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約會阿根廷
定價:58.00元
售價:36.0元,便宜22.0元,摺扣62
作者:餘熙 攝影
齣版社:世界知識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01250516
字數:
頁碼:19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約會阿根廷》是餘熙約會係列第六部作品。作者兩次探訪阿根廷,在多地遊曆,逛遍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北上鬍鬍伊、南下加拉法特、東去伊瓜蘇、西突科爾多瓦,其經曆頗為難得。作者通過記者的敏銳視角、作傢的優美筆觸、攝影傢的獨到眼光,為讀者呈現齣阿根廷彆樣風情和曆史畫麵。
餘熙,民間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傢、高級記者(正高二級)、作傢、畫傢、攝影傢,享受特殊津貼專傢,湖北省有突齣貢獻的中青年專傢,長江日報報業集團餘熙國際文化交流工作室主任,武漢市人民參事。
餘熙兼為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第九屆、第十屆全國理事會特邀理事,中國作傢協會會員,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會員,察哈爾學會研究員,武漢市第十屆、第十一屆政協委員,古巴“何塞·馬蒂文化協會”榮譽會員。
餘熙自1991年起緻力於國際文化交流事業,已赴六大洲60餘國開展公共外交,齣版著作26部,在世界各國講述中國故事100餘場,直接訪問交流並報道各國元首和首腦50餘位、世界名流200餘位、駐華大使100餘位;在外舉辦個人美術攝影展覽37場,發錶國際文化交流主題文章、新聞作品數乾篇(幅),係中國新聞奬得主。他還以民間交流促成項目“冰島·中國文化節”舉辦、促成中外友好城市締結。餘熙的公共外交成就,長期受到中外和人民的歡迎與好評,國際社會譽稱其為“當代中國的馬可·波羅”。
2014年,餘熙用60天密集采訪武漢市遍及全球的20座國際友好城市,並創作齣版多部中外文版長篇紀實文學和攝影集、舉辦20座國際友城紀實攝影展覽。中國人民叉寸外友好協會會長李小林撰序稱其成果“全國尚無先例”、“具有意義”。
2009至2011年間,餘熙應阿根廷駐華大使館、阿根廷國傢旅遊促進局邀請,兩次訪問阿根廷共和國,足跡遍及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中部科爾多瓦、西北部鬍鬍伊和薩爾塔高原、東部伊瓜蘇大瀑布、南部巴塔哥尼亞和莫雷諾大冰川等地區,並應邀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
★阿根廷是距離中國遠的國傢之一。餘先生不遠萬裏至此,探訪名城重鎮,結交各界人士,深入市井社會,用接足地氣的細膩文字和親曆民間的鮮活圖片勾勒齣這個遙遠國度的獨特氣質。他筆下釣阿根廷,不僅擁有技藝精湛的足球、優雅曼妙的探戈和壯美磅礴的自然風光,更擁有悠遠厚重的曆史脈絡、豐富斑斕的文化藝術、熱情奔放的民族特質和自由獨立的哲思精神。同時,作者憑藉新聞人的敏銳視角和社會學者的人文思考,捕捉到不少中阿民間交往的生動事例,從側麵展現齣兩國友好的淵遠曆史。裁深感,在中阿關係全麵深入發展的今天,此書將滿足中國讀者立體感知阿根廷的需求,激發大傢探究中阿友好關係的興趣。
——中國駐阿根廷共和國大使 楊萬明
這是一部需要靜下心來,在特定的氛圍下纔能真正領略其妙處的作品。它不是那種可以隨手翻閱的消遣讀物,更像是一份邀請函,邀請你去進行一場深刻的自我對話。作者在書中穿插瞭一些個人的成長經曆,這些經曆與他所觀察到的阿根廷社會現實巧妙地交織在一起,形成瞭一種獨特的“以小見大”的敘事模式。那些關於成長中的迷茫、初戀的酸澀、以及對理想主義幻滅的體悟,都被放置在瞭阿根廷那充滿戲劇性的曆史背景之下,産生瞭奇妙的化學反應。閱讀時,我經常會停下來,思考自己生活中那些未被正視的情緒和選擇,仿佛書中的文字在無形中成為瞭一個催化劑。它關於“激情與失落”主題的探討,沒有給齣任何廉價的答案,而是提供瞭一種理解復雜情感的框架。對我而言,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成功地實現瞭個體經驗與宏大文化背景的深度融閤,讓讀者在閱讀異國風情的同時,也能收獲一份對自我生命曆程的重新審視。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洞察力驚人地敏銳。他沒有落入那些常見的、膚淺的文化標簽中去簡單概括阿根廷,而是通過一係列看似不經意的生活片段,構建瞭一個立體而復雜的民族群像。比如,他對阿根廷式“遲到”文化的探討,就不隻是簡單地批判時間觀念的鬆散,而是將其置於其曆史的演變和歐洲移民文化衝突的背景下進行解讀,顯得深邃且富有同情心。書中關於“身份認同”的討論尤其發人深省,阿根廷人對於“歐洲化”與“本土性”之間的拉扯,被描繪得淋灕盡緻。文字風格極其凝練,大量運用對比和象徵手法,每一句話都像是精心打磨過的寶石,閃爍著不同的光芒。我必須承認,有些段落我需要反復閱讀,不是因為晦澀難懂,而是因為信息密度太高,需要時間去消化其中蘊含的社會學意義。對於那些真正想瞭解一個國傢“為什麼會成為今天的樣子”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遠超一般遊記或曆史讀物的深度。它迫使你跳齣既有的思維框架,去重新審視現代性的諸多議題。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對南美洲文化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阿根廷那份既熱情奔放又帶著一絲憂鬱的獨特氣質。這本書沒有直接講述旅遊攻略,而是深入挖掘瞭阿根廷人骨子裏的浪漫與堅韌。作者的筆觸細膩得像探戈舞步,每一個轉摺都恰到好處。我尤其喜歡他對布宜諾斯艾利斯那些老街區的描繪,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咖啡和雪茄的味道,聽到遠處傳來的略帶沙啞的探戈鏇律。他不僅僅是在描述風景,更是在描繪一種生活哲學——那種在曆史的沉重和對未來的期盼中找到平衡點的智慧。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仿佛成為瞭一個隱形的觀察者,坐在某個昏暗的小酒館裏,聽著當地人講述著傢族的變遷和對馬爾剋斯筆下世界的嚮往。那種文化的厚重感和人情的溫暖交織在一起,讓人沉醉。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好,時而急促如足球場上的呐喊,時而舒緩得像潘帕斯草原上的風,讀起來酣暢淋灕,完全停不下來。它成功地捕捉到瞭這個國傢靈魂深處那份難以言喻的魅力。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對任何關於特定國傢文化的深度挖掘都持保留態度,總覺得容易陷入刻闆印象的窠臼。然而,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預期。它展現齣一種罕見的、對社會階層差異的敏感度。作者非常坦誠地剖析瞭阿根廷社會內部存在的巨大鴻溝——從富裕階層的優雅到底層民眾的掙紮,描繪得毫不避諱,但又不失人道主義的關懷。他沒有簡單地將貧富對立化,而是展示瞭這些不同群體在文化、語言習慣乃至夢想上的細微差異是如何相互影響,共同構成瞭這個復雜國傢的肌理。這種對社會生態的細緻入微的觀察,使得整本書的基調非常紮實、接地氣。相比於那些隻關注宏大敘事或錶麵繁華的著作,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敢於直麵那些不那麼光鮮亮麗的現實,並從中提煉齣人性的光輝與局限。我特彆欣賞它對“集體記憶”如何塑造個體命運的分析,這在理解阿根廷近現代史的復雜性時提供瞭絕佳的視角。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張力令人贊嘆,它讀起來完全不像是一本“介紹性”的讀物,反而更像是一部文學性極強的散文集,充滿瞭強烈的個人印記和抒情色彩。我常常被作者那種近乎詩意的錶達所吸引,他描述自然景觀時,那種對光影、色彩的捕捉,簡直可以媲美印象派大師的畫作。特彆是關於巴塔哥尼亞地區的幾章,那種廣袤無垠帶來的孤獨感和敬畏感,通過文字撲麵而來,讓人感到自身的渺小卻又無比自由。他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夠將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將冰冷的地理名詞賦予生命和溫度。敘事結構上,它采取瞭一種非綫性的、迴鏇往復的方式,就像是迴憶的潮水,時而湧上心頭,時而退去留下沙灘上的印記。這使得閱讀過程本身就成為一種探險,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頁會帶領你進入哪個時間點或哪個情感的深淵。對於追求閱讀體驗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文采絕對是一場盛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