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微观大学:北京高校官方微信案例选编
定价:78.00元
作者:张树辉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1941212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为更好地促进大学官方微信平台建设,也为透过官微这一微小视角来解读大学之大、探寻大学之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媒体工作室组织编写了本书。本书根据《南方周末》数据实验室出品的《中国高校微信排行榜》(期-57期)部分上榜案例,以及部分高校官微团队的自我推荐,收录了50所高校的75个案例,按照“内容重要”“贴近师生”“新鲜有趣”“策划独到”进行分类编排,并对每个案例的进行了精要点评,揭示了其出炉过程,同时对所在高校官方微信进行了介绍。本书可以成为北京高校官方微信平台建设团队的工具书。
目录
校园微信公众号四喻(代序)
内容重要
贴近师生
新鲜有趣
策划独到
后记
作者介绍
张树辉
中员,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学士
现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
1971年5月出生,汉族
1989年9月-1993年6月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工作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
1993年7月-1997年11月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团委科员、党校办科员、副科长、副科长兼团委副书记
1997年11月-2002年9月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团委书记
(1999年9月-2002年7月 中央党校政治学专业在职研究生)
2002年9月-2014年4月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团委书记(正处级)、团委书记兼党校办副主任、党校办主任、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行政党总支书记
2014年4月至今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成熟稳重,带着一种学者特有的审慎和严谨,读起来让人感到非常信服。它没有过度追求网络语言的时髦感,而是用一种扎实的研究方法去梳理和分析这些案例的成功要素。这种对学术规范的坚持,让全书的论述显得尤为有力。我感觉作者在撰写时倾注了大量心血,对每个细节都进行了反复推敲。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国高校在新媒体时代如何转型的研究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权威且可靠的文本参考,是那种可以放在案头,随时翻阅并从中汲取营养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那种独特的视角,仿佛把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观察世界的方式。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案例,更像是通过这些鲜活的案例,为我们搭建了一座理解当代高等教育机构运作的桥梁。我一直在思考,在如今这个社交媒体主导的时代,大学如何保持自身的权威性和亲和力,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不少启发。它没有用那种枯燥的说教方式,而是通过具体的、可感知的微信案例,让我们看到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象牙塔,是如何努力地与外界进行有效沟通的。这种“微观”的切入点,反而让宏大的主题变得触手可及,非常接地气。
评分作为一名关注教育动态的观察者,我发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一些精妙的运营策略所打动。书中的分析逻辑非常清晰,从选题策划到文案撰写,再到用户互动的设计,每一个环节都被剖析得淋漓尽致。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微信运营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进行有效公共关系维护的教科书。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危机公关和活动推广的部分,那几组对比鲜明的案例,让我深刻理解了在信息传播中,速度与准确性之间的微妙平衡。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把那些看似成功的“偶然”,系统地归纳成了可以被学习和借鉴的“规律”。
评分老实说,这本书的厚度一度让我有些犹豫,但一旦翻开,那种求知欲就被完全点燃了。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快餐式的指南,读完即忘,而是那种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的深度读物。我特别欣赏它对于“北大”和“清华”等顶尖学府的案例分析,如何将历史底蕴与现代传播手段完美结合,这种“守正出奇”的智慧,是其他普通机构难以企及的。这本书不仅展示了“是什么”,更深入地挖掘了“为什么”,为理解中国精英教育机构的形象塑造提供了一份宝贵的社会学观察报告。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精美,硬壳封面,纸质厚实,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充满了正式感。初次翻阅时,我就被那种严谨的学术气息所吸引。虽然书名听起来有些专业,但内容排版却十分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一种对细节的把控。我尤其喜欢它在案例选取上的独到眼光,能够看到不同高校在信息传播上的共性与差异,这对于我们这些身处信息爆炸时代的人来说,无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观察窗口。整体来看,这本书的质感和内容深度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让人忍不住想一读再读,去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