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寻城记 成都
定价:55.00元
作者:田飞 李果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10010253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我们为读者提供*丰富、*精致、**地方韵味的城市人文读本。
一座城市,历经百年沧桑,都拥有许多只属于自己那个年代的建筑,且记录下许多辉煌岁月或悲情往事。但时光荏苒,物是人非,经历过多次改造后,许多历史遗迹湮灭难寻。本书作者带你走遍蓉城,寻访城市角落,追踪风物变迁,听那摆不完的龙门阵。
在悠闲逍遥背后,美食美景近旁,竟还有那么多的历史碎片,本书将为你一一拼接,还原城市的历史记忆。
内容提要
成都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一砖一瓦、一楼一池,都记录着城市的历史变迁、工商业的兴衰故事;无论旧闻轶事、风物民俗,都蕴涵着蜀地人民生生不息的热烈、洒脱、诙谐的精神气质。作者从小生活于此,对于城市的变迁有着独特而深刻的体验,在寻访历史旧迹的过程中,以自己的眼光和思考,为读者带来惊喜的同时,更为屡兴变迁的城市留下宝贵的记忆。
目录
 缘起 陌生的城市/
卷首语 且逍且遥,实号成都/
九天开出一成都
古蜀开国——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望丛祠——望帝教民农桑,丛帝治水兴蜀
大佛岩——古驿路上的北朝摩崖
王建墓——五代宫廷二十四伎乐
孟知祥墓——五代帝王陵,西蜀芙蓉城
皇城坝——三桥九洞望四川
明蜀王陵——精美绝伦,地下宫阙
三国成都
武担山——开明王妃冢,玄德称帝处
汉昭烈庙——君臣合祠,昭烈千秋
八阵图——武侯推演,尽得其妙
古关帝庙——尘廛间的武圣小庙
关庙街——关氏父子,一门忠良
张爷庙——肉铺屠肆间的桓侯祠
和平街——平侯洗马池,子龙显圣处
马超墓——威侯墓冢的前世今生
娘娘庙——杀妻告庙,损身酬烈祖
二十二里城
成都,更迭兴废之城
北较场城垣——清时演武骑射,民国黄埔军魂
同仁路残垣——惊探神秘藏兵洞
下莲池古城垣——后的南城城垣,后的铭记
青莲街残垣——金河出城处,水警缉私地
水东门——帆樯林立,昔时水码头
城隍庙——三城城隍,后的庙堂
宽窄巷子——满洲城,旗下营
碧水贯城流
祠堂街——溪涧环庙阁,书香满街头
少城公园——满城幽境,西川园
西御街——皇城根外的回回老街
青石桥——鱼游鸟语花香街
龙王庙街——官邸群,百年祠
水井街——水津喧肆,六百年烧坊
黄伞巷——华盖高张,钦差府邸
锦官驿——锦城水陆驿
双槐树街——老街上的幸福生活
宋公桥街——墓祠泥庵,古今二学士
国立四川大学——幽境濯锦江,名师荟萃地
崇丽阁——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
四川机器局——仿外洋枪炮之巧,精求武备
白药厂——匿身尘嚣间的洋务工厂
一寺一尘廛
古大圣慈寺——精妙冠世,堪媲敦煌壁画
糠市街——百工列肆,市市新鲜纷呈
笔帖式街——昔日的满汉译文官署
纱帽街——官帽戏衣次第排
寺周闾巷——僻街陋巷话大慈
书院街——寻常巷陌,五百年翰墨书香
锦官城杂记
文庙街——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
青羊宫——赶花会,川西道观
文殊院——北门通衢,袅袅飘
草市街——两间火神祠,两把无名火
九思巷——回坊故地,满汉回三交界处
贲园书库——书香尽散,西南藏书楼
西川邮政大楼——七十年前的样板工程
华兴街——百货纷呈,戏窝食肆
玉泉街——关庙故地,走马转角楼
陈家桅杆——雕镂工巧,西蜀名园
钟家碉楼——东山,后的客家碉楼
柏合场——梨花、草帽、客家大瓦房
红光镇——来到咱农庄
西学,东渐
平安桥总堂——悚,中国式署廨衙门
张家巷堂——北门外的法国教区
白家塘堂——后的圣堂,后的老牧师
仁济医院——四川西医院之肇始
华西坝——逝去的坝上百年梦
医药城堡——西学东渐,医学圣地
青年会——非以役人,乃役于人
戎马川军
刘公馆——佛刹庙堂间的川军首脑官邸
唯仁山庄——龙泉山巅的避暑胜地
李家钰公馆——草履布衫去,马革裹尸还
刘湘墓——出师未捷身先死
刘宅——国庙会府旁的省主席宅
王氏公馆——将门父子,戎马一生
肇第——乌墙朱匾,后的大门楼
其他公馆——散落市廛间的昔日老公馆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阅读完这部作品,我内心涌起的是一种奇特的“在场感”,它不像传统游记那样提供攻略或景点介绍,更多的是一种氛围的捕捉和情绪的记录。作者的笔触极为细腻,他似乎拥有一种将时间和空间凝固在文字里的魔力。我尤其欣赏他对光影变幻的描摹,比如清晨阳光穿过老街窄巷时投下的斑驳光影,或是傍晚时分灯火阑珊处那些若即若离的模糊轮廓,都写得极其生动,仿佛我正站在那个场景里,空气中弥漫着潮湿或烟火的气息。这种叙事手法,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记忆碎片投射进去,产生强烈的共鸣。它不是在讲述一个故事,而是在邀请你一起呼吸这座城市的气息,去感受那些被快速发展所遗忘的、潜藏在日常肌理下的脉搏,读完后久久不能平静,总想再去某个相似的街角走一走。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成功地构建了一种“慢下来”的阅读哲学。在这个信息爆炸、追求效率的时代,我们习惯于快速扫描标题和结论,但这本书却要求你放慢速度,去品味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作者花费大量笔墨描绘的那些小店主、街边艺人,甚至是某棵老树的姿态,都饱含深情。他似乎在用文字为这些“城市边缘的生命”进行一次温柔的挽歌或赞美。我甚至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散文诗集,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游记。它的结构并非线性的,而是由无数个闪光点串联而成,每一个篇章都可以独立存在,但组合在一起,却形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情感网。它教会我如何用更具人文关怀的视角,去重新审视我们日常生活的背景板。
评分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变化多端,展现了作者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广阔的知识面。有时,作者会运用一些古典文学中才有的典雅词汇,构建出一幅宏大而抒情的画面;而转瞬之间,笔锋又会变得极其口语化和接地气,穿插着几句地方性的俚语,立刻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让人会心一笑。这种时而高远时而平实的切换,使得整本书的节奏张弛有度,绝不至于让人感到沉闷。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叙事时展现出一种高度的自省精神,他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不断地提出疑问,引导读者一同去探索那些复杂的人文历史和社会变迁留下的痕迹。这种开放式的探讨,比任何明确的论断都更有力量,它激发了我主动去查阅相关历史资料的兴趣。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带着微微磨砂质感的封面,配合着烫金的书名,立刻就勾勒出一种沉静而又充满探索欲的基调。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它那种复古的油墨香气所吸引,仿佛一瞬间穿越回了那个纸张还带着温度的年代。内页的排版也十分讲究,字体的选择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巧妙地融入了一些手绘的插图元素,那些线条简练却意蕴深远的图画,简直就是对文字内容的视觉补充,让阅读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而更像是一场精心布置的展览。特别是当翻到一些记录城市角落的小细节时,那种用心挑选的纸张和印刷工艺,都让人感觉到作者和出版方对“阅读体验”本身的重视。这本书的实体书,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即便是暂时不阅读,放在书架上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散发着一种低调的文化气息,让人忍不住想去触摸和感受。
评分坦白说,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比较枯燥的地理或历史读物,但事实证明我的预判完全错误。这本书的叙事视角非常新颖,它不是从宏观的城市规划或历史年表入手,而是彻底沉浸在“行走”的过程中。作者似乎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移动的观察站,他的脚步丈量着城市的肌理,他的眼睛捕捉着那些稍纵即逝的画面。我最欣赏的是他对于“空间记忆”的探讨,比如描述某条街道如何因为一次改造而彻底改变了邻里之间的互动模式,那种失落感和怀旧情绪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记录了一个特定时间点、特定地点的景象,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思考城市与个体关系的方法论,让读者在合上书本后,也能带着这份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去审视自己所居住的那个“寻常”之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