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香蕉营养与施肥
定价:18.00元
作者:樊小林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3-01
ISBN:978710911310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香蕉的生长发育规律、香蕉产量构成规律、香蕉吸收利用养分规律为核心内容,在这三大规律的基础上,构建了以高氮复合肥、高钾氮复合肥、高钾复合肥为营养调节物(专用系列复合肥)的香蕉营养与施肥体系,并参考生产实践的肥水管理措施,编写了香蕉水肥管理工作月历表。具体内容分别是:香蕉矿质营养与施肥的历史和现状;香蕉的生长发育规律;香蕉氮磷钾的吸收利用规律;香蕉钙镁的吸收利用规律;香蕉铁锰铜锌的吸收利用规律;香蕉产量与品质的形成规律;香蕉营养与施肥体系的构建;香蕉营养与施肥的实践;香蕉营养与施肥的技术规程。
目录
前言
章 香蕉矿质营养与施肥的历史和现状
一、香蕉的作用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一)香蕉的营养价值
(二)香蕉在农业和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二、香蕉的栽培历史与发展状况
(一)世界香蕉栽培史
(二)我国香蕉栽培史
(三)香蕉产业发展概况
(四)我国香蕉产业发展的特点
三、香蕉矿质营养研究的历史与发展状况
(一)世界香蕉矿质营养研究史
(二)我国香蕉矿质营养研究史
(三)我国香蕉矿质营养研究的现状
四、香蕉栽培和营养与施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香蕉栽培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香蕉营养与施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 香蕉的生长发育规律
节 根系的生长发育规律
一、根系的分布与施肥区域
二、影响根系发育的因素
第二节 茎的结构及生长发育规律
一、球茎
二、假茎
第三节 叶的生长发育规律
一、叶片的数量和形状
二、叶片与生育期和施肥
三、叶片的生长和生物量
第四节 花和果实的生长发育规律
一、花
二、果实
第三章 香蕉氮磷钾的吸收利用规律
节 香蕉氮磷钾含量与分布
一、香蕉各器官氮磷钾含量
二、各生育期氮磷钾含量的动态变化
第二节 香蕉氮磷钾的吸收与累积
一、各个器官氮磷钾的吸收量
二、各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量的动态变化
第三节 香蕉氮磷钾的回收率
一、氮磷钾的回收率
二、各生育期氮磷钾的利用率
第四章 香蕉钙镁的吸收利用规律
节 香蕉钙镁的含量
一、各器官中钙镁的含量
二、各个器官钙镁的含量动态变化规律
三、各生育期香蕉植株体钙镁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第二节 香蕉钙镁的吸收与累积
一、各个器官钙镁的累积量
二、各器官钙镁累积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三、香蕉植株体钙镁累积量的动态变化
第三节 香蕉植株体内钙镁的分配规律
一、各器官中钙的分布动态变化
二、各器官中镁的分布动态变化
第五章 香蕉铁锰铜锌的吸收利用规律
节 香蕉铁锰铜锌的含量变化情况
一、香蕉各个器官的铁锰铜锌含量
二、香蕉各个器官铁锰铜锌含量的动态变化
三、植株体铁锰铜锌的含量动态变化规律
第二节 香蕉铁锰铜锌的吸收与累积
一、香蕉各个器官铁锰铜锌的累积量
二、香蕉各个器官铁锰铜锌的累积动态变化规律
三、香蕉植株体铁锰铜锌累积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第三节 香蕉植株体内铁锰铜锌的分布规律
一、铁在各器官的分布规律
二、锰在各器官的分布规律
三、铜在各器官的分布规律
四、锌在各器官的分布规律
第六章 香蕉产量与品质的形成规律
节 香蕉产量形成的规律
一、香蕉产量的构成因子
二、香蕉果指产量的增长规律
三、每株香蕉穗果产量形成及其变化规律
四、香蕉产量的肥料效应
第二节 香蕉果实品质的形成规律
第七章 香蕉营养与施肥体系的构建
节 香蕉营养与施肥的理论依据
一、香蕉营养与施肥的概念
二、香蕉营养与施肥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蕉园营养与施肥的体系建立
第八章 香蕉营养与施肥的实践
节 香蕉施肥量的确定
第二节 香蕉各生育阶段适宜氮磷钾比例的确定
第三节 香蕉营养与施肥的技术及应用
一、营养体生长阶段的施肥方法
二、营养体与生殖体共同生长阶段的施肥方法
三、果实生长发育阶段的施肥方法
第四节 香蕉营养与施肥和蕉园耕地土壤持续生产力
一、蕉园耕地土壤质量保育
二、蕉园土壤保育的方法与技术
第九章 香蕉营养与施肥的技术规程
节 香蕉营养与施肥研究的方法
一、试验方案的设计
二、试验地及种苗的选择
三、田间试验的管理与观察
四、取样的方法
五、香蕉产量及品质的测定
六、试验数据的整理和处理分析
第二节 香蕉营养与施肥中的营养诊断方法
一、营养诊断简介
二、香蕉形态和叶片硝酸盐含量诊断
三、香蕉营养诊断技术与推荐施肥
第三节 高产优质香蕉园的建立
一、香蕉园的选地与建园
二、蕉园土壤的处理
三、蕉园灌溉水的处理
四、蕉园种苗选育和培育过程的营养与施肥方法
第四节 香蕉肥水管理工作月历表
一、海南省新植蕉的肥水管理工作月历
二、海南省留芽蕉的肥水管理工作月历
三、两广新植蕉园肥水管理工作月历
四、两广留芽蕉肥水管理工作月历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认为,农业技术书籍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它能否激发读者对农业生产的深度思考和创新实践。而《香蕉营养与施肥》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樊小林先生的论述,并非停留在“应该施肥”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施肥”、“何时施肥”、“如何施肥”的科学依据。他详细介绍了香蕉植株吸收养分的过程,以及土壤中养分的存在形态和转化机制。例如,书中关于磷肥在香蕉根系发育和开花结果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如何在不同土壤pH值条件下优化磷肥的利用率,这些内容让我豁然开朗。我曾以为只要施足量,就能保证香蕉获得充足的营养,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养分的有效性、供给的及时性,甚至养分之间的拮抗与协同关系,都对香蕉的生长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樊小林老师在书中提出的“养分诊断”理念,更是让我眼前一亮。他鼓励读者通过观察植株的生长状况、叶片颜色以及果实发育情况,结合土壤和植株组织分析,来判断是否存在营养失调,并据此调整施肥方案。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主动观察和判断的方法,真正赋予了读者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农业技术不再是枯燥的公式,而是充满活力的生命科学。
评分在阅读《香蕉营养与施肥》的过程中,我被樊小林先生对香蕉营养机理的深刻洞察所折服。他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香蕉需要哪些肥料,而是带领读者一步步探索香蕉的“饥饿信号”和“饱腹感知”。书中对于微量元素,如铁、锰、锌、铜等在香蕉生理活动中的独特贡献,有着细致入微的描述。我尤其对关于香蕉缺铁症的章节印象深刻。樊小林老师不仅详细解释了缺铁症的症状表现,还深入剖析了土壤中铁元素不易被香蕉吸收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叶面喷施或土壤改良等方式来纠正缺铁现象。更重要的是,他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告诫读者要从源头上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有机质含量,从而提高铁元素的有效性。这种“防重于治”的理念,以及对症下药的科学方法,让我对香蕉的精细化管理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曾遇到过类似的生长问题,但苦于找不到根本原因,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这本书,则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思维框架,让我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香蕉的营养需求,从而更有效地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难题。
评分在阅读《香蕉营养与施肥》的过程中,我被樊小林先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所深深吸引。他并非简单地罗列肥料名称和施用量,而是深入剖析了香蕉植株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特点。书中对于如何根据香蕉的生长势、叶色、生长速度等外部表现,来判断其营养状况,并据此调整施肥策略,有着极为详尽的阐述。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休眠期施肥”、“催芽期施肥”、“结果期施肥”等不同时期施肥的精细化管理建议印象深刻。樊小林老师强调,每一个生长阶段都有其特殊的营养需求,错过最佳的施肥时机,不仅会浪费肥料,还可能影响植株的生长和产量。他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了科学、精准的施肥如何能够显著提高香蕉的产量和品质,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这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感到这本书的指导性极强,对于我这样的实践者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我一直认为,农业技术书籍的灵魂在于它能否帮助读者建立起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而不是仅仅记住一些僵化的公式。《香蕉营养与施肥》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樊小林先生并非简单地告诉读者“应该施什么肥”,而是引导读者去理解“为什么需要施肥”以及“如何科学地判断和施肥”。书中对于香蕉营养诊断的方法,如叶片色泽分析、植株生长状态观察,乃至土壤养分检测的介绍,都让我受益匪浅。他鼓励读者成为一个“观察者”和“思考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香蕉的生长“信号”,并通过科学的分析,制定最优的施肥方案。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施肥的艺术”的论述。樊小林老师强调,施肥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香蕉的品种、土壤条件、气候变化以及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进行动态调整。他提供的建议,更像是一种“思想的启发”,而非“教条的束缚”,让我能够灵活运用书中的知识,应对实际生产中的各种复杂情况。
评分《香蕉营养与施肥》这本书,给予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前行的动力。樊小林先生的文字,字里行间透露出对香蕉产业的热爱与执着。他通过翔实的案例分析,展示了科学施肥对提高香蕉产量和品质的显著效果。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有一章节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香蕉的不同品种,制定差异化的施肥策略。例如,某些品种对钾肥的需求量更大,而另一些品种则对钙、镁等中量元素更为敏感。这种“因材施教”的精细化管理理念,让我意识到,想要真正掌握香蕉的种植技术,就必须摆脱“一刀切”的思维模式。樊小林老师的讲解,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大型的香蕉试验田,亲眼目睹着不同施肥方案所带来的差异化生长表现。他对于如何通过合理施肥,来提升香蕉果实的糖度、风味以及储存期,都有着极为详尽的论述。这对于我这样渴望将香蕉种植推向更高水平的读者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我看到了通过科学施肥,实现香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效益最大化的光明前景。
评分初翻开《香蕉营养与施肥》,我被它开篇的详实和深入所吸引。作者樊小林并非简单罗列数据,而是以一种近乎“解剖”的姿态,将香蕉植株的每一个生长阶段、每一个生理需求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析。从幼苗的萌发,到营养器官的分化,再到果实的形成与成熟,每一个环节都伴随着特定营养元素的供给和吸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氮、磷、钾这三大营养元素在香蕉生长不同时期的具体作用,以及它们之间微妙的相互影响,都有着极为详细的阐述。举例来说,在幼苗期,氮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叶片的发育和光合作用的效率。但一旦进入抽蕾结果期,钾肥的地位则迅速凸显,它不仅影响果实的膨大和品质,更对植株的抗逆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樊小林老师的文字,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农艺师在耳边细语,将那些原本抽象的化学元素,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生长动力。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土壤类型下香蕉营养需求的差异化分析,以及针对这些差异提出的具体施肥建议,这对于我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如何根据自身条件进行科学施肥,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指导。这种严谨而不失通俗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迅速理解并应用书中的知识,切实感受到香蕉植株生命力的勃发。
评分《香蕉营养与施肥》这本书,让我对香蕉的营养需求有了“全方位”的认识。樊小林先生在书中,除了详细介绍了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外,还花了相当大的篇幅阐述了钙、镁、硫等中量元素,以及铁、锰、锌、硼、钼等微量元素对香蕉生长的重要性。他并没有将这些“次要”元素简单提及,而是深入分析了它们各自在香蕉生理生化过程中的独特作用,以及在不同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下,这些元素可能存在的缺乏风险。我曾遇到过香蕉果实脐部出现裂纹的问题,一直找不到原因。阅读了这本书后,我才了解到,这很可能是由于钙元素供应不足所致。樊小林老师在书中详细介绍了钙元素在细胞壁形成、果实硬度以及抗病性方面的作用,并提供了多种补钙的方法,包括土壤施钙和叶面喷施。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以及对潜在问题的预警,让我感到这本书的实用性和前瞻性。它让我明白,要想获得高质量的香蕉,就必须关注到每一个“微不足道”的营养元素。
评分《香蕉营养与施肥》这本书,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农,用最朴实却最深刻的语言,为我揭示了香蕉营养管理的奥秘。樊小林先生的叙述,绝非纸上谈兵,而是充满了实践的智慧。他详细介绍了各种常见肥料的特性、作用以及施用方法,并根据香蕉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给出了具体的施肥建议。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养分平衡”理念的强调。他反复指出,任何一种养分的过量或不足,都可能对香蕉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关键在于掌握各种营养元素的“度”。书中对于氮、磷、钾以及钙、镁、硫等中量元素,以及铁、锰、锌、铜、硼、钼等微量元素在香蕉生长中的作用,都有着详尽的阐述,并给出了相应的缺素症状表现和补救措施。更让我受益匪浅的是,樊小林老师还结合了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香蕉的实际生产经验,给出了更具针对性的施肥方案。这种贴近实际、解决问题的指导,让我感到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定价。
评分我一直对土壤与植物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感到着迷,而《香蕉营养与施肥》这本书,则将这种复杂性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樊小林先生在书中,不仅讲解了香蕉植株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更深入探讨了土壤环境对养分有效性的影响。他详细阐述了土壤的质地、结构、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微生物活性等因素,如何制约或促进香蕉对养分的吸收。我尤其惊叹于书中对于不同施肥方式,如基肥、追肥、叶面施肥等,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的适用性分析。例如,在黏重土壤中,如何通过增施有机肥来改善土壤的通气和排水性,从而提高养分的释放和吸收效率;在沙质土壤中,又该如何通过控制施肥频率和改良土壤结构,来减少养分的淋失。樊小林老师的讲解,让我意识到,施肥不仅仅是将肥料撒在土壤里,更是一门关于如何“养土”的艺术。他鼓励读者关注土壤的健康,通过有机肥、绿肥等措施,培肥土壤,为香蕉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这种 holistic 的视角,让我对香蕉的种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一个“做什么”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为什么这么做”。樊小林先生在《香蕉营养与施肥》一书中,并没有停留在简单地告知读者需要施肥的种类和用量,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香蕉植株如何吸收、运输和利用这些营养元素。他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详实的图示,让我理解了植物体内养分的流动过程,以及各种养分在细胞生理活动中的具体功能。例如,他讲解了氮素在蛋白质合成和叶绿素形成中的关键作用,这直接关系到光合作用的效率;又如,他阐述了钾离子在调节植物渗透压、激活酶活性方面的不可替代性,这对于果实的品质形成至关重要。这种对生命过程的深度解读,让我对香蕉的生长发育有了更直观、更科学的认识。我曾一度对施肥的效果感到困惑,不知道为什么同样的肥料,在不同的时期施用,效果却大相径庭。而这本书,则为我解开了这个谜团,让我明白,只有理解了植物的生理需求,才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施出最有效的“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