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为一名关注孩子语文学习进度的家长,我购买这本《实用成语字典》的初衷是希望它能成为孩子学习新课标要求的得力助手,毕竟“新课标”这三个字在宣传中被着重强调。但深入使用后发现,它在“实用性”和“与课标的契合度”上存在明显的脱节。新课标强调的是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在语用能力和文化传承方面,要求学生不仅要“知其义”,更要“会其用”。遗憾的是,这本书的例句部分显得十分僵硬和刻板,很多例句似乎是为了凑数而生硬编造的,读起来逻辑不通或脱离了当代中小学生的语言习惯。举个例子,对于一些需要在特定语境下才能准确把握的成语,它提供的例句要么过于书面化,让孩子望而生畏,要么就是简单地将成语嵌入一个毫无波澜的简单句中,完全无法展示该成语在复杂语境中的细微差别和表达张力。这种“为收录而收录”的态度,使得它在真正的课堂教学和家庭辅导中,难以成为一个灵巧的工具。相比于市面上一些注重语境分析和情景对话的成语学习资源,这本“大词典”显得笨重且不够灵活,更像是一本给成年人查阅的工具书的缩水版,而非为中小学生量身打造的启蒙之作。
评分这本号称“开心辞书10000条成语大词典”的读物,老实说,我拿到手时心里是抱有一丝期待的,毕竟面对中小学生这个群体,对成语的普及和理解确实需要引人入胜的引导。然而,初翻几页之后,那种期望值便如泄了气的皮球般迅速萎缩。首先,装帧设计给人的感觉太过陈旧,那种老派的米黄色纸张配上略显拥挤的字体排版,完全没有现代教育读物应有的那种视觉上的愉悦感和亲和力。对于心思活络、习惯了丰富多彩媒体刺激的孩子们来说,这样的外观几乎具有天然的排斥性。更让我感到困惑的是,它似乎将“大”和“全”放在了比“精”和“用”更重要的位置。收录了上万条成语固然数量惊人,但在解释上却显得敷衍了事,很多常用、高频的成语,其释义寥寥数语,甚至只是简单地替换了近义词,完全没有顾及到中小学生对于成语背后典故、引申义以及具体使用情境的认知需求。它更像是一份冷冰冰的、未经加工的资料汇编,而不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辞书”——辞书应当是知识的桥梁,而这本书却更像是一堵需要读者自行攀爬的知识墙。我本来期望看到一些生动的插图、有趣的漫画来辅助理解那些晦涩的成语典故,但放眼望去,全是密密麻麻的文字,阅读体验堪忧,遑论“开心”二字了。
评分我不得不提到这本书在检索效率方面带来的挫败感。虽然它拥有“10000条”的庞大体量,但面对一个急需查找特定成语的孩子时,实际操作体验非常不友好。查询系统似乎只依赖传统的拼音和部首检索,虽然这是词典的标配,但对于初学拼音或对部首不甚熟悉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本身就是一道不小的门槛。更糟糕的是,当查到一个成语时,其内部的索引结构和跨页跳转设计显得逻辑混乱,翻页时经常需要耗费比预期更长的时间来定位目标词条。我尝试让我的孩子独立使用,结果不到五分钟,他就因为找不到想要查的那个“半途而废”的成语而放弃了,转而求助于网络搜索。现代学习工具的价值之一在于降低获取知识的门槛,提高学习的即时反馈速度。而这本词典给我的感觉,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它用庞大的信息量和相对低效的检索机制,无形中增加了学习的阻力,让本应是探索乐趣的查阅过程,变成了一场令人气馁的“寻宝游戏”。
评分最后,谈谈这本书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的“失灵”。我们都明白,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开心”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本厚重的字典,从内到外散发着一种严肃甚至有些枯燥的气息。除了偶尔穿插的、设计得也比较平庸的彩色插图,整本书的视觉元素基本处于“零互动”状态。它似乎完全没有考虑到如何与当代孩子的认知习惯进行有效对话。比如,是否可以为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成语设计一个“知识角”或者“趣闻轶事”栏目?是否可以用更具互动性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复习和记忆?这本词典似乎完全满足于“提供信息”这一基本功能,而彻底忽略了“点燃学习热情”这一更深层次的教育目标。阅读体验的平庸,最终导致了学习成果的平庸。它更像是一件被“摆放”在书架上等待偶尔被翻阅的工具,而非一本让孩子愿意主动拿起、沉浸其中的学习伙伴。它的存在感,在琳琅满目的少儿读物中,显得异常微弱和缺乏吸引力。
评分从书籍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角度来审视,这本《开心辞书》的表现也未能达到我的预期。虽然宣传中提及了新课标要求,但对于成语来源的考证,尤其是那些历史典故的追溯,往往过于简略,甚至有些地方的解释存在模棱两可的现象。例如,有些成语明明有着明确的出处和典故人物,但书中仅给出了一个现代化的、经过高度提炼的解释,这对于培养孩子的历史文化素养是极其不利的。文化传承的核心在于“源流”,如果只给学生“果”而不给“因”,那么这些成语在他们心中就只是漂浮的符号,而非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文化基因。我更希望一本权威的辞书能够提供更严谨的注释,哪怕是简短的一句话,指出其最早的文献出处或者典故的简要背景。这本书在这一点上的疏忽,让我对其作为中小学生学习资料的可靠性产生了疑虑,它更像是对现有成语的粗略整理,而非一部经过细致考据的教育用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