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微觀大學:北京高校官方微信案例選編
定價:78.00元
作者:張樹輝
齣版社:光明日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1941212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為更好地促進大學官方微信平颱建設,也為透過官微這一微小視角來解讀大學之大、探尋大學之美,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新媒體工作室組織編寫瞭本書。本書根據《南方周末》數據實驗室齣品的《中國高校微信排行榜》(期-57期)部分上榜案例,以及部分高校官微團隊的自我推薦,收錄瞭50所高校的75個案例,按照“內容重要”“貼近師生”“新鮮有趣”“策劃獨到”進行分類編排,並對每個案例的進行瞭精要點評,揭示瞭其齣爐過程,同時對所在高校官方微信進行瞭介紹。本書可以成為北京高校官方微信平颱建設團隊的工具書。
目錄
校園微信公眾號四喻(代序)
內容重要
貼近師生
新鮮有趣
策劃獨到
後記
作者介紹
張樹輝
中員,在職研究生學曆,法學學士
現任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黨委副書記。
1971年5月齣生,漢族
1989年9月-1993年6月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年工作係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生
1993年7月-1997年11月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團委科員、黨校辦科員、副科長、副科長兼團委副書記
1997年11月-2002年9月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團委書記
(1999年9月-2002年7月 中央黨校政治學專業在職研究生)
2002年9月-2014年4月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團委書記(正處級)、團委書記兼黨校辦副主任、黨校辦主任、黨委宣傳部部長、新聞中心主任、行政黨總支書記
2014年4月至今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黨委副書記
研究方嚮:思想政治教育、傳播學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精美,硬殼封麵,紙質厚實,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充滿瞭正式感。初次翻閱時,我就被那種嚴謹的學術氣息所吸引。雖然書名聽起來有些專業,但內容排版卻十分注重讀者的閱讀體驗,字裏行間都透露齣一種對細節的把控。我尤其喜歡它在案例選取上的獨到眼光,能夠看到不同高校在信息傳播上的共性與差異,這對於我們這些身處信息爆炸時代的人來說,無疑提供瞭一個很好的觀察窗口。整體來看,這本書的質感和內容深度都達到瞭一個很高的水準,讓人忍不住想一讀再讀,去細細品味其中蘊含的智慧。
評分作為一名關注教育動態的觀察者,我發現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一些精妙的運營策略所打動。書中的分析邏輯非常清晰,從選題策劃到文案撰寫,再到用戶互動的設計,每一個環節都被剖析得淋灕盡緻。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微信運營的書,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進行有效公共關係維護的教科書。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危機公關和活動推廣的部分,那幾組對比鮮明的案例,讓我深刻理解瞭在信息傳播中,速度與準確性之間的微妙平衡。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把那些看似成功的“偶然”,係統地歸納成瞭可以被學習和藉鑒的“規律”。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那種獨特的視角,仿佛把我帶入瞭一個全新的觀察世界的方式。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案例,更像是通過這些鮮活的案例,為我們搭建瞭一座理解當代高等教育機構運作的橋梁。我一直在思考,在如今這個社交媒體主導的時代,大學如何保持自身的權威性和親和力,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不少啓發。它沒有用那種枯燥的說教方式,而是通過具體的、可感知的微信案例,讓我們看到那些平日裏高高在上的象牙塔,是如何努力地與外界進行有效溝通的。這種“微觀”的切入點,反而讓宏大的主題變得觸手可及,非常接地氣。
評分老實說,這本書的厚度一度讓我有些猶豫,但一旦翻開,那種求知欲就被完全點燃瞭。它不像市麵上那些快餐式的指南,讀完即忘,而是那種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味的深度讀物。我特彆欣賞它對於“北大”和“清華”等頂尖學府的案例分析,如何將曆史底蘊與現代傳播手段完美結閤,這種“守正齣奇”的智慧,是其他普通機構難以企及的。這本書不僅展示瞭“是什麼”,更深入地挖掘瞭“為什麼”,為理解中國精英教育機構的形象塑造提供瞭一份寶貴的社會學觀察報告。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成熟穩重,帶著一種學者特有的審慎和嚴謹,讀起來讓人感到非常信服。它沒有過度追求網絡語言的時髦感,而是用一種紮實的研究方法去梳理和分析這些案例的成功要素。這種對學術規範的堅持,讓全書的論述顯得尤為有力。我感覺作者在撰寫時傾注瞭大量心血,對每個細節都進行瞭反復推敲。對於想要深入瞭解中國高校在新媒體時代如何轉型的研究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權威且可靠的文本參考,是那種可以放在案頭,隨時翻閱並從中汲取營養的佳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