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SOLIDWORKS 零件与装配体教程(2017版)
定价:69.80元
作者:陈超祥 胡其登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111560395
字数:
页码:
版次:8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教程提供练习文件下载,详见本书说明。本书配有3D立体模型,读者可以扫描二维码免费观看。
4大特点
● SOLIDWORKS 公司官方授权在中国大陆出版的原版培训教程
● CSWP全球专业认证考试培训教程
● 迄今为止科学而体系完整的一套SOLIDWORKS系列培训教程
● 丛书累计超40万册,多次荣登同类书排行榜榜首
4大改进
● 修正部分素材文件和教程不对应的问题
● 修正部分模板不匹配问题
● 修正按操作步骤执行无法达到教程中效果的问题
● 修正个别术语和软件不匹配的问题
配套资源:
●典型实例,手把手教您SOLIDWORKS操作技能
●配套练习素材免费下载,满足学习、练习需要
内容提要
《SOLIDWORKS 零件与装配体教程》(2017版)是根据DS SOLIDWORKS公司发布的《SOLIDWORKS2017:SOLIDWORKSEssentials))编译而成的,着重介绍了使用SOLIDWORKS软件创建零件、装配体的基本方法和相关技术,以及生成工程图的基础知识。本教程提供练习文件下载,详见本书使用说明。本书配有3D立体模型,读者可以扫描二维码免费观看。本教程在保留了英文原版教程精华和风格的基础上,按照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行编译,配套教学资料齐全,适于企业工程设计人员和大专院校、职业技术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使用。
目录
序
前言
本书使用说明章SOLIDWORKS软件介绍1
1.1什么是SOLIDWORKS软件1
1.2设计意图2
1.2.1设计意图示例3
1.2.2设计意图的影响因素3
1.3文件参考4
1.3.1对象链接与嵌入(OLE)4
1.3.2文件参考实例4
1.4打开与保存文件5
1.5SOLIDWORKS用户界面5
1.6CommandManager6
1.6.1添加及移除CommandManager选项卡7
1.6.2FeatureManager设计树7
1.6.3PropertyManager菜单8
1.6.4文档路径8
1.6.5选择导览列8
1.6.6任务窗格8
1.6.7使用设计库打开练习文件8
1.6.8前导视图工具栏9
1.6.9不可选的图标9
1.6.10鼠标的应用10
1.6.11快捷键10
1.6.12多屏幕显示10
1.6.13系统反馈11
1.6.14选项11
1.6.15搜索12
第2章草图13
2.1二维草图13
2.2处理流程14
2.3保存文件15
2.4了解草图15
2.5绘制草图15
2.5.1默认平面16
2.5.2草图指示器16
2.6草图实体17
2.7基本草图绘制17
2.7.1草图绘制模式17
2.7.2推理线(自动添加几何关系)18
2.7.3草图反馈20
2.7.4草图状态20
2.8草图绘制规则21
2.9设计意图22
2.9.1控制设计意图的因素22
2.9.2需要的设计意图23
2.10草图几何关系23
2.10.1自动草图几何关系23
2.10.2添加草图几何关系23
2.10.3草图几何关系的示例24
2.10.4选择多个对象26
2.11标注尺寸26
2.11.1尺寸的选取与预览27
2.11.2角度尺寸28
2.11.3Instant 2D29
2.12拉伸29
2.13草图指南31
练习2.1草图和拉伸131
练习2.2草图和拉伸232
练习2.3草图和拉伸333
练习2.4草图和拉伸433
练习2.5草图和拉伸534
练习2.6草图和拉伸635
第3章基本零件建模36
3.1概述36
3.2专业术语36
3.3选择佳轮廓37
3.4选择草图平面38
3.4.1参考基准面38
3.4.2模型的放置38
3.5零件的分析39
3.5.1标准视图39
3.5.2主要的凸台特征39
3.5.3佳轮廓40
3.5.4草图平面40
3.5.5设计意图40
3.5.6绘制特征的草图41
3.5.7拉伸特征选项42
3.5.8重命名特征42
3.6凸台特征42
3.7在平面上绘制草图43
3.7.1绘制切线弧43
3.7.2切线弧的目标区域43
3.7.3绘制直线和绘制切线弧间的自动转换44
3.8切除特征45
3.9视图选择器46
3.10使用异形孔向导47
3.10.1创建标准直孔47
3.10.2添加柱形沉头孔48
3.11圆角特征48
3.11.1创建圆角特征的规则49
3.11.2近的命令50
3.12编辑工具51
3.12.1编辑草图51
3.12.2编辑特征51
3.12.3退回控制棒52
3.13出详图基础55
3.13.1模板的设置55
3.13.2工具栏56
3.13.3新建工程图56
3.14工程视图57
3.15中心符号线59
3.16尺寸60
3.16.1驱动尺寸60
3.16.2从动尺寸60
3.16.3操作尺寸62
3.16.4模型与工程图的相关性64
3.17修改参数64
练习3.1绘制零件图66
练习3.2切除67
练习3.3修改Basic零件68
练习3.4支架70
练习3.5创建零件工程图72
第4章铸件或锻件建模73
4.1实例研究:棘轮73
4.2设计意图73
4.3带有拔模斜度的凸台特征74
4.3.1创建手柄部分74
4.3.2手柄部分的设计意图74
4.4草图中的对称75
4.4.1草图绘制后创建对称75
4.4.2两侧对称拉伸76
4.4.3拔模开/关76
4.5模型内绘制草图77
4.5.1过渡部分的设计意图77
4.5.2绘制圆形轮廓78
4.5.3绘制圆79
4.5.4修改尺寸外观形式79
4.5.5成形到下一面80
4.5.6头部特征的设计意图81
4.6视图选项82
4.6.1显示选项83
4.6.2修改选项83
4.6.3鼠标中键的功能84
4.6.4参考三重轴的功能84
4.6.5快捷键84
4.7草图中使用模型边线85
4.7.1放大选取范围85
4.7.2添加新视图85
4.7.3绘制等距实体86
4.8剪裁草图几何体87
4.8.1剪裁和延伸87
4.8.2修改尺寸89
4.8.3到离指定面指定的距离89
4.8.4转化曲面选项89
4.8.5选择其他90
4.8.6测量91
4.9复制和粘贴特征92
4.10编辑圆角特征94
练习4.1带轮94
练习4.2对称和等距实体(一)96
练习4.3修改棘轮体手柄96
练习4.4对称和等距实体(二)97
练习4.5工具手柄98
练习4.6惰轮臂99
练习4.7成形到一面100
第5章阵列102
5.1使用阵列的优点102
5.1.1阵列类型102
5.1.2阵列选项102
5.2线性阵列106
5.2.1跳过实例108
5.2.2几何体阵列109
5.2.3性能评估109
5.3圆周阵列110
5.4参考几何体112
5.5镜像116
5.6使用只阵列源118
5.7到参考119
5.8草图驱动的阵列121
5.9自动标注草图尺寸123
练习5.1线性阵列125
练习5.2草图驱动的阵列126
练习5.3跳过实例127
练习5.4线性阵列和镜像阵列128
练习5.5圆周阵列128
练习5.6轴与多种阵列129
第6章旋转特征131
6.1实例研究:手轮131
6.2设计意图131
6.3旋转特征——轮轴131
6.3.1旋转特征的草图几何体132
6.3.2控制旋转特征草图的规则133
6.3.3草图尺寸标注133
6.3.4直径标注133
6.3.5创建旋转特征134
6.4创建轮缘136
6.4.1槽口136
6.4.2多实体138
6.5建立轮辐139
6.5.1完成路径和轮廓草图140
6.5.2旋转视图142
6.5.3边线选择142
6.5.4倒角144
6.5.5RealView图形145
6.6编辑材料147
6.7质量属性149
6.8文件属性149
6.8.1文件属性的分类150
6.8.2创建文件属性150
6.8.3文件属性的用途150
6.9SOLIDWORKS SimulationXpress简介151
6.9.
作者介绍
陈超祥先生 现任DS SOLIDWORKS�k公司亚太区技术总监陈超祥先生早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后获英国华威克大学制造信息工程硕士及香港理工大学工业及系统工程博士学位。多年来,陈超祥先生致力于机械设计和CAD技术应用的研究,曾发表技术文章二十余篇,拥有多个国际专业组织的专业资格,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委员。陈超祥先生曾参与欧洲航天局“猎犬2号”火星探险项目,是取样器4位发明者之一,拥有美国发明(US Patent 6,837,312)。
胡其登先生 现任DS SOLIDWORKS�k公司大中国区技术总监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先后获得“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专业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3D CAD/CAM/PDM/PLM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软件开发、企业技术培训与支持、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深化应用与推广等工作,经验丰富,先后发表技术文章20余篇。在引进并消化吸收新技术的同时,注重理论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在给数以百计的企业进行技术交流、方案推介和顾问咨询等工作的过程中,对如何将3D技术成功应用到中国制造业企业的问题上,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总结出了推广企业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实践方法,帮助众多企业从2D平滑地过渡到了3D,并为企业推荐和引进了PDM/PLM管理平台。作为系统实施的专家与顾问,在帮助企业成功打造为3D数字化企较早实践中,丰富了自身理论与实践的知识体系。
胡其登先生作为中国较早使用SOLIDWORKS软件的工程师,酷爱3D技术,先后为SOLIDWORKS社群培训培养了数以百计的工程师。目前负责SOLIDWORKS解决方案 在大中国地区全渠道的技术培训、支持、实施、服务及推广等全面技术工作。
文摘
序言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个印象就是它的内容组织得非常有条理。我之前尝试过一些SOLIDWORKS的学习资料,但很多都像是一锅大杂烩,知识点跳跃性很强,让人难以消化。而这本书,从目录上看,就显得非常系统。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一些让人望而生畏的高级指令,而是循序渐进地从最基础的零件建模讲起。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第一章关于草图绘制的部分,它不仅仅是讲解了直线、圆、弧线等基本图形的绘制,更重要的是讲解了尺寸标注、几何关系约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来创建精确且易于修改的草图。书中还给出了不少绘制技巧,比如如何快速选择工具、如何利用组合键提高效率等等。我之前在画草图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尺寸不协调、几何关系冲突的问题,导致模型无法生成或者修改起来非常困难。这本书在这方面给出了非常清晰的指导,让我明白了一个好的草图是成功建模的基础。接着,它又深入讲解了各种特征的创建,如拉伸、旋转、扫描、放样等,并详细解释了每个特征的参数含义和应用场景。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知道有这个功能,但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使用最合适。书中的范例也非常贴合实际,涵盖了从简单的标准件到复杂的机械零件,让我能够学以致用。而且,书中针对每个章节都设计了相应的练习题,这对于巩固所学知识至关重要。我喜欢这种“学了就练”的学习模式,它能帮助我及时发现问题,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总的来说,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给了我一种“步步为营”的安全感,让我能够扎实地掌握SOLIDWORKS的零件设计能力,为后续的装配体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像很多技术书籍那样枯燥乏味,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易懂的方式来讲解复杂的概念。作者在讲解过程中,经常会穿插一些比喻或者类比,将抽象的技术术语变得形象生动。比如在讲解约束关系时,作者可能会用“胶水”来形容配合约束,用“尺子”来形容尺寸标注,这种生动的比喻让我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同时,书中在讲解复杂的功能时,会进行层层递进的剖析,先从最基础的原理讲起,然后再逐步深入到细节操作,避免了新手在面对大量信息时的恐慌感。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作者经验谈”或者“常见错误分析”的板块,这些内容往往是作者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够帮助我提前规避很多新手会遇到的坑。例如,书中关于“如何避免在草图中引入不必要的约束”的讲解,就为我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此外,书中对每一个命令和参数的解释都非常到位,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用”,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用”,以及“什么时候用”。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学习过程非常顺畅,而且很有成就感。即使遇到一些比较难理解的概念,通过书中清晰的图文结合的解释,我也能够很快地掌握。总的来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人性化,让我在学习SOLIDWORKS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而不是一种枯燥的“填鸭式”学习。
评分这本书在讲解“曲面建模”的部分,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我之前一直认为曲面建模是非常高深的技术,是专业设计师才能掌握的。但这本书的讲解,让我觉得它并非遥不可及。它从最基础的曲面概念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各种曲面工具的使用,比如“扫描”、“放样”、“通过曲线网格”等等。书中的案例也非常具有代表性,涵盖了从简单的工业零件到一些更具流线型的产品设计。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曲面质量控制”的讲解,比如如何利用“曲面分析工具”来检查曲面的连续性、曲率等等,这对于保证模型的平滑度和美观度至关重要。我之前在尝试曲面建模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丑陋”的曲面,但通过学习这本书,我才明白是曲面质量控制没有做好。书中还给出了很多关于“自由曲面”造型的技巧,让我能够更好地控制曲面的形状和走向。这对于我将来进行一些更具艺术感的产品设计,非常有帮助。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曲面建模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并且让我相信,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大量的练习,我也能够掌握这项技能。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非常注重实操性。很多教程虽然讲解得很详细,但往往脱离了实际的应用场景,让人学了之后不知道怎么用。而这本书,在讲解每一个功能点的时候,都会紧密结合实际的机械设计案例。比如在讲解零件建模时,它会给出一些典型零件的绘制步骤,从最初的草图到最终的成品,每一步都交代得非常清楚。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实战技巧”或者“注意事项”这样的环节,它们往往能点出一些容易被忽略但非常重要的细节,比如在进行曲面造型时,如何保证曲面的连续性;在添加圆角倒角时,需要注意哪些参数的设置;在创建扫描特征时,路径和轮廓的关系等等。这些细节看似微小,但往往是影响模型质量的关键。在装配体部分,书中也给出了很多工程实践中的装配方法,比如如何进行装配体结构的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装配约束来保证设计的可靠性,以及如何利用子装配体来简化大型装配体的管理。这些内容都非常有价值,能够帮助我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设计能力。而且,书中提供的大量案例,涵盖了各种类型的机械部件,从简单的螺栓螺母到复杂的齿轮箱,让我能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设计挑战。通过模仿和实践这些案例,我不仅熟悉了软件的操作,更重要的是,我开始能够理解设计背后的逻辑和思路。这一点对于我来说,是学习SOLIDWORKS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评分这本书在图文结合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我一直认为,学习SOLIDWORKS这类三维设计软件,光有文字描述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大量的、高质量的图形来辅助理解。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几乎每一页都配有清晰的截图或者模型示意图。这些图片不仅仅是简单的屏幕截图,很多都是经过精心编辑和标注的,能够准确地指出当前操作的关键点。比如,在讲解某个命令的参数设置时,书中会用箭头或者高亮色来指示需要填写的数值或者选择的选项。在展示模型效果时,也会使用不同的视图角度和渲染方式,让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看到模型的变化。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操作步骤分解图”,它将一个复杂的操作过程拆分成几个小的、易于理解的步骤,并配以相应的图示,让我能够一步一步跟着操作,不容易出错。而且,书中对每一个图形的说明都非常详细,不仅会解释图形的含义,还会指出图形与文字描述之间的关联。这使得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快速地将文字信息和视觉信息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理解。我之前也看过一些其他的SOLIDWORKS教程,有些虽然配图不少,但图片模糊不清,或者与文字描述不匹配,让人看得云里雾里。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则表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性和用心程度,让我能够轻松地跟上学习的节奏。
评分这本书在讲解“高级装配体”的应用方面,给我带来了很多新的启示。我之前可能只停留在基础的配合和约束层面上,对于如何构建复杂、高效的装配体,缺乏系统性的认识。这本书则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它不仅讲解了如何利用“组件模式”来管理大型装配体,还详细介绍了“零部件集”的使用,这极大地简化了对重复零件的管理和修改。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齿轮传动装配”和“曲柄连杆机构装配”的案例印象深刻,它不仅展示了如何精确地创建这些复杂的运动学配合,更重要的是,它还讲解了如何利用“配合驱动”来实现动态仿真,这让我看到了SOLIDWORKS在机械仿真方面的巨大潜力。书中还提到了“简化装配体”的概念,这对于处理包含大量零部件的复杂模型至关重要,能够显著提高软件的运行效率。我之前在处理一些大型设备模型时,经常会遇到卡顿的问题,这本书提供的简化方法,对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此外,书中还涉及到了“爆炸视图”的创建,这对于制作产品手册和装配指导图非常有帮助,我一直想学习这项技能,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需求。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装配体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零部件堆砌,更是一门系统化的工程艺术,需要掌握更高级的技巧和策略。
评分这本书在讲解“参数化设计”的理念和应用方面,做得非常深入。我之前可能更多地是手动修改尺寸和约束,而这本书则强调了参数化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参数来驱动模型的变化。它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尺寸驱动”和“关系驱动”来创建高度灵活的零件模型,以及如何利用“全局变量”和“方程式”来实现设计的自动化和优化。这一点对我来说,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觉得,每次修改设计都需要手动调整大量的尺寸,非常耗时耗力。而通过学习书中关于参数化设计的技巧,我能够通过修改少数几个关键参数,就能快速地更新整个模型,这大大提高了我的设计效率。书中还给出了很多关于“易于修改”的设计原则,例如如何合理地组织特征顺序,如何避免出现容易引起冲突的几何关系等等,这些都非常有指导意义。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智能零件”的讲解,它展示了如何通过一系列参数和规则,让一个零件能够根据不同的输入条件自动生成不同的形态,这在标准化零件的设计和制造中非常有价值。我之前从未想过,SOLIDWORKS竟然可以做到如此智能化的设计。这本书让我对参数化设计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这本书在讲解“2D工程图”的创建方面,也做得非常细致。我之前虽然会建模,但制作工程图时总是感觉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如何标注尺寸,如何添加视图。这本书系统地讲解了工程图模块的各种功能,包括如何创建基本视图、剖视图、局部视图等,以及如何进行尺寸标注、公差标注、形位公差标注。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视图布局优化”和“尺寸标注规范”的讲解,它让我明白了一个好的工程图不仅要清晰明了,还要符合相关的制图标准。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明细栏”和“BOM表”来管理装配体的零部件信息,这对于后续的生产制造非常有帮助。我之前在制作大型装配体的工程图时,经常会因为零部件过多而感到头疼,这本书提供的BOM表功能,让我能够轻松地导出和管理零部件信息。而且,书中还讲解了如何进行工程图的导出和打印,以及如何利用工程图模板来提高效率。这一点对于我来说,非常有价值,能够大大缩短我制作工程图的时间。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工程图是连接设计和生产的重要桥梁,掌握好工程图的绘制技巧,对于完成整个设计流程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初见之下,便给人一种踏实且专业的印象。陈超祥和胡其登这几个名字,虽然我之前可能在其他技术论坛或博客上零星见过,但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印在这本《SOLIDWORKS 零件与装配体教程(2017版)》上时,瞬间点燃了我学习SOLIDWORKS的热情。我一直对机械设计领域怀有浓厚的兴趣,SOLIDWORKS作为行业内的领军软件,自然是我想要深入掌握的工具。然而,面对软件庞大而复杂的功能,我总是感觉无从下手,或者学到的知识零散且不成体系。市面上关于SOLIDWORKS的书籍琳琅满目,但很多都只是简单罗列功能,缺乏实操性和深度。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它的厚度和内容目录,特别是对于“零件”和“装配体”这两大核心模块的细致划分,让我觉得它可能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本“圣经”。封面上泛着淡淡光泽的字体,以及排版简洁而不失大气的风格,都暗示着这是一本精心制作、内容严谨的书籍。我仔细翻阅了目录,看到从草图绘制的基础,到特征的创建与编辑,再到曲面建模的进阶,以及各类装配约束的应用,甚至还涉及到了零件库的管理和自动化设计,这些都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我尤其关注到目录中关于“高级零件建模技巧”和“复杂装配体的优化策略”的部分,这正是我在实际操作中常常遇到的瓶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思路,帮助我突破这些难关,真正将SOLIDWORKS运用到我的设计项目中去。而且2017版这个时间点,虽然不是最新版本,但对于SOLIDWORKS的核心功能而言,其基础理论和操作流程变化不大,反而可能意味着这本书的内容更加扎实,不会被过于频繁的界面更新所干扰,更能专注于掌握软件的精髓。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在讲解装配体设计方面,真的有独到之处。我之前一直觉得装配体就是把零件拼在一起,然后加一些约束就完事了,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首先从装配体的基本概念讲起,包括顶层设计、自顶向下设计和自底向上设计的区别和优缺点,这一点我就觉得非常有启发性。然后,它详细讲解了各种装配约束的用法,比如配合、同心、平行、垂直等等,并重点强调了约束的优先级和解除方法,这对于避免装配冲突非常关键。我之前在做大型装配体的时候,经常会因为约束设置不当而导致模型卡顿或者无法正常显示,这本书在这方面给出了很多实用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专门开辟了章节讲解装配体结构的优化,比如如何合理地组织零部件、如何使用零部件集、如何进行部件的替代等。这些内容在很多基础教程里都是看不到的,但对于提高装配体的性能和管理效率至关重要。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装配体结构树管理”的讲解,它教我如何通过重命名、分组等方式来清晰地组织大量的零部件,这对于复杂项目的协作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还涉及到了零部件的替换和更新,以及如何利用配置来管理不同状态的装配体,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总的来说,这本书在装配体设计方面,不仅仅是讲解了“如何做”,更重要的是讲解了“为何这样做的道理”,让我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装配体的设计理念,而不是仅仅停留在零散的功能点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