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性格心理学:性格即心理,心理即性格
定价:26.80元
作者:牧之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4805077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章 性格的心理学画像
遗传基因决定性格 / 002
后天因素影响性格 / 003
性格是个性而不是本性 / 004
性格构成十八要素 / 005
认知性格深处的自己 / 007
了解他人的隐秘性格 / 008
第2章 性格分类与典型性格解剖
心理学中的性格分类 / 012
理想性格:天生 / 013
叛逆型性格:不屈的斗士 / 014
懦弱型性格:文艺细胞丰富 / 015
坚韧型性格:科研精英 / 016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是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我一直认为性格是比较稳定和固定的东西,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性格背后那股鲜活、流动的心理力量。牧之以一种非常贴切的语言,将性格和心理这种看似一体实则有微妙区别的概念解释得深入浅出。他不是在讲述什么深奥的心理学理论,而是在引导读者去观察,去感受,去反思。书中很多章节的描述,都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让我忍不住点头称是,甚至会因为书中的某个句子而停下来,陷入沉思。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与他人的互动模式,思考那些不自觉的行为背后的心理驱动力。我发现,很多我们认为的“性格缺陷”,可能只是某种心理需求的未被满足,或者是一种不恰当的应对机制。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非常温和的方式,让我们去理解和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成长。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变得更加包容,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并不高,觉得“性格心理学”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大而空,担心会充斥着很多空泛的理论。但当我真正开始阅读,立刻就被牧之的文字功力所折服。他用一种非常自然流畅的笔触,将性格与心理之间的复杂关联剖析得既深刻又具象。书中没有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学术术语,而是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案例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领悟到性格形成的原理和心理活动的影响。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个体差异性的尊重,它不是试图将人框定在某种固定的模式里,而是强调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也各不相同。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我是谁”这个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它让我明白,我们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并非凭空而生,而是我们内心深处各种信念、情绪、经历相互交织的产物。这种理解,让我对自己的不足有了更多的接纳,也对自己的优点有了更深刻的肯定。
评分这次偶然在书店翻到这本书,封面就很有意思,‘性格即心理,心理即性格’,一开始还以为是那种很理论、晦涩难懂的书,但当翻开第一页,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来了。牧之的文字,用一种特别平实却又洞察人心的语调,一点点地剖析着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那些微妙的情感和行为模式。它不像很多心理学书籍那样,上来就甩一堆复杂的理论和名词,而是更像一个资深的朋友,娓娓道来,让你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就开始反思自己,思考为什么我会这么想,为什么我会这样做。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性格类型的描述,不是简单地贴标签,而是深入到形成这些性格的背后原因,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如何体现。读这本书,就像是拿到了一张探索自己内心世界的地图,让你能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也能更好地理解身边的人。它让我明白,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在无数次的经历和选择中,一点点雕琢出来的,而我们每一次的心理活动,也都在悄悄地塑造着我们的性格。这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被作者阐述得淋漓尽致。
评分我本来就是心理学爱好者,对性格这个话题一直很感兴趣,所以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入手了。牧之的这本书,并没有让我失望,反而给了我很多新的启发。它最大的特点在于,把“性格”和“心理”这两个概念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巧妙,既强调了它们密不可分,又点明了其中的动态平衡。阅读过程中,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功底,但他却选择了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叙述方式。很多心理学研究中常见的“研究对象”和“实验数据”,在这里被替换成了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场景和人物,这使得理论变得异常生动,也更容易被读者所理解和吸收。这本书不是那种看完就束之高阁的书,很多观点都能够引起我的共鸣,并且让我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我开始更加主动地去分析自己的情绪变化,以及这些情绪变化是如何影响我的行为和决策的。这种内省式的阅读体验,是我在这本书中最大的收获。
评分拿到这本《性格心理学》纯属巧合,本来是冲着某个作者的其他书去的,结果被它独特的书名吸引了。我平时对心理学一直保持着一种好奇但又有点敬畏的态度,总觉得那是需要专业知识才能触及的领域。但这本书,真的颠覆了我的看法。牧之的写作风格非常接地气,就像在跟你聊天,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把一些原本可能很抽象的心理学概念讲得清晰易懂。我以前总觉得自己的某些行为是“怪癖”,或者觉得别人为什么会那样,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能从性格的角度去理解这一切。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书,很多观点会让你反复咀嚼,然后慢慢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印证。比如,书中提到的一些关于人际交往的洞察,我读完后尝试着去运用,发现确实能更有效地沟通,也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误会。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所谓的“性格”,其实是我们长期以来心理活动的积累和固化,而这些心理活动,又深深地根植于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体验。这本书,更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大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