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工程教育系列教材:电路分析基础
定价:30.70元
作者:巨辉,周蓉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040345858
字数:
页码:31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工程教育系列教材:电路分析基础》主要讲述电路分析理论及其应用.,主要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电路定理,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正弦稳态电路分析,三相电路,互感与变压器,电路频率响应,双口网络。
《工程教育系列教材:电路分析基础》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实际电路问题为导引,叙述电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使读者带着问题学习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电路分析方法,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并使创造性精神潜移默化在问题答案的寻求过程中,使读者充分体会到发现的乐趣。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电气类和计算机类等专业学生的教材,对从事电类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引例用电安全
1.1 电路分析概述
1.2 电路和电路模型
1.3 电路变量
1.3.1 电荷与电流
1.3.2 电压
1.3.3 电功率与能量
1.4 基尔霍夫定律
1.4.1 电路名词
1.4.2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4.3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5 电路元件
1.5.1 电阻元件
1.5.2 理想电源
1.5.3 受控源
1.6 两类约束
1.7 技术实践
1.7.1 用电安全分析
1.7.2 电费计算
1.8 计算机辅助分析
本章小结
基础与提高题
工程题
仿真题
第2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引例铂电阻温度传感器
2.1 网孔分析法
2.1.1 网孔分析法概述
2.1.2 含理想电流源的网孔分析法
2.1.3 含受控源的网孔分析法
2.2 结点分析法
2.2.1 结点分析法概述
2.2.2 含理想电压源的结点分析法
2.2.3 含受控源的结点分析法
2.3 技术实践
2.3.1 铂电阻测温电路分析
2.3.2 直流晶体管电路分析
2.4 计算机辅助分析
2.4.1 网孔分析方法
2.4.2 结点分析方法
本章小结
基础与提高题
工程题
仿真题
第3章 电路等效及电路定理
引例扩音器系统
3.1 齐次定理与叠加定理
3.1.1 齐次定理
3.1.2 叠加定理
3.2 电路等效的一般概念
3.3 无源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3.3.1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等效
3.3.2 电阻Y形、△形电路的等效
3.3.3 含受控源单口网络的等效
3.4 含源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3.4.1 理想电源的串联等效与并联等效
3.4.2 实际电源的两种电路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3.4.3 等效电源定理
3.4.4 大功率传输定理
3.5 技术实践
3.5.1 扩音器系统分析
3.5.2 模拟直流仪表设计
3.5.3 电源建模
3.6 计算机辅助分析
本章小结
基础与提高题
工程题
仿真题
……
第4章 一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第5章 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第6章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第7章 三相电路
第8章 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
第9章 电路频率响应
第10章 双口网络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引例用电安全
1.1 电路分析概述
1.2 电路和电路模型
1.3 电路变量
1.3.1 电荷与电流
1.3.2 电压
1.3.3 电功率与能量
1.4 基尔霍夫定律
1.4.1 电路名词
1.4.2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4.3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5 电路元件
1.5.1 电阻元件
1.5.2 理想电源
1.5.3 受控源
1.6 两类约束
1.7 技术实践
1.7.1 用电安全分析
1.7.2 电费计算
1.8 计算机辅助分析
本章小结
基础与提高题
工程题
仿真题
第2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引例铂电阻温度传感器
2.1 网孔分析法
2.1.1 网孔分析法概述
2.1.2 含理想电流源的网孔分析法
2.1.3 含受控源的网孔分析法
2.2 结点分析法
2.2.1 结点分析法概述
2.2.2 含理想电压源的结点分析法
2.2.3 含受控源的结点分析法
2.3 技术实践
2.3.1 铂电阻测温电路分析
2.3.2 直流晶体管电路分析
2.4 计算机辅助分析
2.4.1 网孔分析方法
2.4.2 结点分析方法
本章小结
基础与提高题
工程题
仿真题
第3章 电路等效及电路定理
引例扩音器系统
3.1 齐次定理与叠加定理
3.1.1 齐次定理
3.1.2 叠加定理
3.2 电路等效的一般概念
3.3 无源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3.3.1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等效
3.3.2 电阻Y形、△形电路的等效
3.3.3 含受控源单口网络的等效
3.4 含源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3.4.1 理想电源的串联等效与并联等效
3.4.2 实际电源的两种电路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3.4.3 等效电源定理
3.4.4 大功率传输定理
3.5 技术实践
3.5.1 扩音器系统分析
3.5.2 模拟直流仪表设计
3.5.3 电源建模
3.6 计算机辅助分析
本章小结
基础与提高题
工程题
仿真题
……
第4章 一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第5章 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第6章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第7章 三相电路
第8章 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
第9章 电路频率响应
第10章 双口网络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贴合初学者的认知路径,作者在引入新概念时,总是先从最直观、最容易理解的生活实例或者宏观现象入手,慢慢地、循序渐进地过渡到抽象的数学模型和理论推导。我记得第一次接触某些复杂的定理时,常常会感到云里雾里,但这本书的作者似乎深谙此道,他们会用大量的类比和图示来铺垫,确保读者在进入深层理论前已经建立起清晰的物理图像。这种“慢热”但极其扎实的讲解风格,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而是在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的带领下,一步步探索电路世界的奥秘。特别是对于那些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来说,这种处理方式简直是救星,它有效地降低了入门的心理门槛,让人在感到“我能行”的自信中,逐步掌握核心技能。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不同于我之前看过的那些传统理工科教材,它在视觉设计上花了不少心思。封面设计简洁而不失专业感,配色沉稳大气,拿到手里就能感觉到出版社的用心。内页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光线不好的时候阅读也不会觉得刺眼,这对于需要长时间盯着公式和图表学习的学生来说,简直是福音。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的插图和电路图绘制得极其清晰、规范,每一个元件的符号都标注得一清二楚,线条的粗细和布局都经过精心设计,这极大地帮助了我们理解复杂的电路结构。很多教材的图都是简单粗糙的黑白线条,看着费劲,但这本教材显然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读起来赏心悦目,学习的欲望都会因此增加不少。那种厚重而又不失精致的感觉,让它在书架上显得格外突出,绝对是一本值得收藏的经典教材。
评分从整体的编排逻辑来看,这本书的章节组织呈现出一种高度的系统性和内在的连贯性,仿佛是精心设计的一条知识链条,环环相扣,没有丝毫的松散或重复。它没有采用那种零散地堆砌知识点的传统方式,而是围绕核心的分析方法(比如节点电压法、网孔电流法)构建起整个体系。前面对基本元件特性的描述,精确地为后续的定律引入做了铺垫;而基础定律的建立,又是后续复杂分析工具的基石。这种递进式的结构,使得学习者在阅读时能清晰地看到知识体系的全貌,每一个新学的工具都像是为解决更复杂问题而准备的“武器升级”。这种结构化的学习体验,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让我能够清晰地规划自己的学习进度,知道何时应该巩固,何时可以展望下一步的挑战,这对于自学或者系统学习都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习题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有效地覆盖了从基础巩固到高阶思维训练的整个光谱。初级的练习题,数量适中,旨在帮助读者迅速巩固刚学到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确保基础知识点不会生疏。中等难度的题目则开始要求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需要读者进行一定程度的策略规划。而最让我受益的是那些挑战性的难题,它们往往设计得巧妙且富有启发性,逼迫你去跳出书本上固有的解题框架,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模型构建。我喜欢它在部分难题后面附带的“提示”而非直接的答案,这给了我足够的空间去尝试和犯错,最终依靠自己的力量找到解决方案,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一套好的教材,习题是其灵魂,这套习题无疑让这本书的价值提升了一个档次。
评分我非常欣赏这本教材在理论深度和实际应用之间所找到的绝妙平衡点。它既没有为了追求高深而陷入纯粹的数学推演,也没有因为迎合应用而流于表面的操作说明。书中对基本定律的推导过程详尽严谨,每一步的逻辑跳跃都考虑到了读者的思维习惯,让人能真正理解“为什么”会是这样。但更妙的是,在每一章的末尾,它都会提供一系列紧密结合工程实践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不仅仅是简单地套用公式,而是展示了这些理论是如何解决实际工程中遇到的真实难题的,比如滤波器设计中的阻抗匹配、电源管理中的效率优化等等。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双轮驱动,极大地提升了教材的实用价值,让我深刻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所在,不再觉得学习电路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