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新书--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
| 作者 | 张书岩 |
| 定价 | 98.00元 |
| 出版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 ISBN | 9787532642656 |
| 出版日期 | 2015-01-01 |
| 字数 | 1265000 |
| 页码 | 954 |
| 版次 | 1 |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3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现代汉语词典系列”辞书是一套严格遵循国家语委等部门颁布的有关语言文字的法规编写而成的辞书。整套书包括《现代汉语词典系列: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现代汉语成语辞典》《现代汉语新词语辞典》《现代汉语组词造句词典》《现代汉字歇后语谚语惯用语辞典》《现代汉语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词典》等六种。 《现代汉语词典系列:现代汉语规范字典》是我社针对国家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推出的又一本详解型现代汉字规范性字典。它在《通用规范汉字表》规定的8105字之外,又补入了有实用价值的2000余个单字,并将10000余字分为4个字级。《现代汉语词典系列: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的每个单字头下之“【辨析】”栏下,对汉字的音形义进行辨析;“【备考】”栏下,对许多单字的字源、结构、部首的意义特征、简化字的来源和*早的出处、某些繁体字和异体字的调整及其使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详细探讨。本详解型字典将能更好地满足读者学习、使用现代汉字的需求。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第四段评价 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我对于工具书的“权威性”有着近乎偏执的要求。我购买《新书——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的主要动机,是想拥有一本可以信赖的“标准参照物”,用以在与其他同事或合作方产生语言分歧时,能够迅速拿出依据来解决争端。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我认为它在核心词汇的释义上确实达到了行业内较高水准的规范性。例如,对于那些意义容易随时间流逝而发生微妙变化的词汇,这本书的解释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没有跟风引入那些尚未被学界完全认可的新义。这种对传统的尊重和对规范的坚守,是它最大的价值所在。然而,这种“规范”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适用范围的局限性。现代汉语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吸收新要素的复杂系统,而这本字典似乎更像一个定格了某个历史节点的标本。在处理一些新近产生的、用于特定社群内部交流的词语时,它的“查无此词”的反馈,有时反而会让我感到挫败,因为它没有提供任何关于这些新词可能是如何由旧词演变而来的线索。它更像一个完美的“过去式”,而不是一个动态的“现在进行时”。
评分第二段评价 说实话,我对市面上所有主打“规范”的汉语词典都有点本能的抗拒,总觉得它们往往为了追求形式上的统一和所谓的标准,会牺牲掉语言的鲜活生命力。这本《新书——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确实做到了“规范”,但这种规范感带来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吃一顿营养配比精准但味道平淡的代餐。它的收录标准明显偏向于主流、被广泛认可的书面用语,对于一些新兴的网络词汇或者地域性极强的俚语,基本是持保守态度,完全没有收录。这对于追求紧跟时代脉搏的年轻人来说,可能会觉得它有点“老派”。我翻阅了它对一些成语的解释,大多是标准的、教科书式的定义,缺乏对这些词语在不同文学作品中可能出现的引申义或反讽用法的探讨。这使得在阅读现代文学作品时,如果遇到需要深入理解作者意图的情况,这本书提供的帮助有限。它更像是为中学生或是初入职场的编辑准备的“安全词典”,能确保你不会犯下低级错误,但想从中挖掘出语言的深度美感或历史演变脉络,恐怕要失望了。它的价值在于“排除错误”,而非“启发思考”。
评分第一段评价 最近入手了一本市面上挺常见的工具书,主要是为了应付日常工作中一些生僻词汇的查询需求,毕竟现在书面语和口头表达中总有些词语让人拿不准。我对这类工具书的期望值其实不高,主要就是希望它能在关键时刻提供快速、准确的释义,不用像查在线词典那样被各种广告和不相关的链接干扰。这本书的开本适中,拿在手里分量刚好,装帧设计也比较简洁大方,这点我很满意。翻开内页,纸张的质量看起来还算耐用,印刷的清晰度也足够,排版上采用了双栏设计,这在查阅效率上确实有加分。我特意试着查了几个我平时容易混淆的近义词组,比如“的、地、得”的用法辨析,它给出的例句和解释非常精炼,没有过多的理论阐述,直击痛点。对于需要经常撰写规范文稿的职场人士来说,这种效率至上的设计理念是十分宝贵的。不过,如果从更学术的角度来看,它在词源考证和细微语境差异的呈现上,深度略显不足,更偏向于实用主义的快速查询手册,而非语言学研究的深度参考。总的来说,作为案头必备的快速参考工具,它成功地达成了基础的“规范”目标。
评分第三段评价 这本工具书的装帧设计非常注重便携性,这也是我选择它的一个重要考量。我经常需要在外出差或到不同的图书馆查阅资料,一个厚重的工具书实在是不方便携带。这本字典的尺寸控制得很好,可以轻松放进公文包的内层,重量也相对轻巧,拿在手里没有太大的负担感。内页的排版布局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字体选择上,正文字体清晰易读,查阅时不容易出现视觉疲劳,而重点词汇和读音标记采用了加粗或不同的颜色区分,这种层级分明的处理方式,极大地加快了定位速度。我特别欣赏它在“难点词”处理上采取的策略,对于一些多音字或形近字的区分,它不仅给出了标准的普通话读音,还附加了非常简短的、在特定语境下最常用的读法提示,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体现了编者对实际使用场景的充分理解。当然,如果要吹毛求疵,我觉得在对一些专业术语进行释义时,如果能提供更简洁的领域标识(例如:[医学]、[法律]),会更方便跨学科的读者进行快速筛选。但总的来说,在“快速、准确、便携”这三个维度上,它表现得非常出色。
评分第五段评价 这本书的定价相对同类产品来说,处于一个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区间,性价比是相当高的。我购买它时,主要是冲着它的实用性和耐用性去的。翻阅内页的体验非常舒适,纸张的韧性很好,即使经常需要反复查阅和标记,也不容易出现撕裂或折痕过重的问题,这点对于重度使用者来说至关重要。编排上,它采用了非常清晰的部首和笔画检索系统,这是传统字典不可或缺的优势,即便是面对不认识的字,也能通过结构快速定位,这比依赖拼音索引的电子工具要踏实得多。其中对一些古今异义词的处理,也做得比较到位,它会明确指出哪个释义是现代通用义,哪个是古代用法,避免了读者在阅读古籍时产生误解。但我想指出,在语音标注方面,它似乎略显保守。虽然提供了标准的国际音标(IPA),但对于那些口语中常见的、但标准中不被鼓励的变音现象,它没有提供任何辅助说明。对于希望学习地道口语表达的非母语学习者来说,这本字典在“规范”之余,稍显“刻板”,缺少了对实际口语习惯的包容和指引。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坚实可靠的“基石”型工具书,值得拥有,只是别指望它能教你所有的“花样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