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遗产研究
定价:38.00元
作者:茹秀英 等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64424046
字数:
页码:15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遗产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为什么要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留下了哪些遗产,哪些遗产得到了传承和利用,还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可持续的发展良方何在,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尝试性的分析探讨。
目录
1 绪论
2 文献综述
2.1 奥林匹克教育的相关研究
2.2 北京奥林匹克教育的相关研究
2.3 奥林匹克遗产的相关研究
2.4 奥林匹克教育遗产的相关研究
2.5 北京奥林匹克教育遗产的研究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3.2 专家访谈法
3.3 历史研究法
3.4 实地考察法
3.5 个案研究法
4 研究的概念界定与整体逻辑框架
4.1 概念的界定
4.2 研究的整体逻辑框架
5 分析与讨论
5.1 奥运会主办国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的原因分析
5.2 国际奥林匹克教育遗产的北京传承与借鉴
5.3 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遗产的“北京模式”
5.4 北京奥运会后“北京模式”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5.5 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北京模式”的不足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6 结论与后续研究建议
6.1 结论
6.2 后续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茹秀英,教育学博士,首都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主持和参与国家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双语教材1部、译著2部,全面参与了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和和申办2022冬奥会的宣讲工作。多次担任国际体育学术会议和大型体育赛事的现场口译工作。多次参与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有关奥运节目的访谈或策划。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资深的书虫,我总是在寻找那些能够真正“震撼”我思维深度的作品。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推开了一扇通往全新知识领域的门。它的行文风格极为老练和自信,作者的文字如同精准的手术刀,总能直击问题的核心,毫不拖泥带水。我尤其欣赏它在论证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那种严谨的逻辑链条,每一个推导步骤都建立在坚实的前置基础上,让人完全信服。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在保持高度学术性的同时,竟然还流露出了几处非常人性化的观察点,那些穿插在严肃论述中的小故事或案例分析,仿佛是作者在向读者耳语,瞬间拉近了距离,使得阅读体验从单向灌输变成了双向的智力对话。这种平衡感的把握,在同类著作中是极为罕见的,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与扎实的专业功底的完美结合。
评分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这本书的推荐信息的,当时正为了一项关于城市文化记忆的课题寻找新的切入点。这本书的目录结构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它似乎并未采取那种传统、刻板的编年体或主题罗列方式,而是构建了一种更为立体和多维度的分析框架。我注意到其中对某些历史事件的引用角度非常新颖,似乎是从一个非常规的社会学视角切入,而非仅仅停留在宏大叙事层面。这种处理方式让原本可能显得枯燥的学术论述,一下子变得富有张力和深度。尤其让我感兴趣的是它对于“无形资产”的探讨,这部分内容的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哲思,预示着作者试图挖掘那些不易被量化但却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要素。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需要频繁地停下来思考,这本书的文字密度很高,但绝不是那种故作高深的晦涩,而是信息量爆炸式的充实,真正做到了惜墨如金。
评分这次阅读体验,对我个人生活理念的重塑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对既有事实的梳理和总结上,它更像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看”世界的透镜。在阅读过程中,我开始不自觉地运用书中提出的某些分析框架去审视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中发现了许多过去从未注意到的关联性和潜在的模式。这种知识外溢的效应,是衡量一本真正优秀书籍的关键标准之一。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它作为一本“研究”读物的范畴,它更像是一份思维工具箱,赋予了读者运用更高级别工具去解构复杂现实的能力。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了显著的优化和升级,那是一种充实而又充满力量的知识感,强烈推荐给所有寻求深度思考的读者。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类题材的书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毕竟很多“研究”最终都沦为了数据的堆砌和概念的重复阐释。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认知。它在探讨复杂议题时,所采用的语言组织方式,有一种近乎诗意的流畅感。我发现自己读得很慢,不是因为看不懂,而是因为舍不得读快,生怕漏掉了其中精妙的措辞和独到的比喻。比如,书中对某个时间节点的描述,用了一种非常生动的比喻手法,一下子就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让读者瞬间沉浸其中。这种叙事上的高超技巧,使得原本严肃的学术著作,具备了极强的可读性,完全没有一般研究书籍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峻感。它更像是一位睿智的长者,耐心而又充满激情地为你揭示世界的内在运行规律,那种循循善诱的感觉,让人倍感亲切和启发。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时候,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和精美的封面插图,立刻就抓住了我的眼球。纸张的选择非常考究,印刷清晰锐利,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一种对知识的尊重。我个人非常看重一本书的物理存在感,而这本恰好满足了我对“好书”的所有想象。书脊的烫金字样在灯光下泛着低调而典雅的光泽,即便是随意放在书架上,也像是一件艺术品。更不用说它那种恰到好处的开本,无论是捧在手里阅读,还是放在桌面上随时取阅,都感到极其舒适。这种从外到内的精良制作,无疑为接下来的阅读体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人在翻开扉页之前,就已经对作者和出版方寄予了极高的期待,感觉这是一次严肃、认真的知识探索之旅。我甚至舍不得太快地翻动它,生怕过早地折损了这初次相逢的美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