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体育科学学科发展报告(2014—2015)
定价:68.00元
作者: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50467068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学科发展报告(2014—2015)由中国科协组织,全国学会进行编写,凝聚了33 个全国学会、1200 多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分四个部分:部分综合分析了2014—2044年度本学科的发展情况,梳理、总结了本学科的主要进展,分析了学科发展总体趋势,对学科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理性思考;第二部分为各分支学科的发展报告,介绍了各学科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外发展水平比较、各学科的发展方向与对策建议等;第三部分为学科发展报告主要内容的英文介绍;第四部分为与本学科进展有关的主要科技成果资料。
内容提要
随着体育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体育科学化程度的迅速提高,体育科技工作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竞技运动水平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育科学研究也广泛应用于体育运动的各个领域,我国广大体育科技工作者紧密围绕我国的体育事业,以解决我国体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战略问题、困扰我国体育发展的难点问题和运动实践中的关键问题为着力点,坚持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积极深入研究前瞻性、系统性问题,提升了破解难题、攻克难关的能力,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撑。
目录
序韩启德
前言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综合 报 告
体育科学学科发展报告
一、引言
二、体育学科近年的新研究进展
三、体育学科外研究进展比较
四、本学科发展趋势及展望
参考文献
专题 报 告
运动训练学学科发展
运动医学学科发展
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发展
运动心理学学科发展
体质研究学科发展
体育信息学科发展
体育工程学科发展
体育统计学科发展
体育计算机应用学科发展
运动生理与生物化学学科发展
目录
ABSTRACTS IN ENGLISH
Comprehensive Report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Sciencein China(2014-2015)
Reports on Special Topics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 Training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 Medicine
Report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portBiomechanics in China
Report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portPsychology in China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queResearch
Report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SportInformation
Report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Sport Engineering
Report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SportStatistics
Report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SportComputer Application
Report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Exercise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大事记
附录
索引
作者介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CAST)是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由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和地方科协组成,组织系统横向跨越绝大部分自然科学学科和大部分产业部门,是一个具有较大覆盖面的网络型组织体系。1958年38月,经党中央批准,全国科联和全国科普合并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那种沉稳的深蓝与跃动的橙色搭配,立刻让人感受到体育科学那种严谨中不失活力的特质。光是看着扉页上印着的“体育科学学科发展报告(2014—2015)”几个字,就仿佛能触摸到那两年间全球体育研究领域脉搏的跳动。我记得当时刚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前言,虽然具体内容我不能在这里展开详述,但那种编纂的用心程度,从引言的措辞就能窥见一斑。它不像是一份冰冷的学术年鉴,更像是一位资深学者对同行们辛勤耕耘的温柔回顾与中肯期许。阅读它的过程,就像是走进了一座信息密度极高的知识殿堂,每一个章节的标题都像是精心雕琢的宝石,预示着后面蕴含的深刻洞见。我特别留意了排版,那种清晰的层级划分和适度的留白,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舒适度,让我在面对海量的专业信息时,也能保持高度的专注和愉悦的心情。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值得称赞,厚实的手感,即使经常翻阅,也丝毫没有松垮的迹象,足见出版方对这份重要报告的珍视。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在我看来,是相当专业化且高度凝练的,它没有过多冗余的形容词或煽情的语句,每一个句子都像经过了精确的数学运算般,力求信息传递的最大化。这种严谨性,保证了报告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但同时也对读者的专业背景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我体会到,要真正理解其中一些复杂的模型和实验设计,需要一定的学科基础作为支撑,这使得它更像是一部面向专业人士的工具书,而非大众科普读物。然而,正是这种毫不妥协的专业度,让它在同类报告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个可靠的参考锚点。对于那些需要撰写综述、进行课题申报的学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背景信息和数据支持是无可替代的资源库。其详尽的索引和附录部分,更是体现了编纂者对读者查阅便利性的深切关怀。
评分从一个长期关注体育产业动态的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科研层面,它对行业应用趋势的捕捉也相当敏锐。报告中对于某些新兴技术在运动表现优化方面的探讨,那种务实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描述,让人感觉这些理论并非空中楼阁,而是真真切切地在改变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方式。我尤其欣赏它在梳理过去两年间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和政策动向时的那种平衡感,既没有过分偏袒任何一方的观点,又能客观地呈现出不同研究流派之间的张力与互补。这种中立而全面的叙事手法,使得这本书成为了一个极佳的“信息中转站”,能够帮助我们这些非核心研究人员,快速定位到最关键的进展。那些关于运动人体科学和社会学交叉领域的部分,更是提供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视角,拓宽了我们对“体育”二字的理解边界。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比喻来形容阅读完这本书的感受,那就是经历了一次高效且信息饱和的“学科体检”。它清晰地指出了学科在特定时间段内的健康状况、主要增长点以及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那种对学科发展瓶颈的坦诚剖析,比单纯的成功案例罗列更具启发性。我能感受到报告背后团队的责任感,他们不仅仅是在记录历史,更是在引导未来。每次翻阅其中的某个章节,总能发现一些被我先前忽略的细节,这些细节经过时间的沉淀,现在看来更像是未来趋势的早期预兆。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包含了所有已知的知识,而在于它成功地描绘了知识边界的拓展方向,为后续的研究者们指明了新的探索路径,是极具前瞻性和实践指导意义的年度成果总结。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结构安排,透露出一种精心布局的逻辑美感,它不是简单地将研究成果堆砌在一起,而是构建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引导读者从宏观的学科趋势,逐步深入到微观的研究热点和技术突破。初读时,我着迷于它对学科前沿的梳理方式,那种前瞻性的视角,让我对未来几年体育科学可能的发展走向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那种仿佛置身于学术研讨会现场的代入感,是通过其详实的数据支持和精准的行业术语运用达成的,它要求读者必须保持一种批判性的思维去吸收信息,而非被动接受。这种对知识深度的坚持,使得这本书绝非适合走马观花式的浏览,它需要你沉下心来,甚至准备好笔记本,记录下那些让你眼前一亮的观点和交叉学科的碰撞火花。每次合上书本,我都会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立即投入到新的研究或思考中去,这种由内而外的驱动力,恰恰是优秀学术著作的标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