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电子技师技术手册 |
| 作者 | 陈永甫、谭华 |
| 定价 | 38.00元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030355911 |
| 出版日期 | 2013-01-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540Kg |
| 内容简介 | |
| 《电子技师技术手册》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中对电子、电气类工种的“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和“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为主要依据进行编写。 《电子技师技术手册》主要内容包括电路基础和常用定理·定律、半导体二极管及LED显示器、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集成运放、LC型·RC型正弦波振荡器、压电元件、数字电子技术、直流稳压电源、电子产品焊接与装配工艺、电子测量仪器、技术文件识读,共计11章。 《电子技师技术手册》可作为不同行业中各技术等级的电子、电气技师和高级技工的知识培训、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参考书使用,也可供工科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及广大电子爱好者阅读。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章 电路基础和常用定理·定律 1.1 电路·电流·电压 1.1.1 电路和电路图 1.1.2 电流的概念、大小和方向 1.1.3 电压的概念、大小和方向 1.2 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电阻 1.2.1 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1.2.2 电阻和电阻率 1.3 电路状态和欧姆定律 1.3.1 电路的三种状态 1.3.2 局部欧姆定律 1.3.3 全电路欧姆定律 1.4 电阻的串联·并联·混联 1.4.1 电阻的串联 1.4.2 电阻的并联 1.4.3 电阻的混联 1.5 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 1.5.1 电流做功——电功 1.5.2 电功率和电能的数量 1.5.3 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 1.6 复杂电路的计算和基本定律 1.6.1 复杂电路的结构 1.6.2 基尔霍夫定律 1.6.3 支路电流法 1.6.4 叠加定理 1.6.5 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及相应电路 1.6.6 戴维宁定理 1.7 大功率传输定理 1.7.1 负载获得大功率的条件 1.7.2 电子电路中的负载匹配与电力传输系统的传输效率问题 第2章 半导体二极管及LED显示器 2.1 半导体PN结 2.1.1 本征半导体·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 2.1.2 半导体器件的核心——PN结 2.2 半导体二极管 2.2.1 二极管的基本结构和电路图形符号 2.2.2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2.2.3 二极管的主要技术参数 2.2.4 普通二极管性能好坏的简易检测 2.3 半导体二极管常见应用 2.3.1 整流二极管 2.3.2 检波二极管 2.3.3 稳压二极管 2.3.4 发光二极管(LED) 2.3.5 变色发光二极管 2.3.6 发光二极管的驱动方式和驱动电路 2.3.7 发光二极管的使用与检测 2.4 LED显示器 2.4.1 LED数码管 2.4.2 LED点阵式显示器 第3章 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 3.1 半导体三极管 3.1.1 三极管的基本结构、种类和电路符号 3.1.2 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与电流分配 3.1.3 三极管的伏安特性 3.1.4 三极管的主要技术参数 3.1.5 三极管的识别、管型判断及hFE测量 3.1.6 三极管的使用注意事项 3.2 基本放大电路分析 3.2.1 放大作用的实质 3.2.2 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3.2.3 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3.2.4 静态工作点的分析 3.2.5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3.2.6 微变等效电路法 3.3 稳定工作点的放大电路 3.3.1 分压式发射极偏置电路 3.3.2 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分析 3.3.3 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3.3.4 用微变等效电路进行动态分析 3.3.5 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的比较 3.4 多级放大电路 3.4.1 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 3.4.2 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3.4.3 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3.4.4 多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3.5 功率放大器 3.5.1 功率放大器的基本要求 3.5.2 功率放大器的类别 3.5.3 乙类互补对称OTL功率放大电路 3.5.4 乙类互补对称OCL功率放大电路 3.5.5 交越失真及消除措施 3.5.6 甲乙类互补对称OTL功率放大电路 3.5.7 甲乙类互补对称OCL功率放大电路 3.5.8 互补对称OTL和OCL的性能比较 第4章 集成运放 4.1 组成·类型和主要特性 4.1.1 基本结构 4.1.2 电路图形符号 4.1.3 类型 4.1.4 封装形式 4.1.5 主要性能参数 4.2 传输特性·理想化处理方法 4.2.1 集成运放的理想化条件 4.2.2 理想运放的图形符号及电压传输特性 4.2.3 虚短和虚断 4.2.4 运放在饱和区工作时的特点 4.2.5 实际运放与理想运放的比较 4.3 线性应用 4.3.1 反相比例运算放大电路 4.3.2 同相比例运算放大电路 4.3.3 加法运算电路 4.3.4 减法运算电路 4.3.5 积分运算电路 4.3.6 微分运算电路 4.4 非线性应用 4.4.1 工作在非线性状态下的集成运放 4.4.2 电压比较器 4.4.3 在波形产生方面的应用 4.5 正确使用及防护措施 4.5.1 集成运放的合理选用 4.5.2 使用前的资料查询与准备 4.5.3 调零措施 4.5.4 自激振荡的消除 4.5.5 集成运放的保护措施 第5章 LC型·RC型正弦波振荡器 5.1 正弦波振荡器的本质 5.1.1 从放大器到自激振荡器 5.1.2 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及振荡建立过程 5.1.3 正常振荡的两个条件 5.1.4 振荡器的起振及自动稳幅 5.1.5 振荡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5.2 LC正弦波振荡电路 5.2.1 LC并联谐振回路 5.2.2 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 5.2.3 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 5.2.4 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5.2.5 并联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5.2.6 实用LC正弦波振荡电路分析 5.3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5.3.1 RC移相式正弦波振荡电路 5.3.2 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 5.3.3 实用RC正弦波振荡电路分析 第6章 压电元件 6.1 陶瓷滤波器 6.1.1 陶瓷片的压电效应 6.1.2 两端陶瓷滤波器 6.1.3 三端陶瓷滤波器 6.1.4 耦合子型三端陶瓷滤波器 6.1.5 陶瓷滤波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6.1.6 陶瓷滤波器的检测与好坏判断 6.2 陶瓷陷波器·鉴频器 6.2.1 陶瓷陷波器 6.2.2 陶瓷鉴频器 6.3 压电蜂鸣器 6.3.1 发声原理和结构 6.3.2 交流电漏电声光报警电路 6.3.3 袖珍音乐贺卡 6.3.4 压电陶瓷片的检测 6.4 声表面波滤波器 6.4.1 结构和电路符号 6.4.2 工作原理 6.4.3 特点及主要性能参数 6.4.4 检测 6.4.5 实际应用 6.5 声表面波延迟线 6.5.1 信号延迟线 6.5.2 声表面波延迟线的组成 6.5.3 声表面波延迟线的类型 6.5.4 一行延迟线 6.5.5 检测、选用及代换 6.6 石英晶体谐振器 6.6.1 石英晶体谐振器的外形和等效电路 6.6.2 石英晶体谐振器的频率特性 6.6.3 石英晶体谐振器的种类及主要技术参数 6.6.4 晶振电路 6.6.5 5MHz串联谐振型晶振电路 6.6.6 5MHz并联谐振型晶振电路 6.6.7 标准秒时钟信号发生器电路 6.6.8 石英晶体谐振器的检测 6.6.9 石英晶体使用注意事项 第7章 数字电子技术 7.1 数字信号及逻辑赋值 7.1.1 数字信号与数字电路 7.1.2 数字信号的两种逻辑体制 7.1.3 实际的脉冲信号及其参数 7.2 数制·码制 7.2.1 数制 7.2.2 码制 7.3 逻辑代数运算与函数化简 7.3.1 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 7.3.2 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 7.3.3 逻辑函数的相互转换 7.3.4 代数化简法 7.4 基本逻辑门·组合门 7.4.1 3种基本门电路 7.4.2 常用组合逻辑门电路 7.5 TTL集成门电路 7.5.1 TTL集成与非门电路 7.5.2 集电极开路与非门(OC门) 7.5.3 三态输出门(TSL门) 7.5.4 TTL集成门电路的使用规则 7.6 CMOS集成门电路 7.6.1 CMOS型反相器(非门) 7.6.2 CMOS型2输入与非门 7.6.3 CMOS型或非门 7.7 组合逻辑电路 7.7.1 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 7.7.2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7.7.3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7.8 加法器 7.8.1 半加器 7.8.2 全加器 7.8.3 多位数加法器 7.9 编码器 7.9.1 二进制编码器 7.9.2 优先编码器 7.10 二进制译码器 7.10.1 译码器简介 7.10.2 二进制译码器74138 7.11 数字显示译码器 7.11.1 七段数码管 7.11.2 七段数字译码/驱动器74LS48 7.12 触发器 7.12.1 触发器的基本特点与分类 7.12.2 基本RS触发器 7.12.3 同步RS触发器 7.12.4 同步JK触发器 7.12.5 边沿型JK触发器 7.12.6 维持阻塞D触发器 7.12.7 T触发器和T'触发器 7.12.8 常用集成触发器 7.13 寄存器 7.13.1 数码寄存器 7.13.2 移位寄存器 7.13.3 移位寄存器的应用 7.14 计数器 7.14.1 异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 7.14.2 异步二进制减法计数器 7.14.3 同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 7.14.4 同步二进制减法计数器 7.14.5 同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74LS161 7.14.6 异步二—五—十进制计数器74LS290 7.14.7 N进制计数器 7.14.8 常用TTL型、CMOS型集成计数器 第8章 直流稳压电源 8.1 交流如何变直流 8.2 整流电路 8.2.1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8.2.2 单相全波整流电路 8.2.3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8.2.4 单相二倍压整流电路 8.2.5 单相五倍压整流电路 8.3 三相整流电路 8.3.1 三相半波整流电路 8.3.2 三相桥式整流电路 8.4 滤波电路 8.4.1 电容滤波电路 8.4.2 LC-π型滤波电路 8.5 基本稳压电路 8.5.1 并联型稳压电路 8.5.2 简易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路 8.5.3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 8.6 三端集成稳压器 8.6.1 固定输出三端稳压器 8.6.2 可调式三端稳压器 8.7 开关电源 8.7.1 开关电源与线性电源的比较 8.7.2 开关电源的主要工作方式 8.7.3 串联型开关稳压电路 8.7.4 并联型开关稳压电路 8.7.5 集成开关稳压器 8.7.6 脉宽调制(PWM)控制器 第9章 电子产品焊接与装配工艺 9.1 电烙铁 9.1.1 直热式电烙铁 9.1.2 恒温电烙铁 9.1.3 半自动电烙铁 9.1.4 吸锡电烙铁 9.1.5 电烙铁的选用 9.1.6 电烙铁的合理使用 9.1.7 电烙铁的温度控制 9.2 焊料与焊剂 9.2.1 焊料 9.2.2 焊剂 9.3 手工焊接技术 9.3.1 手工焊接的基本方法 9.3.2 手工焊接的五步操作法 9.3.3 较小焊点的三步操作法 9.3.4 合格焊点的要求 9.3.5 手工焊接的操作要领 9.3.6 焊接质量的检查 9.4 印制电路板装配与焊接 9.4.1 印制电路板的基础知识 9.4.2 印制电路板的焊前检查 9.4.3 元器件引脚的成形 9.4.4 元器件手工装配与焊接 9.5 SMC·SMD·SMT 9.5.1 SMT的特点 9.5.2 SMC和SMD的分类 9.5.3 部分SMC举例 9.5.4 部分SMD举例 9.5.5 表面贴装、焊接设备 9.5.6 表面贴装的工艺流程 0章 电子测量仪器 10.1 数字式万用表 10.1.1 数字式万用表的基本结构 10.1.2 电阻和电位器的检测 10.1.3 测量直流电压 10.1.4 测量交流电压 10.1.5 测量交、直流电流 10.1.6 测量电容器的质量和容量 10.1.7 测量二极管 10.1.8 测量三极管 10.1.9 使用注意事项 10.2 低频信号发生器 10.2.1 XD-2型信号发生器的组成 10.2.2 XD-2型信号发生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0.2.3 XD-2型信号发生器的操作面板说明 10.2.4 XD-2型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10.2.5 用XD-2信号源检测驻极体传声器 10.3 高频信号发生器 10.3.1 XFG-7型信号发生器的组成 10.3.2 XFG-7型信号发生器的操作面板说明 10.3.3 XFG-7型信号发生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0.3.4 XFG-7型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10.3.5 用XFG-7和毫伏表DA-16调中放 10.4 晶体管毫伏表 10.4.1 DA16-1型毫伏表的组成 10.4.2 DA16-1型毫伏表的主要技术指标 10.4.3 DA16-1型毫伏表的操作面板说明 10.4.4 DA16-1型毫伏表的使用方法 10.4.5 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的测试 10.5 示波器 10.5.1 通用示波器的组成 10.5.2 通用示波器的选用 10.5.3 ST-16型单踪示波器 10.5.4 SR-8型双踪示波器 10.6 频率特性测试仪 10.6.1 BT-3型扫频仪的电路结构 10.6.2 BT-3型扫频仪的主要技术指标 10.6.3 BT-3型扫频仪的面板说明 10.6.4 BT-3型扫频仪与被测设备的连接 10.6.5 无源网络幅频特性的测试 10.6.6 两级单调谐中放的幅频特性测试 10.6.7 两级单调谐中放的增益测试 1章 技术文件识读 11.1 技术文件及相关标准 11.1.1 设计文件 11.1.2 工艺文件 11.1.3 相关国家标准 11.2 电气图形符号 11.2.1 电气图形符号的基本形式 11.2.2 常用电气图形符号 11.2.3 图形符号的绘制原则 11.3 文字符号 11.3.1 文字符号的作用 11.3.2 文字符号的组成 11.3.3 补充文字符号的原则 参考文献 |
| 编辑推荐 | |
| 陈永甫、谭华编著的《电子技师技术手册(双色印刷)》根据人社部及相关部委颁发的《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和《技术等级标准》中对相关工种提出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编写,主要内容有半导体基础及放大电路、集成运放、数字电子技术、电子产品的焊接与装配工艺、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与操作、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PLC)、电子产品技术文件解读、电气图识读与绘制等,对读者成长为电子技师有很强的指导性。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真的挺棒的,不是那种死板的教科书风格,而是更接近于一本实用工具书。字体大小适中,重点内容有加粗或者用特殊颜色标注,非常方便快速查找信息。我之前翻阅过一些电子方面的书籍,有些内容写得过于晦涩,感觉像是给专业人士看的,对于我这种想自学的人来说,难度太大。而这本《电子技师技术手册》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似乎更注重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我注意到其中有大量的电路图和实物照片,这对于理解抽象的电路原理非常有帮助。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小贴士”或者“注意事项”,我觉得这些东西往往是经验的结晶,能让我在实践中少走弯路。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关于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像示波器、万用表这些工具,我虽然知道它们的存在,但实际操作起来总感觉不得要领,希望这本书能有详细的讲解,让我能够熟练运用它们来诊断和维修电路。我对书中关于不同元器件的选型和应用也有很大的期待,毕竟在实际搭建电路时,选择合适的元器件非常关键。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似乎对电子技术有着非常深厚的理解,并且能够将其用清晰易懂的方式传达出来。我一直觉得,一本好的技术书籍,不仅要有准确的内容,更要有好的表达方式。从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来看,我感觉作者非常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每个章节的讲解都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会让人觉得突兀。而且,我注意到书中有很多比喻和类比,用来解释一些抽象的概念,这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友好。比如,在讲解电流和电压的时候,作者可能会用“水流”和“水压”来类比,这能帮助我更直观地理解。我非常期待书中关于“实用案例分析”的部分,因为通过实际的例子来学习,往往比枯燥的理论讲解更有效。我希望作者能够分享一些真实世界中遇到的电子技术问题,以及如何运用书中的知识来解决它们。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汇集,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耐心指导我学习。
评分这本书的知识覆盖面相当广泛,简直就是一本电子技师的“百科全书”。我之前学习电子技术,常常需要查阅不同的资料,每次都觉得知识点分散,不够系统。而这本《电子技师技术手册》似乎把我想了解的、或者我还没想到的内容都涵盖进去了。我看到它不仅有基础的元器件和电路知识,还有关于电源管理、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等更广泛的领域。这对于我这种希望对电子技术有一个全面认识的人来说,非常有价值。我特别好奇书中关于“现代电子技术发展趋势”的介绍,我想了解一下最新的技术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此外,书中关于“安全规范”和“环保要求”的内容也非常重要,这些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遵守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个完整、系统的电子技术知识框架,并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实用性强,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参考的好书。
评分哇,刚拿到这本《电子技师技术手册》,还没来得及细看,光看封面就感觉沉甸甸的,厚实,装帧也很牢固,感觉是那种可以“传家”的书。我是一名刚入门的电子爱好者,平时喜欢摆弄一些小玩意,但总觉得理论知识不够扎实,遇到问题常常束手无策。最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讲解电子基础知识的书,尤其是关于电路原理、元器件特性和常用工具使用的。我看到这本书的目录,涵盖了很多我感兴趣的方面,比如基础的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还有各种晶体管、二极管、集成电路的详细介绍,甚至还有一些传感器和信号处理的内容。光是想到能通过这本书,把那些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就觉得特别激动。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实用技巧和常见故障排除的部分,因为在我实际操作中,这方面确实是最让我头疼的。不知道这本书的讲解方式是否通俗易懂,会不会充斥着太多晦涩难懂的公式和理论,还是能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解释,让我这个“小白”也能看得明白。总之,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成为我电子学习道路上的得力助手。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感觉很不错,既有基础的原理讲解,又有进阶的实践应用,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全面的参考。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关于电子技术的入门读物,感觉它们要么太浅,只讲到一些皮毛,要么太深,对我来说完全是“天书”。而这本《电子技师技术手册》似乎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我看到它不仅详细介绍了各种基础元器件的物理特性和工作原理,还深入探讨了如何将这些元器件组合成更复杂的电路,比如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等等。这对于我这种想要进阶学习的人来说,非常有吸引力。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区分与应用,因为这两类电路在现代电子产品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外,我还想知道书中对于一些常见电子故障的分析和排除是否做得足够细致,因为在实际维修过程中,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是非常重要的技能。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系统性的故障排除思路和方法,而不是简单地列举一些现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