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3D集成手冊-3D集成電路技術與應用
定價:198.00元
售價:180.2元
作者: 菲利普·加羅,剋裏斯多夫·鮑爾,
齣版社:中國宇航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15913001
字數: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三維(3D)集成是一種新興的係統級集成封裝技術,通過垂直互連將不同芯片或模塊進行立體集成。《3D集成手冊:3D集成電路技術與應用》對國內外研究所和公司的不同3D集成技術進行瞭詳細介紹,係統闡述瞭不同工藝的設計原理和製作流程。《3D集成手冊:3D集成電路技術與應用》旨在及時、客觀地嚮工程師和學者們提供該領域的前沿信息,供相關科研人員及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學習、參考與使用。
目錄
第1章 3D集成概述
1.1 引言
1.2 晶圓堆疊技術的發展
1.3 3D封裝與3D集成
1.4 非TSV的3D疊層技術
1.4.1 Irvine傳感器
1.4.2 超薄芯片疊層(UTCS)(IMEC,RS,U.Barcelona)
1.4.3 富士通公司
1.4.4 Fraunhofer/IZM研究所
1.4.5 3D Plus公司與Leti公司
1.4.6 東芝公司係統封裝模塊
參考文獻
第2章 3D集成的驅動力
2.1 引言
2.2 電性能
2.2.1 信號傳輸速度
2.2.2 存儲器的延遲
2.3 功耗與噪聲
2.3.1 噪聲
2.4 外形尺寸
2.4.1 非易失性存儲器技術:閃存
2.4.2 易失性存儲器技術:靜態存取存儲器(SRAM)與動態存取存儲器(DRAM)
2.4.3 CMOS圖形傳感器
2.5 低成本
2.6 應用驅動
2.6.1 微處理器
2.6.2 存儲器
2.6.3 傳感器
2.6.4 現場可編程邏輯門陣列(FPGA)
參考文獻
第3章 3D集成工藝技術概述
3.1 3D集成技術概述
3.1.1 矽通孔技術(TSVs)
3.1.2 晶圓減薄
3.1.3 晶圓/IC對準鍵閤
3.2 工藝流程
3.3 3D集成技術
3.3.1 TSV製作
3.3.2 載體晶圓的臨時鍵閤
3.3.3 減薄工藝
3.3.4 對準與鍵閤
參考文獻
篇 矽通孔製作
第4章 矽通孔的深反應離子刻蝕(DRIE)
4.1 引言
4.1.1 實現矽片貫穿互連技術的深反應離子刻蝕
4.1.2 DRIE的技術狀態與基本原理
4.1.3 Bosch工藝
4.1.4 通孔製備方法的選擇
4.2 DRIE設備及特徵
4.2.1 高密度等離子體反應器
4.2.2 等離子體化學
4.2.3 等離子體診斷和錶麵分析
4.3 DRIE工藝
第二篇 晶圓減薄與鍵閤技術
第三篇 集成過程
第四篇 設計、性能和熱管理
第五篇 應用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對“係統級思維”的強調,這在當前高度模塊化的電子設計領域尤為重要。作者們沒有僅僅關注單個芯片的設計細節,而是將視野擴展到瞭整個異構集成係統。他們深入探討瞭不同技術節點芯片之間的協同工作機製,以及如何通過先進的封裝技術實現性能的協同優化。書中關於“Chiplet”架構的討論,簡直是精彩絕倫,它不僅梳理瞭現有的一些標準和協議,還對未來可能的互連架構進行瞭前瞻性的預測。我尤其喜歡它在討論功耗和信號完整性時那種嚴謹的態度,麵對高速信號傳輸帶來的串擾和電磁兼容性問題,書中提供的仿真和優化策略非常具有參考價值,不是那種空泛的建議,而是有具體數學模型支撐的指導。對於想要從傳統2D設計思維轉嚮3D集成設計的設計師來說,這本書提供瞭必要的思維範式轉變的工具箱。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專業,但又不失條理清晰的教學特性,很適閤作為研究生課程的教材或資深工程師的進修資料。它的章節組織邏輯性極強,從基礎的晶圓鍵閤技術講起,逐步深入到更復雜的電路設計與驗證流程。我注意到書中對“良率分析”(yield analysis)的重視程度很高,這通常是教科書容易忽略但對實際量産至關重要的環節。書中對於不同鍵閤界麵缺陷如何影響器件性能的討論非常細緻,甚至涉及到瞭統計學上的可靠性評估方法。這錶明作者團隊具備深厚的工程實踐背景,他們深知,再完美的設計,如果無法以可接受的成本穩定製造齣來,都是空談。這種對工程現實的深刻洞察力,使得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般理論綜述,它更像是一本“如何做對、如何做好”的實操手冊。
評分這本新齣的關於立體集成電路的書籍,內容之豐富實在讓人驚嘆。我本來以為它會更多地停留在理論層麵,畢竟這個領域的新技術日新月異,很多教材往往跟不上趟。然而,這本書在介紹基礎原理的同時,卻花瞭大量的篇幅去剖析當前最前沿的製造工藝和實際應用案例。特彆是對於那些深層互聯(interconnect)和熱管理(thermal management)的挑戰,作者們沒有迴避那些硬骨頭,而是用清晰的圖錶和深入的分析,把復雜的物理現象解釋得透徹明白。我特彆欣賞它在講解各種先進封裝技術時所采用的對比分析方法,比如倒裝芯片(flip-chip)與混閤鍵閤(hybrid bonding)的優劣勢,這對於我們這些需要做技術選型的人來說,簡直是及時雨。它不僅僅是知識的羅列,更像是一份實戰指南,讓你在麵對具體設計問題時,知道該從哪個角度切入,並且能預見到潛在的瓶頸所在。讀完前幾章,我就感覺對整個3D集成電路生態係統的理解提升瞭一個檔次,它成功地架起瞭學術研究與工業實踐之間的橋梁。
評分翻閱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時不時會停下來,思考當前半導體行業麵臨的瓶頸。這本書提供的視角非常獨特,它沒有沉迷於摩爾定律的延續,而是將重點放在瞭如何通過新的維度——垂直維度——來突破現有限製。書中關於存儲器和邏輯單元的3D堆疊方案,展示瞭極高的空間利用率和極短的通信路徑,這對於提升AI加速器等對帶寬要求極高的應用性能至關重要。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新興材料和工藝的介紹,比如一些非矽基材料在異質集成中的應用潛力,以及柔性電子技術在可穿戴設備中的集成展望。雖然這些內容相對超前,但作者的處理方式非常平衡,既介紹瞭其原理,也客觀分析瞭目前麵臨的工藝成熟度和成本障礙,讓人在保持樂觀的同時,也能保持清醒的認識。
評分總的來說,這是一本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著作。它的深度和廣度都達到瞭一個新的高度。我特彆欣賞作者們在處理跨學科問題時的遊刃有餘,從材料科學到電路設計,再到係統熱管理,每一個領域都被觸及並給齣瞭深入的見解。對於那些希望在這個快速迭代的技術領域保持領先地位的研發人員來說,這本書是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它不僅記錄瞭當前3D集成的最佳實踐,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個強大的分析框架,幫助讀者理解未來技術演進的驅動力。閱讀體驗非常順暢,即使麵對復雜的物理模型,作者也能通過精妙的類比和圖解,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極大地降低瞭學習麯綫的陡峭程度。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從事前沿半導體封裝和係統集成工作的專業人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