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单片机电子产品设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定价:21.20元
作者:张溪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2-01
ISBN:9787040256437
字数:340000
页码:21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目前应用广泛的MCS-51系列单片机应用技术为主线,系统介绍了其内部结构、功能、指令系统、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等相关基础知识。本书结合单片机应用项目,从单片机典型单元电路分析和外围设备的应用入手,到后应用项目设计的完成,每步都精心设计,内容从易到难。本书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融入了大量源自生产实践的综合项目设计实例,注重“做中学、学中做”,其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综合开发单片机产品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及毕业后工作提供良好的模拟训练。本书适用于高职高专、成人教育及在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也可供大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时参考或自学。
目录
第1章 MCS-51系列单片机基本知识
1.1 什么是单片机
1.2 单片微型计算机及单片微型计算机系统
1.2.1 微型计算机
1.2.2 微型计算机系统
1.2.3 单片微型计算机
1.2.4 单片机应用系统及组成
1.3 MCS-51系列单片机分类
1.4 MCS-51系列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及引脚
1.4.1 MCS-51系列单片机的内部组成
1.4.2 MCS-51系列单片机的引脚
1.5 MCS-51系列单片机的内部数据存储器
1.5.1 内部数据存储器低128单元
1.5.2 内部数据存储器高128单元
1.6 MCS-51系列单片机的内部程序存储器
第2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的I/O接口部件
2.1 P0口
2.2 P1口
2.3 P2口
2.4 P3口
2.5 P0、P1、P2、P3口作为I/O接口使用实例
2.5.1 驱动LED实例
2.5.2 驱动继电器实例
2.5.3 光电耦合器件的接口电路
2.6 单片机小系统
2.7 系统的扩展
2.7.1 RAM扩展
2.7.2 I/O接口扩展
2.8 MCS-51系列单片机教学实验电路板
2.8.1 实验电路板简介
2.8.2 实验项目
第3章 MCS-51系列单片机指令系统
3.1 指令系统的基本概念
3.1.1 指令的基本格式
3.1.2 MCS-51系列单片机指令系统中的常用符号说明
3.1.3 MCS-51系列单片机指令系统的分类
3.1.4 寻址方式
3.2 MCS-51系列单片机指令系统
3.2.1 数据传送类指令
3.2.2 算术运算类指令
3.2.3 逻辑运算及移位指令
3.2.4 位操作类指令
3.2.5 控制转移类指令
第4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与仿真
4.1 伪指令
4.2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2.1 简单程序设计
4.2.2 分支程序设计
4.2.3 循环程序设计
4.2.4 查表程序设计
4.2.5 散转程序设计
4.2.6 子程序设计
4.3 汇编语言程序的仿真与调试
4.4 汇编语言程序的结构
第5章 中断系统及定时器/计数器
5.1 80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
5.1.1 中断概述
5.1.2 中断源和中断控制器
5.1.3 中断处理流程
5.1.4 中断优先控制和中断嵌套
5.1.5 中断系统的应用
5.2 8051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
5.2.1 定时方法概述
5.2.2 8051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2.3 定时器/计数器的控制寄存器
5.2.4 定时器/计数器工作方式
5.2.5 定时器/计数器的应用
第6章 串行接口与通信基础
6.1 串行通信基本知识
6.1.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6.1.2 串行通信的方向
6.1.3 串行通信的同步方式
6.1.4 串行通信硬件电路
6.1.5 串行通信主要寄存器与设置
6.2 串行通信的应用
第7章 STC89C52单片机主要扩展部件的应用
7.1 STC89C52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2的操作
7.1.1 捕获模式
7.1.2 自动重装模式(递增/递减计数器)
7.1.3 波特率发生器模式
7.1.4 波特率公式汇总
7.1.5 定时器/计数器2的设置
7.1.6 可编程时钟输出
7.2 STC89C52单片机的ISP/IAP应用
第8章 串行RAM接口技术
第9章 MCS-51系列单片机人机交互设计
9.1 键盘接口技术
9.1.1 按键的机械特性
9.1.2 按键电路与程序设计
9.2 显示器接口技术
9.2.1 LED数码管显示技术
9.2.2 LCD液晶显示技术
第10章 城市交道口交通灯控制系统
10.1 交通灯控制规则
10.1.1 4种通行方式
10.1.2 功能要求
10.1.3 控制状态分解
10.2 项目要求
10.3 方案设计
10.3.1 方案一的实现
10.3.2 方案二的实现
10.4 设计总结报告
10.5 项目完成评价标准
第11章 水温控制系统的设计
11.1 项目要求
11.2 设计方案
11.2.1 传感器检测电路设计
11.2.2 A/D转换器电路设计
11.2.3 单片机控制电路设计
11.2.4 加热控制电路设计
11.2.5 电源电路设计
11.3 设计方案二
11.3.1 传感器检测电路设计
11.3.2 单片机控制与显示电路设计
11.3.3 加热控制电路设计
11.3.4 电源电路设计
11.4 设计总结报告
11.5 项目完成评价标准
第12章 汽车倒车雷达系统的设计
12.1 项目要求
12.2 方案论证
12.3 超声波传感器检测电路
12.3.1 T/R-40-××系列通用型超声波发射/接收传感器
12.3.2 超声波发射电路
12.3.3 超声波检测接收电路
12.4 单片机控制电路
12.5 电源电路
12.6 控制程序设计
12.7 设计总结报告及项目评价标准
第13章 万年历的设计
13.1 项目要求
13.2 方案论证
13.3 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13.3.1 时钟电路设计
13.3.2 显示电路设计
13.4 程序设计
13.4.1 系统主程序
13.4.2 时间调整程序
13.5 调试及性能分析
13.6 控制源程序清单
13.7 设计总结报告及项目评价标准
附录1 MCS-51系列单片机汇编指令表
附录2 ASCII编码表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书名给我一种既专业又亲切的感觉。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名字,让这本书自带一种权威性,相信里面的内容一定是经过精心打磨、值得信赖的。我特别关注“单片机电子产品设计”这个方向,因为这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之一。能够有一本专注于这个领域的书籍,让我感到非常兴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清晰地阐述单片机的工作原理,深入浅出地讲解各种常用的单片机型号,并且提供丰富的实际项目案例,帮助我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设计能力。一本好的教材,应该是能够引导读者从入门到精通,解决实际应用中的各种难题,而这本书,似乎正具备这样的潜力。
评分这本书的ISBN号,9787040256437,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标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招牌,也让人对其内容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有了初步的判断。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技术书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前沿的技术视野。这本书的命名方式,尤其是“单片机电子产品设计”这一核心概念,表明它专注于一个非常实用且重要的领域。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作为背景,则暗示了这本书的内容会与我们实际的学习和工作紧密相关,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专业技能。我对这本书能够提供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和高质量的案例分析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设计出功能强大、性能稳定的电子产品。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及时雨。作为一名正在学习应用电子技术的学生,我一直对单片机的应用充满好奇,但市面上相关的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内容不够系统。这本书的出版,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的标题就非常吸引人,直接指出了学习的重点和应用的方向,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资源。我尤其看重其“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定位,这意味着它不会仅仅停留在原理的讲解,而是会深入到实际的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这正是我所需要的。高质量的出版商,如高等教育出版社,通常会保证书籍的学术严谨性和内容的前沿性,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质量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简洁大方,一看就是出自名家之手。书名“单片机电子产品设计”直接点出了核心内容,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则清晰地定位了读者群体。9787040256437这个ISBN号,仿佛是这本书独一无二的身份标识,让人在浩瀚的书海中能精准地找到它。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出品,本身就意味着这是一本经过严格审核、内容扎实的学术著作。翻开扉页,油墨的清香扑面而来,仿佛预示着一场知识的盛宴即将开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其中,探索单片机在现代电子产品设计中的奥秘。从书的装帧、排版来看,都体现了出版方的专业和用心,让人在阅读之前就倍感期待。封面的配色也很符合电子技术类书籍的调性,沉稳又不失活力,让人觉得这本书一定蕴含着丰富的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
评分从书籍的目录来看,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循序渐进,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涵盖了单片机电子产品设计的方方面面。开头部分应该会详细介绍单片机的基本原理、架构和发展历程,为读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随后,很可能深入讲解具体的单片机型号、开发工具和编程语言,让读者能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我期待的部分是关于实际产品设计的案例分析,这部分内容往往是最具价值的,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产品,并解决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书中提到“应用”,让我相信它不会是纸上谈兵,而是注重实践和创新,这对于培养合格的电子技术人才至关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