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人人都能梦的解析 全新修订版
定价:38.0元
作者:高铭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307147157
字数:28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语言很好看,风格更严谨、内容超丰满——带你进入梦的异世界。
href='#' target='_blank'>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内容提要
对于弗氏理论及《梦的解析》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 精彩分析自曝隐私的真实梦例组成了这本《人人都能梦的解析》。这本书即可以作为弗洛伊德和《梦的解析》的导读书,也可让你对自己(别人)和自己(别人)的梦境有深入而真正的认识。
目录
作者介绍
高铭,不可被定义,永远在探索。畅销书《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作者。
文摘
// 四 一个恐怖、诡异的梦 //
在看这个梦之前,请胆子小的读者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因为我曾对几个人讲述过这个梦,而他们对这个梦的评价都是“阴冷的恐怖”。
我还是先说自己做这个梦时所处的时期吧,这样在解析的时候会省去很多额外的说明。
做这个梦的时期大约是在2010年的6月份,那期间我正在编译《梦的解析》。《梦的解析》属于公共版权的经典著作,很多出版社都出了各自的版本,所以我当时手头用于参考的版本大约有10本。其中有些大社的还好,个别小社或者文化公司编译的质量相当差,错字错词都不说,仅仅是语句不通的地方就多到令人发指。由于很多时候没有足够的参考和对照,所以在我编译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独自面对一些严峻的问题:既要写明白,又不能偏离原义。虽然我在多年前就曾读过几遍《梦的解析》,但是轮到自己编译时则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不但要顾及语句通顺,还要考虑到措辞及专业说明,同时时间上还比较紧。另外在对照一些词的时候我发现很多编译者的不负责任——这让我痛心不已:明明是好东西,被糟蹋了。编译本身的艰辛,加上正经能用上可参照的版本少得可怜,所以那段时间我不得不痛苦地彻夜工作。
这是其一。
同时那个时期也是我的上一本书出版后的第4个月。虽然书销得很好,并且加印了不少次,但是我却很希望它能销得更好——必须承认,这点出于我的虚荣心——我希望更多的人能读到我写的东西。
于是,当时处于那种情况下的我,在某天凌晨睡下,并且做了这个梦。
初的我似乎是一个高中生(或者大学生),在和一些同伴郊游回来的途中迷路了,而临近夜晚的时候都没能回到市区。在天黑的同时开始下雨,于是我们找到了一所废弃的屋子,临时在那里躲雨准备天亮再动身找回去的路。
我们所住的这片废屋非常大,而且是一种连绵不断的盖在一起的屋子,甚至不用出门,直接通过其他屋子能走很远,有点儿像迷宫。我们当时一致认为这里很阴森,感觉很不好,所以我们也就没往里走,只是在外面那间连门都没有的破屋子里过夜(标准鬼片规格的铺垫)。
这是一间到处都是灰尘的屋子,有些破烂的家具和倒塌的墙,也许是没有生火的工具,所以我们各自找相对干净的地方倒头睡下了。
在我们睡下之后,从这片废屋的深处有个什么东西出来了。
这时候大家都睡得很熟,似乎只有我是半清醒的状态。对于那个来自废屋深处的东西我多多少少感到有些恐惧,但是当时认为自己不要动,就这么保持着装睡的状态好。而那个来自屋子深处的东西,在每一个人(包括我)身边似乎都停留了一会儿,后就莫名地消失了。
天亮之后我们都无声地起来,准备回去。这时候一个同伴说自己的东西丢了,而具体丢的是什么始终也没说清楚,只是含糊地表示丢的是笔记本电脑或者手机或者数码相机,要不就是其他什么电子产品(在梦里始终没说过丢的是什么)。
这个时候,我的身份发生了转换,而且时间地点也有所变化。
在一幢什么教学楼的门口,一个看上去是高中生模样的女学生说,她昨天和好几个同学一起在郊外的一栋很大的房子里住过,结果遇到怪事儿了,一个同学的什么东西莫名丢了。这些话她不是对我说的,而是对一个老太太说的,那个老太太看上去似乎是个神婆的样子。神婆听完这些后表示:自己有办法。接下来就让女学生带路去那个地方看看。而我作为旁观者,虽然对神婆很不屑,但是莫名地主动跟去了。同时不知道哪儿来了一些看热闹的人,也都跟着一起去了。
我们所去的地方就是我在转换身份前躲雨的那片废屋。
这是我次从外面看到这片废屋的样子:那是很多很多连在一起的平房,有点儿像简易房的样子——就是工程施工队住的那种很破很脏的简易房。看到外面那间没有墙的房子的时候,我依稀记起自己好像在这里住过。当进去后,我才发现那屋子很大,到处都是一些破烂似的东西,并且到处都是尘土。这让所有的物件看起来都是灰色的,似乎没有任何鲜艳的色彩。那些看热闹的人声称要找线索,就各自散开在屋里乱转。
这时候神婆环顾了一下后,说:“有问题。”
接下来,我、神婆、女学生脱离了人群继续往里走。我们穿过外面的这间大屋,来到一条很窄的走廊上。
走廊很长,看上去很像是那种日式木地板走廊。两边没有任何规则地散落着一些破旧的木板门。此时神婆似乎在跟女学生说着些什么,我认为那都是扯淡所以并没留意(女学生似乎很信),而是独自跟在她们后面东张西望。
这时候,我看到有一扇镶嵌着玻璃的推拉门(日式)。我隔着落满灰尘的玻璃看到里面是个非常小的小屋(多3平方米,比一张双人床大不了多少的面积),而这个小屋的角落似乎有什么东西在蠕动着(隔着尘封的玻璃我看不清)。当时我并没怎么害怕,只是叫来那个神婆看里面是什么。
神婆很费劲地拉开门进了那个小屋。屋里有灯光,是那种暗淡的白色日光灯效果。由于小屋是处在一大片连在一起的房子中,所以没窗户。
我和女学生跟进去后(我并没有完全进去,只是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地站在门口看),终于看清了那个在动的东西是什么:那是个人形,很小,大约就到人的膝盖那么高。身体被很多破布包裹着的样子,头上也缠着破布,看不到脸,只有一只手是露出来的——我能看到那是一只干瘪的灰色小手——我倒宁愿称那是爪子。也就是这个时候,我感到了恐惧。
神婆的胆子似乎很大,她开始做一件让我抓狂的事儿:从那东西的脸上一层层地绕着剥下包在那怪东西身上的布条。
当剥完后,露出一张灰色的、阴森的脸,而且是个干瘪老太太的样子——那怪东西的整个身体是灰暗干瘪的,看上去似乎是微缩的干尸。与干尸不同的是:它是活的,并且开始缓慢地在地上走动着(我到现在还觉得这个场景很诡异恐怖,敲下这些字的时候自己汗毛都竖起来了……)。
就在这时我听到身后有喧嚣声,原来是那群看热闹的人也来到了这条走廊上。于是我远远地招呼那些人来看,告诉他们找到了,就是这个东西在作怪(我很坚决地就认为是这个东西在作怪)。但那些人似乎并不怎么感兴趣,只是东张西望磨蹭着往这边溜达。而此时,等我回过头的时候发现神婆已经揪着怪东西的身体用力踩着它的脖子,并且把头踩了下来(这一幕让梦中的我魂飞魄散)。那个头虽然掉下来了,但还活着(我没有看到头在动的任何印象,只是这么认为)。
接下来,神婆说为了消除什么,正在整吞那个东西的身体——那一幕让我印象极其深刻:灰色的身体被吞到一半的时候还在蠕动。而此时女学生说:这回可以解决了,不会再有怨气了。但我并没搞懂她说的是什么意思,不过我认为她说的有道理(用个新词就是“不明觉厉”)。
当神婆把那个怪物的身体完全吞下去后,突然间,小屋里的一切都恢复了色彩,不再是灰色的了。但是门外走廊却瞬间变得更灰暗了,那些看热闹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全消失了。此时,整片废屋就剩我们三个人,而神婆和女学生都愣愣地看着我,虽然她们什么都没说,但我明白了,也想起来原来丢东西的其实就是我,我在这里住过,并且自己就是遇到麻烦的人……外面那些看热闹的人,也许根本就不曾存在过……神婆和女学生之所以这么做都是为了帮我……我看了一眼小屋门外的走廊,发现自己明白得似乎有些晚了,外面走廊上到处都是那种矮小的灰色干尸缓慢地在游荡着,我们出不去了……
……
序言
作为一个对内心世界充满好奇,但又常常被复杂理论劝退的普通读者,我拿到《人人都能梦的解析 全新修订版》时,首先感受到的就是一股亲切感。书名本身就传递出一种“我能行”的信心,让我觉得这并非一本高高在上的学术著作,而是真正为大众读者量身打造的。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用生活化的语言,来阐述那些关于梦的心理学原理,而不是让我一开始就被一堆专业术语吓退。此外,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如何开始记录和分析梦境”的内容。很多时候,我们可能记得梦的大概情节,但缺乏系统的方法来捕捉和解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步骤,比如如何写梦境日记,如何识别梦中的关键元素,以及如何运用一些基础的象征意义来辅助理解。对我来说,一本好的解梦书,不仅仅是告诉你“这个梦是什么意思”,更重要的是教会我“如何自己去寻找答案”的方法。我迫不及待地想通过这本书,打开一扇通往自己潜意识的大门。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对梦境充满了好奇,总觉得那些奇幻的、有时甚至让人不安的场景背后隐藏着某种深意,只是苦于无从下手去解读。偶然间翻到这本《人人都能梦的解析 全新修订版》,虽然还没有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前言,就让我看到了希望。作者用一种非常亲切且不失专业的方式,将复杂晦涩的梦境解析理论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喜欢其中提到的一些基本概念,比如“梦的象征性”和“潜意识的语言”,这让我意识到,梦并非随机的碎片,而是有其内在逻辑和意义的。对于像我这样对心理学和潜意识领域完全是小白的读者来说,这种“人人都能”的理念简直太友好了。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工具和方法,帮助我开始探索自己的梦境,理解那些在睡眠中悄然上演的内心剧场。书中的案例分析部分,我也充满了期待,希望能从中看到与我梦境相似的例子,获得一些启发性的解读。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个引路人,让我对梦境的探索之旅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评分作为一名曾经在梦境解析的道路上走过不少弯路的人,我对市面上很多声称能“解梦”的书籍都抱有过较大的期望,但最终往往因为理论过于枯燥、方法不够实用而感到失望。这次偶然接触到《人人都能梦的解析 全新修订版》,我发现它在很多方面都给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首先,它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没有生硬的专业术语堆砌,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解释得清晰易懂。这对于我这种非心理学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其次,我看到书中提到了许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梦境解读,这让我意识到梦境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拓展了我对梦的理解维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似乎非常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书中可能包含了一些引导性的练习,或者提供了一些可以帮助我们记录和分析梦境的技巧。我非常期待能从中学习到真正有效的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那些反复出现,或者那些带有强烈情绪的梦境。
评分我一直认为,梦境是我们潜意识最直接、最真实的表达方式,只是我们的大脑在清醒时,用理性和逻辑为它披上了一层又一层的面纱。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对那些能够帮助我们“看清”梦境背后真相的书籍充满了兴趣。这本《人人都能梦的解析 全新修订版》,从书名上就吸引了我,因为它传递出一种包容和鼓励的信号——仿佛在说,无论你是谁,无论你的梦境多么奇特,你都可以尝试去理解它。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不同类型的梦境,例如,那些关于克服恐惧的梦、关于希望的梦,亦或是那些充满象征意义的旅程。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学会识别那些可能指向我们内心深处需求或压抑的情绪的梦境。对我来说,了解梦境的解析,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更是一种自我探索和成长的过程。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在这条探索之路上的一位可靠的向导,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活得更加通透。
评分拿到这本书时,我抱着一种既期待又略带怀疑的态度。毕竟,“人人都能”这样的说法,有时难免让人觉得有些夸大其词。然而,当我真正开始翻阅,尤其是看到作者在开篇就强调了梦境解析的普适性和个体差异性时,我的疑虑便逐渐消散了。我发现,这本书并不是试图强行将所有梦境都归入某种固定的模式,而是鼓励读者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倾听自己潜意识的声音。其中关于“梦境意象的个人化解读”这一点,我深以为然。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在网上看到一些关于梦境象征的解释,但它们未必适用于每个人。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种更灵活、更个性化的解读框架,让读者能够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受来理解梦境。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某些象征时,并没有给出唯一的、绝对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这个意象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这种提问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次与自己内心的对话,而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我对书中如何帮助我们识别和理解潜意识传达的信号充满了好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