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人文:双赢与融合 9787302308713 清华大学出版社

科学与人文:双赢与融合 9787302308713 清华大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曹莉 著
图书标签:
  • 科学史
  • 人文科学
  • 科学与人文
  • 学科融合
  • 交叉学科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学术著作
  • 高等教育
  • 知识体系
  • 文化视角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晚秋画月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308713
商品编码:2941779563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科学与人文:双赢与融合

定价:38.00元

作者:曹莉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302308713

字数:300000

页码:42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科学与人文能否融合、如何融合是中国和世界高等教育常议常新的话题;“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结合”是清华大学长期以来坚持和追求的教育理念及育人目标。“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第六辑《科学与人文:双赢与融合》是第四辑《艺术、科学与文化创新》的拓展和延伸。演讲多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人文社科领域的名师大家,他们从多元的角度,以丰富的例证和亲身的体验生动说明和诠释了科学与人文对话、理工与人文交融的可能和意义。

目录


总序 胡显章
坚持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代序) 李树勤
讲 什么是创新?如何创新?——从黄昆的科学成就谈治学创新之道 朱邦芬
第二讲 走向不惑: 我的求学之路 薛其坤
第三讲  促进人文、艺术、科学教育的融合,追求真、善、美的统一顾秉林
第四讲 物理科学的乐趣与面向社会需求 李家明
第五讲 物理学的诱惑 杨振宁
第六讲 生命与梦想 吴庆余
第七讲 工程科技勤求索赏月吟诗乐趣多 王玉明
第八讲 从环境保护科学来看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 钱易
第九讲 科学与人文: 何处喜相逢?——一种跨学科的应用视角 杨永林
第十讲 读爱因斯坦给后世的信 李学勤
第十一讲 数学的人文内涵与技术外延 白峰杉
第十二讲 科学与人文融合为人与为学并进——谈清华精神胡 显章
后记

作者介绍


  曹莉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硕士,剑桥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美国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富布赖特访问学者。现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欧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主要社会:中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及英语文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国际英文教授协会(IAUPE)2010—2013年联等。

文摘


序言



科学与人文:双赢与融合 一部融汇科学严谨与人文关怀的深刻探索,一次跨越学科界限的智识之旅。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科壁垒日益模糊,单一视角的局限性愈发凸显。本书《科学与人文:双赢与融合》正是基于对当下社会复杂性和知识体系演进的深刻洞察,旨在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倡导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有机结合,揭示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内在逻辑,并勾勒出面向未来的协同发展蓝图。 本书绝非对单一学科的浅尝辄止,也不是对某一领域研究成果的简单罗列。它是一次严肃而富有启发性的思想实验,是对人类文明核心驱动力的一次系统性梳理和再认识。作者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跨文化的视角,深入剖析了科学发展如何深刻影响并塑造了人类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和社会结构,同时,又阐述了人文关怀如何在科学探索的进程中提供方向指引、价值审视和伦理约束。二者并非相互排斥的对立面,而是互为支撑、相得益彰的伙伴。 第一章:历史的长河中的相遇与分野 本书的开篇,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迷雾,回溯科学与人文各自的起源与早期形态。我们将审视古希腊哲学如何孕育了理性思维的萌芽,以及早期的自然哲学如何与对人类自身和宇宙秩序的思考交织在一起。文艺复兴时期,科学的曙光乍现,人文主义的火炬熊熊燃烧,两者在思想解放的浪潮中共同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然而,随着科学方法的日臻成熟和理性主义的深入,科学与人文逐渐走向了“分野”。本书将详细探讨这一历史进程,分析启蒙运动以来,科学作为一种强大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力量,如何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人文科学在某种程度上则被视为“软科学”,其价值和影响力受到质疑。我们将通过具体历史事件和代表性人物的思想,生动展现这一复杂而深刻的演变。 第二章:现代科学的双刃剑:效率与困境 进入现代,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社会。核能的利用、基因工程的突破、人工智能的崛起,这些科技的飞跃无疑带来了巨大的福祉和便利,极大地提升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生活质量。然而,硬币的另一面也逐渐显现。本书将深入探讨现代科学发展过程中可能带来的潜在困境:环境的破坏、伦理的挑战、技术滥用的风险、以及人类中心主义可能导致的对其他生命形式的忽视。我们将审视科技发展对社会公平、个体自由以及人类终极价值带来的冲击,揭示科学在追求效率和客观性的过程中,可能忽视或弱化了人文所关注的意义、情感和道德维度。 第三章:人文的守护者:意义、价值与反思 与此同时,本书将重点阐述人文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不可替代性。文学、艺术、哲学、历史、伦理学等学科,它们关注的焦点并非冰冷的物质世界,而是人类的生存状态、情感体验、精神追求以及社会价值体系。人文科学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世界和理解自身的独特视角,它帮助我们反思科学的边界,审视技术发展的伦理后果,构建和维护社会道德共识,并赋予人类生活以深刻的意义。本书将通过对经典人文著作的解读、对当代社会现象的伦理分析,以及对人类共同价值的哲学探讨,展现人文科学作为“精神的罗盘”和“道德的底线”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第四章:融合的必然:双赢的可能性 认识到科学与人文各自的价值与局限之后,本书将转向探讨二者“融合”的可能性与必然性。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学科叠加,而是内在的相互渗透、相互启迪。科学研究可以从人文领域获得灵感和新的研究方向,例如,对人类意识、情感和行为的深入理解,能够为人工智能和神经科学的发展提供重要线索;对历史和文化的考察,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科学发展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影响。反过来,人文的审视和反思,也能够为科学发展提供更明智的指引。本书将提出具体的融合路径和实践模式,例如,跨学科研究项目的构建、科学传播的创新、以及在教育体系中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等。 第五章:未来展望:构建智慧与良知并存的文明 本书的最后一章,将放眼未来,描绘一幅科学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在一个日益复杂和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只有当科学的理性与人文的关怀并行不悖,人类才能找到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流行病、贫富差距等)的根本解决方案。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教育改革,培养既具备扎实科学基础,又拥有深厚人文素养的未来人才;如何建立更具前瞻性和包容性的科技政策,确保科技发展服务于全人类的福祉;以及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倡导和实践一种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文明模式,这种文明模式不仅追求物质的富足,更注重精神的充实,不仅崇尚技术的进步,更珍视人类的价值和尊严。 《科学与人文:双赢与融合》是一部引人深思的著作,它以其深刻的洞察力、严谨的论证和富有远见的思考,为我们理解当下、预见未来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它鼓励读者跳出固有的学科藩篱,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审视科学与人文的宏大叙事,并最终认识到,唯有二者的真正融合,才能引领人类文明走向更加光明、更加可持续的未来。本书旨在激发一场关于科学与人文关系的深刻对话,并为构建一个更加智慧、更加富于良知的未来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在书架上注意到一本《科学与人文:双赢与融合》,这本书的题目让我想到了很多关于知识的边界和融合的思考。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似乎越来越倾向于将知识细分,每个学科都独立发展,但长此以往,会不会让我们失去对事物整体的把握能力?我一直觉得,科学的严谨逻辑和人文的深刻洞察,如果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会产生出意想不到的火花。这本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够深入探讨,如何在科学研究中融入人文的价值导向,使其更具人文关怀;又或者,如何在人文的领域借鉴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其更加客观和具有说服力。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为我展示,科学与人文并非只能是“二选一”的局面,而是能够实现“双赢”的局面,在相互促进中,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升华。

评分

我最近在书店里看到一本《科学与人文:双赢与融合》,这本书的书名就深深吸引了我。一直以来,我总觉得社会上对科学和人文的划分过于泾渭分明,似乎两者是完全不搭边的领域。但细想起来,很多伟大的科学发现背后,往往有着超越时代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而人文的进步,也常常受到新科学发现的启发和推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名字也让我觉得这本书的质量应该有保证。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从哪些角度来论证“双赢与融合”的可能性。是会通过梳理历史上的科学与人文交融的典范,还是会探讨现代社会如何构建一个既注重科学理性又饱含人文关怀的教育和研究体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耳目一新的观点,让我看到科学与人文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可以相互赋能,共同塑造一个更加美好和有深度的世界。

评分

我最近恰好翻到一本叫做《科学与人文:双赢与融合》的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细研读,但单看书名和出版社,就觉得它必定是一部深刻探讨科学与人文这看似截然不同的领域如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著作。我向来对那些能够打破学科壁垒,展现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书籍抱有浓厚兴趣。现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有时也让人感到冰冷和疏离,而人文关怀恰恰能弥补这一缺憾。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们揭示,科学的严谨理性与人文的深刻情感并非对立,而是可以和谐共生,甚至相互激发,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也许它会通过一些引人入胜的案例,或者理论的梳理,来论证科学的精神气质如何影响人文的思考方式,又或者人文的价值追求如何引导科学研究的方向。我尤其好奇,在现代社会高度专业化的背景下,如何才能实现这种“双赢与融合”,这本书或许能提供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见解和实践路径。

评分

我最近注意到一本叫做《科学与人文:双赢与融合》的书,这本书的题目让我眼前一亮。我总觉得,很多人对科学的认识停留在它是一堆枯燥的公式和实验,而对人文的理解又过于感性,缺乏系统性的分析。但事实上,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恰恰是人文精神所擅长的;而人文的思考,如果能与科学的实证精神结合,其洞察力将更加敏锐和深刻。这本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身就意味着它具有一定的学术分量和前瞻性。我非常期待它能通过具体的案例或者深刻的理论分析,向读者展示科学与人文是如何能够相互促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或许书中会探讨,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人文的价值观是如何引导研究的方向,避免走向歧途;又或者,科学的发现是如何拓展了我们对生命、宇宙以及人类自身的理解,从而丰富了人文的内涵。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打破原有的认知壁垒,看到一个更加完整和和谐的知识体系。

评分

最近在书架上瞥见一本《科学与人文:双赢与融合》,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翻开,但光是这个题目就足以勾起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我们当下是不是太过于强调科学的技术性,而忽略了它背后所承载的哲学思考和人文精神?反过来,人文社科领域有时也显得过于空泛,如果能借鉴科学的严谨方法,或许会更加富有生命力。这本书的出版社是清华大学出版社,这让我对它的学术性和前沿性有了更高的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解答,科学的逻辑和人文的关怀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如何相互滋养,共同塑造我们对世界和自身的理解的?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前沿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思考这些科技背后所涉及的伦理、价值观以及对人类社会的长远影响。这本书或许能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如何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浪潮中,依然保持人文的温度和深刻的反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