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赵孟頫<<胆巴碑>>-水写布临经典碑帖
定价:30.00元
作者:施志伟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564416904
字数:
页码:1
版次:1
装帧: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水写布临经典碑帖:赵孟頫《胆巴碑》》,本书将赵孟頫《胆巴碑》中范字按基本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分类,置于米字格中。为便于初学者练习,对每类字的构字书写特点都进行了讲解,对每个字都加以笔画运行轨迹。此书独到之处在于为学练者提供了一块印有米字格的可反复书写的水写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当然,使用水写布临帖,必然会带来一些与传统墨书不同的感受。我最关心的是,水写布上的笔触,能否真实地反映出赵孟頫用笔的力度和速度变化。水写布的吸水性和显色性,与宣纸、毛笔接触的墨水,其反应原理是不同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尽可能地通过精心的设计,来弥补这种材质上的差异,让读者在临习时,也能感受到赵孟頫笔下的那种“力道”和“韵味”。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也非常人性化。它似乎考虑到了不同程度的书法爱好者的需求。对于初学者,它提供了清晰的范本和可能的辅助说明,帮助他们入门;而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临习者,它又提供了足够精到的细节,可以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我特别喜欢它对某些字的处理,比如“胆”和“巴”这样的字,经常会出现在不同的位置和结构组合中,书中对这些变化的处理,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碑帖临习的工具书,更像是一次书法探索的旅程。它用一种创新的方式,将经典碑帖与现代化的学习工具相结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欣赏和学习赵孟頫的书法。我期待通过这本书的反复临习,不仅能提升我的书法技艺,更能从中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感受赵孟頫先生那份超然物外的艺术情怀。
评分我还在书中发现了一些关于赵孟頫生平及其书法艺术的简要介绍,这让我对《胆巴碑》产生的时代背景有了更深的认识。知道书写的缘由,理解作者的心境,这对于深入临习碑帖至关重要。我总觉得,书法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作者情感、思想、学养的流露。了解了赵孟頫当时的心境,以及《胆巴碑》的书写背景,我能更好地理解他笔下的那些线条所要传达的含义。
评分我一直认为,书法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反复打磨的过程。而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对这一过程的某种“期待”。它并非简单地提供一个范本,而是引导我去“体验”书写的乐趣,去“感受”笔墨的魅力。每一次在水写布上书写,虽然字迹会消失,但留在我脑海中的,是对赵孟頫笔法的理解,是对点画结构的把握,是对整字章法的体会。这种“无痕”的练习,反而是一种更深刻的“有痕”学习。
评分更为重要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简单的“复制”。我发现,在水写布的运用上,它似乎引导读者去感受“过程”本身。水写布的特性,使得笔触的痕迹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而逐渐消失,这反而强调了书写的当下性。每一次书写,都是一次全新的开始,也意味着你需要更加专注,更加全情投入。这种“失而复得”的体验,与墨书的“一次成型”有着截然不同的心境。它鼓励我去体会书写的“过程美”,而不是仅仅追求最终的“结果”。
评分翻开书页,赵孟頫的《胆巴碑》那端庄秀丽、遒劲有力的笔画便呈现在眼前。我特别留意了原碑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起笔、行笔、收笔,每一个结构、字形,都仿佛蕴含着赵孟頫当时的心境。他晚年书风的成熟老辣,在《胆巴碑》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既有晋人风骨,又不失自家面貌,那是一种文人的雅致与功力的结合。对于我来说,临习碑帖不仅仅是模仿字形,更是要揣摩其用笔的节奏,运腕的力度,提按的微妙变化,以及章法上的整体布局。
评分拿到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水写布临”这个概念。作为一个多年的书法爱好者,我知道传统的临帖方式大多是通过墨来完成,耗费也相对较大,而且对于初学者来说,失误一次可能就需要重新来过,颇费心力。而水写布,我之前也接触过,它最大的优点就是环保、经济,而且可以反复书写,这对于我这样想要勤加练习,但又不想浪费太多墨纸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看到这本书采用了这种形式来临习《胆巴碑》,我的期待值瞬间爆棚。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种材质和传统的墨水书写,在笔触、墨韵的呈现上会有怎样的差异,是否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又或者能带来一种全新的体验。
评分看到这本【XH】赵孟頫《胆巴碑》-水写布临经典碑帖,我的心情真是难以言喻。首先,光是“胆巴碑”这三个字,就勾起了我无数的回忆。赵孟頫的字,那是一种沉静、温润、带着一股书卷气的风骨,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我一直对碑帖临习情有独钟,总觉得在笔墨的挥洒间,能找到一种超越物质的宁静与力量。而《胆巴碑》,作为赵孟頫晚年力作,其行书的舒展、气韵的饱满,是我一直想要深入研习的。
评分我非常欣赏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我注意到,它不仅提供了清晰的碑帖原貌,还针对一些关键性的笔画和结构,进行了放大和重点标注。这对于我这样的临习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很多时候,我们会在一些细微之处出现偏差,而这些标注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默默地指导着我,让我能更准确地把握赵孟頫的用笔特点。尤其是那些看似简单的横画,如何在粗细、长短、方圆之间变化,如何才能达到一种自然的韵味,这些细节的处理,往往是决定临帖效果的关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