讲解,而是大量采用了对比分析法。它会把两个非常相似但用法截然不同的句型放在一起,通过多个对比鲜明的例句,直观地展示它们之间的边界和侧重点。这种“在错误中学习,在对比中清晰”的教学思路,对我这种偏爱逻辑和结构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每一次遇到语法困惑,翻到相应章节,总能找到那种“啊,原来是这样!”的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讲解结构,极大地降低了攻克复杂语法的心理门槛。
评分这本书的练习设计,简直是为“内化知识”量身定制的。很多教材的练习无非就是填空、翻译,做完感觉自己像个机器人一样机械操作。但这套书的练习环节显然经过了精心设计,目的性非常强,旨在将学到的知识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比如,学完一个新词汇后,紧随其后的练习往往不是简单地让你重复写一遍,而是要求你根据给定的一个情景,用这个词汇造出三个不同结构的句子,这就在考察你的灵活运用能力了。更别提那些“情景再现”的口语练习部分,它会给你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要求你必须运用本单元新学的语法和词汇进行回答,这极大地锻炼了我的即时反应能力。做完一套练习下来,会有一种扎实的成就感,知道自己不仅仅是“知道”了这个知识点,而是真正“会用”了,这对于长期坚持学习者来说,是保持学习动力的关键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