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全球122年的的《乌合之众:群体心理学》,开创性分析了群体心理的本质,涉及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政治学等方方面面,深刻影响了全球政治家、企业家等各行各业精英领袖。这部一下午就能读完的经典,帮助我们看清群体的真正面目,从而在冲突和矛盾面前,始终保持理智、内心强大和清晰判断。
口碑相传的2018全新中译本,译者是傅雷翻译奖组委会主席、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董强,因其尊重原著,恢复法语原版原貌,出版后凭借口碑相传迅速走红热销,被誉为“《乌合之众》里程碑中译本”。
作者简介
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Le Bon 1841-1931)
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创始人。
青年时在巴黎学医,后来游历了欧洲、北非和亚洲,完成了多本人类学和考古学著作。1895年出版了群体心理学的经典著作《乌合之众》,全书涉及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政治学等方方面面,被誉为了解群体心理的入门级经典,也是学术殿堂光芒万丈的名著,在全球以20多种语言出版,成为各行各业精英领袖的必读之书。
勒庞代表作有《乌合之众》 《民族演变的心理法则》 《法国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学》《战争心理学》等。
译者简介
董强
诗人、学者,傅雷翻译出版奖组委会主席,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中法两国在教育、文学、翻译、艺术等多领域交流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迄今为止WY将将《论语》翻译成法文的中国学者,著有其他著作、译著逾三十余部。
曾在法国游学12年,期间在法国用法语出版诗集《松绑的手》,赢得法国文化界名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文学大师米兰?昆德拉等人的一致赞赏。
1997年,被法国知名媒体《费加罗杂志》评为“年度华人”。
2001年,回到北京大学法语系任教,持续推动中法文化交流和传播。
2008年,成为荣获法国政府“教育骑士”荣誉勋章的zui年轻学者。
2013年,荣获法兰西学院至高荣誉“法语国家联盟jin奖”。
2014年,入选“中法建交50年50人”。
2015年,法国三任总理同台授予其“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2016年,获颁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荣誉博士”称号。
2016年,当选法兰西道德与政治科学院外籍终身院士,为该院200余年来首位华人通讯院士,《新闻联播》、新华社、《人民日报》纷纷报道。
目 录
译者序 / 001
1902 年第六版作者序言/ 005
1963 年版序言/ 013
引言 群体的时代 / 01
DY篇群体的灵魂 / 13
DY章 群体的普遍特征和群体思维的心理法则 / 15
第二章 群体的情感与道德 / 28
第三章 群体的观念、推理和想象力 / 60
第四章 群体信念的宗教形式 / 75
第二篇群体的意见和信仰 /85
DY章 群体的意见和信仰的遥远成因 / 87
第二章 群体意见的即时成因 / 116
第三章 群体的领袖和他们的说服手段 / 136
第四章 群体的信仰和意见的可变范围 / 168
第三篇群体的归类和描述 /187
DY章 群体的归类 / 189
第二章 所谓的犯罪群体 / 196
第三章 刑事法庭的陪审员 /203
第四章 选民群体 / 213
第五章 议会 / 227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吸引人,那是一种带有某种不安和动荡感的视觉语言,色彩的运用和笔触都传递出一种原始的力量,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能量。翻开第一页,我就被作者流畅而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所吸引。他不是那种枯燥的说教者,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故事讲述者,用一种仿佛置身现场的口吻,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情境之中。开篇的几章,我感觉作者在描绘一个群体,一个在某种集体情绪的驱动下,展现出惊人一致性却又失控的群体。他对个体在群体中的异化、责任感的淡化,以及理性判断的被边缘化,都有着细致入微的描摹。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从个体独立思考滑向随波逐流的微妙过程,那种被庞大情绪洪流裹挟的无力感。而且,他并非仅仅停留在现象的描述,而是试图去挖掘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比如群体心理的某些普遍规律,或者说,一种隐藏在人性深处的某种“潜流”。这种探究的深度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大众”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的书,关于我们每个人在特定情境下可能展现出的另一面。
评分我之前一直对集体行为感到好奇,总觉得其中藏着一些难以言说的力量。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这一切的大门。作者的笔触是如此的生动,他描绘的群体形象栩栩如生,仿佛就在我眼前表演。我能感受到那种集体狂热的温度,也能体会到那种集体失控的恐慌。他不仅仅是讲述现象,更是在挖掘现象背后的心理动因。我尤其喜欢他对于个体在群体中如何“消失”的描述,那种个体意识的泯灭,以及由此带来的行为上的彻底转变,让我感到既熟悉又震惊。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每个人体内都可能潜藏着这样一种“群体性”的倾向,只是在不同的情境下,它会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作者的分析非常深刻,他让我们看到,在群体的影响下,个体的判断力、道德感,甚至是个性,都可能发生巨大的改变。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震撼的,它挑战了我过去对“自我”和“集体”的认知。
评分这本书的论证逻辑非常严谨,作者的每一个观点都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且通过大量历史事件和生活实例进行了佐证。我非常欣赏他对“群体”的定义和分类,以及他对不同类型群体行为特征的细致描述。他并没有将群体看作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看到了群体内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关于群体心理如何受到领导者、社会环境以及自身心理预设的影响,我感觉受益匪浅。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学术化,但又不失可读性,它能够让普通读者也能理解那些深刻的心理学和社会学原理。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将书中的理论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场景,发现那些解释力是如此的强大。我感觉作者像是一位心理学家,又像是一位社会学家,他用一种冷静而客观的视角,解剖了人类群体行为的种种奥秘。
评分我一直觉得,很多社会现象的背后,都隐藏着某种集体心理的运作机制,而这本书恰恰触及了这一点。作者的分析非常有条理,他没有一开始就抛出结论,而是像一位侦探,一步步地引导读者去观察、去思考。他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例子,解释了群体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在特定的激励下,展现出超越个体理性的行为模式。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他对于“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关系的探讨,以及群体中的“暗示”和“感染”是如何发挥作用的。那种感觉就像是在解剖一个活生生的有机体,你能看到它如何呼吸,如何感知,又如何在外部刺激下做出反应。他对于群体意见的形成过程,以及群体如何快速地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有着非常深刻的洞察。我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一个高处,俯瞰着人类社会的种种互动,那些曾经让我困惑不解的集体行为,似乎都有了某种解释的线索。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点,不落俗套,充满了智慧和力量,读起来既有启发性,又不乏阅读的乐趣。
评分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自我审视的旅程。作者以一种非常尖锐的笔触,揭示了群体行为中那些不那么光彩,却又无比真实的一面。我开始反思,在生活中,我是否也曾不自觉地受到群体情绪的影响,在不完全理性的情况下做出某些决定?书中所描绘的群体,有时表现出一种惊人的勇气和力量,能够推动历史的进程,但有时又会陷入愚昧和狂热,带来毁灭性的后果。这种辩证性的分析,让我对“群体”这个概念有了更复杂和 nuanced 的理解。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群体定性为“好”或“坏”,而是试图去理解它为何会表现出特定的行为模式。他对于群体中个体责任感的模糊化,以及个体在群体中更容易被情绪左右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群体智慧”,其实是一种被放大的情绪,一种被稀释的理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审视自身和审视社会现象的独特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