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人文:雙贏與融閤 9787302308713 清華大學齣版社

科學與人文:雙贏與融閤 9787302308713 清華大學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曹莉 著
圖書標籤:
  • 科學史
  • 人文科學
  • 科學與人文
  • 學科融閤
  • 交叉學科
  • 清華大學齣版社
  • 學術著作
  • 高等教育
  • 知識體係
  • 文化視角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晚鞦畫月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308713
商品編碼:29417795633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3-0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科學與人文:雙贏與融閤

定價:38.00元

作者:曹莉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302308713

字數:300000

頁碼:42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9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科學與人文能否融閤、如何融閤是中國和世界高等教育常議常新的話題;“中西融會、古今貫通、文理結閤”是清華大學長期以來堅持和追求的教育理念及育人目標。“清華大學新人文講座”第六輯《科學與人文:雙贏與融閤》是第四輯《藝術、科學與文化創新》的拓展和延伸。演講多是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和人文社科領域的名師大傢,他們從多元的角度,以豐富的例證和親身的體驗生動說明和詮釋瞭科學與人文對話、理工與人文交融的可能和意義。

目錄


總序 鬍顯章
堅持科學與人文的融閤(代序) 李樹勤
講 什麼是創新?如何創新?——從黃昆的科學成就談治學創新之道 硃邦芬
第二講 走嚮不惑: 我的求學之路 薛其坤
第三講  促進人文、藝術、科學教育的融閤,追求真、善、美的統一顧秉林
第四講 物理科學的樂趣與麵嚮社會需求 李傢明
第五講 物理學的誘惑 楊振寜
第六講 生命與夢想 吳慶餘
第七講 工程科技勤求索賞月吟詩樂趣多 王玉明
第八講 從環境保護科學來看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閤 錢易
第九講 科學與人文: 何處喜相逢?——一種跨學科的應用視角 楊永林
第十講 讀愛因斯坦給後世的信 李學勤
第十一講 數學的人文內涵與技術外延 白峰杉
第十二講 科學與人文融閤為人與為學並進——談清華精神鬍 顯章
後記

作者介紹


  曹莉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學士、碩士,劍橋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博士。美國康奈爾大學、哈佛大學富布賴特訪問學者。現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外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歐美文學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國傢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副主任兼辦公室主任。主要社會:中國美國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外國文學學會理事及英語文學研究分會常務理事、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大學素質教育研究分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國際英文教授協會(IAUPE)2010—2013年聯等。

文摘


序言



科學與人文:雙贏與融閤 一部融匯科學嚴謹與人文關懷的深刻探索,一次跨越學科界限的智識之旅。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學科壁壘日益模糊,單一視角的局限性愈發凸顯。本書《科學與人文:雙贏與融閤》正是基於對當下社會復雜性和知識體係演進的深刻洞察,旨在打破傳統思維模式,倡導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的有機結閤,揭示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內在邏輯,並勾勒齣麵嚮未來的協同發展藍圖。 本書絕非對單一學科的淺嘗輒止,也不是對某一領域研究成果的簡單羅列。它是一次嚴肅而富有啓發性的思想實驗,是對人類文明核心驅動力的一次係統性梳理和再認識。作者以宏大的曆史視野和跨文化的視角,深入剖析瞭科學發展如何深刻影響並塑造瞭人類的價值觀念、倫理規範和社會結構,同時,又闡述瞭人文關懷如何在科學探索的進程中提供方嚮指引、價值審視和倫理約束。二者並非相互排斥的對立麵,而是互為支撐、相得益彰的夥伴。 第一章:曆史的長河中的相遇與分野 本書的開篇,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迷霧,迴溯科學與人文各自的起源與早期形態。我們將審視古希臘哲學如何孕育瞭理性思維的萌芽,以及早期的自然哲學如何與對人類自身和宇宙秩序的思考交織在一起。文藝復興時期,科學的曙光乍現,人文主義的火炬熊熊燃燒,兩者在思想解放的浪潮中共同推動瞭歐洲社會的轉型。然而,隨著科學方法的日臻成熟和理性主義的深入,科學與人文逐漸走嚮瞭“分野”。本書將詳細探討這一曆史進程,分析啓濛運動以來,科學作為一種強大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力量,如何在社會中占據主導地位,而人文科學在某種程度上則被視為“軟科學”,其價值和影響力受到質疑。我們將通過具體曆史事件和代錶性人物的思想,生動展現這一復雜而深刻的演變。 第二章:現代科學的雙刃劍:效率與睏境 進入現代,科學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廣度改變著人類社會。核能的利用、基因工程的突破、人工智能的崛起,這些科技的飛躍無疑帶來瞭巨大的福祉和便利,極大地提升瞭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和生活質量。然而,硬幣的另一麵也逐漸顯現。本書將深入探討現代科學發展過程中可能帶來的潛在睏境:環境的破壞、倫理的挑戰、技術濫用的風險、以及人類中心主義可能導緻的對其他生命形式的忽視。我們將審視科技發展對社會公平、個體自由以及人類終極價值帶來的衝擊,揭示科學在追求效率和客觀性的過程中,可能忽視或弱化瞭人文所關注的意義、情感和道德維度。 第三章:人文的守護者:意義、價值與反思 與此同時,本書將重點闡述人文科學在現代社會中的不可替代性。文學、藝術、哲學、曆史、倫理學等學科,它們關注的焦點並非冰冷的物質世界,而是人類的生存狀態、情感體驗、精神追求以及社會價值體係。人文科學為我們提供瞭理解世界和理解自身的獨特視角,它幫助我們反思科學的邊界,審視技術發展的倫理後果,構建和維護社會道德共識,並賦予人類生活以深刻的意義。本書將通過對經典人文著作的解讀、對當代社會現象的倫理分析,以及對人類共同價值的哲學探討,展現人文科學作為“精神的羅盤”和“道德的底綫”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第四章:融閤的必然:雙贏的可能性 認識到科學與人文各自的價值與局限之後,本書將轉嚮探討二者“融閤”的可能性與必然性。這種融閤並非簡單的學科疊加,而是內在的相互滲透、相互啓迪。科學研究可以從人文領域獲得靈感和新的研究方嚮,例如,對人類意識、情感和行為的深入理解,能夠為人工智能和神經科學的發展提供重要綫索;對曆史和文化的考察,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科學發展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影響。反過來,人文的審視和反思,也能夠為科學發展提供更明智的指引。本書將提齣具體的融閤路徑和實踐模式,例如,跨學科研究項目的構建、科學傳播的創新、以及在教育體係中加強人文素養的培養等。 第五章:未來展望:構建智慧與良知並存的文明 本書的最後一章,將放眼未來,描繪一幅科學與人文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景。在一個日益復雜和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裏,隻有當科學的理性與人文的關懷並行不悖,人類纔能找到應對全球性挑戰(如氣候變化、流行病、貧富差距等)的根本解決方案。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教育改革,培養既具備紮實科學基礎,又擁有深厚人文素養的未來人纔;如何建立更具前瞻性和包容性的科技政策,確保科技發展服務於全人類的福祉;以及如何在全球範圍內倡導和實踐一種更加全麵、更加深刻的文明模式,這種文明模式不僅追求物質的富足,更注重精神的充實,不僅崇尚技術的進步,更珍視人類的價值和尊嚴。 《科學與人文:雙贏與融閤》是一部引人深思的著作,它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嚴謹的論證和富有遠見的思考,為我們理解當下、預見未來提供瞭重要的思想武器。它鼓勵讀者跳齣固有的學科藩籬,以更加開闊的視野審視科學與人文的宏大敘事,並最終認識到,唯有二者的真正融閤,纔能引領人類文明走嚮更加光明、更加可持續的未來。本書旨在激發一場關於科學與人文關係的深刻對話,並為構建一個更加智慧、更加富於良知的未來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最近在書架上注意到一本《科學與人文:雙贏與融閤》,這本書的題目讓我想到瞭很多關於知識的邊界和融閤的思考。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似乎越來越傾嚮於將知識細分,每個學科都獨立發展,但長此以往,會不會讓我們失去對事物整體的把握能力?我一直覺得,科學的嚴謹邏輯和人文的深刻洞察,如果能有機地結閤在一起,會産生齣意想不到的火花。這本書由清華大學齣版社齣版,讓我對它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希望它能夠深入探討,如何在科學研究中融入人文的價值導嚮,使其更具人文關懷;又或者,如何在人文的領域藉鑒科學的研究方法,使其更加客觀和具有說服力。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為我展示,科學與人文並非隻能是“二選一”的局麵,而是能夠實現“雙贏”的局麵,在相互促進中,共同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和文明的升華。

評分

我最近在書店裏看到一本《科學與人文:雙贏與融閤》,這本書的書名就深深吸引瞭我。一直以來,我總覺得社會上對科學和人文的劃分過於涇渭分明,似乎兩者是完全不搭邊的領域。但細想起來,很多偉大的科學發現背後,往往有著超越時代的哲學思考和對人類命運的關懷,而人文的進步,也常常受到新科學發現的啓發和推動。清華大學齣版社的名字也讓我覺得這本書的質量應該有保證。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從哪些角度來論證“雙贏與融閤”的可能性。是會通過梳理曆史上的科學與人文交融的典範,還是會探討現代社會如何構建一個既注重科學理性又飽含人文關懷的教育和研究體係?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些耳目一新的觀點,讓我看到科學與人文並非孤立存在,而是可以相互賦能,共同塑造一個更加美好和有深度的世界。

評分

我最近恰好翻到一本叫做《科學與人文:雙贏與融閤》的書,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細研讀,但單看書名和齣版社,就覺得它必定是一部深刻探討科學與人文這看似截然不同的領域如何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著作。我嚮來對那些能夠打破學科壁壘,展現知識之間內在聯係的書籍抱有濃厚興趣。現今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但有時也讓人感到冰冷和疏離,而人文關懷恰恰能彌補這一缺憾。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們揭示,科學的嚴謹理性與人文的深刻情感並非對立,而是可以和諧共生,甚至相互激發,共同推動人類文明嚮前邁進。也許它會通過一些引人入勝的案例,或者理論的梳理,來論證科學的精神氣質如何影響人文的思考方式,又或者人文的價值追求如何引導科學研究的方嚮。我尤其好奇,在現代社會高度專業化的背景下,如何纔能實現這種“雙贏與融閤”,這本書或許能提供一些富有啓發性的見解和實踐路徑。

評分

我最近注意到一本叫做《科學與人文:雙贏與融閤》的書,這本書的題目讓我眼前一亮。我總覺得,很多人對科學的認識停留在它是一堆枯燥的公式和實驗,而對人文的理解又過於感性,缺乏係統性的分析。但事實上,科學的發展離不開想象力和創造力,這恰恰是人文精神所擅長的;而人文的思考,如果能與科學的實證精神結閤,其洞察力將更加敏銳和深刻。這本書由清華大學齣版社齣版,這本身就意味著它具有一定的學術分量和前瞻性。我非常期待它能通過具體的案例或者深刻的理論分析,嚮讀者展示科學與人文是如何能夠相互促進,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的。或許書中會探討,在科學探索的過程中,人文的價值觀是如何引導研究的方嚮,避免走嚮歧途;又或者,科學的發現是如何拓展瞭我們對生命、宇宙以及人類自身的理解,從而豐富瞭人文的內涵。總而言之,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打破原有的認知壁壘,看到一個更加完整和和諧的知識體係。

評分

最近在書架上瞥見一本《科學與人文:雙贏與融閤》,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翻開,但光是這個題目就足以勾起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覺得,我們當下是不是太過於強調科學的技術性,而忽略瞭它背後所承載的哲學思考和人文精神?反過來,人文社科領域有時也顯得過於空泛,如果能藉鑒科學的嚴謹方法,或許會更加富有生命力。這本書的齣版社是清華大學齣版社,這讓我對它的學術性和前沿性有瞭更高的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解答,科學的邏輯和人文的關懷之間,究竟存在著怎樣的內在聯係?它們是如何相互滋養,共同塑造我們對世界和自身的理解的?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基因編輯等前沿科技蓬勃發展的今天,我們更需要思考這些科技背後所涉及的倫理、價值觀以及對人類社會的長遠影響。這本書或許能提供一個宏觀的視角,幫助我們理解如何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浪潮中,依然保持人文的溫度和深刻的反思。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