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青少年篮球运动理论与实践研究
定价:72.00元
作者:谭朕斌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64424176
字数:
页码:38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青少年篮球运动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就篮球运动员的非智力因素、篮球运动员的情绪智力、篮球运动员腰腹力量训练理论与方法、篮球比赛中球员冲突、街头篮球活动的社会价值、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模式、篮球裁判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管理博弈论在篮球队管理中的应用、篮球运动员功能动作筛查的研究、我国青年女篮运动员体能现状的研究、功能动作视角下篮球运动员损伤的研究等青少年篮球运动中的基本理论及实践问题作了较深入的探索,从不同的角度对青少年篮球运动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诸多新的观点和新的思想。
目录
专题一 篮球运动员的非智力因素
一、非智力因素的内涵、构成因素及功能
二、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相互关系
三、篮球运动员的非智力因素
四、篮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专题二 篮球运动员的情绪智力
一、篮球运动员情绪智力的概念
二、篮球运动员情绪智力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三、情绪智力构成因素的操作定义理论模型
专题三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腰腹力量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一、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腰腹力量训练的理论
二、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腰腹力量训练的内容与方法
专题四 街头篮球活动的社会价值
一、街头篮球概述
二、北京市城区街头篮球活动开展现状
三、街头篮球活动的社会价值
专题五 管理博弈论在高校篮球队管理中的应用
一、基础理论——管理博弈论
二、管理博弈论在北京市高校篮球队管理中的应用
专题六 群众篮球比赛中球员冲突研究
一、主要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三、结论与建议
专题七 我国青年女篮运动员体能现状的研究
一、体能的概念及构成因素
二、我国青年女篮运动员体能的现状
三、我国青年女篮体能训练的现状
四、我国青年女篮体能的影响因素
五、提高我国青年女篮体能水平的对策
专题八 青年篮球运动员功能动作筛查的研究
一、主要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三、结论与建议
专题九 篮球裁判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一、中国篮球裁判的发展历程及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二、我国篮球裁判培养的现状
三、篮球裁判后备人才“3216”培养体系的构建
专题十 体育院校篮球专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一、主要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三、结论与建议
专题十一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模式
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现状
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面临的困境
三、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模式
专题十二 CUBA篮球运动员情绪智力的研究
一、主要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三、结论与建议
专题十三 功能动作视角下篮球运动员损伤的研究
一、主要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三、结论与建议
作者介绍
谭朕斌,1964年生于湖南省郴州市。1993年北京体育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97年考取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生,2000年6月获教育学博上学位,是我国培养的**位篮球专业方向的博士。2002年9月至2003年1月赴美国新英格兰大学作访问学者;2011年9月至10月,随首都体育学院骨干教师培训团赴英国考察学习。现为首都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篮球教研室主任、青少年篮球训练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中心实验室主任、北京市运动机能评定与技术分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2年以来,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及全国统编教材的编写,出版专著8部,译著4部,在体育期刊发表了50余篇学术论文,并有多篇论文在奥科会、世界大会科报会、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等各级学术报告会上获奖。2008年奥运会期间担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全景奥运、直播北京”篮球比赛直播嘉宾。
文摘
序言
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沉浸在这本书的文字叙述之中,那种被专业知识层层包裹的充实感,是近期阅读体验中最愉悦的感受之一。作者的文字功底极其深厚,他能用一种既严谨又不失生动的笔触,将那些复杂深奥的运动学原理,拆解得条分缕析,清晰易懂。阅读过程中,我几次停下来,反思自己过去在球场上的一些错误认知,很多“理所当然”的动作,在作者的剖析下,瞬间变得有了科学依据。这种知识的重塑过程,让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激动。他似乎非常擅长于在宏观的理论框架和微观的实战细节之间自由切换,使得整本书的逻辑链条紧密得几乎找不到一丝松动的痕迹。对于渴望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篮球智商的爱好者来说,这种深度和广度兼备的论述,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最令我惊喜的,是它那种对“实践指导性”的执着追求。很多理论书籍读完后,总感觉像是隔了一层毛玻璃,知道“是什么”,却不知道“怎么做”。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这种壁垒。我发现书中提供的许多训练模块和步骤设计得极其人性化和可操作性强。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口头指导,而是真正融入了从基础体能到高级战术演练的全过程。我甚至已经根据书中的某个阶段性训练计划,调整了自己的周末训练日程,并且已经开始感受到身体反馈带来的积极变化。这不仅仅是一本让你去“读”的书,更像是一个全天候、高水平的私人教练,在你身边,一步步引导你走上正确的技术提升道路。这种即学即用、立竿见影的阅读体验,在运动专业书籍中是相当罕见的。
评分坦白说,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非常晦涩难懂的“学术报告”式的读物,但实际体验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期。作者似乎非常清楚,面对的读者群体中,很大一部分是充满热情的年轻运动员和教练,而不是纯粹的学者。因此,他在保持专业严谨性的同时,大量采用了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的手法来佐证观点。这种叙事方式非常接地气,仿佛是无数次实战复盘的精华浓缩。尤其是关于临场决策的章节,分析了大量高压环境下的思维过程,这对于提升运动员的“球商”至关重要。阅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这项运动的理解,从一个“参与者”的视角,提升到了一个“结构分析者”的高度,极大地丰富了我对篮球运动的整体认知框架。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体育文化观察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在探讨篮球运动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方面,也展现了非凡的洞察力。它超越了单纯的技术手册范畴,开始触及到这项运动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作者对于团队协作精神的阐述,对于逆境中的心理韧性的刻画,都带着一种人文关怀的温度。这使得这本书不仅仅局限在体育圈内,对于教育工作者或者关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家长来说,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它成功地将体育竞技中的竞争性,与教育中的育人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论证了篮球运动如何作为一种载体,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社会责任感。这种多维度的解读,极大地提升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深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带着活力的感觉,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了运动题材书籍应有的气质。内页的纸张选料也很考究,触感细腻,印刷清晰度极高,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些插图和图表的制作水平,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配图,更是对文字内容的有力补充和深化,每一个动作分解图都精细到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场上运动员的肌肉张力。排版布局疏密有致,主次分明,阅读的流畅性非常高,完全没有传统学术性书籍那种刻板和枯燥感。作者在视觉呈现上下的功夫,确实让这本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作品,在众多同类书籍中脱颖而出,即便是对篮球运动有初步了解的读者,也会被这种专业而又美观的呈现方式所吸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