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ISBN 978-7-5086-9032-2
書名 主書名 列奧納多·達·芬奇傳:從凡人到天纔的創造力密碼
作者 [美]沃爾特·艾薩剋森
版印次 1-1
定價 99.00
齣版日期 2018年7月
上架分類 人物傳記 藝術人物傳記
版權範圍 中國大陸
裝訂方式 精裝
開本 32開(147*210)
頁碼 592
內容簡介
"達·芬奇是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藝術傢與科學傢,是影響瞭世界500多年的“網紅”。帶著頑皮而執著的熱情,達·芬奇孜孜不倦地投入對眾多領域的創新研究,包括解剖學、化石、鳥類、心髒、飛行器、光學、植物學、地質學、水流以及武器。
達·芬奇的天纔之處正是基於那些我們也可以通過自我訓練提升的能力:熱切的好奇心,認真的觀察以及異想天開的想象力,同時他能對自己稍顯異類而泰然處之。
本書的起點不是達·芬奇的藝術傑作而是他令人震驚的7200頁筆記,像好萊塢電影般的演繹著另類而有趣的一生。他的人生提醒我們:無論我們自己還是我們的孩子,都應不止於吸收知識,更要去質疑,要充滿想象力,敢於不同凡“想”,就像任何時代的異類天纔和創新者一樣。
作者簡介 "【美】沃爾特·艾薩剋森(Walter Isaacson)
美國著名傳記作傢,暢銷書《史蒂夫·喬布斯傳》、《富蘭剋林傳》、《愛因斯坦傳》、《創新者》作者。畢業於哈佛大學,杜蘭大學曆史係校聘教授,曆任美國阿斯彭研究所(Aspen Institute)首席執行官,曾任美國《時代周刊》總編輯和美國有綫電視新聞網(CNN)董事長。
點 "1.喬布斯、比爾·蓋茨、瑞·達利歐、埃隆·馬斯剋都在研究達·芬奇;比爾·蓋茨專門撰文推薦本書,比爾·蓋茨2018年夏季書單首選推薦,持續占據紐約時報、美國亞馬遜傳記類暢銷榜首;
2.《史蒂夫·喬布斯傳》《愛因斯坦傳》《富蘭剋林傳》作者*新力作基於7200頁*新發現的手稿內容梳理撰寫,比哈默手稿多瞭近30%的內容;
3.由本書改編的好萊塢大片將由奧斯卡影帝萊昂納多齣演達·芬奇,影片預計2019年上映,持續流量熱點關注;
4. 2018年6月-2019年,達·芬奇逝世500周年展覽、活動等將開展深度閤作推廣;13. 跨界奇纔高曉鬆積極聯絡中,小顧顧爺、史航、“得到”人氣講師嚴伯鈞確認推薦!
"
讀者對象 成功人士、科技創業者、創意工作者、文藝青年、青少年父母、青少年自己和對科普、藝術、傳記、娛樂八卦感興趣的讀者
目錄 "譯者序 來一場個人的文藝復興
書中主要人物介紹
16 世紀意大利貨幣介紹
封麵的故事
列奧納多·達·芬奇生活及作品時間綫
引言 我亦擅繪
*章 童年時光
第二章 學徒生活
第三章 自力更生
第四章 初到米蘭
第五章 列奧納多·達·芬奇的筆記本
第六章 宮廷藝人
第七章 令人著迷的人
第八章 《維特魯威人》
第九章 騎士紀念碑
第十章 實驗科學傢
第十一章 鳥類和飛行
第十二章 機械藝術
第十三章 數學
第十四章 人的本質
第十五章 《岩間聖母》
第十六章 米蘭肖像
第十七章 關於藝術的科學
第十八章 《*後的晚餐》
第十九章 人生動蕩
第二十章 重返佛羅倫薩
第二十一章 聖安妮
第二十二章 遺失與復得的作品
第二十三章 切薩雷·波吉亞
第二十四章 水利工程師
第二十五章 米開朗琪羅和遺失的戰爭作品
第二十六章 迴到米蘭
第二十七章 第二階段解剖學研究
第二十八章 世界及其水係
第二十九章 羅馬時期
第三十章 手指的方嚮
第三十一章 《濛娜麗莎》
第三十二章 法國歲月
第三十三章 列奧納多·達·芬奇的創造力原則
尾聲 如何描述啄木鳥的舌頭
緻 謝
注 釋
"
CIP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
列奧納多·達·芬奇傳 / (美) 沃爾特·艾薩剋森著;汪冰譯. -- 北京 : 中信齣版社, 2018.7
書名原文: Leonardo Da Vinci
ISBN 978-7-5086-9032-2
Ⅰ. ①列… Ⅱ. ①沃… ②汪… Ⅲ. ①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傳記 Ⅳ.① K835.465.72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8)*07683號
中信 2018.6.9
在瀏覽圖書信息時,“預售”二字吸引瞭我,它似乎在暗示著這是一本近期纔會麵世、但已經備受期待的作品。而“列奧納多達芬奇傳”本身就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主題。達芬奇,這位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他的名字本身就代錶著智慧、藝術和無限的創造力。我一直對他的生活和思想充滿好奇,但市麵上充斥著各種解讀,我總覺得難以找到一本真正能觸及他靈魂深處的傳記。這本書的副標題“從凡人到天纔的創造力密碼”,更是精準地擊中瞭我的興趣點。我渴望瞭解,一個如我們一般的凡人,是如何通過後天的努力、獨特的思考方式,最終蛻變成一位劃時代的藝術巨匠和科學探索者的。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探討他童年的經曆?他的早期教育?他的師從關係?亦或是他如何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自己獨立的思考和探索精神?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鮮為人知的細節,一些能夠幫助我理解他思維模式的綫索。我希望這本書不是枯燥的史實堆砌,而是能夠以生動、引人入勝的筆觸,帶領我走進達芬奇的內心世界,去感受他那顆永不停歇的、對未知世界充滿渴望的心。
評分第一眼看到這本書的書名,尤其是“創造力密碼”這幾個字,就立刻激發瞭我強烈的購買欲望。列奧納多·達芬奇,這個名字本身就象徵著人類智慧的巔峰,而我一直認為,他的偉大並非僅僅在於他的藝術成就,更在於他那跨越時代的思考方式和探索精神。這本書,看起來似乎是要深入剖析他身上那套獨一無二的“密碼”,讓我有機會去窺探一個“凡人”是如何一步步蛻變成“天纔”的。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跳齣傳統傳記的窠臼,不隻是羅列生平事跡,而是著重於挖掘他思維的內在邏輯。比如,他如何看待藝術與科學的關係?他對細節的極緻追求,又如何體現在他的每一次觀察和每一次創作之中?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他學習方法、解決問題思路的案例分析,讓我能夠從中獲得一些實用的啓發,不僅僅是瞭解達芬奇,更是學習如何激發自己的創造力。我更想知道,他在麵對睏境和質疑時,是如何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前進的動力的。總而言之,這本書名傳遞齣的信息,讓我感到它是一部充滿智慧和啓發的讀物,值得我去深入地閱讀和思考。
評分在書架上偶然瞥見這本書的名字,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翻開它,但僅憑書名就已經勾起瞭我極大的好奇心。 “預售 列奧納多達芬奇傳”,這幾個字本身就帶著一種神秘的預示感,仿佛我即將要揭開的是一段不為人知的曆史。更吸引我的是“從凡人到天纔的創造力密碼”這個副標題,這似乎不僅僅是講述一個藝術傢的一生,更是試圖剖析齣那些隱藏在偉大靈魂深處的、能夠催生齣無數傳世之作的內在邏輯和驅動力。我一直覺得,偉大的作品從來不是憑空産生的,它們背後一定有著一套獨特的思維方式、觀察角度,甚至是一種與世界對話的哲學。這本書是否能為我打開那扇通往達芬奇內心世界的門,讓我窺見他那驚人的創造力是如何孕育、如何生長的?我非常期待它能夠深入挖掘達芬奇在不同領域的探索,比如他在解剖學上的嚴謹求證,在工程學上的奇思妙想,以及這些看似不相關的興趣如何最終融匯在他的藝術創作之中。我猜想,這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藝術人物傳記,更可能是一本關於如何激發自身潛能、如何突破思維定式的思想啓迪之書。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本書會以何種方式來解讀達芬奇那深不可測的智慧,以及他又是如何在這個凡俗世界中,一步步蛻變成我們今天所敬仰的跨時代天纔的。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尤其是“創造力密碼”這個詞,讓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認為,天纔並非遙不可及,而是源於一套係統性的思維模式和實踐方法。達芬奇,作為人類曆史上少有的全纔,他的身上一定蘊藏著我們都可以學習和藉鑒的“密碼”。我非常好奇,這本書將如何解構這位偉人的思考方式。是強調他的好奇心嗎?還是他的觀察能力?亦或是他將藝術與科學融會貫通的能力?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羅列達芬奇的成就,而是深入到他的思想的根源。比如,他為什麼會對每一個細微的現象都充滿探究的欲望?他是如何將零散的觀察和思考,最終凝聚成一個完整的創作理念的?我尤其期待書中能探討他如何處理失敗和挫摺。即便是天纔,也會有不被理解,甚至遭受質疑的時候,我想瞭解他在這些時刻是如何調整心態,堅持自己道路的。這本書的名字讓我感到它充滿瞭啓發性,仿佛在說,達芬奇的偉大並非神秘莫測,而是有跡可循。我希望它能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看到那些隱藏在偉大藝術品背後的,關於思考、關於探索、關於創造的智慧。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哪怕隻是在網站上看到,就已經傳遞齣一種沉靜而厚重的質感。書名本身,“列奧納多達芬奇傳”,就自帶一種曆史的迴響,仿佛能聽到幾個世紀前那雙手在畫布上揮灑色彩,在羊皮紙上勾勒藍圖的聲音。我一直對文藝復興時期的巨匠們懷有莫名的崇敬,尤其是達芬奇,他的名字幾乎就是那個時代的代名詞。然而,關於他的生平,我們往往隻停留在“濛娜麗莎”和“最後的晚餐”這些光輝的藝術成就上。這本書承諾要揭示“從凡人到天纔的創造力密碼”,這無疑觸及瞭我最感興趣的點。我更傾嚮於瞭解一個真實的達芬奇,一個有血有肉、有喜怒哀樂的凡人,是如何通過自身的努力、思考,以及那份不懈的探索精神,最終跨越凡俗的界限,觸碰到天纔的門檻。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比如他如何觀察鳥類飛行來設計飛行器,如何研究人體結構來讓畫作中的人物更加生動逼真。這種跨學科的思維方式,我想正是他創造力最核心的部分。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講述他的成長曆程、他的求學經曆、他遇到的挑戰,以及他是如何一一剋服的。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是什麼樣的品質和怎樣的學習方法,成就瞭一位如此全能的奇纔。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