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田径运动技术诊断
定价:48.00元
作者:周建梅,李建臣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122271365
字数:
页码:16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共分两大部分。是基础理论分析部分主要介绍人体运动的基本原理、田径运动技术诊断与分析的方法与手段以及田径技术的基本原理等。第二部分主要是案例实证研究,收录了作者近年来有关田径运动技术诊断与分析研究的学术论文,旨在诊断与分析我国排名靠前的田径运动员的技术现状,探索田径专项技术训练规律,加强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提供的参考依据。
内容提要
《田径运动技术诊断》以介绍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概念、目的及意义、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特点、指标体系与参数为总领;通过对竞走、跑、跳跃与投掷技术的基础理论,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人体生物力学基础,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测量技术与分析方法等内容的详细阐述,剖析了田径运动的相关技术及运动技术的诊断、改进方法。
《田径运动技术诊断》除了梳理田径运动的相关理论体系外,还特别添加了实例分析的内容,以跳高和铅球两个项目作为具体实例进行技术诊断,从而使读者可以对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方法、步骤与过程有全面的了解,起到加深对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理解和应用的目的。
目录
章 田径运动技术诊断概论 001
节 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概念、目的及意义 001
一、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概念 001
二、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目的与意义 002
第二节 运动技术诊断及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特点 004
一、运动技术诊断的一般特点 004
二、田径运动技术诊断要求与特点 007
第三节 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指标体系与参数 008
一、田径运动技术诊断指标体系 008
二、田径运动技术分析参数体系 010
第四节 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主要手段 011
第二章 田径运动技术基础理论 013
节 概述 013
一、田径运动技术理论研究现状 014
二、田径运动技术理论研究发展趋势 014
第二节 竞走技术理论 016
一、竞走的周期划分及技术结构 016
二、决定竞走速度的因素与竞走技术分类 018
三、竞走时身体重心和髋关节的运动轨迹 020
四、竞走技术的理论基础 020
第三节 跑的技术理论 023
一、跑的动作周期、时期与阶段划分 023
二、决定跑速的因素与影响跑的力 025
第四节 跳跃技术基础理论 038
一、跳跃的概念和阶段划分 038
二、跳跃运动项目的成绩构成及影响因素 038
三、跳跃运动技术的理论基础 044
四、三级跳远的技术原理 049
第五节 投掷技术基础理论 050
一、投掷的概念和阶段划分 050
二、投掷运动项目的成绩构成及影响因素 053
三、投掷技术理论基础 059
第三章 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人体生物力学基础 064
节 人体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特性 064
一、骨的生物力学特征 065
二、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 069
三、骨骼肌的生物力学特性 072
四、影响骨骼肌张力大小的因素 078
第二节 人体运动生物力学参数 081
一、人体惯性参数 081
二、人体运动学参数 086
三、人体动力学参数 087
四、人体肌电学参数 088
第四章 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测量技术与分析方法 091
节 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测量技术与分析方法概述 091
第二节 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测量技术、仪器与使用方法 093
一、运动学测量技术、仪器与使用方法 094
二、动力学测量技术、仪器与使用方法 101
三、肌电学测量技术、仪器与使用方法 106
第三节 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分析方法 109
一、定性分析方法 110
二、定量分析方法 112
三、多机同步测量方法 117
四、仿真分析方法 117
第五章 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实例分析 123
节 跳高项目实例分析 123
一、概述 123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24
三、技术路线 125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126
五、结论与建议 144
第二节 投掷项目实例分析 145
一、概述 145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45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48
四、结论与建议 161
参考文献 162
作者介绍
周建梅,首都体育学院,教授,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博士。
教学团队主要成员。
一线基础体育教学经验丰富。
中国网球队运动训练指导专家。
文摘
序言
阅读《XH 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过程,宛如一场在迷雾中探索的旅程。我并非怀揣着要成为世界冠军的宏伟目标,只是作为一名对田径运动抱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如何更科学地理解和练习这项运动的启示。我期待的“技术诊断”,在我心中,是一个能够揭示动作背后的科学原理,帮助我识别自己可能存在的技术误区,并提供改进建议的“指南”。 我记得,我曾对跳远助跑时的身体姿态特别好奇,比如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和速度的积累。我以为这本书会像显微镜一样,将助跑的每一个阶段都一一剖析,告诉我蹬踏时膝关节的角度、摆臂的幅度,以及身体前倾的黄金比例。然而,书中对这些具体的、可量化的技术要素的论述,却显得格外含糊。我读到的是一些关于“整体协调性”和“动力链条”之类的表述,这些词汇虽然听上去很高深,但却如同隔靴搔痒,让我无法真正理解如何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更像是在宏观层面描绘了一幅田径运动的壮丽画卷,但却在微观的技术细节上,留下了大量的空白。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选取几位不同水平的运动员,用数据和图表来展示他们技术上的差异,然后深入分析这些差异为何产生,又该如何纠正。但书中更多的是一些笼统的论述,似乎作者认为这些诊断的过程本身,就足以让读者自行领悟。 我尝试着在书中寻找一些能够帮助我纠正自己训练中的小毛病的线索,比如在跑步时,我总觉得自己的核心力量不足,导致身体容易晃动。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针对性的核心训练动作,并解释它们如何能影响跑步的技术。但书中对核心力量的提及,也仅仅是将其列为影响技术表现的一个因素,而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的训练指导。 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感觉像是面对一位知识渊博的哲学家,他能和你探讨许多深刻的道理,但当你想问他“具体该怎么做”时,他却只能报以意味深长的微笑。它提供了一种对田径运动的思考方式,但对于想要通过实际技术改进来提升运动表现的读者而言,这本书的指导性远远不足。它更像是打开了一扇门,但却没有递给你钥匙。
评分翻开《XH 田径运动技术诊断》这本书,我心里曾涌起过一股强烈的期待,以为能借此机会,一窥那些顶尖运动员是如何通过精益求精的技术打磨,在赛场上绽放光芒的。我设想,书中必然会充斥着详实的解剖学分析,精准的力学计算,以及对不同运动项目特有技术动作的细致拆解。我渴望了解,在每一次看似完美的跳跃、每一次势如破竹的投掷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科学的原理和严苛的训练。 然而,当我深入阅读后,却发现这本书的内容,与我最初的设想相去甚远。与其说这是一本“技术诊断”的书,不如说它是一本关于“宏观概念”的集锦。书中大量篇幅都在阐述一些非常宽泛的体育理论,例如“整体性训练”、“协调性发展”以及“身心结合”等等。这些概念固然重要,但对于我这样渴望了解具体技术层面的人来说,它们显得过于抽象,缺乏可操作性。 我期待的是能看到关于“如何诊断”的详细步骤和方法。比如,对于一个跳高运动员,如何通过录像分析来判断其助跑速度与起跳时身体姿态的匹配程度?又或者,在铅球运动中,如何量化评估运动员的转身速度和出手角度,并以此来判断其技术是否需要调整?然而,书中对于这些“诊断”的具体方法,却几乎只字未提。我感觉作者似乎默认读者已经拥有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可以直接理解他的论述。 更为遗憾的是,书中对于一些关键的技术环节,例如起跑反应、腾空技巧、以及发力瞬间的身体协调性等,都仅仅是蜻蜓点水般地带过,缺乏深入的剖析。我希望能看到对这些技术动作进行分解,并给出详细的指导,告诉我该如何训练才能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更像是站在远处眺望一座宏伟的山峰,而没有提供攀登这座山峰的详细路线图。 总而言之,这本《XH 田径运动技术诊断》在理论层面或许有一定的价值,但对于希望获得具体技术指导和诊断方法的读者而言,它显得远远不够。它更像是一本介绍“什么是好的田径技术”的书,但却没有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实现它”。这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体验,让我感到有些失落,并对这本书的实用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评分这本书实在是太太太太让我失望了!我怀揣着对中国田径运动腾飞的美好憧憬,满心欢喜地捧回了这本《XH 田径运动技术诊断》。封面上那几个醒目的字,简直就是给我打了一剂强心针,我仿佛已经看到了中国运动员们在国际赛场上刷新纪录、摘金夺银的壮丽景象,以为这本书能为我揭示通往辉煌的秘诀,能告诉我那些顶尖运动员是如何通过科学的训练和精细的技术调整,一步步攀登世界之巅。 然而,当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页,期待着深邃的理论剖析、详实的案例研究,甚至是直观的技术动作图解时,迎接我的却是一片空洞。书里充斥着一些我早已耳熟能详,甚至在体育新闻里都能听到的泛泛之谈。什么“重视基础训练”、“加强技术细节”、“科学安排体能”……这些话语就像是没有灵魂的空壳,虽然听起来冠冕堂皇,但却完全没有提供任何实质性的指导。我期待的“技术诊断”呢?它在哪里?我甚至连一个具体的动作,比如跳远起跳的蹬地角度,或者铅球出手瞬间的身体姿态,都没有看到任何深入的分析。更别提什么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哪怕是简单提及一下“运用摄像机慢放分析”之类的,我都能觉得作者花了点心思。 我试图在书中寻找一些能够帮助普通爱好者理解运动员训练的线索,哪怕是针对业余选手的技术提升建议也行。但这本书似乎完全是为某个特定群体量身定做的,而这个群体的信息和我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我花了大量时间试图从中挖掘出一点点有价值的信息,想要理解为什么某个运动员在这个项目上表现出色,或者为什么另一个运动员会遇到瓶颈,但这本书给我的答案是“因为他训练刻苦”、“因为他天赋好”。拜托,这是常识,我需要的是“为什么”的答案,是那些不为大众所知的、技术层面的“为什么”。 最让我感到气愤的是,这本书的某些部分,我甚至能感觉到作者在敷衍了事。一些章节的篇幅被一些我完全不关心的、像是拼凑起来的背景介绍或者历史回顾占满了,而真正应该重点阐述的技术诊断部分,却显得语焉不详,浅尝辄止。我感觉作者只是把一些零散的、不成体系的知识点堆砌在一起,然后冠以“技术诊断”之名,就草草了事了。这不仅浪费了我的时间和金钱,更打击了我对深入了解田径运动技术的热情。 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如同一次期待已久的旅行,却发现目的地根本就不存在,或者只是一个空荡荡的展览馆,里面陈列着一些我已经看腻了的展品。我花了钱,花了时间,却一无所获,甚至还产生了一种被欺骗的感觉。我真诚地希望,如果将来有人再出版关于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书籍,能够真正做到“言之有物”,能够提供真正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和提升的专业知识,而不是这样一本徒有其名的“空书”。
评分说实话,对于《XH 田径运动技术诊断》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误入了一个信息孤岛。我本来以为,一本以“技术诊断”为名的书,应该会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能够细致地剖析运动员的身体和动作,找出问题所在,并给出专业的解决方案。我期待着看到诸如步频步幅的黄金比例分析、起跑反应时间的详细解读、或是不同项目核心力量的训练建议等等。 然而,当我翻开书页,迎面而来的是大量的理论陈述,这些理论听上去有些熟悉,但却缺乏具体的实践指导。比如,书中会提到“离心收缩的重要性”,但却没有给出如何针对不同肌肉群进行有效的离心收缩训练的方法,也没有提及如何通过测试来判断离心收缩的不足。再比如,关于“身体重心的转移”,我期待的是看到不同项目(如跳高、铅球)在重心转移上细微的差别,以及如何通过训练来优化这些转移,但书中仅仅是泛泛地提到了其重要性。 我花了很长时间试图在书中找到一些可以转化为实际操作的技巧,哪怕是一些基础的辅助训练动作,或者可以用于自我评估的简单方法。但这些内容在书中几乎是凤毛麟角。很多时候,我感觉作者只是在阐述一些普遍的体育训练原则,然后把它们冠以“技术诊断”的名头。这种感觉就像是,我去看医生,医生只是告诉我“你需要健康”,而没有告诉我“你需要吃什么,做什么运动,以及为什么”。 更让我感到困惑的是,书中对一些关键的技术细节的处理,显得过于简略。以跑步为例,我以为会看到关于高抬腿、后蹬等动作的详细分解,以及它们在不同跑姿下的最佳角度和力度。但书中对于这些内容的描述,往往只是几句话带过,没有深入到对肌肉发力、关节角度的精细分析。这让我怀疑,作者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些技术的精髓,或者是否愿意将它们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 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是,它像是一个漂亮的包装盒,里面却空空如也。它具备了一个“技术诊断”书籍应该有的名字和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却缺失了最核心的、能够指导实践的部分。对于真正想要通过科学方法来提升技术水平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帮助非常有限,甚至可能让人产生误导。它更像是一本为那些只是想了解一些皮毛知识的人准备的读物,而不是为那些渴望深入钻研的实践者。
评分读完这本《XH 田径运动技术诊断》,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一种奇妙的感觉,仿佛在阅读一本充满诗意的散文集,而非一本技术指南。书中并没有充斥着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专业术语和枯燥的图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温和的叙述,像是作者在娓娓道来他对田径运动的热爱,以及他对运动员们每一次腾空、每一次冲刺背后蕴含的智慧的理解。 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心”的书,关于运动员们在追求卓越过程中所经历的挣扎、坚持与突破。作者似乎更关注的是驱动运动员们前进的精神力量,是他们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冷静,如何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汲取教训,然后重新站起来。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的身影,听到了他们每一次心跳加速的声音,感受到了他们对目标不懈追求的决心。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没有那种强烈的目的性,不会告诉你“你必须这样做才能提高”,而是通过一种引导的方式,让你自己去思考,去体会。读的时候,我常常会停下来,想象某个场景,比如一位跨栏运动员在最后几步时是如何调整节奏的,或者一位标枪运动员在投掷瞬间,身体的每一个细微的协调。这些想象并非基于书中的具体指导,而是被作者营造出的那种氛围所激发。 我注意到,书中对于“诊断”的理解,似乎超脱了单纯的技术动作分析,而更多地指向了对运动员整体状态的把握。它探讨了心理素质、训练方法、甚至是生活习惯如何共同影响着一个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这让我开始反思,技术诊断是否不仅仅是体现在动作的精确度上,更在于对整个“人”的全面理解。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读起来非常舒服的书,它不像一本教材,而更像是一次心灵的对话。如果你期待的是一套立竿见影的训练方案,这本书可能不会满足你。但如果你愿意跟随作者的思绪,去感受田径运动背后的人文关怀和精神力量,那么这本书会给你带来别样的启迪。它让我对这项运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不仅仅是技巧,更是关于坚持、关于梦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