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有效授权:提升公司绩效的有效途径——企业国际化管理新概念丛书
定价:29.80元
作者:徐世雄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3-01
ISBN:9787504449849
字数:120000
页码:14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高层管理者若想真正通过下属实现你的预期目标,惟一要做的就是学会授权。
    创造一个充分授权的环境,使所有员工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为组织取得佳绩而共同努力。授权是否合理是区分才能高低的重要标志。
内容提要
要在今天的商业环紧中取得成功,组织需要每一个人包括一线工人和高管理层的知识、思想、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企业将每一个人都转变成企业的,使他们以主人翁的态度为企业不断创造价值。因而他们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们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答案是创造一个充分授权的环境,使所有员工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组织取得佳绩而共同努力。
    本书紧紧围绕“有效授权”这一当前管理中议论广,影响力*的话题,展开论述例证,引导管理者理解、掌握授权的技巧,帮助管理者充分利用“授权”这一工具,发挥员工的潜能,创造经营的奇迹。
目录
1、 只做自己该做的事
2、 信任是授权不可动摇的原则
3、 目标是授权的灵魂
4、 一旦员工的自尊受到伤害,授权就会出现障碍
5、 愈是注意反馈,授权离成功愈近
6、 寻找流的“授权平衡点”
7、 有效授权,始于聆听,终于回答
8、 正确对待遇员工犯下的错误
9、 要放手,更要定期检查
10、 逆回授权必使管理失败
11、 重相马更要重驯马
12、 把权力授给合适的人
13、 授权成功的“引渡人”
14、 在赛马中不断授权
15、 确定授权任务
16、 一手放权,一手控制
17、 制定合理的授权计划
18、 授权不是授责
19、 让员工领会授权的真实意图
20、 让员工参与授权
21、 设立有效可行性的绩效标杆
22、 授权工作的意义越明确,越能达到授权目的
23、 给予授权员工适时的帮助
24、 转移心态为成功授权作铺垫
25、 奖励可让授权动力永远保持在
26、 消除员工对授权任务的恐惧
27、 培育良好的授权氛围,员工就会努力工作
28、 “虚假授权”永远不会成功
29、 向团队授权,而不是单个员工
30、 越权是阻碍授权成功的巨石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逻辑层层递进,绝不拖泥带水。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一章末尾设置的“自查清单”环节。这不仅仅是对前文内容的简单总结,而是一系列尖锐的问题,迫使读者反思自己当前组织中存在的“微观管理陷阱”。例如,书中有一段描述了“授权悖论”——越是想做好,越是管得细,最终反而扼杀了下属的创新能力。这个观察非常精准,它精准地击中了我们部门在推行新项目时遇到的瓶颈。通过清单上的自我诊断,我发现我们对授权的“反馈频率”设置得过于频繁,无形中制造了一种随时会被审视的焦虑感。这本书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它不仅告诉了我们“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它通过这种结构化的自我审视工具,帮助我们找到了“为什么我们没有做到”的深层原因,并提供了一套渐进式的改进方案,让你能够一步步、小步快跑地进行组织优化,而不是试图搞“大爆炸”式的改革。
评分从企业国际化管理的视角来看待授权,这本书提供了独特的价值锚点。它没有将授权局限于单一地域或单一文化背景下的操作,而是深入探讨了跨文化授权的复杂性。书中关于“文化距离对决策链条的影响”分析得尤为精彩。比如,对于习惯于集体决策文化的海外分支机构,直接采用西方个人英雄主义式的授权可能会引发内部抵触。作者提出了“适应性授权模型”,要求管理者根据目标地点的文化敏感度和权力距离指数来动态调整授权的幅度和沟通方式。这种超越地域限制的思考维度,对于我们这种正处于全球化扩张期的企业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过去总觉得跨国管理最大的难题在于语言和物流,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致命的弱点在于“无意识的文化偏见对授权效力的侵蚀”。它提供了一套如何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前提下,依然保持高效执行力的思维框架,非常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指导性。
评分这本《有效授权:提升公司绩效的有效途径》读起来真让人眼前一亮,它简直就是一本操作指南,而不是那种空洞的说教。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授权原则时,那种务实到位的态度。书里花了大量篇幅去剖析“为什么我们不敢放权”这个核心问题,从企业文化深层的那种“事必躬亲”的思维定势,到管理者个人对失控的恐惧,都挖掘得非常透彻。举例来说,书中提到的“授权的黄金三角”理论,我试着在自己团队里应用了一下,发现效果立竿见影。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要把任务交给别人”,而是详细拆解了如何评估授权对象的能力成熟度,如何设置清晰的边界和反馈机制。尤其是关于授权后“如何监督而不干预”的技巧,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以前我总觉得授权后自己就像在开盲车,心里没底,但这本书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框架,让我能够放心地把“球”踢出去,同时确保球不会滚到悬崖边上。读完后我最大的感受是,授权不是一种妥协,而是一种高级的管理杠杆,用对了,能让团队的效率呈几何级增长。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把一个听起来很宏大的管理概念,变成了一套可以立即执行的、可量化的操作步骤。
评分我本来以为这本关于企业管理的书会充斥着晦涩的学术术语和过时的案例,但出乎意料的是,它的文风极其流畅,甚至带有一点点叙事性。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与处于高压状态下的中高层管理者对话,语言直击痛点。书中对我触动最深的一块是关于“授权的心理契约”的构建。它不再局限于流程和制度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授权如何影响员工的自主性和归属感。比如,书中对比了两种不同的授权场景:一种是自上而下的“任务分配”,另一种是基于信任的“责任授予”。读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我们过去很多授权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只是在做前者,而员工感受到的是压力而非信任。此外,书中对于“授权失败后的挽救措施”也做了细致的分析,提供了非常人性化的纠错路径,避免了因为一次失误就全盘否定授权体系的倾向。这种平衡了理想主义和现实操作性的写作手法,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大大提高。它不像某些管理书籍那样高高在上,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在你耳边低语,告诉你如何走最稳健的那条路。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在内容深度上达到了一个令人尊敬的高度,尤其是在工具性和理论性的结合方面做得非常平衡。它没有停留在“授权是好事”这种表面论断,而是深入探讨了授权背后的权力再分配机制。书中对不同管理理论(如权变理论、路径目标理论)如何融入授权实践的梳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更重要的是,作者没有沉溺于理论,而是迅速将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工具包。我个人非常喜欢书中附带的“授权成熟度评估表”,它不仅仅是一个打分工具,更像是一份组织潜能的诊断报告。通过这个工具,我能清晰地看到团队在“信息共享透明度”和“决策后果责任制”这两个维度上的短板。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沉稳而有力的,不哗众取宠,但每一个字都仿佛经过了千锤百炼,带着实战的重量。它不是一本让你读完后“感觉良好”的书,而是一本让你读完后“必须行动”的书,对我个人的管理升级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