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新一代移動融閤網絡理論與技術
定價:38元
作者:童曉渝,劉露,李璐穎,張雲勇,房秉毅,陳清金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115281265
字數:153000
頁碼:15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25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從目前的移動通信産業融閤現狀和技術趨勢入手,提齣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的融閤架構和技術方法,形成以用戶需求為中心,協調調用各類網絡資源共同完成具有端到端質量保證的業務提供,構建移動融閤網絡綜閤體係。本書融通俗性、完整性、實用性、豐富性於一體,有助於廣大讀者理解移動融閤網絡的網絡架構、各種網絡協議和網絡機製。
 本書既可作為研究生和本科高年級的教材,也可供工程技術人員、IT、電信運營管理人員參考。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書名非常吸引眼球,因為我一直對移動通信領域的發展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當前正處於技術變革的關鍵時期。看到“新一代”、“融閤網絡”這些詞,我立刻感受到它所蘊含的前瞻性和引領性。“理論與技術”的組閤,讓我確信它並非一本淺嘗輒止的書籍,而是會深入剖析問題的本質。我尤其好奇,書中會對“融閤”這個概念做怎樣的界定和闡釋?它是指不同代際移動通信技術的融閤,還是將移動通信與Wi-Fi、藍牙等其他無綫技術進行整閤?又或是將通信、計算、存儲等資源進行深度融閤,以提供更強大的服務能力?我期望書中能夠從宏觀的網絡架構設計,到微觀的協議細節,再到具體的應用場景,都能夠有清晰的梳理和深刻的見解。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夠提及一些前沿的研究方嚮和技術趨勢,例如人工智能在網絡智能化管理中的應用,以及如何構建更加安全、可靠、高效的下一代移動通信基礎設施。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有科技感,深邃的藍色背景搭配著抽象的通信信號圖,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專業性和前瞻性。拿到手裏,紙張的質感也很好,厚實而富有彈性,翻閱時不會有那種廉價的飄忽感。我原本是對移動通信技術有一些粗淺的瞭解,但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感覺像是為我打開瞭一扇全新的大門。它所涵蓋的“新一代”、“移動融閤”這些詞匯,本身就充滿瞭未來感和無限的可能性。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當前移動網絡發展所麵臨的挑戰,以及“融閤”這個概念在技術層麵究竟是如何實現的,比如不同通信技術(4G、5G,甚至是未來的6G)之間是如何協同工作,又或者網絡能力如何與計算、存儲等資源實現更深度的融閤,從而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無縫的用戶體驗。我猜想,這本書應該不僅僅是羅列一些技術名詞,而是會從理論的高度去構建一個宏觀的框架,然後層層深入,解析具體的技術細節。這對於我這樣希望係統性地學習新一代移動網絡知識的讀者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吸引力。
評分這本書的副標題“新一代移動融閤網絡理論與技術”立刻勾起瞭我的興趣,因為我一直在關注通信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在5G浪潮之後,我對未來網絡的形態充滿瞭好奇。我注意到“融閤”這個詞,這讓我聯想到各種不同的網絡技術,比如蜂窩網絡、Wi-Fi、衛星通信,甚至是光縴網絡,它們之間是如何實現無縫切換和協同工作的?書中是否會探討實現這種融閤的關鍵技術,例如軟件定義網絡(SDN)、網絡功能虛擬化(NFV)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還有,我特彆關心“新一代”體現在哪裏,它是否預示著一些顛覆性的技術正在孕育,比如更低的延遲、更高的帶寬、更強的連接密度,以及更智能的網絡管理能力?我設想,這本書可能會從網絡架構、協議設計、資源調度等多個維度來深入闡述,並可能提及人工智能(AI)和大數據在優化和管理未來移動網絡中的重要作用。
評分拿到這本書,我第一眼就覺得它內容會相當有分量。封麵上的齣版社信息也很權威,讓人對內容的深度和準確性有瞭基本信心。我一直覺得,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更新換代的速度非常快,很多時候學到的知識還沒完全消化,新的概念又冒齣來瞭。而“融閤網絡”這個概念,聽起來就像是把很多零散的技術點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更大的體係。我特彆想知道,這本書會如何定義“新一代”?是指在現有4G、5G技術基礎上進行的演進,還是預示著一個全新的技術範式?“融閤”又具體指什麼?是不同頻段的融閤,還是不同通信方式(有綫、無綫)的融閤,亦或是網絡能力與應用服務的融閤?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未來網絡架構的設想,以及實現這些融閤所需要的關鍵技術,例如新的傳輸技術、新的組網技術,以及如何保證融閤後的網絡在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方麵的錶現。
評分這次入手這本書,主要是被“理論與技術”這幾個字所吸引。我一直覺得,隻有紮實的理論基礎,纔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項技術。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一些新聞報道或者科普文章,會瞭解到一些關於5G、物聯網、邊緣計算的概念,但往往停留在錶麵,不明白其背後的原理。這本書的齣現,就像一劑強心針,讓我看到瞭深入探究的希望。我非常好奇,它會如何解釋“融閤”這個概念在理論上的基石?是基於某種新的網絡架構模型,還是對現有通信理論的重大突破?又或者,它會從信息論、控製論等更基礎的科學角度來闡釋移動網絡的發展方嚮?我期望書中能有詳盡的數學模型推導,嚴謹的邏輯論證,能夠讓我領略到技術背後的智慧結晶。同時,我也希望它不僅僅是紙上談兵,而是能夠將這些理論與實際的“技術”緊密結閤,比如通過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在實際的網絡部署中應用這些理論,解決現實中的工程難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