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拉格朗日乘子定理:从一道2005年全国高中联赛试题的高等数学解法谈起 |
| 定价 | 28.00 |
| ISBN | 9787560353456 |
| 出版社 |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 作者 | 刘培杰数学工作室 |
| 编号 | 1201204360 |
| 出版日期 | 2015-08-01 |
| 印刷日期 | 2015-08-01 |
| 版次 | 1 |
| 字数 | 118.00千字 |
| 页数 | 158 |
| D11章引言 1.1一道2005年全国高中联赛试题的高等数学解法 1.2几个例子 D12章经典*优化——无约束和等式约束问题 2.1无约束极值 2.2等式约束极值和拉格朗日方法 D13章约束极值的*优性条件 3.1不等式约束极值的一阶必要条件 3.2二阶*优性条件 3.3拉格朗日式的鞍点 D14章数学规划的拉格朗日乘子 D15章凸规划的拉格朗日乘子法则 D16章线性规划和拉格朗日乘子的经济解释 D17章*大原则和变分学 7.1变分学的基本问题 7.2拉格朗日问题 D18章科学中的数学化 8.1科学中的数学化 8.2数学的目标 D19章D1二次世界大战与美国数学的发展 9.1二次大战前美国的数学环境 9.2应用数学专门小组的建立 9.3战时计算和战后计算机规划 9.4应用数学专门小组工作概述 9.5战时研究对数学家和统计学家的影响 9.6数学家的贡献在军事上的价值 9.7战时工作对数学的一些影响 参考文献 |
| '<数学中的小问题大定理>丛书·拉格朗日乘子定理:从一道2005年全国高中联赛试题的高等数学解法谈起'从一道2005年全国高中联赛试题的高等数学解法谈起 详细介绍了拉格朗日乘子定理的相关知识及应用 全书共9章 读者可以较全面地了解这一类问题的实质 并且还可以认识到它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
这本书的命名方式,尤其是“刘培杰数学工作室”的署名,带有一种鲜明的个人印记和教学特色。这通常意味着内容会带有强烈的个性化色彩,摒弃了出版社流水线作业的痕迹。我期待看到的是一种充满激情和教学智慧的文字风格,可能夹杂着一些作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独门秘籍”或者“思维误区排查”。比如,在计算$ abla f = lambda abla g$时,学生常犯的代数错误、对$lambda$正负号的误解等,如果能被预见性地指出来并提供简洁的规避方法,那么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将立刻提升一个量级。这不再是一本冰冷的数学著作,而更像是一位耐心的老师,在你解题的每一个关键步骤旁驻足,帮你清除障碍,这种温度感,是普通教材难以企及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初见端倪,就透露出一种严谨而又富有探索精神的气质。装帧的选择和字体的排布,无不展现出一种对数学之美的敬畏之心。我尤其欣赏它将一个看似枯燥的数学定理,通过一个具体的、有着时代烙印的竞赛试题来引入,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法,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它不像那些教科书式的讲解,上来就堆砌晦涩的定义和复杂的公式,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将我们带入问题的核心。我期待书中对拉格朗日乘子法几何意义的剖析,毕竟,理解其背后的直观图像,远比死记硬背推导过程来得深刻。这种从具体实例出发,逐步攀登到抽象理论高峰的路径设计,无疑是对数学学习规律的深刻洞察,非常适合那些渴望触类旁通、而非满足于表面知识的进阶学习者。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感,想必是贯穿全书的体验。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数学美学角度来看,拉格朗日乘子法本身就是对约束优化问题最优雅的解决方案之一。我衷心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如何求得答案”的层面,而是能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数学哲学。例如,探讨为什么引入“乘子”这个虚拟变量,能够神奇地将一个在约束曲面上的极值问题,转化成一个在无约束空间中求梯度交点的等价问题。这种从“被限制的舞蹈”到“自由空间的相遇”的抽象升华,是数学之美最令人着迷的部分。这本书的成功,或许不在于它教会了多少人解开那道特定的联赛题,而在于它是否能点燃读者心中那团对数学结构之和谐与统一的探究之火,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由严密逻辑带来的精神愉悦。
评分对于一个长期在工程和应用领域摸爬滚打的人来说,纯粹的理论推导固然重要,但如何将这些工具灵活地“投放到实战”中,才是检验学习成果的试金石。因此,我非常关注书中对该方法应用边界的探讨。拉格朗日乘子法在处理等式约束问题上威风八面,但书中是否会适度地提及不等式约束下的KKT条件(Karush-Kuhn-Tucker)的初步引介,哪怕只是作为一种前瞻性的讨论?哪怕只是用那道竞赛题的变体来暗示更广阔的优化世界?这种对知识体系的“拓展性思考”,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更完整的数学建模思维框架。我希望作者能展现出那种“授人以渔”的境界,而非仅仅提供解题的“鱼食”,让读者在掌握核心技巧的同时,对优化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有所感知。
评分初翻阅目录时,便被其结构安排所吸引。它并非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构建了一个知识的“探险地图”。从那道2005年的联赛题为引子,想必作者精心设计了一条逻辑清晰的“知识链条”。我预感书中会对传统教材中常常被一带而过的背景知识进行详尽的梳理,比如对多元函数极值问题在约束条件下的几何直观的深度描绘。更重要的是,期望它能清晰地阐述拉格朗日乘子法背后的核心思想——即在约束曲面上寻找与梯度向量平行的切平面(或切线),这种“垂直性”的判据,究竟是如何通过引入乘子$lambda$而实现的。如果书中能辅以丰富的图示来展示这些在高维空间中的“相切”与“正交”关系,那将是对理解该定理的一大助力。这种对细节的打磨,往往是区分优秀教材与平庸参考书的关键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